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涡猫的找法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村上春树  页数:116  译者:林少华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人一般都以为村上压根儿没来过中国,其实并非如此。    在这本旅美期间写的、本应专门写美国的随笔集里,村上却不知何故笔锋一转谈起了中国之行。这不,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着:“六月二十八日乘全日空飞机从成田飞往大连。”此行名义上是为一家杂志做采访,实则主要为他当时正在写的《奇鸟行状录》进行现场考察和取材。不无遗憾的是,因为村上“是个极端的‘中华料理’过敏分子”,向以饮食文化称雄于世的中国(也该他倒霉,他去的不是江南闽南岭南,而偏偏是味道浓烈而又确实油腻的东北)却让他主要靠什么压缩饼干活命。他这样写道:“中国之行本身诚然兴奋至极新鲜至极有趣至极,但惟独饮食确是一场悲剧。在大连吃了日本食物,在哈尔滨吃了比萨饼(去中国吃比萨饼的傻瓜怕是找不出来),在长春吃了俄罗斯风味红甜菜肉汤(嘿嘿,味道不好),在海拉尔半强制性地往胃里塞了一顿名为西餐实则莫名其妙的东西……此外吃的就是粥、酸梅干和自己带去的压缩饼干。自己都觉得自己可怜。得得,何苦跑来这里吃什么压缩食品呢?,怪不得后来他再也不来中国,依我看这至少是一个相当大的原因,尽管他本人出于礼貌避而不谈。    那次中国之行是在一九九四年。九四年已有《挪威的森林》和《舞!舞! 舞!》(当时叫《青春的舞步》)在中国大陆刊行。不过说实话,当时村上在中国还没有大红大紫。记得那时“大款”们也不过拿着砖头般笨重的“大哥大”(手机)套着很粗的金项链骑着摩托车一溜烟往来呼啸,“小资”、“白领”等都市文化精英尚未风生水起——就是说村上式情调还缺乏规模化的接受群体,所以村上的中国之行几乎没引起任何媒体任何群体任何个体的注意,灰溜溜来了灰溜溜走了。我看过他在哈尔滨站候车室里的照片,穿一件圆领衫,手捂一只钻进异物的眼睛,跷起一条腿坐着,一副愁眉苦脸可怜兮兮的样子。若是现在,至少被哈尔滨作协或“村上迷”们请去酒吧很文学地喝威士忌了,坐在榻榻米上美美地来一顿地道的“日本料理”也未可知。    话说回来,这本随笔集毕竟是在美国写的,主要还是写美国。但他很少写美国的大好河山、繁华都市、尖端科技以及人们的购物激情,对这些似乎缺乏足够的兴致,而大多写电影、马拉松、爵士乐、邮购、猫(十六篇中有七篇提到猫),还通过丢车遭遇对美国人口诛笔伐。从警察到保险公司女职员,在村上笔下都成了马虎、拖沓甚至以刁难人家为乐趣的负面角色,惟独对那只其貌不扬的名叫彼得的猫温情脉脉、情有独钟……    好了,其他的人家村上自己已经在后记交待得清清楚楚,我就不哕嗦了,就此打住。是为不短的“短语”。    林少华    2003年仲秋    于东京

内容概要

  本书是村上春树随笔系列之一,共16篇,作于1994年到1995年村上在美国讲学期间。内容可以分为3 类:一是作者旅居美国的经历见闻、喜悦烦恼,如创作、运动、购物、减肥、避暑和失窃(这一篇被采用为《译文》杂志举办的卡西欧杯日语翻译竞赛的原文)、挨骂等,二是关于猫、鸭、章鱼、信天翁等动物的趣谈,三是此间他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包括鲜为人知的中国东北之行。这一时期村上对美国社会冷静、严肃的观察评论,已经写在《终究悲哀的?国语》一书中,本书着重描写他的日常生活,为此,村上有意调换笔调,文字轻松随意,无拘无束,处处体现出他特有的幽默感、观察力和想象力。阳子夫人的照片里有国内读者难得一见的村上形象,尤其珍贵。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小说家。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就读。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听风之歌》问世后,即被搬上了银幕。随后,他的优秀作品《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等相继发表。他的创作不受传统拘束,构思新奇,行文潇洒自在,而又不流于庸俗浅薄。尤其是在刻画人的孤独无奈方面更有特色,他没有把这种情绪写成负的东西,而是通过内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以此来为读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模式或生命的体验。

书籍目录

译者短语作为为了不健全的灵魂的体育运动的全程马拉松去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犰狳和尼克松之死吃人的美洲狮和变态电影和作家汤姆·琼斯这个夏天我在中国、蒙古旅行,在千仓旅行减肥,避暑地的猫scumbag,风琴爵士乐的妙趣写小说,开始打壁球,再去佛蒙特邮购种种,好玩的“吃睡玩”猫手表年底这么忙,何苦偷人家的车从雪乡波士顿一路奔向牙 杰克·赖恩的购物,莴苣的价格,猫喜欢的录像带无可救药的塔尼亚,驯猫队,被发现的诗人幸太郎的去向,小猫莎夏的坎坷命运,再次参加波士顿马拉松遭受无端攻击的鸭子,令人怀念的气味,可怕的朗戈里亚仍然活着的幸太郎,信天翁的危险命运,章鱼的赴死之路名叫彼得的猫,地震,时间不停顿地流去后记附录 和安西水丸谈寿司店

章节摘录

马拉松这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当奇异的体验。我甚至觉得人生本身的色彩都会因体验和没体验过马拉松而大不相同。尽管不能说是宗教体验,但其中仍有某种与人的存在密切相关的东西。实际跑四十二公里的途中,难免相当认真地自己问自己:我何苦这么自找苦吃?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有吗?或者不如说反倒对身体不利(脱趾甲、起水泡、第二天下楼难受)。可是等到好歹冲进终点、喘一口气接过冰凉的罐装啤酒“咕嘟嘟”喝下去进而泡进热水里用别针尖刺破胀鼓鼓的水泡的时候,又开始满怀豪情地心想:下次一定再跑!这到底是什么作用呢?莫非人是时不时怀有潜在的愿望,存心要把自己折磨到极点不成?    其形成原由我不大清楚,反正这种感受是只能在跑完全程马拉松时才能出现的特殊感受。说来奇怪,即使跑半程马拉松也没有如此感受,无非“拼命跑完二十一公里”而已。诚然,半程说辛苦也够辛苦的,但那是跑完时即可整个消失的辛苦。而跑完全程马拉松时,就有无法简单化解的执著的东西在人的(至少我的)心头挥之不去。解释是解释不好,感觉上就好像不久还将遭遇刚刚尝过的痛苦,因而必须相应做一下“善后处理”——“这个还要重复的,这回得重复得好一些才行!”正因如此,前后十二年时间里我才不顾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而不屈不挠坚持跑全程马拉松——当然“善后处理”是一点也没处理好。    或许有人说是自虐,但我认为绝不是仅仅如此,莫如说类似一种好奇心,类似一种力图通过一次次增加次数一点点提高限度来把自己身上潜在的、自己尚不知晓而想一睹为快的东西一把拉到光天化日之下的心情……    细想之下,这同我平时对长篇小说怀有的心情几乎一模一样。某一天突然动了写长篇小说的念头,于是坐在桌前,数月或数年屏息敛气将精神集中在极限状态,终于写出一部长篇。每次都累得像狠狠拧过的抹布,啊,太累了,累死了!心想再不干那种事了。不料时过不久,再次心血来潮:这回可要大干一场!又死皮赖脸地坐在桌前动笔写长篇。然而无论怎么写无论写多少都仍有凝结物沉甸甸地残留在肚子里。    相比之下,短篇小说就好像十公里赛,再长不过是半程马拉松罢了。不用说,短篇自有短篇的独特作用,自有其相应的文思和愉悦,但缺乏——当然是对我而言——深深触及身体结构本身的那种决定性的致命性质的东西,因而“爱憎参半”的东西也少于长篇。    马拉松跑完后,去终点附近科普利广场里面的波士顿最有名的海鲜餐厅“LEAGAL SEAFOOD”喝蚬肉汤,吃一种惟独新英格兰地区才有的我喜欢吃的海贝。女侍应生看着我手中跑完全程的纪念章夸奖道:“你跑马拉松了?嗬,好有勇气啊!”非我瞎说,被人夸有勇气有生以来差不多是头一次。说实话,我根本没什么勇气。    但不管谁怎么说,有勇气也好没勇气也好,跑完全程马拉松之后吃的足够量的热气腾腾的晚餐,实在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之一。    不管谁怎么说。P10-13

