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世界(上)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肯·福莱特  页数:636  字数:379000  译者:胡允桓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期盼了十八年,肯·福莱特终于为他的力作《圣殿春秋》写出 了续集《无尽世界》。 肯·福莱特是英国一位“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严肃作家。从 他的诸多著作中——这是判断及衡量一位作家世界观及创作思想的 主要尺度,我们不难看出一条主线:在以唯物史观看待的历史真实 画面的宏伟背景前,展现出一个个普通人的生动形象,通过他们看 似平凡的作为,讴歌他们在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历程中的不朽 功勋。 按照西方“学院派”的文学观点,福莱特的作品不算是“纯文 学”,只能列入“通俗文学”一类。然而,小说,还有戏剧,这样 的文学体裁,既然事实上是随着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从 来就有别于文人诗歌的高雅,始终都是通俗易懂,受广大读者欢迎 的。诚然,我们所说的“通俗”应该是雅俗共赏,即在人们喜闻乐 见的故事背后,包含着某些发人深省的探索,给人以教益,是绝不 等同于“庸俗”的。如果把高档次的通俗小说称为“严肃文学”, 以与庸俗作品相区别和对照,恐怕并无不当。 在西方的文学论述中,有一种“知识的文学”和“力量的文 学”的提法,就是说,一部优秀的作品要么给读者提供某些知识, 要么给人以鼓舞的力量,总之是要让人们“开卷有益”。如果将这 种理念用作严肃文学的标准,应该说还是恰当的。以此衡量福莱特 的作品,称之为严肃文学,也就当之无愧了。 西方的历史小说,或者更宽泛些,以历史上的往事为题材的小 说,是由苏格兰的伟大诗人和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首创的。他的 主要写作手法是:在真实的历史背景的天幕前开辟一个广阔的活动 舞台,由历史上某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真实人物在关键时刻登场来勾 勒出历史进程的线索,而作家虚构的普通男女的丰满生动的形象, 则充任这一场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活剧的主角,在他们的性格冲 突中展开故事的情节,用来活灵活现地再现历史,并抒发作者的某 些观点及情怀。自司各特始,众多的西方历史小说家便自觉或不自 觉地遵循和效仿这一手法,用来创作历史作品,其中的佼佼者得以 充实了人类的文学宝库,为我们提供了一部部影响广泛的佳作。福 莱特的历史题材作品也应该跻身其中——所谓“大地的支柱”,其 实质指的就是人民群众,他们也正是“无尽世界”的推动者。 奉献给读者的这部《无尽世界》的时代,是在一三二七至一三 六一年之间,与其上卷《圣殿春秋》的故事,已经相隔了两百多个 春秋;适逢欧洲基督教国家对位于亚洲西部的伊斯兰世界猖狂进攻 的八次“十字军东征”(一二〇一至一二九一)之后,而在欧洲文 艺复兴(约一三六〇至一六五〇年期间)之前。当时的欧洲尚属中 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相当落后,最大的城市巴黎也不 过五万人口。这一时期发生在欧洲,尤其是英格兰的重大历史事件 有:英法百年战争(一三三七至一四五三),肆虐于南欧及西欧的 黑死病(十四世纪中),英格兰羊毛织染业的崛起,等等。概括起 来,就是西欧各国疆域逐渐形成,王权开始巩固(贵族领主的统治 转向君主的中央集权),手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以富裕商人和手工 业者为代表的市民阶层随之形成,从而出现了这一阶层同王权及教 会分庭抗礼——首先从财政经济上要求话语权的局面。 小说开篇的一三二七年,在英格兰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位君主爱德华二世(一二八四至一三二七,一三〇一年成为第一 位以王储身份领衔的威尔士亲王,一三〇七至一三二七年在位)被 其王妃伊莎贝拉伙同其情夫罗杰·莫蒂默废黜,并遭监禁,生死不 明。由于爱德华二世在位时曾经试图抵制伯爵的势力,王妃他们的 这一阴谋得到了不少伯爵(包括本书中夏陵的罗兰)的暗中支持。 伊莎贝拉王后一伙原想由罗杰·莫蒂默摄政,从而窃取大权:不料 年仅十四五岁的爱德华三世(一三一二至一三七七,一三二七至一 三七七年在位)登基后即亲政,不久便将罗杰处死,将王后软禁, 只是出于自身王位的考虑,并没有对老王爱德华二世的下落予以追 究。这位少年君主随后便在国内鼓励建立自治市,以增加国库/王 室的税赋收入,并遏制教会统治的经济实力,以支撑他穷兵黩武的 需要(彼时的苏格兰尚未与英格兰合并,双方的相互征战相当频 繁);对外则为夺得自认为合法的法兰西王位面发动了长达百年的 英法战争。有关老王生死的秘密,遂成为本书的一条暗线。 与《圣殿春秋》一脉相承,《无尽世界》也以“凝固的交响乐” 建筑的发展为明线。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教堂的修建已由早 年的哥特式的崛起演变为具有超大拱顶的宏伟的罗马式了。因此, 书中的第一男主人公便是建筑匠师梅尔辛,其父杰拉德爵士是个式 微的小贵族,已经落魄到既无权又无钱,沦为教堂食客的地步,但 仍念念不忘其祖先是建筑匠师杰克和阿莲娜女士,因此也就是他们 的儿子托马斯、曾经的夏陵伯爵的嫡系后裔。梅尔辛继承了祖上的 职业智慧,成为出色的建筑匠师,他在桥梁、医院、教堂建筑设计 和施工中的许多创举——包括发动群众加速工程进度,都给人们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甚至说他参与了举世闻名的意大利佛罗伦萨 百花圣母教堂的修建(依据史实,这座当年世界第一、如今排名全 球第三的大教堂最初由坎比欧设计,并于一二九六年由他亲自监督 开工,后由大画家乔托等人接手,但由于黑死病的威胁以及财政和 技术上的原因,最终在布鲁内列斯基的创造性的施工下,克服了大 拱顶的难题,方才于一四三六年竣工)。而他为王桥大教堂修建的 高达三百零五英尺的彼时全英格兰最高大的塔楼更是贡献卓著。在 作者的笔下,梅尔辛是一个“聪明但讲求实际”的心灵手巧的知识 型人物,在他的面前,那些受业于牛津的死扣书本又夸夸其谈的教 士,还有他那位不成器的师傅埃尔弗里克等人,都相形见绌。作为 他这一重情多义的形象的反衬,是他的胞弟拉尔夫——一个“只要 尊严不顾(骑士)荣誉”、睚眦必报、无恶不作的凶徒。兄弟俩从 外貌到性格,都截然相反,但拉尔夫却晋升为伯爵,极具讽刺意味 地反映了世道的黑暗与不公。 第一女主人公凯瑞丝益发光彩照人。她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独 立不羁的聪慧女性,颇有现代女权主义者的风范。早在少女时期, 她就是她父亲羊毛商埃德蒙做生意的得力助手,掌握了阿拉伯数字 及运算;后来又钻研出红绒布的染法,创出了“王桥红”的品牌; 在临床医疗上,她向民间医生和异教的阿拉伯医术求教,与落后并 自以为是的牛津毕业的教士医生坚决斗争,废弃了他们那套“体 液”理论和只知放血、洗肠、泥罨(成分有动物粪便)的不科学疗 法,在防止黑死病的扩散方面作出了令人钦佩的功绩,并总结临床 经验,著书立说。她的敏锐的经济头脑后来又体现在管理女修道院 的土地时采用货币地租等一系列尊重农民耕种自主权的带有前瞻性 的新政上。她的标新立异,多次为她带来困境,甚至招致杀身之 祸,但她始终不肯退却。即使她对婚姻的看法有失偏颇,险些断送 了自己的幸福,却也折射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赘疣。这一切都表 明,她是新兴市民阶层的杰出代表。或许是要向那个男尊女卑的社 会宣战,或许是作者对女性情有独钟,书中的主要妇女形象,无论 是机灵坚韧的贫苦小女子格温达、高雅倨傲的菲莉帕夫人、精明乖 戾的彼得拉妮拉,老谋持重的塞西莉亚副院长嬷嬷,明察秋毫的民 间医生“智者”(原文亦含有“巫婆”之意)玛蒂,个个都聪慧过 人,连娇柔懦弱的蒂莉,喜欢卖俏的安妮特,长着天使般面孔的天 真的修女梅尔,以及那些几笔带过的次要女性人物,无不各具特 色,跃然纸上,令人过目难忘。 与男女主人公所代表的正面力量相对立的是那些“反派人物”。 