认知语言学基础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德克·盖拉茨 编  页数:540  字数:502000  译者:邵军航,杨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引论 认知语言学简介
第一章 认知语法
第二章 语法识解
第三章 辐射式网络
第四章 元型理论
第五章 图式网络
第六章 概念隐喻
第七章 意象图式
第八章 转喻
第九章 心理空间
第十章 框架语义学
第十一章 构式语法
第十二章 基于使用的语言学
后记
翻译后记

作者简介

Dirk Geeraerts为欧洲最早对元型范畴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是《认知语言学杂志》(Cognitive Linguistics)的创办者、《认知语言学手册》(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两个编辑之一(另一位是Hubert Cuyckens),其对认知语言学在国际上的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书籍目录

引论 认知语言学简介第一章 认知语法第二章 语法识解第三章 辐射式网络第四章 元型理论第五章 图式网络第六章 概念隐喻第七章 意象图式第八章 转喻第九章 心理空间第十章 框架语义学第十一章 构式语法第十二章 基于使用的语言学后记

章节摘录

  元型概念用法的多样性表明,同样的范畴化原则既适用于常识思维(common sense thinking),又适用于科学思维(scientific thinking)。在这种意义上,一个比Wierzbicka更系统的分析揭示,恰是这种用法的多样性同样支持认知语义学的观点。这又进一步表明,语言范畴化的认知观念与元理论具有相关性(metatheoretical relevance)。本人曾对此做过详细探讨(Geeraerts1985b)。元型理论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显然是要对元型性的元型聚合特点(the prototypically clustered characteristics)作进一步的研究。涉及该方面的主要著作为Lakoff(1987:Chapter4-8)。在这部专著中,Lakoff力图找出建立在元型效应(prototypical effects)基础之上的各种概念模式。3.定义问题(第二组):作为元型观念的“元型理论”  我们在上一节阐明了语义学中的元型性是一个具有元型结构的概念,现在我们想说的是,元型理论也是一个具有元型结构的语义学路向。换言之,在元型理论范畴中,既有处于范畴中心的元型理论,又有处于范畴边缘的元型理论。尤其是一些语义理论中既有传统路向的成分,又有元型观念的成分。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两个在某种程度上半传统半元型的路向。这两个路向采取的策略是,以认知观为大背景,修改传统观点中的某些方面。  首先,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范畴的元型中心时,就会出现传统路向的清晰明了和整齐划一。如果词汇概念非传统意义上的模糊性主要来自概念外延的可扩展性,通过绕开多义现象这一难题,即通过将定义分析限定于范畴的元型中心,就可以使概念得到区分。大力践行这个路向的是Wierzbicka(1985)。她通过对词汇范畴中处于中心的、清晰、凸显的例子进行内省式思考,明确捍卫语义学的离散性(discreteness)。在讨论Labov(1973)对日常概念的非传统性特点所作的实验研究时,她说:①  要阐明一个词的词义,仅研究其适用事物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必须研究对该词使用提供支撑和解释的概念结构。对于描述自然物品和人工制品的词,理解概念的结构意味着要充分、准确地描述该类事物的典型代表即元型的心理映像(idea),而不仅仅是视觉形象(visualimage)。而要做到充分、准确地描写,我们必须找到该概念的内部逻辑。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不是通过采访,不是通过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也不是通过对表面印象或直觉的报告,而是通过有条理的内省和思考(1985:19)。  值得注意的是,Wierzbicka恢复离散性并不意味着她的定义总是由充分必要条件构成的,而她自己也承认这一点(1985:60)。在这个方面,Wierzbicka的观点仅仅部分偏离元型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她接受了某些核心概念的定义不需要充分必要条件的观点,但没有接受如果绕开聚合性多义现象就可“规整”(tidyup)语义描述和恢复传统意义上的整齐划一这一观点。Wierzbicka的观点也不意味着词都是单义的,在其论文《英语言语行为动词词典》(English speech act verbs)(1987)中,有数个词的定义是多重的。而每一个定义的确是一个非常凸显的词义,而且不考虑边缘用法,词项的多义聚合或辐射结构也的确没有出现。问题是,从认知的观点来看,Wierzbicka只描述范畴的凸显义,这种做法是否有用和充分。  从方法论的观点来看,处于边缘的、可多重定义的自然范畴和处于中心的凸显范畴一样值得关注,因为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自然范畴的典型特点。认知语言学不仅对范畴中心感兴趣,而且对如何从中心向边缘扩展,及扩展到何种程度感兴趣。将边缘事物纳入一个范畴的机制同时也限制了该范畴的可变性;只有通过研究边缘情况,才能回答事物不相似到什么程度才算不同事物这一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多义现象是自然语言范畴的主要特点之一,故意将语义描述局限于范畴的凸显义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不太合适了,因为这会导致忽视该基本特征。①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认知语言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认知语言学基础》本书三个显著特点:
      (1)权威性。首先是主编Dirk Geeraerts在认知语言学界是一位领军人物。他是比利时鲁文大学理论语言学主席,欧洲最早对元型范畴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是《认知语言学杂志》的创办者、《认知语言学手册》两个编辑之一。其次,每一章节的作者都是认知语言学界的大家:Ronald W. Langacker、Leonard Talmy、 George Lakoff、David Tuggy、Raymond W. Gibbs, Jr. 、Herbert L. Colston、William Croft、Gilles Fauconnier、Mark Turner、Charles J. Fillmore、Adele E. Goldberg、Michael Tomasello。第三,所选章节均是这些作者的代表作,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点:认知语法、语法识解、辐射状网络结构、元型理论、图式网络结构、概念隐喻、意象图式、转喻、心理空间、框架语义学、构式语法、基于使用的语言学。
      (2)将认知语言学领域分散的观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利于读者把握该领域的全貌。
      (3)该书的绪论详细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采取的视角、不同研究之间的联系、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学者、召开的会议,为读者展现一张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全景图,其后记还为每一章节提供了详细的认知语言学相关论著信息,为读者进一步学习、研究呈现一张精细的续读导图。
      语言学术语有其特点,即意义的专指性和抽象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很难理解和把握;认知语言学中的有些论述如语法识解、心理空间、表征动势等非常抽象,如果没有中文参照,费时费力,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有中文译文参照,再阅读英文原著,将会大大提高学习者的效率,进而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和研究热情。
      本书的两个译者均为对认知语言学学习、研究多年的学者,邵军航博士师从已故著名语言学家、中国修辞学会原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德春教授,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上深得真传;而杨波博士本人从事的是编辑工作,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动向具有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因此,翻译质量可以保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