后记

这里收录的文章,从一九九四年春至九五年秋每月刊载在名叫《SINRA》的时髦杂志上。连载期间我一直住在马萨诸塞州剑桥(波士顿旁边),隶属位于邻镇梅德福的塔夫茨大学。在剑桥,我从九三年夏至九五年夏住了两年时间。    此前旅居普林斯顿的生活情况已写成《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因此这本书应是其续篇。不过,《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写得算比较认真(当然是就我来说),意在沉下心来冷静思索旅居国外期间所感受的种种事物,写起来自有其愉悦之处,也有所裨益。而这次我略为换了一下笔调,写得更为轻松,无拘无束。因为当时我正在严肃认真地写长篇小说,随笔之类——这么说或许不太合适,抱歉——就想放松一些随意一些。所以,这本书的感觉应该同《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有很大差异,但愿您读起来轻轻松松怡然自得。    刚在杂志上刊载时,我就打算以如话家常的插图日记体写下去,连同安西水丸童趣盎然的艺术画和我太太业余水准的快照图片一起发表出来。考虑到单行本读者的口味,这次所选照片同杂志上的多少有所不同。多谢水丸和我的太太。还要感谢杂志的责任编辑松家君、盐泽君,感谢负责杂志连载和整理单行本的“拜领”小姐。从海外发稿连载,虽说现在因传真和电脑发达而比过去方便了,但现实当中还是有许多辛劳的,这点不能忘记。对负责装帧设计的藤本君(别名柳银八)和负责出版的元标寺岛君也要感谢。不过这一来,颇有点像电影的片尾字幕了。    另外,杂志连载时因篇幅所限,文章字数相对少一些;而结集时大加改动,字数也多了。可是回头看起来,虽说不是刻意所致,但关于猫的叙述和图片还是多了些。“旋涡猫”可顺利找到了?    村上春树    一九九六年一月

编辑推荐

《旋涡猫的找法(村上朝日堂日记)》是一本村上春树旅美期间的随笔,大多写美国的电影、马拉松、爵士乐、邮购、猫,还通过丢车遭遇对美国人口诛笔伐。从警察到保险公司女职员,在村上笔下都成了马虎、拖沓甚至以刁难人家为乐趣的负面角色,惟独对那只其貌不扬的名叫彼得的猫温情脉脉、情有独钟……文笔轻松随意,无拘无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旋涡猫的找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0条)

 
 

  •   最喜欢村上的《挪威的森林》,《1Q84》也挺好的。
    看他的小说,会觉得人生如此孤独,如此无奈,当然还是得活在每一天。即使今夜无比沮丧,明朝醒来,无论晴雨,依然得昂首挺胸,坚强积极。
    小说不管是伤感也好,凄迷也罢,看到的都是村上的文学世界。
    喜欢这个作家,不妨看看他的随笔,幽默,诙谐,犀利。进一步了解鸡蛋背后的母鸡(微笑)。
    总之,看他的随笔,真的是娓娓道来,事无巨细,生活中的点滴,细腻而又丰富。挺好的。
  •   村上春树很爱猫,其中对于猫的描写很细腻,包含了他对猫咪的喜爱之情。村上的散文或许不及他的小说那样有名,但我认为也值得一读,他的散文读来很轻松,极其生活化,但又不是无聊的内容,总之可以在闲暇之余读读看。
  •   只看得了林少华翻译的村上,这个书很薄,但图很好值得看。
  •   集齐随笔,希望更加了解村上对事物的想法
  •   村上的游行 行走中的村上
  •   这本小书写得太有爱了!语言轻松诙谐,带着村上春树特有的幽默风格,看得很开心。比起有时过于沉重的小说,他的散文更适合我的口味,看到有趣的地方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   新出的几本村上春树的随笔的封面风格相当喜欢!这本个人感觉更加偏向于游记一些,但是同样非常喜欢!喜欢村上春树作品的朋友无论如何都不应该错过的好书。
  •   喜欢村上春树书
  •   很有意思很轻松的一本书,还要说一下,书中的猫猫照片都很可爱。
  •   春上春树的书很好看的,他写的东西很不一样,我很喜欢,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
  •   喜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质朴平实的文字犹如封面给人的感觉。
  •   已经是习惯性购买了……
  •   灰常有爱值得推荐!
  •   还不错 彩图很生动 期待
  •   快递很快,也很便宜,下次还来!!
  •   还没看,但已知必精彩。
  •   哎。还是平装好
  •   就觉得里面的插画比较碍眼。
  •   不喜欢这套书的包装,棕色的不是很好看,排版可以更美观的,其实不需要精装
  •   帮同学代购的,硬精装,手感很好,很漂亮的一本小书。
  •   《旋涡猫的找法》是九四/九五年村上在修改《奇鸟形状录》的间隙为某杂志写的随笔,有别于沉重严肃的长篇小说,这本随笔集笔调异常轻快,内容上以村上的日常生活为主。每篇随笔4-5页长,看长长带逗号的标题便知又是村上式的跳跃式叙述。
  •   笔调轻快,内容上以村上的日常生活为主
  •   文笔上没什么亮点,读完只觉得如果是村上的死忠的话,可以按书中所写,把村上的脚印重新踩一遍。
  •   把图书馆书弄丢了才买的,自己还没看,不过当当包装很好,很满意。
  •   一直很喜欢村上的随笔,幽默轻松~可是不喜欢新版的精装书,买的4本新版精装有两本里面的胶溢出,还有一本在运输中已经把角磕坏。精装书携带起来也很不方便,同以前的简装比起来很不实在~~~
  •   如果第一次看村上的书,建议买《海边的卡夫卡》或者《1Q84》,这种随笔还是对已经喜欢村上的读者比较适合。感觉村上的话,果然还是小说会更有风格啊,当然随笔也很可爱
  •   村上的书总是那么让我爱不释手,每次读他的书都能让我心情平静,这本书也不例外,书本的质量也不错哦,值得一看
  •   很有爱很日常的小故事,读起来没负担,又很有意思~
  •   印刷很精美 是正版书 喜欢村上的人 这个书很值得做收藏用
  •   大致上符合我的要求,物流也很好
  •   村上的书我都很爱,这本书质感不错,喜欢林少华译本
  •   一如既往的散漫啊。为什么叫旋涡猫呢?
  •   一如既往村上的风格加上插图和插画 确实感觉不错
  •   第一次看村上的随笔,文字有趣,着眼点有特色,这次印刷的质量也很好。
  •   封面很精致,但内容嘛~~~还是再深入看看再说
  •   村上这本嘛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没意思 后来越看越好看
  •   上海译文的书手感都很好~这次封皮也很有感觉里面猫的图片都是彩色的 很清晰~
  •   这次终于下决心全收齐了
  •   村上的趣味笔记
  •   随笔系列
  •   村上的散文也很好
  •   旋涡猫的找法:村上朝日堂日记(新版)
  •   找猫是个神奇的事情
  •     对于村上列出来的一大堆外国歌手,演奏家的名字,我真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他们各自为何物。
      说起来,我也只是喜欢爵士乐的旋律,对其的了解可谓是一点没有。
      