首先是教会中利欲熏心的戈德温及势利猥琐的菲利蒙,他们靠阴谋 在教会中得以平步青云,,那个令人生厌的托钵修士默多居然能够肆 无忌惮地鱼肉乡里,而白头扫罗和托马斯修士这样的正派教士却始 终受到压抑——这种种事实不言自明地揭示了教会的腐朽没落:上 卷中菲利普副院长那种奋发进取、严守教规的精神已经不复存在。 当然还有飞扬跋扈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和罗兰伯爵以及朗费罗律师乃 至韦格利采邑的总管内森这样的王公贵族及其走卒。他们与教会明 争暗斗,但在压榨普通百姓上,却是沆瀣一气。 福莱特在刻画人物上有一特色,即把他们的出身、经历等等, 都作出了清楚的交代,从而为他们的思想及行为提供了可靠的心理 依据。如以擅长抓住对方弱点为己所用的狡诈的菲利蒙就曾自白: “我们出身贫苦的人只能使点手腕来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贯穿全书的三派势力之间种种争斗的事实证明,王桥这样一个 七千人的城镇毕竟已经超过二百户拥有马拉大车,要想阻挡其发展 是不可能的,尽管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多么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坚 忍不拔的努力。作家把目光聚焦在王桥这样一座英格兰的镇子,却 以点带面,形象地图解了欧洲中世纪的的社会发展历程。 应该说,福莱特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在这方面丝毫不比大仲马 逊色,却比那位法国前辈更尊重真实的历史。书中牵连着主人公命 运的一次次冲突,往往是功败垂成,进而又柳暗花明,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令人难以释卷。而且作家也确实具备驾驭场面的能力, 大至克雷西战役(史载,该战役为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著名一战,是 英军取得的为数不多的胜仗之一),小到梅尔辛发明的可以转动的 吊车,无一不描写得绘声绘色,具体而微,令读者如身临其境,由 此可见作家在积累素材上所下的功夫——比起那些把自己封闭在象 牙之塔内,只知一味发泄自己内心感受的“纯文学”作家,不是要 辛苦许多么?作为一部长达八九十万字的长篇巨著,本书的结构十 分严谨,凡重大事件,前面必有似是轻描淡写的铺垫,之后也有郑 重其事的交代。将大教堂的窃贼活活剥皮以儆他人一节,看似残 忍,实则为后来戈德温和菲利蒙的盗窃行为埋下了伏笔,并进行了 反讽。尤其突出的是,作者坚持客观叙述,各种场面都由书中当事 人或旁观者的视角述说,既生动亲切,又避免了作者亲自出马的唐 突和可能造成的主观倾向。甚至还有“他觉得自己分身了,仿佛他 在从屋角盯着自己看”这样相当现代的叙事手法。至于戈德温违反 教规所豢养的宠物——那只白尾尖的黑猫,取名“大主教”,更是 兼有象征和讽刺的意味。。 此外,本书作为“知识的文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欧洲 中世纪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可靠资讯,如修道院内部 的常规,宗教迷信的愚昧,家族对城镇的统洽势力——王桥镇的埃 德蒙家族的几位成员先后出任当地领主即修道院的副院长及教区公 会的会长即市政参议一职,使我们得窥同时代的佛罗伦萨的美第奇 家族之一斑,以职业或-出生地或体貌特征(朗费罗即“长人”之 意)指代某人——后来便发展为姓氏,如此等等,确实比任何历史 教科书都要来得生动细腻。 诚然,历史小说不是也不可能等同于历史课本。首先,作家必 不可免地要以现代人,至少是他本人的理念来审视历史。福莱特运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阐释那一时期的历史,但是并没有 阉割和歪曲历史,无疑是正确的。其次,撰写历史题材的小说,一 定都有借古讽今(讽喻而非讽刺)的动机和目的。请看,书中的那 些人物,我们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呢?书中的那些事件,如果抽象 成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正派与阴险之间的斗 争,不是时时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吗?而最重要的,是作者对人性 的挖掘——这正是一部文学作品有无长久生命力的所在。固然,随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必然会发生某些变化,但人性中 的那些美好和丑陋的东西,却是“秉性难移”的,无非是以不同的 形态表现出来而已。福莱特按照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观点,抓住人们 求生存(图发展)和情与性的本能,以鲜明的爱憎歌颂了人性之 美,鞭笞了人性之丑,并为书末设下了类似“大团圆”的顺乎人心 的结局。对于身处弱势群体而又是社会前进动力的普通百姓,无疑 具有鼓舞作用。就此而论,本书也无愧于“力量的文学”。 胡允桓 二〇〇八年冬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1989年《圣殿春秋》问世,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断有读者催促福莱特撰写续篇。18年之后,终于诞生了这本《无尽世界》。
  故事依然发生王桥。1327年万圣节的前一天,四个小镇的孩子悄悄溜进森林,并在那里亲眼目睹了灭绝人寰的杀人场景。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生活中交织着野心、爱情、贪婪和复仇。他们将见证繁荣和饥荒,瘟疫和战争。其中一个男孩将会环游世界,并最终回到王桥,另一个则成为了一个位高权重却腐败堕落的贵族。一个女孩将挑战中世纪教会的权威,而另一个则执著地追求一段毫无希望的爱情。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始终笼罩在童年目睹的谋杀的阴影下。
  与此同时,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闹剧也仍然频繁地在小镇上演。人们处在爱与恨、贪婪与骄傲、欲念与仇恨编织的网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无所不能的天主是否真正存在……小说延续前篇,继续讲述中世纪英格兰宗教、政治等利益勾结的黑暗阴谋。
  中世纪传奇史诗《圣殿春秋》续集
  欧洲美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冠军
  黑死病引发新旧价值观念对立冲突
  百年战争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肯·福莱特(Ken
Follett,1949-
),当代大师级惊悚小说作家。一九四九年七月五日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加的夫,为家中长子。先后在哈罗·威尔德语法学校和普尔工学院学习,一九六七年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哲学。一九七八年凭借小说《针眼》荣获埃德加·爱伦·坡最佳小说奖,蜚声国际,开始专职写作。一九八九年出版的《圣殿春秋》,是作者最受欢迎的一本书,美国版至今仍保持每年十万册的销量。二○○七年出版的续篇《无尽的世界》,一举登上《?约时报》等十个畅销书榜首位。还著有《圣彼得堡来客》、《与狮同眠》等多部小说。
福莱特的作品最大特色是内容都有史实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构角色,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一起。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刻划、高潮迭起的情节铺陈,精致准确的细部描绘,让读者在亦真亦幻之中,与历史时代共浮沉;和历史人物同悲喜,而得到无比的乐趣。
福莱特还擅长描写爱情,用纤细动人的笔触,捕捉男女间微妙的感情变化,使他的惊悚小说同时也是一流的爱情小说。

