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艾里希·弗洛姆 译者:孙恺祥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健全的社会》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是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的一次有力的探索。
精神健康的问题是否只涉及某些“不适应。社会的个体?社会作为整体是否会患上精神病?对此,弗洛姆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现代社会使人们与自己创造的事物、自己建立的组织、其他人,甚至自己疏离开来。现代资本主义造就了“可支配的人格。。对这种趋势放任自流的结果将是为异化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失常的社会。在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社会组织方案后,弗洛姆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在理想的社会中,个人不再是达成其他人的目的的手段,个人的幸福是社会的核心关注点,社会的经济增长不应凌驾于个人的发展之上;在精神健全的社会中,个人应当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
作为人奉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对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与传统的弗洛伊德派的观点有根本的区别。后者将性欲视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基本动力。对此,弗洛姆明确提出: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植根于他的本能需要,而是产生自人类生存的特殊环境。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的影响。
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犹太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逃避自由),、《自为的人》、《精神分析与宗教》、《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等。弗洛姆十分重视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融汇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
译者简介
孙恺祥(1945—),曾任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译作包括《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健全的社会,《呼啸山庄》、《繁华世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们精神健全吗?
第二章 一个社会是否会生病?一一社会常态的病理研究
第三章 人类状况一一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关键
人类状况
根源于自身生存环境的人的需要
第四章 精神健康与社会
第五章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
社会性格
资本主义的结构
第六章 其他各种诊断
十九世纪
二十世纪
第七章 各种解答
专制主义的偶像崇拜
超级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第八章 通向健全之路
概论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文化改革
第九章 结论
章节摘录
最根本的自然关系是孩子同母亲的关系。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开始了生命,并且在那里停留了比大多数动物长得多的时间,就是出生之后,孩子仍然不能自助,完全依赖母亲,而这种无助与依赖的时间也大大长于任何动物。在生命的头几年中,母子之间不存在完全的分离。母亲满足了孩子全部的生理需要以及必不可少的对温暖和爱抚的需要;她不仅生了他,还继续给他以生命。母亲的关心不在于子女对她做了什么或者子女必须履行什么义务,这种关心是无条件地给予的。她关心他,因为这新生命是她的孩子。孩子在他生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头几年里体验到,母亲是生命的源泉,是无所不包的、保护的、滋养的力量。母亲就是食物,就是爱,就是温暖,就是大地。得到母亲的爱意味着生命的活力、扎根的土地,以及安全和自在。 正像出生意味着离开子宫的全方位保护一样,成长意味着走出母亲的保护范围。不过,尽管成年人与孩子的情况迥然不同,成年人对于曾经的受到保护的情境的渴求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成年意味着独立,照顾自己,对自己,甚至对他人负责;而孩子还不能做到这一切。但是,我们也看到,生活日益错综复杂,我们的知识支离破碎,成年以后的生活变化无常,我们也犯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错误。如果我们考虑一下这些情况,我们会发现,成人的处境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与孩子的处境大不一样。每一个成年人都需要帮助、温暖与保护,这些需要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孩子的需要,在许多方面又与孩子的需要类似。一般的成年人都深深渴望得到那种母亲曾经给予过的安全感和实在感,这奇怪吗?是否可以这样预测:除非他找到了新的获得实在感的方式,否则他决不会放弃这种强烈的渴求? 在精神病理学中,这种拒绝脱离母亲那无所不包的爱的领地的现象屡见不鲜。最极端的形式是渴望返回母亲的子宫。一个人如果完全沉溺在这种渴望里,可能会表现出精神分裂的症状。他会像在母亲子宫中的婴儿那样感受、行事,甚至不具有儿童最基本的身体机能。我们在许多较严重的神经症患者身上也发现了这种渴望,不过是以压抑的方式出现在梦中,显示为症状,或者在神经质的行为中显现出来。那种想继续留在子宫里的强烈渴望与人格的成人部分——希望过正常生活的倾向——相冲突,导致了这些压抑的表现。在梦中,这种渴求以象征的方式呈现出来,诸如,在一个黑洞里、在单人潜艇中、潜入深水里等等。这类人的行为反映出一种对生的恐惧,对死的迷恋(在幻想中,死便是回到子宫,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 在有些人身上,这种对母亲的固恋不那么严重,他允许自己被生下来,但害怕迈出诞生的第二步——断奶。滞留在这一阶段的人渴求母亲般的爱抚、哺育以及保护。他们永远依赖他人,一旦失去母亲般的保护,就感到害怕,不安全,而如果有慈爱的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出现(无论是在实际中还是在幻想中),他就表现得乐观和主动。 我们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也可找到与个人生活中的这种病理现象相似的东西。这种现象最明显的表现是乱伦禁忌的普遍存在,就是在最原始的社会中,也有乱伦禁忌。乱伦禁忌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并不是由于它的性的方面,而是由于它的感情的方面。人要诞生,要进步,就必须割断脐带,克服想同母亲保持联系的强烈愿望。乱伦的欲望不是源于母亲对他的性吸引,而是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渴求,渴求留在或者回到安全的子宫,或者返回滋养一切的胸膛。这种乱伦禁忌不是别的,正是那两个手持燃烧着的宝剑的天使,他们守卫着天堂的入口,阻止人返回成为独立的个体之前那种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生存状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