      为什么喜欢村上呢。
      一开始看的都是他的长篇小说,只是觉得他构造出的世界,和他构造世界的方式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
      渐渐地开始看了他的随笔和短篇小说,觉得他是真的很有两下子的。
      这本书出乎意料地好的不得了,里面的东西,我看了之后只有一种心情,当时脑海里迸出的就是딱맞다!这三个词,那种感觉,总之,用汉语表达不好。
      总之,希望他多多地继续出书才好。
      对了,我还是没有找到漩涡猫。
      
      
      
  •     这本书的中间部分,几乎完全忘了写了什么。虽然说是随笔,不太可能记住每篇都写了什么(哦…还记得印着猫头的手表,上边印着吃睡玩),但是在看中间部分的时候,似乎自己总是在走神似的。
      
      前几周对酒变得过于着迷了,不知道该怎样做:好多想喝的酒,各种之间的味道肯定都不一样,都想买,都想尝,可是怎么可能呢,有点苦恼。后来想明白了:我最最开始喝洋酒,是因为村上在《挪威的森林》里边提到的睡前喝威士忌。后来喝洋酒,是觉得累(坐)了一天,喝一杯酒可以让我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所以呢,只要像一开始一样,乖乖的一次一两小杯,品尝味道,放松身体;想多喝的时候,就喝之前买失败了的“假酒”。
      
      下一次的计划是 Absolut 摇滚版,威士忌是格兰菲迪12年,但是不着急。
      
      看书也是一样,我最喜欢的是看书时候的专注集中的感觉,现在也是,以后也一定要是这样才行。
      
      笔记笔记。
      
      “不过不管怎么样,不管谁怎么说,不管有勇气没勇气,跑完全程马拉松之后所吃到的熱騰騰豐盛晚餐,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之一。”——P019
      
      P201:这一页提到了《肖申克的救赎》。但是名字不这么叫:村上说:“獲得好評的‘Shawshank Redemption’(《Shawshank的天空》这日本片名真有点怪)…”此处有注释“1”,内容是:“中文片名譯為:《刺激一九九五》。”这啥啊!好好地起名叫《肖申克的救赎》不好嘛!我知道这个片子台湾是这样翻译的,可是这里看到台湾人吐槽日本人的片名翻译,实在是觉得…五十步笑百步。
      
      P211:这一页上有信天翁小时候的照片,俨然是…秃脑袋傻鸡 -.- 根本看不出来是信天翁。本来是那么威风的鸟,小时候长成这个样子实在是说不过去。企鹅小时候长大后区别也大,但是都是萌萌的一个风格,那为什么信天翁就差别这么大呢。
      
      “不過啊,兩年才一次真是不得了啊,春樹。”住在附近的衝浪者兼畫家克里斯一面望著信天翁一面深深佩服地說:“‘嘿親愛的(鼻音),上次那個以後正好過了兩年呢,怎麼樣,要不要來呀?’這樣,嘿,兩年耶,嘿嘿嘿。”
      
      確實兩年一次說起來真不簡單。不過我也有一個朋友說:“我跟太太只有在閏年才一次。”所以說不定其實也沒那麼不得了。我可不太清楚。——P212
      
      嘿,嘿嘿嘿
  •     对村上的认同感并不是来自他的小说,比如在上高中时非常流行的《挪威的森林》却让我十分生气与难受,那时我心里连爱情这个词语都还没有,就算会有一点朦胧的忧伤,也只是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写蓝色的梦就可以了。村上所展现的却像是一个成人化的世界,完全沉浸而开放的情感、莫名其妙的自杀···我看了以后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小孩,这两种完全没有交点的两种生活方式,我的沉默、忧伤与羞涩在他那个世界似乎那样不值一提。于是以后的几年中,我不敢妄自去读那些蓝调的都市情感,宁愿看民间故事与作家随笔。
      
      不过,随着村上的更多书目逐渐进入视野,我也在疑问自己是否已经陷入了一种偏见,长大了或许应该重新去感受认识一些问题,读书的心境也会有所不同吧。正当在挫折的烙印与对作家的好奇之间徘徊时,偶然发现《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名字仿雷蒙德·卡佛名字的小书时,简直如获至宝。
      
      在以前的感觉中,能写出那种情调小说的作家,一定是个忧伤派或者颓废派吧,至少也要伴着夜深人静时的苦酒来制造灰蓝色的黯淡哀愁。谁知现实中的作家却完完全是一个热爱生活、善待自己的身体、严格做好时间管理,甚至于不断挑战自己的人。他朝起写作、下午阅读运动,夜晚归眠,每天都精力充沛,似乎还是像小学生一样保持着良好作息。就像在这本随笔中提及,他从来都明白,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想要享有著作等身的荣誉,首要条件是有好的身体。让我们翻看一下村上作品 目录,就知道此言非虚。
      
      他选择了看似最为简单,不需要器材、不需要合作伙伴的运动——跑步。伴随着耳机中的音乐,在奔跑中感觉生命的韵律,大脑中一切放空或者构思情节,同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一点点慢慢被征服、被驯服,这种奇妙的感受恐怕只有真正的奔跑者才能感觉到。另外,跑步可并不单调,在村上笔下,绕过七弯八拐的道路,在不同的国家杯不同个性的大狗追踪;像好莱坞大片中的跑酷追踪一样,在人流和自行车之间闪身穿梭;偶遇一两个同样的奔跑者、相视点头···跑步俨然成为了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对于以前偶尔去跑步,现在没事就做健身操、进行肌肉锻炼的我来说,读这样的文字,似乎又一次体验到了运动过后身心的迷幻状态。
      
      《寻找漩涡猫的方法》是《村上朝日堂随笔系列》中的一本,当然这本小书名字也像村上的其他书籍一样奇怪。漩涡猫是什么?这恐怕是很难说的,是书中提到的只有“eat nap play”三种标示的超级小懒猫手表呢,还是村上自己偶遇的每只猫咪?不过就从名字和书中各种猫咪的呆萌照片可见,村上也是个爱猫之人。不过还是别绞尽脑汁寻找漩涡猫了,先看看这些轻松愉快的随手笔记吧,不时便有让人捧腹一笑的地方。
      
      比如:“看翻译小说尤其是翻译来的侦探小说,不时见到诸如“你这个不开窍的铁榔头脑袋”“蠢家伙”等勉强译成日文的词语,每次我都心里一惊。这种话谁都不说的,是吧?假如我被对面开来的汽车司机大吼一句“你这个不开窍的铁榔头脑袋”,我真是可能“哇”的一声把车撞在电线杆上。 ”还有村上关于他在美国偶然淘到了一双很老式的皮鞋,不想却引来好几个不认识的人投来羡慕的眼光。诸如此类,如村上所言,这些本来就是在写作谨慎严肃的长篇小说之余的调剂。所以也尽量像得了人格分裂症一般,一反以往小说中给人的忧伤、严肃、深沉印象,只管放松、幽默、谐趣。
      
      如果依照村上自己的跑步类比理论,像波士顿马拉松一般的极限长跑堪比写作长篇小说,而平时的短途跑步就算是短篇创造了,那这种小记是否算得上一时兴起的跑跑跳跳呢?
      