章节摘录

  格温达才八岁,可她并不害怕黑暗。 她睁开眼睛时什么也看不见,但这并不是让她害怕的原因。她知道她 在哪里。她在王桥修道院,在一个人们称为医院的长长的石头屋子里,躺 在铺在地上的干草垫上。她母亲躺在她身旁。格温达闻到了浓浓的乳汁味 ,知道妈妈正在喂那个还没起名字的新生婴儿。妈妈的旁边是爸爸,挨着 爸爸的是格温达的哥哥,十二岁的菲利蒙。 医院里非常拥挤。尽管她看不见像挤在圈里的羊一样挨个儿躺在地上 的其他家庭,却闻得见他们热烘烘的身体上散发出的汗臭味。天亮之后就 是万圣节,今年的万圣节是个星期天,因此就更加是个圣日了。万圣节的 前夜是段危险的时间,因为邪神们在肆无忌惮地四处游荡。成百上千的人 们都像格温达家一样,从周围的村庄涌进了王桥,为的是在修道院这个神 圣的地方度过万圣节前夜,并且在黎明时分参加万圣节礼拜。 格温达像所有敏感的人一样,害怕邪神,但更让她害怕的,是她在礼 拜仪式上不得不做的事情。 她凝视着黑暗,竭力不去想那件让她害怕的事情。她知道对面的墙上 有扇拱形的窗户,上面没有玻璃——只有最重要的建筑物才有玻璃窗—— 而是用一面亚麻布的窗帘挡住了秋天寒冷的空气。然而,她却连窗户应当 有的一片模糊的灰色都看不见。这倒使她很高兴。她不希望黎明到来。 她什么也看不见,却能听见很多声音。随着熟睡的人们翻身或挪动, 铺在地上的干草时时发出微微的声响。一个小孩子大哭了起来,好像是被 噩梦惊醒了,但很快就被低低的抚慰声哄得安静了。不时有人说话,是断 断续续的梦话。还有什么地方有两个人在做着父母也做却从来不说的事情 ,格温达管那事叫“吭哧”,因为她想不出别的词来了。 时间简直过得太快了,屋子里出现了一道光。长屋的东端,祭坛的后 面,一个修士拿着一根蜡烛走进了大门。他把蜡烛放在祭坛上,借着烛火 点着了火媒,然后沿着墙挨个儿地点燃了壁灯。每次他的火媒触到灯芯影 影绰绰的头儿,他那长长的身影就总像是从墙上反射出来的一样。 越来越亮的光照亮了地上一排排隆起的身躯。有的人蜷缩在黄褐色的 斗篷里,有的人则和旁边的人紧紧地挤在一起取暖。病人们占据了靠近祭 坛的小床,那可是最能感受到灵光的地方。在屋子的西端,有一段楼梯通 向楼上,那里有为来访的贵客准备的房间:夏陵的伯爵和家眷这时就在楼 上。 修士在格温达面前俯下身来,去点她头顶上的灯。当他接触到格温达 的目光时,他笑了笑。她在不断晃动的火苗中审视着他的脸,认出了是戈 德温兄弟。他既年轻又英俊,昨天晚上还和菲利蒙亲切交谈过呢。 格温达的旁边是她们村的另一家人:塞缪尔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 塞缪尔是一家富裕的农户,有很大一片地。他们的小儿子伍尔夫里克是个 烦人的六岁男孩儿,对他来说,世界上最好玩的事情莫过于拿橡果砸女孩 子,然后跑开。 格温达的家不富裕。她父亲根本没有地。他给所有愿意雇他的人打短 工。夏天时总是有活儿干,但秋收一结束,天气开始变冷后,家里就要经 常挨饿了。 因此格温达不得不去偷。 她想象过被抓住的情景:一只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抓着她的胳膊,她无 助地扭动着,却根本挣脱不了;一个低沉而冷酷的声音说道:“哼,哼, 一个小贼”;她想象过挨鞭打的疼痛和羞辱,还有最糟糕的,当她的手被 剁掉时的痛苦和悲伤。 她父亲就受过这样的刑罚。他左臂的头上就是一节吓人的、起皱的残 肢。他用一只手过得很好——他能使用铁锹,能为马备鞍,甚至还能制作 一张捕鸟的网——但每年春天他仍然总是最后一个受雇,而到了秋天又总 是第一个被解雇。他永远不能离开村子到别处去找活儿,因为断臂标志着 他是一个贼,没有人肯雇他。当他外出旅行时,他会在残肢上系一个塞满 东西的手套,以免所有的陌生人都躲着他,但这也没法骗过人们太长时间 。 格温达没有看到爸爸受刑——那事发生在她出生之前——但她经常想 象那情景,现在她又忍不住想象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她在脑海 里仿佛看见了斧头的锋刃落向她的手腕,切入她的皮肤和骨头,将她的手 从胳膊上剁下,以致它们再也没法重新接合起来。她不得不咬紧牙关免得 尖叫出声。 人们纷纷站起身来,抻着懒腰,打着哈欠,擦着脸。格温达站起来抖 了抖衣服。她穿的全都是她哥哥以前穿过的衣服:一件一直垂到膝盖上的 羊毛衫,外面罩着一件束腰外衣,束腰带是麻绳做的。她的鞋原先是有鞋 带的,但鞋带孔磨豁了,鞋带丢了,她用干草编成绳子,把鞋系在脚上。 她把头发塞进了松鼠尾巴做的帽子里,就算是穿好了衣服。 她抬眼看了看父亲,他悄悄地向她指了指过道对面的一家人:一对中 年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那两个孩子只比格温达稍大一点儿。那个男人 又瘦又小,下巴上长着鬈曲的红胡子。他正把剑扣在腰上,这说明他是个 士兵或者骑士:平民百姓是不准佩剑的。他妻子是个瘦削的女人,生气勃 勃,脾气火爆。格温达正打量着他们,戈德温兄弟恭敬地向他们点了点头 ,说道:“早安,杰拉德老爷,莫德太太。” 格温达看出了是什么引起了她父亲的注意。杰拉德老爷的腰带上用皮 绳系着一个钱包。钱包鼓鼓的,看上去足有好几百枚小小的、薄薄的银便 士、半便士和法寻——够爸爸挣一年的,如果他能找到雇主的话。这些钱 足以喂饱一家人,直到开春。钱包里没准还有一些外国金币,像佛罗伦萨 的弗罗林或威尼斯的达克特什么的。 格温达有一把小刀子,装在羊毛织的鞘里,刀鞘用一根绳子挂在脖子 上。锋利的刀刃能够迅速地割断皮绳,使那个鼓鼓的钱包落入她的小手中 ——除非杰拉德老爷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在她得手之前抓住她…… 戈德温兄弟抬高了声音,以便压住人们交谈的嗡嗡声。“看在教导我 们行善的基督的份上,万圣节礼拜后将提供早餐,”他说道。“此外,院 子里的水池中有干净的饮用水。请记住在室外的厕所方便,不要在室内小 便!” 修士和修女们对洁净的要求极高。昨天晚上,戈德温抓住了一个正在 角落里撒尿的六岁男孩儿,结果他们全家人都被赶出了修道院。除非他们 能花一便士去住小旅馆,否则他们就只能在教堂北端门廊的石头地上,在 十月夜晚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了。动物也被禁止入内,所以格温达的只有三 条腿的小狗“蹦蹦”也被赶了出去。她都不知道它是在哪里过的夜。 当所有的灯都点亮后,戈德温将大大的木门向外推开。夜晚的冷风灌 了进来,刺得格温达的耳朵和鼻尖生疼。过夜的客人们纷纷拉紧了外衣, 开始慢吞吞地向外走去。当杰拉德老爷一家动身后,爸爸和妈妈汇入了他 们身后的人流,格温达和菲利蒙也跟了上去。 此前一直由菲利蒙下手来偷,但昨天他差点儿在王桥市场被逮住。他 顺手从一个意大利商人的货摊上偷了一小罐很贵的油,结果他却把罐子掉 在了地上,以致所有人都看见了。谢天谢地,罐子没碎。他不得不装作是 不小心把它从货架上碰了下来。 直到不久前菲利蒙还像格温达一样,个头儿很小,不起眼儿,但去年 他一下子长高了好几英寸,声音也粗了,他变得笨手笨脚、缓慢迟钝,好 像他还不适应他新长成的大个子。在偷油罐子失手之后,昨天晚上,爸爸 宣布菲利蒙已经太大了,干不了重大的偷窃活儿了,以后这就是格温达的 差事了。 这就是她夜里那么长时间睡不着觉的原因。 菲利蒙的真名叫霍尔格。十岁那年,他觉得自己将来应当去做一名修 士,于是他对所有的人说他把名字改成了菲利蒙,这个名字听上去更有宗 教意味。奇怪的是,大多数人都顺从了他的意愿,不过爸爸和妈妈仍叫他 霍尔格。 他们走出了门,看到两列冻得发抖的修女举着火把,照亮了从医院通 向王桥大教堂西大门的道路。火把的边缘有影子在闪动,就像是夜间的妖 怪和小鬼正跳向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似乎它们只是因为修女们的圣洁,才 不敢过来。 格温达猜想“蹦蹦”也许会在门外等着,但它没在那儿。它也许找到 了什么暖和的地方睡觉去了。在走向教堂的路上,爸爸一直紧盯着要他们 跟紧杰拉德老爷。有人从后面猛拽了一把格温达的头发,疼得她尖叫了一 声,以为是什么妖怪,她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她六岁的小邻居伍尔夫里 克。他跳到了她够不着的地方,大笑起来。接着他父亲吼了一声:“放规 矩点!”并在他头上拍了一巴掌,小男孩放声大哭起来。 宽敞的教堂高耸在拥挤的人群上方,黑糊糊的一大团,看不清轮廓。 只有最底下的部分是清晰的,拱门和竖框被闪烁不定的火把映照成橙色和 红色,很是醒目。队列快到教堂大门口时放慢了步伐,格温达看到一群镇 上的居民从对面涌了过来。她心想,他们足有好几百人,也许是好几千, 她不清楚一千人到底有多少,她数不到那么多。 P3-8

