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花园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伊恩·麦克尤恩  页数:187  字数:76000  译者:冯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布克奖得主麦克尤恩最受赞誉且争议最多之作,其实很单纯,由“我”——一个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十五岁少年杰克,絮絮叨叨地讲述出来,只不过这个故事以世俗的眼光看来确有些耸人听闻。父母的相继离世,使四个孩子——朱莉、杰克、苏和汤姆在广阔的天地里如同囚徒,被困在水泥花园中,成为了孤岛上的幸存者。他们相依为命,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诠释着父亲、母亲、兄妹、儿女的常规伦理以及超越伦常、“惊世骇俗”却又合乎情理的故事。

作者简介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萨塞克斯大学,于东安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一九七四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大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

章节摘录

  我父亲不是我杀的,可我有时觉得是我促他走上了不归路。而且他的死如果不是正巧赶上了我自己肉体成熟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它跟这此后的事态发展相比就好像算不了什么了。我跟老姐老妹在他死后那个礼拜曾谈起过他,救护车里的人把他卷在一条亮红色毯子里抬走时,苏当然掉过眼泪。他是个意志薄弱、脾气暴躁、有些强迫症的男人,脸跟手都黄不拉叽的。我之所以提到他死的这点小事儿,不过是想说说我跟老姐老妹是怎么弄到这么一大堆水泥的。  我十四岁那年的初夏,一辆卡车停在了我们家门口,当时我正坐在台阶上重温一本漫画书。司机还有另一个人朝我走过来,他们俩浑身蒙了层细小灰白的尘土,所以脸色看起来煞是恐怖。他们俩尖声吹着口哨,吹的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调调。我站起身来忙把漫画书一藏。我看的要是老爸报纸的赛马版或是足球赛的战果就好了。  “水泥”他们其中一位道。我把两手的拇指插到口袋里,将体重转移到一条腿上并略微把眼睛眯缝起来。我本想说几句扼要恰当的话,可又不能确定是否听对了他们的意思。我犹豫的时间显然太久了,因为说话的那位眼睛已经朝上溜去,两手搁在屁股上,视线穿过我盯着前门。门开了,我父亲咬着他的烟斗走了出来,屁股后头还别了块写字板。  “水泥。”那人又说了一遍,这次用的是降调。我父亲点点头。我把漫画书一卷塞进后裤袋里跟着这三个人朝卡车走去。我父亲踮起脚尖朝车的一侧看了看,把烟斗从嘴里取出来又点了点头。一直没言语的那位用手做了个猛砍的动作。一个挂钩一下子松开,卡车的一侧轰隆一声倒了下来。用纸袋紧紧包裹的水泥沿着卡车底部堆成高高的两垛。我父亲数了数,看了一眼他的写字板说:“十五袋。”那两个人嘟囔了一声。我喜欢这样的交谈方式。我也自言自语了一句:“十五袋。”那两个人每人扛了一袋水泥,我们再原路返回,这次是我领头,父亲跟在后头。绕到房子的一侧后,他用湿湿的烟斗柄指了指煤坑,那两个人把水泥袋扔到地窖里然后再回去继续搬,我父亲用写字板上绳头绑着的铅笔在板上做了个记号。他脚跟一颠一颠地等在原地,我则靠在围墙上。我当时还不知道水泥是干什么用的,可我不想显得一无所知因而被排斥在这一紧张的集体工作之外。我也数了数水泥袋,等全搬完了,父亲在送货单上签字时,我就紧挨着他站着,然后他一语未发进屋去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水泥花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8条)

 
 