  •     村上春树的《村上朝日堂随笔系列》一共六册,我看的是旧版。村上春树的小说很有意思,他的这些随笔杂文更有意思,看着他的文字,感觉这个人人格分裂了(笑)。小说的他像一个冷静理智的人,戴着面具展示他的思想。杂文的他则像一个充满感性的人,不厌其烦的讲述他的生活、习惯、猫、马拉松、夫人的坏习惯、小说家的生活,这个时候的村上显得更加可爱。
      
      这么说一个大男人可爱,他要是知道想必脸划黑线。但这个栏目真的很有趣。从他写的第一本一直看到近期的杂文,明显感觉到村上从一个大男孩进化到成熟男人的这种变化。前面几本,讲述他过去的生活,学生时代的经历,他开爵士酒吧的经历,思考的问题,欣赏的东西,爱好。等等。。吐糟相当的有趣,近期的随笔更多的是那种相当程度上的思考,村上的人生更丰富了,想法比以前更深入了,看这种文笔,觉得坐在面前的是一个五十左右,低头深思,时不时皱下眉头的男人。少了早年的温柔讽刺,轻笔调侃,更多的是挑明现象、想法,再以村上式的公式说明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种稍有深度还不带幽默的写法,让一向喜欢他那轻松调侃写风的读者被打了一记闷棍,但这都是他的经历,也是看这个世界的角度之一,一篇接一篇的阅读下来,渐渐的也就了解了村上春树这个人,同时也更能体会他所写的那些小说作品,还是表一表吧,村上朝日堂这个系列编成书后,虽然里面有提到同期写过什么作品,但还是乱乱的,下面整理一下。
      
      《村上朝日堂》1982年开始在《日刊打工新闻》连载,时间一年九个月,该随笔84年出版。同期出版的村上小说有《且听风吟》;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1985年开始在《周刊朝日》连载,时间一年,该随笔86年出版。同期出版的村上小说有《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
      
      《村上朝日堂 嗨嗬!》1983年5月到1988年在《High Fashion》上连载,村上年龄在34岁到39岁之间,该随笔89年出版。同期出版的村上小说有《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1991年到1993年在《书》上连载,是作者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写的随笔,在美国这个社会的生活观察记录,94年出版。同期出版的村上小说有92年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旋涡猫的找法》,算是《外国语》的续集,1993年夏天到1995年夏天住在美国麻省的剑桥(与波士顿相连),该随笔96年出版,作者在美国时写的。同期出版的村上小说有1992年到1995年的《奇鸟行状录》;
      
      《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锻造的》,该随笔97年出版;
      
      嘛,因为这六本随笔的包装一样,就把他们放在一起说了,书本大小就跟市面上卖的那种绿色封面经典文学口袋本一样大,也跟我之前买的那个中华书局出版的《品花宝鉴》一样大。上面的整理是按照这些随笔里出现的记录整理的,时间顺序我直接按照出版顺序来排列。从《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开始,随笔中没有提到关于小说的确切出版名字,so,自己按照村上小说的出版时间顺序添加了进去,顺便再补全些书中没有的内容。这里只写了小说,他的其他文章和短篇小说我就不列举了。
      
      继续说回他写的这些随笔,这六本书有些都看了几遍了,没他的,实在是太易读了,特别是早期的随笔,一篇一篇独立开来,也不长,平时随便没事就可以翻起来看,不管翻到哪一篇都可以心花怒放的读下去,这时的村上像个干净的老男孩,写的东西很有活力,看的我很舒服。后期的随笔有些绕,但值得慢慢品味。本来这书看完时很想立刻写写感想,但一坐在电脑前就发现,不好写。他每篇文章我都可以做局部的议论,一篇一个话题这么来写,他给我的灵感和启发实在是太多了,思维跳跃的幅度太大,搞到我一下子没法统一概括起来,总觉得不能把这个作家写的全面,我也不想让没看过他作品的人只瞄到他局部的一面,所以感兴趣的人还是直接看他这些随笔得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经常会写到书和电影这些东西,喜欢外国文学的朋友,通过他对小说的描述,倒是能得到蛮不错的欣赏建议。我们国内引进的外国小说实在是太少了,翻译质量也很差。虽然我没有看过台湾和香港翻译的村上小说,但林少华能翻译村上春树的书实在是我们读者的福音。日本读者能看到村上春树翻译的美国小说或反过来美国人能看到村上春树翻译的日本小说,也是一样LUCKY,虽然村上本人老在说他翻看过去自己翻译的东西都觉得汗颜(笑),自谦罢了。。。
      
      村上他的观影习惯跟我们一定不同,他去电影院看,每个他去过的国家,只要有电影院的地方他都待遍了(大概)。我们则是直接上网看,或看电视,虽然便利,但我觉得少了许多东西,那种同时期的东西。像昨晚听澳门电台林迪的节目,他说刚去戏院看了《神探伽利略》云云,不只看电影本身,还可以同时观察现场观众,去不同的影院还有不同的特色,这种微妙的经历,跟在家里盯着电脑看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不过我想在中国的电影院,永远的感受状态都是贵、乱、吵、烦、脏,电影演些什么倒完全不知道,电影的引进操纵在那三十六个评审手中,引进的电影又被乱剪,政治觉悟正确的要命,更惨的是还要配音,结果惹来一肚子气。==#貌似又扯远了。。。
      
      村上喜欢猫,他的作品到处都有猫客串,名叫彼得的猫、名叫缪斯的猫,这只猫后来名字翻译变了,变成妙子了(好像是),但那段缪斯暹罗猫的描述实在是把我萌翻了,这个名字永远印在了心里。在他其他游记、小说里,猫也到处都是,我感觉村上也有猫的性格(笑),真羡慕他和这些猫之间的感情,像下面这种描述,在N多篇文章中都出现过:
      
      “想来这十五年间,家里一只猫也没有的时期只有两个来月。”
      
      “我这八年来从无定所,几乎是漂泊海外,因而不能悠然静心养自家的猫。只好时常逗逗近处的猫,聊以满足对于猫的如饥似渴。”
      
      “两只猫也酣然入睡了。看着猫熟睡的姿态,我总会有松一口气的心情,因为相信至少猫安心睡觉的时候并不会发生特别坏的事情吧。”
      