编辑推荐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World Without End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无尽世界(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2条)

 
 

  •   肯福莱特的作品每部都很经典,写得真好!
  •   正在看圣殿春秋,很精彩,希望这部续集能将精彩继续
  •   看过圣殿春秋,非常喜欢.继续看续集...
  •   其实我还没看圣殿春秋。。不过喜欢这个类型的书!
  •   有种读历史的感觉,让自己明智了。看书,犹如在看我们自己的一生。故事里面的情节,人物都刻画的生动逼真。阅读的时候能让你欲罢不能,就是想一口气把它读完,能牵住你的心,让你一有时间就是想来看。可以很好的同我们自己目前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   很精彩的一部小说。值得收藏
  •   不管它说什么,只要你觉得可以让你享受片刻欢愉,片刻放松已足以。当然,你要是学到人物的一些逻辑思维,那就是赚到了。
  •   真的很喜欢那段时间的历史 很好的书~
  •   续集
  •   好休闲故事就应该这样:有悬念、有高潮,情节发展符合我等井市小民的审美情趣。
  •   经典作品,翻译水品扎实。
  •   此书还不错,内容引人入胜,个人很喜欢。印刷很精美。
  •   厚厚的一本书,刚收到慢慢看。书外面有塑封包装保护的挺好。
  •   很值得读!开阔视野,开阔心胸!
  •   肯福莱特的每部作品都很经典,写得真好
  •   书的质量很好,从付款到收货很快,包装很好,服务很周到。
  •   看了30页了,挺好。
  •   朋友说书很不错!
  •   包装很好,书也很好看
  •   太好了!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都艰苦的努力着,只是好人收获的更多更美更稳固!
  •   看过圣殿春秋的可以看看,但不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
  •   原著故事情节吸引人,同时本书的翻译水品扎实,着实是一本好看的书,尤其是对欧洲中世纪人文感兴趣的。
  •   比电视剧好看很多
  •   这套书是给女儿买的,但是,收到书以后就发现首先有张书页折起来印的,再有就是封面的画面很模糊,纸的质量更是不好,快速翻动书页会飞出纸屑来,我想正版的书不会是这样的吧!以往买的书都很好。
  •   无尽世界
  •   书很不错,比较厚
  •   中世纪的凄美
  •   圣殿春秋续篇
  •   无尽世界(上)
  •   看了圣殿春秋都会看无尽世界
  •     这本书是圣殿春秋的续作。
      
      经过二百年的的发展,十四世纪英格兰已经比十二世纪要繁荣发达得多,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也已经开始。整个欧洲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世纪的欧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君主不拥有绝对权力而能留存下来的文明。世界上其他没有一个中央集权的强有力政府的民族都被其他民族征服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洲没有游牧民族的入侵。
      
      中国则是个反例,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多次中断中原的文明(宋、明)。
      游牧民族的入侵使得农耕民族必须一致对外,从而使得中国长期处于统一专制的状态。
      
      简单来说,欧洲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地理位置使得他们可以安心做长期发展,而中国则因为危险的位置而屡受骚扰,发展出一个前期强后期弱的文明。
      
      小说的情节没什么特别,看过就忘,但是对于社会环境的描写细致入微,推荐。
  •     之前看过圣殿春秋,觉得还蛮不错,所以又找来无尽世界。结果失望到死,看到700页的时候,真是觉得很鸡肋,不看吧,又觉得反正也只剩下300页,继续看吧,情节味同嚼蜡,人物个性单薄。硬着头皮看完,真是觉得这就是作者写来骗钱的一本书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尽世界和圣诞春秋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类似,从情节,到人物,基本如出一辙。如果不是同一作者,那肯定有人会说“抄袭”。
      