  •   薄薄的一本小书,硬皮的,有质感,比较精美。书的封面图片和内容也很符合。

    内容上看,这是惊世骇俗的一本书,涉及到埋葬母亲、姐弟乱伦~~~~讲述这一切的正是刚刚十五岁的弟弟,他的讲述混乱、啰嗦,也不完整。但是,非常真实。感觉译者的文笔也挺不错,能把麦克尤恩故意营造的那种漫不经心,但是又暗藏恐怖的感觉表现出来。比如四个小孩处理母亲尸体的时候,虽然不着一字在恐怖上,还是让人心惊。
    人性的什么深沉含义,我没有思考很多。什么这个家庭代表一个孤岛,死去的父亲代表秩序~~~~我想起了日本小说《瓶中地狱》,也是孤岛上兄妹乱伦。其实,这只是一种本能。圣经里索多玛毁灭的时候,罗得的两个女儿灌醉父亲,与之发生关系。还有当时人口稀少的满族——女真族,也有很多混乱的关系。说明在封闭隔绝的环境中,生存繁衍,是人的本能,超越一切道德约束。
  •   我没有想过成长中有这么多阴暗 也许是自己不愿承认 而麦克尤恩一针见血罢了
  •   一直喜欢麦克尤恩的作品。
  •   喜欢麦克尤恩的哥特式风格·
  •   喜欢译文的这个麦克尤恩的系列!
  •   书纸质不太好,貌似这个麦克尤恩这个系列书纸质都不太好 但是内容很喜欢 推荐呦
  •   因为喜欢麦克尤恩
  •   麦克尤恩的精巧短篇。。
  •   水泥花园,无形中的网,孩子不想出去,也无法出去.最后的警笛声让我想起了,结果不同,故事不同,但总觉得两本书一起读,会很有意思
  •   恐怖伊恩在其作品中大肆渲染气氛,力求塑造哥特式的文风,从故事情节到叙述语言,无不让人感到压抑。这也正是他想要通过作品让人们思考的事物。物品的无序往往象征了精神的无序。
    汤姆这一形象其实有着更多的象征意味!他“见证”了“我”,“我”和朱莉的所有行为,却是个无声的观众。而我们也都是这个世界,无声的观众。
  •   看似琐碎的词句 如无意义的絮叨 一点一滴地 构筑成了一座水泥花园
  •   题材有些乱伦,但由孩童逐渐成长的心理,还是非常感人。虽然男主刚开始非常让人讨厌,但也不过青春叛逆的表现,但到最后慢慢的意识到自己在家中必须担起的力量,即父亲角色,还是让人在悲伤绝望中感受到那种依靠,更加佩服姐姐。
  •   伊恩的作品确实是惊世骇俗
  •   伊恩作品里比较好读的一本,书很漂亮。
  •   在孩子眼里 一切都是惊世骇俗而又平常的
  •   以一个花园作为入手点,和伊朗电影那种小而精的构思类似,好棒的说。
  •   一个非常精妙的小说,仅仅几万字,能产生出强大的惊悚,恐怖,悬疑乃至黑色血腥的旋律来,文章里却充满了童年时代的孑遗气息,让人欲罢不能。
  •   伊恩的作品都非常好
  •   真实又残酷 迷幻又温情 这就是恐怖伊恩 值得一读 书的质量相当不错 上海译文的经典
  •   图书馆借来他的书,看了阿姆斯特丹和床底之间,还有早些时候的最初的爱,很喜欢,就买了,没看应该不错的
  •   还是麦氏风格,故事和传达的东西都十分通透。
    有一部同名电影,千万别看,太渣了
  •   看完了书又去看了书评,作者的书总是这么刻薄
  •   心情比较愉快的时候可以看,如果心情本来就糟糕,那么就很不适合看这本书。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容易理解几个孩子的行为,他们也实在可怜。
  •   这个相对孤立的想家庭有点排外的小故事
  •   少年视点,寓言色彩。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   听起来感觉有点另类却一点也不的书。
  •   不用冷风吹,就有毛孔张开的赶脚。
  •   书意境较深。是好书,推荐大家购买、
  •   深深地被封皮和作者吸引一定会好好看的为了作者
  •   很喜欢 书读起来很有味道
  •   之前没货终于有了...
  •   印刷质量、书籍内容都很好
  •   很喜欢这本书,看了内容后更开心,呵呵
  •   书写得好!
  •   书是正品,一直二环内信赖当当
  •   本书的作者很厉害,书写的很不错
  •   送给她三本书,本本的风格她都很喜欢。而且发货很快。及时送到她身边。
  •   老麦的想像力啊……
  •   由衷的毛骨悚然,虽然是翻译的,但是仍然把那种恐怖感翻译出来了。很赞。主要不是悬疑,而是恐怖,惊悚。
  •   喜欢麦克尤恩的书
  •   向来就非常喜爱这位英国作家的作品,几乎阅读了他的所有作品。这部作品可算上是恐怖伊恩的惊世骇俗的作品,所谓水泥花园,其实就是暗指当代人的孤独及寂寞的心情!
  •   接触伊恩的第一本作品是,和一样是伊恩在1975年的早期作品,"恐怖伊恩"时期。
    后悔先看了才看的,当你看完,你会发现,其实伊恩的作品有很多的共通,而这时需要读者自己去感受、找寻的。
  •   令我感到诡异的是,在作者看似平淡不经波澜的描述之下,一切单独抽离开,看着本应是如此惊悚,病态,古怪和离经叛道的,如,死亡,自渎,葬母,以及姐弟乱伦却都是那样的和谐自然,让人觉得本该如此,而不会产生一丝一毫的怀疑
  •   感受外国文学,体验人间伦理。
  •   灰色的故事,读毕“心有余悸”——不解,却震撼……
  •   已经看过他的短篇集,这个作者很特别,书写得不错,但不是喜欢的类型。写得确实不错。
  •   篇幅不长,的确需要多多思考才能理解很多东西背后的意思
  •   书很好,喜欢的还可以考虑下新版的,是英汉对照的。
  •   不管是内容还是装帧都很好
  •   未拆封,但是很早就想买这本书了。终于买到了,留着慢慢看~~
  •   同学拜托买的,感觉还行
  •   书的外观我是很喜欢的~内容也不错!但是谈不上很喜欢啦!
  •   才开始看的书,希望好看。介绍的内容让我很有兴趣。
  •   确实没看呢,没有参考价值的评论
  •   经得起摧残,就看下去吧!
    看完以后,会有很多想法的。
    不错
  •   rt。伊恩的书看了不是一本两本,但是不喜欢这本书的翻译。读起来很不爽,觉得掉档。太粗鲁。不精细
  •   还好啦,一般
  •   内容不咋地,没厚度
  •   给朋友的 朋友喜欢
  •   上译的书值得一读
  •   对此次订单的送货速度感到满意
  •   水泥花园
  •   重口味阅读
  •   大师不必多说
  •     译后记里面这样解释孩子们犯下的种种荒谬:为了保全这个家,使这个家不致离散。
      这是母亲曾经的嘱托,以爱的名义。将尸体掩埋在地窖,不动声色,四个孩子紧紧依靠一起,逐渐把家隔离成一座阴郁恐怖的孤岛。这个急需保全的家。我不禁想,保全家的完整与爱相比,前者借用了多少爱的名义。
      之后的生活里,他们没有做到正常意义上的相亲相爱,所以这个家没有爱,只有爱的名义,只有爱的名义下,此起彼伏的原始欲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里的弑父娶母隐约心理暗示,在主人公杰克身上不难发现。取代父亲的地位的急切,使得他在父亲的猝死面前,有了罪恶的迟疑------他没有立刻呼救。这种残酷让我想到《恶童日记》里踩着父亲尸体出逃的少年,骇人的冷漠。如果有人辩解《恶童》是残忍战争下的求生欲望万不得已,那么《水泥花园》里的杰克无非出于原始欲望。不关乎生存,他把原始罪恶的瞬间意念放大成了一种恐怖的潜在行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原谅的孩子气-------将人性的恶最大程度地暴露,而他丝毫没有觉醒与控制力。从这里开始,小说的氛围已经开始扭曲,接下来的阴暗事实再也不能用常理去接受。如前面豆友的评论,读完这一切耸人听闻的事实,已经全身遍布湿毒。
      四个孩子,无一例外正经历着成长期,以杰克为代表,他的成长是那么赤裸裸。请不要忽视了汤姆,成长疼痛面前匍匐在人性之弱,这一点丝毫不会比杰克逊色。他一味追求奶娃娃的倒退生活,想变成女孩避免欺凌。他一味顺从人性弱点里的回避--------启蒙前婴儿式的条件反射,同样他缺少五岁孩童应有的部分觉醒与控制力,只有过分贪求躲避的哺乳期欲望。
      这是一个荒诞的家庭。四个被潜意识欲望埋汰掉的孩子,以爱之名,泅渡成长的暗河。
      我们不难发现最终结果:不是最终被成长拒绝,就是大胆跃过成长,却来到了致命的禁忌。
      因为他们没有爱,只有欲望。
      