      国内这个版本很可惜,只有文字,不像日、港、台版一样,都有安西水丸的插图,真是太可惜了。另,村上春树和安西水丸这两个人之间的互相调侃相当有看头,他们找到好对手了。
      
      记于2009-01-23 17:22
  •     看到《从雪乡波士顿一路奔向牙买加》那一篇真是相当郁闷,林少华先是把奥特曼的电影《银色性男女》(又名《浮世男女》)直接翻译成了《短切》,要知道这个所谓的《短切》可是奥特曼根据雷蒙德.卡佛的9个短篇改编的电影,这个翻译让广大的电影爱好者和卡佛的读者情何以堪啊。更何况村上本人也是卡佛的拥趸,还翻译过卡佛的文集,他的那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就是来自卡佛的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些什么》。
      紧接着林少华又把昆汀的《低俗小说》翻译成了《纸浆故事》,更是把人看得一头雾水。我想这个翻译直接秒杀了昆汀所有粉丝。然后林又把牙买加的雷鬼乐翻译成了雷格摇滚,最后连雷鬼乐也沦陷了。
      我想,作为译者,了解点电影和音乐知识很难吗?
      此外,我还有一个疑问,旋涡猫到底是什么猫?有人知道吗?
  •     【马拉松】
      
      波士顿马拉松的终点是撕心裂肺山。HEARTBREAK HILL。
      
      马拉松这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当奇异的体验。我甚至觉得人生本身的色彩都会因体验和
      
      没体验过马拉松而大不相同。尽管不能说是宗教体验,但其中仍有某种与人的存在密切相关
      
      的东西。实际跑四十二公里的途中,难免相当认真地自己问自己:我何苦 这么自找苦吃?不
      
      是什么好处都没有吗?或者不如说反倒对身体不利(脱趾甲、起水泡、第二天下楼难受)。
      
      可是等到好歹冲进终点、喘一口气接过冰凉的罐装啤酒 “咕嘟嘟”喝下去进而泡进热水里用
      
      别针尖刺破胀鼓鼓的水泡的时候,又开始满怀豪情地心想下次一定再跑!这到底是什么作用
      
      呢?莫非人是时不时怀有潜在的愿 望,存心要把自己折磨到极点不成?
      
      其形成原由我不大清楚,反正这种感受是只能在跑完全程马拉松时才能出现的特殊感受。说
      
      来奇怪,即使跑半程马拉松也没有如此感受,无非“拼命跑完二十一公里”而已。诚然,半
      
      程说辛苦也够辛苦的,但那是跑完时即可整个消失的辛苦。而跑完全程马 拉松时,就有无法
      
      简单化解的执著的东西在人的(至少我的)心头挥之不去。解释是解释不好,感觉上就好像
      
      不久还将遭遇刚刚尝过的痛苦,因而必须相应做一下“ 善后处理”——“这个还要重复的,
      
      这回得重复得好一些才行!”正因如此,前后十二年时间里我才不顾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筋
      
      疲力尽而不屈不挠坚持跑全程马拉松 ——当然“善后处理”是一点也没处理好。
      
      或许有人说是自虐,但我认为决不是仅仅如此,莫如说类似一种好奇心,类似一种力图通过
      
      一次次增加次数一点点提高限度来把自己身上潜在的、自己尚不知晓而想一睹为快的东西一
      
      把拉到光天化日之下的心情……
      
      细想之下,这同我平时对长篇小说怀有的心情几乎一模一样。某一天突然动了写长篇小说的
      
      念头,于是坐在桌前,数月或数年屏息敛气将神经 集中在极限状态,终于写出一部长篇。每
      
      次都累得像狠狠拧过的抹布,啊,太累了,累死了!心想再不干那种事了。不料时过不久,
      
      再次心血来潮:这回可要大干一 场!又死皮赖脸地坐在桌前动笔写长篇。然而无论怎么写无
      
      论写多少都仍有凝结物沉甸甸地残留在肚子里。
      
      相比之下,短篇小说就好像十公里赛,再长不过是半程马拉松罢了。不用说,短篇自有短篇
      
      的独特作用,自有其相应的文思和愉悦,但缺乏——当然是对我而言——深深触及身体结构
      
      本身的那种决定性的致命性质的东西,因而“爱憎参半”的东西也少于长篇。
      
      【奥斯汀】
      
      奥斯汀虽是得克萨斯州的首府,但规模很小,根本无法和同在州内的休斯顿和达拉斯那样的
      
      大都会相比。本来是个由政府机关和大学构成的安静地方,不料也许由于学生多的关系,音
      
      乐俱乐部多得不得了。一到日落时分,街上便满是音乐和得克萨斯风味墨西哥菜的香味,十
      
      分热闹,和白天相比简直是两个城市。依学生们的说法,住在奥斯汀的几乎全是音乐家或自
      
      称为音乐家的人。
      
      【尼克松】
      
      后来翻译报道尼克松死讯的杂志,见上面有他平时常说的这样一句话:
      
      “Always remember ,others may hate you ,but those who hate you don’t win unless
      
      you hate them .”
      
      译过来大约是:“好好记住这点,即使别人憎恨你,他们也不可能把你打倒,除非你又憎恨
      
      对方。”话虽简单,但极有味。理查德·尼克松决不是我所喜欢那类政治家、那类人物(对
      
      我们这代人来说,此人乃是天敌),但仍不能不佩服他的精神力量和毅力——尽管水门事件
      
      给他打上“在美国留下污点的历史罪人”的烙印,但他在下台后二十年时间里依然咬紧牙关
      
      默默承受着命运的重压,据说此间他也认真地考虑过死。不过,尼克松是虔诚的教友派信徒
      
      ,那样的台词有可能作为一种实用性说教从小就被灌输到脑袋里了。当然也不是说说教就不
      
      行。
      
      【中华料理】
      
      我家太太做了好几次根本看不出是中华料理的中华料理让我吃,而我只吃一口就识破了。
      
      光是从千驮谷的希望轩门前经过心情都不好受。横滨中华街的烧卖味也受不了。
      
      妻子爱吃拉面,又一次独自去吃,被邻座女孩儿嘲讽说:就算上了年纪,我也不想成为一个
      
      人闷头吃面的女人。结果她回家后对我发火:都怪你,都怪你不吃拉面!
      
      土耳其的羊肉以烧烤为主,膻味是一次性的,风一吹就走了,而且是干的。蒙古的水煮羊肉
      
      膻味却无可救药地深深渗入所有东西之中。
      
      可是主人送来水煮羊肉,也是在不便拒绝,只好吃一口肉喝一大口白酒,最后羊膻加醉酒,
      
      昏天暗地。
      
      总的来说,我是个口味清淡的人,肉类几乎不吃,牛肉的瘦肉部位偶尔会吃一点,吃鱼。火
      
      锅里也只吃蔬菜和魔芋粉丝。
      
      【减肥与锻炼】
      
      说到底,我们这些哪里也不属于的人,只能从一到十自己保护自己。为此,减肥也好身体锻
      
      炼也好,反正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注意把握自己的身体,明确方向性,自己管理好自己。这样
      