      咱们来一条一条的数两部书的相同点:
      
      1,男主角是被压迫的年轻建筑师,提出了全新的建筑方法。
      
      2,女主角跟男主角从小就认识。
      
      3,女主角被人陷害,失去一切。
      
      4,女主角性格强硬,对抗旧势力的压迫。
      
      5,女主角出身富裕家庭,家道中落,但是由于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中兴。
      
      6,男主角的哥哥是主要反角之一。
      
      7,书籍主要坏蛋是教会人物
      
      8,故事围绕一个建筑的施工进行
      
      9,男主角和女主角虽然相爱,却在书籍前3/4无法结为夫妻。但最后终成眷属。
      
      10,男主角去欧洲大陆一游,功成名就。
      
      11,女主角也去欧洲大陆一游。
      
      12,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坏蛋收到应有的惩罚,完满的大团结结局!
      
      。。。我随便这么一数就这么多啊。
      
      好吧,就算是情节人物雷同,我也忍了。。。但是拜托作者大人,您不要写历史写着写着就写成穿越好不好?!你可以写一个性格坚强,反对世俗压迫的女主角,但是不要写成一个带有21世纪世界观人生观的事业型女性好不好?整本书女主角都是在犹豫“到底是要事业,还是要爱情”。。。拜托!!!这是一个13世纪英国偏远乡村的小家碧玉,不是21世纪纽约曼哈顿的事业女强人。
      
      我有时候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好像是在看一个女医生跟她建筑师男朋友的分分合合。女医生终于得到了管理自己医院的机会,但是建筑师男友恰好在这个时候求婚,她到底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我擦。。。。。看到我吐血。。。。
      
      而且,作者在对宗教的处理上也有多处硬伤。宗教信仰对于13世纪英国人来说,是融入生活中的一部分。堕胎这样的事情,是很严重的罪过,结果女主角轻描淡写的就做掉了。别说是13世纪乡下女孩,就算是现在信仰天主教的女人去堕胎也要好好纠结一番吧。作者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宗教的力量阻止杀人的罪行,让主角获得重大的胜利;也可以在不需要的时候,完全无视宗教在人心中的重要位置和影响。
      
      至于说人物塑造,这次作者一共塑造了4个主人公:男主女主,男主的哥哥(大反派之一),女主的朋友。这4个人物的人生路线交错分开,但是作者却没有能力完全驾驭。尤其是女主的朋友Gwanda这个角色,一开始分量很重,到后来好像被完全忘掉,根本不提,然后在情节需要的时候又被捡起来,在完成情节转化的任务之后,再次被扔掉。这样生硬的情节安排,实在是很无聊。
      
      最后则是要说说作者从圣诞春秋一直以来的问题:反面人物塑造单薄。从圣诞春秋的威廉姆到无尽世界的拉尔夫,这两个人基本上就是为了残忍而残忍,为了邪恶而邪恶。他们的存在就是给主角制造困苦,他们本身则不存在任何人性。
      
      总之,我对这本书感觉非常的失望。历史小说不应该是这样的。
  •     在世人印象中,英国作家肯•福莱特是世界一流的类型小说家,1978年刚刚27岁的他凭借间谍小说《针眼》一书勇夺埃德加•爱伦•坡最佳小说奖,之后一帆风顺的创作之路多以间谍小说赢得读者的欢心,其创作的《圣彼得堡来客》、《吕蓓卡密匙》等书无一不是此类型的佳作,因此评论界一般将之归类为惊悚小说作家。殊不知,肯•福莱特也具有严肃作家的一面,其198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圣殿春秋》在2009年英国《泰晤士报》读者曾经评选过去六十年最伟大的小说,名列第二,这部肯•福莱特自己都称之为最满意的作品却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巨著。太过精彩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众多忠实读者不依不饶的催促他为这本书续写新篇,在等待了漫长的18年之后,虽然称得上姗姗来迟,《无尽世界》终于还是问世了。此书出版之后旋即登上《纽约时报》等多个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如果说圣殿一书中高耸雄伟的哥特式教堂拔地而起象征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那么在《无尽世界》中,肯•福莱特凭借王桥的艰难发展与教堂新塔楼的建成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另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堪称传奇。
      
      这部规模宏大的史诗小说将时代背景设置为1327年-1361年之间,距离圣殿的故事足有200年之久,地点依然是肯•福莱特所虚构的英国王桥。故事围绕着宗教势力,贵族势力与普通百姓的三角拉力再度展开。开篇时间选定1327年显然是有深意的,当年英国发生一件大事,统治英国二十年的国王爱德华二世被王后伊莎贝拉伙同其情夫罗杰•莫蒂默联手废黜,随后生死不明。拥立的爱德华三世只有十多岁,本想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他们没想到爱德华三世作风强硬且胆大心细,即位后马上亲政,通过处死罗杰软禁王后的雷霆手段稳定了王位。饶有趣味的地方是,爱德华三世并没有去寻找下落不明的父王,这一点不由让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顺治与康熙的故事。同样是少年君主,同样是雷霆手段清除政敌,所不同的是,康熙打造出一个安定繁荣的盛世,而爱德华三世却穷兵黩武为夺取法兰西王位挑起了长达百年的英法战争。
      
      在这样一个堪称庞大华丽的背景下,故事却是以梅尔辛,拉尔夫,凯瑞丝与格温丝这4个孩子在市集开放日嬉闹之时在丛林目睹一起追杀展开,这个隐藏的秘密犹如一根看不透的线,留下深深悬念的同时贯穿小说,看似漫不经心却伏笔处处的手法却足以让人兴致盎然。随时间推移,4个人各自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主角,梅尔辛出身没落骑士家庭,身为长子却因身材瘦小不被重视,只得投身建筑学徒。面对嫉贤妒能的师傅,面对保守的修士,依靠灵活的大脑与出色的手艺在建筑行业大放异彩,更赢得爱情;其弟拉尔夫睚眦必报且无恶不作,凭借高大身材跻身贵族势力,不但在战争中掠夺杀戮,更在利欲诱惑下走上歧途,尽管获得贵族头衔却失去灵魂。兄弟之间渐行渐远的人生对照充满了讽刺意味。而爱情同样不可或缺,充满抱负试图改变自身命运的凯瑞丝被塑造的特立独行也是小说亮点之一,出身商人之家的她自小精明能干,在小说中她敢爱敢恨,在商业与医疗方面与保守的修士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并极力争取自己的爱情。在妇女地位低下的中世纪,以独力自主的形象赢得世人的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肯•福莱特更象是一个女权主义的积极拥护者,在自己的作品中赋予走在时代浪尖的这些女性非常浓厚的前卫色彩。除此之外,贫苦女子格温丝,神秘修士托马斯,狼狈为奸的戈德温与菲利蒙等等,这些极富个人色彩的人物尽管繁多却不会令人错认,无论是高尚正义或卑鄙下流,无论是幸福或悲苦,都各显其能在小说中占有一席之地,伴随人生成长而不可避免的痛苦冲击令人印象深刻,恐惧,苦闷,寂寞与绝望的种种表达完全归功于肯•福莱特细腻深入的刻画。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肯•福莱特曾经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哲学,而更早的时候则在普尔工学院学习过,相信这样的求学经历足以让他在任何可能的场景下都对建筑的相关事宜充满想象。事实上在圣殿的故事中,就始终围绕着哥特教堂展开叙述。《无尽世界》一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石桥取代木桥,超大穹顶的罗马式建筑取代了歌特式,肯•福莱特把握史实之分寸,着眼于建筑的发展,条理分明的通过细节展示建筑的美,通过天才建筑师梅尔辛与其同伴的成长反映出王桥乃至整个时代的变迁。
      