      
  •     一灘水泥,鋪成一座狹隘的花園;花園陰暗,圈住幾個悲哀的小孩。
      其實并不能就這樣下定論說他們是悲哀的。因為從某方面來說,會覺得他們很幸福。自由,純粹。因為孤立所以存在。
      
      單單盯着小說裏的文字,實在感覺不到什麼驚濤駭浪。那些言語是那麼雜亂而淺顯,强烈沖擊着其後隱藏的用意,讓人產生興趣細細琢磨。這樣的用力探察讓讀者不斷保留著或恐慌或贊歎的感受。
      作者的意圖對現階段的我來說還很難琢磨透,就如那棟外表普通卻讓人總感覺觸不到深處的“水泥花園”一樣,不敢叫人胸有成竹地說明白裏面到底有些什麼。包括那幾個小孩。看到的也只有對現實成人世界的排斥。在傑克絮叨的話語背後,大概有着作者對人性苛刻明了的更深層次的剖析。我想,在再積累個幾年後再來重讀這本書吧。
      喜歡這部小說。不單單是那些個人偏好的陰暗和腐朽。喜歡那些漫不經心毫不在乎的態度、那些偏離常態的生活方式以及兄妹幾個那種不把那麼多的情感和責任負擔當作義務的狀態,至少我還做不到的那樣的“没心没肺”。
      
      懶散的傑克,奇特的茱莉,小女生的蘇,邋遢的湯姆,惱羞成怒的德裏克。每一個角色對我來說都很獨特,很難抓到他們真實的想法。可能因為本身很厭恶小孩的緣故,所以很反感“裝嫩”的湯姆,也不想辯解他是失去了母親後才變得“怪異”。
      
      慶幸見到了這座花園,再怎麼冰涼深邃我都想努力探索下去。
  •     书很重,是那种一字千钧的重。
      麦克尤恩能够引起全球人的关注,并不仅仅因为他们在花园里埋了一个故事。
      读到中途,会若有所思地放下书,想起余华的《活着》和《卖血记》。
      甚至想起张爱玲晚年的凄凉。
      但随着读到终了,心头却是一热。
      麦克尤恩还远未到达绝望的地步,否则不会有《阿姆斯特丹》的才情和《海滩》的激切,当然《海滩》中隐存已久的绝望再次升起。
      《花园》的野心昭然若揭,便是要开始一个时代,一个属于麦克尤恩而不是莎士比亚、劳伦斯的时代,甚至不是奈保尔和拉什迪的时代。
      只属于麦克尤恩。
      
      
  •   额。。。你让我感到非常没有安全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