      ,势必需要一个自己特有的体系或者哲理。至于是否普遍适用于别人自然另当别论。
      
      自走出校门以来,我从不曾隶属于哪个组织,一直是独自孜孜矻矻谋生,二十一二年时间里
      
      切切实实看明白的事实只有一个,即“个人同组织吵架,获胜的毫无疑问是组织”。这虽然
      
      不能说是多么令人温暖的结论,但它是确凿无误的事实。人世间尚未宽大到个人能战胜组织
      
      的地步。不错,看上去个人暂时战胜组织的时候也是有的,但从长远看来,最后必然是组织
      
      获胜。我时不时倏然这样想道:人生历程恐怕不外乎是走向失败的过程。尽管如此,我们仍
      
      必须不顾劳顿,孤军奋战下去。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个人作为个人生存下去,并将其
      
      存在底盘出示给世界,即是写小说的意义,而为了将这一姿态坚持到底,人最好尽可能顽强
      
      地保持身体健康(比不保持好得多)。当然,这终究是一个有局限性的想法。
      
      实际上在佛蒙特见到的女人百分之八十五都是不折不扣的“DODO[5]体型”,我不由感叹——
      
      居然胖得这般整齐。浑身鼓鼓囊囊,就好像腰间裹着棉被走路。
      
      【作家】
      
      不过,世人对于作家的看法有一种先入之见,至少仍有不少人以为所谓作家就是天天熬夜、
      
      去文坛酒吧喝得烂醉、几乎不顾家且有一两种老病、截稿日期临近时才闷在宾馆里披头散发
      
      写东西那一群体。所以我说自己晚上一般十点就躺下早上六点起来天天跑步交稿从不推迟的
      
      时候,人家常常失望。进一步说来,有生以来几乎从不知隔日醉便秘肩酸为何物——这么说
      
      很有可能把人们对作家的神话式印象彻底摧毁。是觉得对不起,但没有办法。
      
      不过,世间流行的这种自毁型作家形象,一如“头戴贝雷帽的画家”和“口叼雪茄的资本家
      
      ”,乃是缺乏现实性的幻想。作家们果真过那种自暴自弃的生活,平均寿命应不会超过五十
      
      岁。其中或许也有倾向于喜欢那种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生活或断然身体力行之人,但据我所知
      
      ,如今大部分职业作家都没有过那种荒唐的生活,零售实际生活片断的“私小说”占主流的
      
      昔日文坛我倒不清楚。总的说来,写小说是寂寞清苦的活计,正如乔伊斯 ·卡洛尔·奥兹所
      
      说:“静静地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很少成为新闻”。
      
      有人断言长期住在美国会使日语变得不地道。不错,对于新的流行语之类是难免会疏远,但
      
      那东西不知道也几乎无关痛痒。就算住在日本,我也差不多不知道流行语。再说假如出国四
      
      五年母语就乱套了,那么恐怕一开始我就当不了作家。我个人倒有时候认为:日语即使乱一
      
      点套也没什么要紧,乱就乱一点好了!
      
      不过人未必总处于良好状态——写作也是同样——时间久了,总是既有高山又有低谷。状态
      
      不好的时候就以不好的状态冷静而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步调,尽量在这一限度内做得最好——
      
      我想这也是人的一项重要能力和本领。因为只要在不特别勉强的前提下缩起脖颈一步一步闷
      
      头熬下去,状态总会一点点恢复过来。
      
      【购物】
      
      美国不像日本,只要去了新宿或银座就应有尽有,而需要这里那里转来转去,商店与商店之
      
      间距离远,找停车位都不容易,光买东西就可把人弄得筋疲力尽。而邮购登记一次之后,月
      
      月有各种公司接二连三寄来漂亮的样品目录,光看这个都够过瘾的。
      
      我这人原则上(总之就是小气吧)不买价格在一万日元以上的手表,但便宜手表有一大堆。
      
      这样夏令时和冬令时更换的时候需要一一拨快或拨慢,做起来十分繁琐。而另一方面,每天
      
      兴之所至地从抽屉的一堆手表中取一块换上,却让人满心欢喜。手表这东西反正时间准就行
      
      了,为一块手表而出手二三十万日元的人的心情我可是理解不了。
      
      也许会被人说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小气,但决不是小气。生活中为了发现“小确幸”(小而确
      
      实的幸福),或多或少是需要有自我约束那类玩意儿的。好比是剧烈运动后喝的冰镇透了的
      
      啤酒——“唔——,是的,就是它!”如此让一个人闭起眼睛禁不住自言自语的激动,不管
      
      怎么说都如醍醐灌顶。没有这种“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我以为。
      
      如此这般,在日本也好在美国也好,我都和杰克·赖恩一样,一有时间就自己出去购买日常
      
      食品,对此决不讨厌。萝卜多少钱一根酱油多少钱一瓶——把这些日常性现实塞进脑袋,我
      
      认为对于人来说是基本的重要事项。况且一个一个细细查看超市货架上整齐排列的食品,也
      
      是极为赏心悦目的活计。倘若劝俄罗斯人流亡,我一定劝他来波士顿:“在波士顿,只要你
      
      愿意,任何时候都可以在面包店门口随便喝哥伦比亚咖啡,吃刚刚烤好的热乎乎的Whole
      
      Wheat Walnut bread。”不过,在苏联分崩离析的现在,前来流亡的俄罗斯人也已经没有了
      
      。
      
      【俄国】
      
      汤姆·克兰希的小说《追赶红十月》中有这样一个场面:主人公杰克·赖恩向即将流亡的苏
      
      联时期的俄国人介绍说“美国的超市冬天都能买到西红柿。当然贵是贵一点儿。”俄国人听
      
      了不大肯信:“开玩笑!冬天怎么能买到西红柿!”
  •     
       村上大叔实在是太可爱了,不知道是林少华先生翻译的卡哇伊还是村上自己就如此。
      
       但我感觉是种本意使然。村上的那种生活是简直了,让人无限向往的生活。不知道别人如何,但我是向往那种生活的。
      
       不知道是不是日语中有“袖口相碰也是缘”这句话。但我看了,感触颇深。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胸襟。
      
       我们是会多么珍惜周围的人类,多么感恩。希望,也许不能让每个人都了解到这点,但是希望读过此书的人,都记住。
      
       “袖口相碰也是缘”
      
       我还是不太喜欢猫。
      
       太聪明,太固执。
      
       我个人是这样就罢了。
  •      和村上大叔的那些小说感觉不一样,没那么压抑,是一本可以拿来作饭后点心的小书。从封面开始就是一本很可爱的书,再到书中安西水丸画的小画,充满一种生活乐趣。总的来说,这本书自己读得很快乐,轻轻松松就看完了。
  •     第一次读村上春树的散文,有一种彻骨的懒散。
      
      村上是一个很国际化的作家,中国读者大体爱谈他的“墙蛋论”,即当鸡蛋撞墙时,他愿意站在鸡蛋那一边。这种寻章摘句,很难不歪曲一个人,况且我真没从中读出什么豪迈与悲天悯人的东西来。文学的使命是创造,“墙蛋论”显然不是一句很新的话。
      
      如果回归写作的立场去看村上,就会发现,他的魅力在于他的控制力,他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他不肯明白地说出来,因为他知道那是一种模糊的厌倦,说出来,没有人能明白。
      
      这两本散文集确实够散,没有主题,没有核心内容,甚至没有故事,只能看到一个姿势:一个傻子在天地间漫无目的地游荡,他看到什么,就沉浸其中,很配合地联想两下,然后又兀然离开——你简直不明白村上春树要说什么,总之,他的声音轻得没有意义。
      
      其实人活着,就是一个姿态,只是大多数人理解不到这个层面。
      
      我们习惯性地在寻找意义和逻辑,在这个拥挤的人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唯一的,这种自命不凡的“我例外”,其实是一个幻觉,当它破灭时,所谓的“我”才会真正浮现出来。
      
      来来往往间,多少人已经活成了雕像,活成了口号,活成了传说,活成了零件。然而,又有谁活成了自己?我们在一条流水线上生老病死着,在“不得不如此”的规定下,我们度过了一生,你真的品味到时光的味道?你真的曾有一份无奈,在心间涌动?当你爱的时候,你真的没被荷尔蒙所戏弄?
      