      在小说中,王桥其时归属于修道院管辖之下,通过市集的开放进行有限的交易,修道院以此征收税金,平民通过交易获得收入。然而保守的修道院长背弃了前人的信仰,只希望收获而不愿意付出,更阻挠发展与进步。贵族同样不顾市民死活,以王室为代表的贵族势力只想维持自己奢华的生活与投身不义的战争,掠夺成性。修士与贵族联手压榨市民,让矛盾逐步激化。很显然,战争是离不开经济层面的支持,爱德华三世为战争做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鼓励国内建立自治市,因为这不但可以摆脱如同吸血鬼般贪婪的教会势力,更可增加国库收入。有趣的是,市民也极力摆脱教会保守的统治,渴望拥有自治市的地位,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商业竞争。市民,贵族与修士尽管各取所需却又对抗却让故事张力十足。
      
      与此同时,暴虐无道的英法战争与令人胆寒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黑死病加重了小说的基调。战争与疾病让欧洲格局与经济倍受重创,民不聊生。生存的艰难与把握时势的不确定感,令人不由得产生活在当下的情绪。如果说战争让领土与民族对抗抵达高潮,那么黑死病则给欧洲世界各个层面都带来沉重的打击,数千万人丧生的结局几乎成为欧洲的毁灭之路。不得不说,在尚未开化的中世纪,无可救药的疾病往往是洗刷一切罪恶的手段,黑色同时也是忧郁、哀伤与恐惧的代名词。黑死病的横行,改变了欧洲落后保守的认知,人们的心灵乃至社会格局。确实,这是一个大时代,遥远陌生却又充满吸引力。人类的文明与历史总是在极富颠覆性的变革面前艰难前行,而且不断轮回,阴谋、暴力与欲望,仿佛无尽世界。艰难前行体现出进步的可贵,反映保守势力的顽固,彼此间的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改变时代的火花,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在血与灵魂的冲突之后,渴望自由与发展的先驱们所激荡起的熊熊火焰足以划破中世纪黑暗的夜幕。
      
      据福布斯杂志统计出的世界十大吸金能力最强作家的榜单显示,肯•福莱特以2000万美元的高收入名列第五位。高收入足以证明其作品受欢迎的程度。在可以说,《圣殿春秋》《无尽世界》这两套书让我们领略到他在类型小说以外所呈现的努力硕果,历史小说特有的严谨与细致更是让读者领略到大师的手笔。或许,上千页的厚重感足以吓退读者,但如果你愿意气定神闲的安静下来,《无尽世界》铁定会给你非同一般的享受。身为间谍小说大师的肯•福莱特善于编织故事的叙述艺术,在本书中表现的恰倒好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悬念前后呼应,并在最后震撼人心。
      刊2011年3月5日新京报
  •     收到《无尽世界》上下两册厚厚两本书时,心情很激动,自从年少时从对《基督山伯爵》的迷醉中跌落后,我再也没有看过这么厚、这么有分量的著作了。翻开书,细细读下去,仿佛一幅英格兰中世纪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气势恢宏,却又细节丰富。全书行文简炼,语言简洁,又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丰富的历史韵味,透露出环环相扣的厚重历史背景。
      
      在这样一部恢宏的大著作里,各种各样人生百态极尽上演,各种人物粉墨登场,说不尽拉尔夫的狠毒和卑鄙,道不尽戈德温的心机和无耻,看不完梅尔辛的敏慧和缠绵,在王桥这一片男人的灰色世界里,却有两个女子用她们自己的人生演绎了灵动,给这书增添了一抹浓重的亮色。她们的命运截然相反,却又紧紧关联,那几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让人印象深刻,不禁深深思考,予人启思。
      
      格温达和凯瑞丝,恰如红蔷薇和白蔷薇,一个热情倔强一个月白风清,一个低微卑贱一个瞩目高贵,两花枝叶扶苏,互相缠绕,她们都用尽自己的全力竞相开放在不尽滚滚金雀花王朝的烽烟里,灿烂夺目,风姿卓灼。
      
      
      
      不惜一切,我只要幸福
      
      格温达,不漂亮,出身低贱贫穷,所幸喜欢用脑子。在十四世纪暗无天日的封建时代,根本无法想象一个既不漂亮出身又低贱的女孩,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才可以拥有她想要的幸福生活。与从小长大的蜜友凯温丝截然不同,她什么都没有,她甚至连自己也都不曾拥有。
      
      十岁之前,她是听命于父亲的小盗贼,不得不抑制着强大恐惧,铤而走险去偷盗,以便一家人有钱可以安然过冬。十八岁少女,却不得不面对贫困的现实,无论如何反抗,毫无良知的父亲还是为了换一头母牛,把她卖给了附近远近强盗头子。在强盗头子的林间聚会上,她不得不面对着自己将要服侍全部的强盗而惨遭日夜轮奸的现实,施展那几乎不存在的女性魅力,引诱监守她的看守让他强奸她,却机智地在他高潮时用他的刀砍死他,落荒而逃。
      
      面对紧追不舍的强盗,她无计可施只拼命逃跑,陷入过桥的汹涌人群中,是不幸抑或是幸运大桥恰好坍塌,强盗和她都落入水中。正庆幸没死,却看见强盗游过岸来紧追她不放。她落魄,她害怕,但她不退缩,用尽全力拼搏把强盗淹死在水中。回到出卖她之后毫无愧疚,正打算再次出卖她的家中,面对家人的种种背叛和舍弃,再怎样坚强如石,也不由得心冷如冰,不得不再次落荒而逃。
      
      来到对她毫无好感又刚遭遇横祸的爱恋男人身边,他冷漠,他厌烦,他心灰意冷。早已深深迷恋着旁一个俏丽女子的他,要她走。她不走,她不反驳,她沉默不语,只寂然帮忙。看他在灾祸后被人打压,被人暗算,失去一切所有,看俏丽虚荣的女子绝然抛弃他,她无所求,只静然相助。她的爱坚定不移,她想要幸福的心从未改变。就算婚后穷困潦倒,四处颠簸流离,为爱吃尽苦头,她也从不埋怨,在每件事情发生的瞬间,她从不放弃寻找可以让家人逃离贫穷和追寻幸福的可能。
      
      没有人鼓励,不需要人激励,在生活每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人生转弯、每一个稍瞬即逝的人生转机,她都需要拼尽全力去争取,去拼搏,去斗争,那怕连挣扎着要活下去的苟且生存都是那么的困难。她,害怕,但她不退缩,她,彷徨,但她不迷失,只是每次她都努力用仅存可怜智慧,让自己和家人度过难关,让她心爱的男人,娶了她,并最终深深眷恋上她。与所有貌美幸运的女子不同,她的幸福来之不易,全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她的人生,不谛是一个平常女子从小到大不放弃努力,盛然开放出来的蔷薇人生。
      
      她的坚决,她的倔强,她的睿智,她的彪悍,她那用尽全力在金雀花王朝风烟里尽情燃烧,开放出如泣血般鲜艳的蔷薇红色,正是那抹鲜红照亮了家人原本贫困凄凉的人生,正是她自己,盛开出了最美的红蔷薇。
      
      
      
      不做女萝草,只做凌霄花
      
      俏丽女子的独立人生,不止二十世纪法国的香奈儿才拥有,十四世纪英国的凯瑞丝,虽然漂亮聪颖家身丰厚,却毅然选择了不愿依附男人的独立生活态度。
      
      与从小长大的蜜友--格温达不同,凯瑞丝,容貌秀丽,富裕优越,天资聪颖。似乎一切都完美无缺,又或许正是这样过于完美才让她不禁深深思考,什么的人生才是她自己想要,而非人云亦云,在芸芸众生中泯灭了自己。
      
      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为丈夫,恰好他聪明体贴听话,又深深眷恋着自己,作为木匠年纪轻轻却已手艺高超,前途不可限量。婚后生一堆孩子过温馨的家庭生活,就算不是在十四世纪漆黑寒冷的英国,这样温馨的生活图景也是多少女孩梦寐以求的,不然现时又怎会有这么多的剩女剩男来哀怨苍生呢?
      
      可叹可书的凯瑞丝,让她卓尔不群、与众不同的,正是她轻易地舍弃一切所拥有的繁华和旖旎。爱慕、眷恋、性爱、未婚怀孕,随之可能而来的婚姻生活,让她不由深深思考。独上高楼,望尽漫漫人生的天涯路,前方黄沙滚滚、孤烟阵阵,却看不见可以归属的浩瀚海洋。深思,让她深深地看到自己的内心,也看见那些所谓繁华背后的不甘和落寞。她,又怎岂止是一个甘于家庭、婚前听命于父亲、婚后听命于丈夫的普通女子而已?她,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做得更多。
      
      念及情人的黯然拒绝,缠绵伤心的梅尔辛决定离开伤心地王桥,远走佛罗伦萨。这样的痛苦离别,反而让有情有义的凯瑞丝同意结婚,毕竟有那个女人舍得从此不见自己的心爱男人?婚礼前夕,却横遭莫名诬告指责,在教堂集会上她奋起反驳,那凌烈绝然的姿态让人看见女子的锐智。只可惜,时代的愚昧让她无从选择,从此遁入教会,远离尘嚣和无法斩断的爱恋,远离她曾多么不舍的一切。
      
      九年,看不见彼此的岁月里,她如此日夜地想念他。九年后,他带着日夜无尽的思念,带着黑死病瘟疫劫后余生的庆幸,带着长途跋涉的劳累和风霜,带着不尽的眷旖,出现在她面前时,惊喜将她俘获,爱情给她滋润,又带给她难以舍弃的爱恋,她又如何能够忘记这个深深刻入她生命的男人?
      
      她不禁问自己,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是要跟自己心爱的男人过着生儿育女的幸福快乐生活,还是实现从小不灭的信念,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医院,照顾病患,促进整个王桥镇的整体发展?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怎样选择,也都不过是伤痛。面对心爱男人的苦苦恳求,她凄然思量,却毅然转身,从此不能回首。一进教门深入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她深深知道,对于男人,婚姻不过是辉煌事业的附属物,而对她,婚姻生活将从此就是全部,她从此将只是他的妻,不过生几个小孩颐养天年,她的名字将永远在男人的后面被泯灭,她不再拥有辛苦得来的医院,她不再拥有她的职业生涯,而面对这些历尽千辛万苦才拼搏而来的事业,她又如何能够轻言放弃?
      
      唐代诗人李白《古意》里也曾写道“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女萝草是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用“冤丝花”“女萝草”比喻妻妾,用松柏比喻夫君,意谓妻妾希望婚后可以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绕缱倦、心意永结,缠绵成一家,从古自今,又有多少女子能够不依附男人而生存呢?不愿做低伏缠绕的女萝草,她只想做凌霄花,她要攀爬上枝头,吹山谷里来的清风,听鸟儿的欢唱,看天空的蓝色。
      
      凯瑞丝不是寻常女子,她跳脱出了那个时代对女子的樊篱,反而在故事尽头收获了爱情和事业,她奏出了在那个黑暗封建时代原本不属于她的最强音,唱出来那个属于她自己的欢歌,也画出漫漫旅途中属于她自己最美的人生画卷。面对凯瑞丝的独立人生,喜欢在这俗世生涯中或忧或喜,沉迷着人间欢乐困难的平常女子,或许不敢尝试,却无法不佩服她的勇气和胆识。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看不尽滚滚而去的金雀花王朝风烟里,掩藏了多少这些或倔强或独立的女子身影,拭不去的尘埃里又埋藏了这些女子多少或甜蜜或心酸的往事。那些逝去的时光里,到底还有这些让我们感叹和唏嘘的女子。放下书,掩卷轻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轻轻呵气吹去掉落的灰尘,再打开这两本厚重的书,翻开那薄薄的书页,来看看这些女子和那些男子的故事,在那风烟里,在尘埃里,如何不灭。
      
      
  •      
      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维特克曾经说:“只需用四句谚语,足可概括古今的历史。第一句是:当‘上帝’要某人某年灭亡的时候,往往先令其人有炙人的权势。第二句是: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历史的陈渣。第三句是:蜜蜂盗花,结果会使花更繁盛。第四句是:暗透了,便可望得见星光。”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岁末出版的《无尽世界》里,肯·福莱特几乎将这四条谚语诠释到了极致:当戈德温追逐着王桥的最高宗教权力,并拥有最高权力的时候,却死于可怕的“黑死病”;当格温达爱伍尔夫里克到极致,伍尔夫里克最终还是回报了她忠诚;当梅尔辛不断被各种势利打压,他最终凭借自己杰出的建筑才能成为了王桥公会的会长;父病家破又被诬陷为巫女的凯瑞丝只能逃入为她唯一一线生机的修道院做一名修女,却成全了她想做一名医生的愿望。
        
      《无尽世界》是肯·福莱特继他畅销欧美十八年的《圣殿春秋》之后的又一部巨著,甚至比《圣殿春秋》更厚,虽然同样以建筑工匠的宏愿作为最初基调,但当肯·福莱特以一个畅销惊悚小说大师变成畅销历史演义大师的魄力,即便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和故事都有杜撰的成分,但,人们依然着迷于他构造的这样的时空和这样的世界。
        
      虽然,它依然是《圣殿春秋》那娓娓道来的笔调,依然是《圣殿春秋》那挥之不去的神秘压力,依然是《圣殿春秋》那交错复杂的脉络,依然是《圣殿春秋》那风起云涌的纷杂世界,依然是《圣殿春秋》那高潮迭起的情感波澜,依然是《圣殿春秋》那交织穿插大小不同人物群,依然是《圣殿春秋》令人不忍释卷的魅惑风格,但,这一次,肯·福莱特没有再写一句警语,而停笔于男女主角色第一次完全实现了他们的梦想,站在他们的世界之巅。而掩卷之时,却让人回味无穷,颇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感。
        