      每个自我,都是透明的,像灵魂那样没有分量。然而,世界在用别样的诱惑向你呼唤,它们说:永恒。
      
      所谓永恒,是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签订的契约,偏偏有无数人无怨无悔。
      
      村上的国际化体现在他的乏力之上,他将无意义贯彻到生活的细节中,而不仅仅是思考,他不再等待拯救,也不再寻找秩序,更不指望会有一个意义,带着天使的翅膀,在飞行事故中意外地砸到头上。
      
      所以,村上春树的散文无骨,软绵绵且无厘头,它仅被世界表象的瞬间所诱惑,却又不愿秉持。他刻意剥离着所见与自我之间的那份亲密,如果说塞林格异常警惕着可能的含混的话,村上则连警惕性也放弃了。融入与不融入,都是命运,你执着不得。
      
      过于瞬间的碎片感,或者与日本艺术所推崇的“物哀”有一点联系吧,但我更愿相信,村上连“物哀”也是不屑一顾的,他的情绪与景物、时间完全是两回事,他冷冰冰地在写作,任世间万千变化吧,我终究没有一丝的动情。
      
      如果说散文是生活的复制,那么村上的复制,有点狠也有点绝。
      
  •      我有村上情结。自从看完那本惊世之作《挪威的森林》后,他书里蓝调的忧伤,无可避免的渗入我的生活中,写作中,对事物的感悟中。将它置于身边,每隔半年就想要再读一遍,就是那么虔诚。有些书,是能带给你这样一种力量,拿起它就觉得踏实满足,就算只有那么一会会。
       如此琐碎,却是意想不到的礼物。在高中时的某个书店,偶然邂逅,再也分不开。
      
       看《漩涡猫的找法》,一边看一边笑。这个小个子男人哪里来那么多的幽默细胞。与他的小说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是想象中沉重哀伤的世界,一个是现实里可以嘻嘻笑着面对的生活。哪一个才是他感同身受的?两者都是。这就是村上的伟大之处。
      
       提起他,不能不再提《挪威的森林》,因为书里的文字还像小音符一般,跳跃在我的脑海,不久就能谱成一首悠长的、带于你许多感慨的音乐。让我在周日阳光灿烂的下午,或者是在苍茫忙碌的冬日街头,一边疾步行走,一边慢慢思索,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何方,理想爱情在何方。
      
       很傻,但是很美好。思考,能让寂寞不再那么汹涌澎湃。
      
       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做的不正确,看别人都在一心往前赶、赶、赶,我却习惯性的因为一声呼喊就停下步来,是心在说,那么慌张做什么,人活一天少一天,过了今天,你就又少一天感受这世间你喜欢的东西。那么赶,也会失去很多的。
       不是辩解,我承认自己是个现实社会里的失败者。
      
       可就算是失败者,也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会有不愿意告知于众的梦想。
  •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前阵子知道梁静茹在读这本书。我从没有读过村上的书。印象中总是阴霾的作品。但知道他是个将近60的作者还仍然坚持跑马拉松。仍然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来,果然写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用幽默轻松的手法描写一切关于猫,蔬菜,马拉松,好书好电影的感受.个人推荐这本很轻松的书。
  •     此随笔系列刚出版的时候一直不屑于买来看。还是喜欢看他的小说。三年过去了,偶然遇到这些小书,捧起来看,却爱不释手,乐不可支。这些小散文就像一个个小镜头,展示着村上生活的一面。
  •     每天早上边吃早饭边看青年报是长久以来的习惯,虽然杂文那版的质量很低但也偶尔会看到有趣的东西。
      今早看到一篇关于女人和甜食的小桥段,特别以村上各个对“女人有一个专门装甜食的胃”启头,于是看着那短短的两句话,却忍不住又引起了拾掇些他的文字来温习的欲望。
      挑来拣去找了这本《漩涡猫的找法》,倒也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只是所有的小说都已看得滚瓜烂熟而和安西水丸君的图文册又太少篇幅,想起以前的某天狐狸mm曾既严肃又搞笑地在cartoon版聚上对我说,这个杂文集子你可没看过吧,哼哼哼哼,而我却也只能不服气地讪笑以“可我早买了~~~”来搪塞。
      
      说来取了个这么有趣的名字,却跟“漩涡猫”毫无关系,当然关于“猫”的说法倒是出现不少。
      一贯的风格,我顶顶喜欢的他用一本正经的语调说冷笑话,居然会看得我笑得合不拢嘴。
      看他体验着每次都恨不得再不参加却每次都积极参加的马拉松长跑;看他如神探附身般辨别出外貌极不相同的中华料理并因“中华料理过敏症”而弃之不食;看他兴致勃勃地不停订购邮购单上的滑稽物品甚至淘来一只只有“吃睡玩”表盘的猫手表;看他对美国俚语骂人话的多样复杂难以译成日文而头痛不已。
      细细碎碎的生活和思想,集结起来犹如气球一般的庞大而绮丽。
      原来曾几多时村上各也来过中国,去过大连,为了《奇鸟形状录》一千零一夜似的故事在蒙古取材——倘若他会再来,想必哪怕不在上海自己也会死命地赶去现场哪怕见一眼也好吧。
      
      非常中意书里的“给猫观看的录影带”,据说效果奇佳。猫儿们动辄便盯着屏幕活蹦乱跳痴迷不已。只可惜如今我既无猫,也无邮购地址,只能任凭心里yy了。
      
      看第二则短文的时候险些笑出声来,也便萌发了原来儿童节如此适合看此书的想法,当然内容儿童想必不解。
      乐得不行,摘抄如下:
      “左下图是一对普通松鼠在我家门前草坪上于光天化日之下‘成其好事’的照片。眼神非常认真非常可爱。干这种事也必须认真,嘻皮笑脸地大动干戈可是讨人嫌的哟!”
      
      忘记村上各个是在哪本书里提过“小确幸”——小而确实的幸福——来着,然而此书里再次提到了。
      在烤肉店里买上一快烤肉,在旁边的面包店里买上两片面包,夹住烤肉,坐在公园的长凳上咔嚓咔嚓地吃着赏着落叶,生活中倘若没有这些小确幸,那将无味多少!
      当真如此。
      
  •     村上的随笔比小说更让我喜欢。当然这不是说他的小说不好---我也喜欢看,不过也许就得静下心好好读读----开玩笑,这种小资的东西哪里是三两个小时可以感受的。
      
      对好小说的定义似乎离不了深沉的影子,总之不是一般人可以读的。似乎喝雀巢的就喝的是咖啡界的渣滓,喝咖啡非得配足了一切器械。怎么着也得有个咖啡壶、磨咖啡豆的笨重的东西、咖啡杯和奶壶自然不可以少,当然还得有充足的理论知识。
      
      外国人喝中国茶是不是也这么故弄玄虚一把我不太清楚,当然现在国外喝茶是trendy的,谁知道hello! Elle Jessica里面会不会好像介绍口红的对比一样详细地分析西湖的龙井云南的普洱。
      
      天下小资的人或许是大同的吧。也就是聪明人自己给自己下套,把一件好玩的事情弄得殊不好玩。其实外国人自己喝咖啡也就跟机关单位每天弄一大茶缸子一边看报纸一边喝东西一样,决不见得是多么风雅趣致的事情-----据我对平民的观察发现。
      
      话说回来,看村上的随笔是不要求静心的。因为看着看着就自然安静了。
      
      我很是欣赏村上生活的小趣味。这种小趣味每每在社会经济的快车道上尤为叫人喜欢。香港人喜欢日本人居家过日子的小经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李嘉诚有自己的深水湾豪宅,我也可以用收纳方法将400平方英尺的地方变成自己的王国,谁又比谁高到哪里去呢。不然我天天看长江的股票往上飙,还不逼成抢劫犯绑架犯吗?
      
      所以人生的基本目的在于“总体性平衡” ,心情烦闷时随便翻几页,嘴角就含一个类似于服用了逍遥散的笑:也是,短短几十年,何苦呢。凡事皆有哲学,蝼蚁的生存快乐之道,也不难找。
      
      村上在报刊上写一个叫做村上朝日堂的专栏,很是受读者欢迎。他自然不算帅,不过胜在日本人独有的干净,有生活的味道。金城武也是一个干净的男人,即使他不帅,我也是会喜欢他的。
      
      日本的主妇们似乎比较吃这一套,也许是自己家的男人通常在外应酬、成日醉醺醺回来的缘故。当然了,一个成功的主妇必定需要这么一个至少在外成功的男人。日本男人据说大部分大男子主义,还有部分是木讷的痞子蔡型,再剩下来的大多忙着在公车上调戏穿短裙的高中女生,或者忙着自杀----宰治。
      
      新东方的老罗曾经问台下的学生:日本的男人最常做什么?回答:看A片 。日本的女人最爱做什麽?回答:拍A片。
      
      总而言之这个民族好像加了芥末的生鱼片:冷冷的,变态辣,还有腥味。这个时候有个喜欢长跑的作家村上,还在美国待了几年,颇有些非自虐的幽默感,哎哟哟。
      
      所以在这里推荐这个我挺喜欢的作家的随笔。也谢谢林少华的翻译。可以放在睡前阅读,应该没有提神的作用-----这点很适合我。本人时常看一些书,财政学也好、经济学也好、小说也好,大有非看完不可之势,虽然这书明天也不会跑到哪里去,偏要将自己11点睡觉的计划打破。一边阅读一边心里叫苦,应该睡觉了,不然今天的面膜又白做了。但是大脑随着推理论证过程的深入,联系现在的国内经济形势,思维一发散起来完全不受控制。每次拖到3点之后睡觉只能说是自作孽。
      
      当然了,不喜欢看村上的书的人,也可以挑战一下自己,读个会计报表的分析和运用什么的,这也是不错的第二选择。
      
      
  •      这是非常可爱,非常亲切,非常真诚友善的一本随笔,充满趣味和愉快的微笑,是你不容错过的心灵鸡汤:)
       也许是我也喜欢猫吧,所以在村上一系列出色的随笔中最中意这本,读来会心处真是神清气爽~~~爱村上>V<
  •     这是村上春树的随笔,非常轻松随意,可以和《终究悲哀的外国语》一并读。基本是作者在美国教书时期的作品,从一些细小的生活情节中,整理出美日文化的差异。
      
      喜欢上或fan一个作家,其实比fan一个明星要幸福得多。因为作家总要生活,要写一点什么来应付编辑和读者。文字再虚伪,到底字里行间能暗示我们一些作家的世界观构造。所以,从村上写跑马拉松、爱猫、爱歌、是个中华料理国民分子、爱看李安的《饮食男女》……诸如此类,在一个粉丝的眼中,是多么有劲的事情啊。
      
      实际上,村上并不能算是小资,何以他的读者却都被冠以莫明其妙的小资的烙印?!他絮絮叨叨地反复说着一些琐碎的情节,无非如他自己生生创造出来的单词那样:“小确幸”——微小而确定的幸福。他无非是一个容易满足、对一切敏感的人,而已。
      
      看完这本书,也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小确幸”在哪里,岂不很好!
      
      
      
  •     看完长篇《奇鸟形状录》后读的《旋涡猫的找法》,也是偶然,之前不知道这两本书的关联性。《旋涡猫的找法》是九四/九五年村上在修改《奇鸟形状录》的间隙为某杂志写的随笔,有别于沉重严肃的长篇小说,这本随笔集笔调异常轻快,内容上以村上的日常生活为主。每篇随笔4-5页长,看长长带逗号的标题便知又是村上式的跳跃式叙述。
      
      同时可以读到与《奇鸟形状录》相关的零星信息,这点特别另人愉悦,想想“哈,原来写这段的时候,村上这家伙查了不少资料嘛,怪不得写得这么逼真!(潜水艇浮出水面那段)”
      
      不过在一些段落近似于轻浮的笔调还是不太习惯,不禁会问“村上啊,是不是写得太随便了?”
      
      这本随笔集,使热爱村上的读者们能够相对近距离的了解村上写作以外的生活---日常生活。
      
      另外,这本书的尾巴附录了村上和安西水丸就寿司店的一段对话,逗极。
  •     这本书基本是村上在美国生活写作时的随笔,读来轻松自在,是坐公车的好伴侣(因为很薄好拿)。
      原来村上也喜欢邮购东西,买一些莫名其妙的玩意儿(好有共鸣哦)。特别喜欢看他的“小气”劲儿,“为一块手表而出手二三十万日元的人的心情我可是理解不了”。拉近了和我们这些穷光蛋的距离哦。
      真希望这个村上朝日堂永远的继续下去,继续到我再也读不动。
      虽然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他上个世纪的旧作,不过读起来仍然津津有味。因为他,我才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而且满脑子都觉得是村上的风格(虽然正相反)。
  •   那个猫表好喜欢啊,哪儿可以买到啊
  •   你看的书还真不少!!!
  •   一般般啦
    “无事就翻书”,嘿嘿
  •   我最近在看隐疾和中国国家地理,感觉看的速度太慢了。
  •   是啊是啊。生活中值得珍惜的小确幸,人生真正值得在意的暖流,都在他的笔下一点一滴地流淌出来。
    所以看村上的书很治愈。会发觉原来有人和自己的活法是一样的,也一样默默地在和生活中的残酷和浮华战斗着,以保护内心的一片甘泉。
    而且看村上的书很快乐。真正珍惜人生的人,势必流露出一片淡然的幽默,让人发自内心地笑出来。
  •   村上的随笔比小说更让我喜欢。赞同这句,我也觉得他的随笔比小说更让我喜欢。所以村上朝日堂的看了一些,很舒服。
  •   发自内心的声音总是小众的,而哗众取宠的东西总那么受欢迎。
  •   是,他有情趣,而且有毅力,有着并不漂浮的人生。
  •   “是个中华料理国民分子”哈哈,过敏分子……关于在中国旅行中痛苦的饮食回忆写得真真有趣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