      作为埃德加·爱伦·坡最佳悬疑小说大奖得主,《无尽世界》与《圣殿春秋》一样,从一个秘密开始的,前者是一个后来成为修士的骑士随身携带的一封密信开始,后者则是以一个无辜的人被施以绞刑的神秘谜团开始,肯·福莱特的确是畅销小说里的名家,引着人们的好奇心走进他构筑的中世纪里,通过他所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从他们孩提时代开始,一步步成长,一步步探寻那个曾为定义为“黑暗时代”里的所有故事,让人们穿梭于文化、历史、绘画和文学中,投入医学、商业、建筑和司法等领域,领略人类所有的情感,在角色的爱恨情仇里,剥开忠奸善恶的真面目,辨别希望和欲望,从而完满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美梦。假如《圣殿春秋》是一部史诗,那《无尽世界》则是一部悲喜交织的正剧。
        
      读过《圣殿春秋》都知道,它的结尾是这样的一句“过了今天之后,这个世界将不复是旧模样了。”,而《无尽世界》就是新面貌的世界吗?越过肯·福莱特的目光,看见维特克的那四句谚语写成的通史——《无尽世界》,咀嚼“无尽世界”这个名字——World Without End,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感触更让人领悟天道循环,周而复始的呢?
        
      如戈德温、拉尔夫那样苦心追逐名利的人我们身边依然存在,他们就算是牛津毕业,就算战功赫赫,就算是位高权重,却依然对福泽民众的事情一窍不通,他们或精通“厚黑学”,或擅长结党营私,或擅长清除异己,或擅长巧取豪夺,或擅长阴谋暴力,等等,而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并不似戈德温那样因为自己的自私而葬送性命,也不曾像拉尔夫那样因为欺辱他人而最终被自己儿子所杀,他们依然继续愚蠢而狡猾地控制着这个世界的一块一块领域,令善良的人们敢怒不敢言。
        
      如格温达、梅尔辛这样痴情的男女,依然为了痴爱一个人,而为之做牛做马,为之运筹倾财,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其生命和地位,他们辛劳困苦以爱的名义坚持着,令伧俗势利的人们不由得心生尊敬,因为某些时候某些环境里,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一员,我们却恒常少了这份坚持。
        
      而如白头扫罗、托马斯等真正虔诚于自己信仰,无私善良,身怀绝技的人,依然处于被人欺骗压迫和被人利用的地位,至死也不曾光彩夺目,唯有那些真正欣赏他们且为数极少的人才记得他们。
        
      更重要的是,肯·福莱特让我们从梅尔辛、凯瑞丝这样的小人物成就的大人物身上,看见人类之中,忠于自己信仰,追逐自己理想,坚持自己观点,不屈不挠,最终赢得成功的出类拔萃的主角。他们那好事多磨的婚姻,他们那艰辛的维权道路,他们为自己理想付出的各种高昂代价,等等,无一不是告诉我们,你,我,他,我们人类,就靠这样的人引领,继续前进着。
        
      这,真是一个无尽的世界。
        
      肯·福莱特再一次以这样精彩动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超越了“纯文学”的深邃哲理,他说得那么平易近人,不带任何“主义”任何“派别”,甚至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宗教观、社会观、更不用说人生观、世界观,他将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只用旁观者的笔触,将一个天宇苍穹下的世界,展示给我们,一切让我们自己去判断,这种可说是雅俗共赏的作家,其实,历史上并不多见的。
        
      同样写中世纪的《玫瑰的故事》里,学者型作家翁贝托·埃柯虽以聪慧绝伦的名士来展现他的深邃典雅,以逻辑严密的精彩辩论来构筑情节的精致,以细腻生动的描写来勾勒中世纪被误解的恢弘,却也不免用佶屈聱牙的各种经典著作来掩盖他真实的调侃目的,甚是“高不可攀”,颇有些“会心独赏”的小众意味,虽然经过解析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发现其实也容易理解的,但若无人解析,实在是令人望而却步。
        
      而肯·福莱特的笔下,则总以小人物来构筑平凡的中世纪鸿篇大世界,偶尔点出一两本大家都知道的古典名著,遣拨敦促他的勤奋小人物从一个小农民或小手工者依靠勤勉和智慧变成一个富豪,或者从一个清高自负的富家子弟沦落成为农奴,看上去的每一个命盘的变动,都往往祸福皆起于忽微,颇有“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意味。而这样的人物安排更容易让充满好奇心同时又微有自卑感的大众们接受,的确不失为“雅俗共赏”的杰作。
        
      肯·弗莱德的小说以紧凑严密的结构、扣人心弦的情节、抽丝剥茧的解析、生动丰满的人物塑造、详尽细腻的环境描述、活灵活现的社会构造、缠绵动人的细腻情感等等见长。因而,这些年来,作为通俗小说中是珍品,他的书一直高踞欧美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首,一如他书中的大大小小各种人物那样,每一个都光彩动人,都不失为各类型人物中的佼佼者。
        
      读毕《无尽世界》,宛然安坐磐石,仰望天空星光,抛开心中杂念,与梅尔辛和凯瑞丝一样,站在王桥最高的塔楼上,俯视当时当世英格兰最高的修道院,俯视王桥,俯视这无尽的天地,心中涌动着波澜,不管是“念天地之悠悠”也罢,不管是“望尽天涯路”也罢,不管是“为赋新诗强说愁”也罢,一切思绪皆如“不尽长江滚滚来”。
      
      
      【原文地址】(P.S. 下卷我就不去占位置了,全部放在上卷部分了。(*^__^*) )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477572106&PostID=30138932&BlogID=150117
      
  •   “中世纪的欧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君主不拥有绝对权力而能留存下来的文明。”
    错了,还有日本。
  •   嗯,是,还有那个角落里的日本。
  •   我也觉得看了《圣殿春秋》就无所谓看不看《无尽世界》了
  •   一般看第一页如果不怎么样,就不会再看下去
  •   我也是……对无尽世界很失望。
  •   我是先看了无尽世界,,感觉还相当不错,看了评论好像 圣殿春秋是没必要读了?
  •   如果你觉得无尽世界不错,那圣殿春秋也可以看。反正都差不多。
  •   故事情节的确很像。不过,拉尔夫的塑造和《圣殿春秋》里大反派的塑造还是有点点不一样的,并非“本身不存在任何人性”。可以看看上卷P403,当拉尔夫想出要在采石场收过路费的点子并前往“执法”的时候,他还是心有愧疚的——“他总是很敬重这位聪明的哥哥。他们时常打架,拉尔夫赢的时候比输的时候心里更难受。”蜻蜓点水掠过心头的内疚,至少让人物不那么样板戏了一点。
  •   好长好长啊
  •   恩·····没读过上册,但是,还是很喜欢凯瑞丝的:)
  •   哇,不会吧,你直接看下册阿。。还可以这样啊。。哈哈哈
  •   买不到上册啊······
  •   呃,好吧,我没有想到。。。。作为看完完整版的人,我同情你。。。
  •   上册很好看呢
  •   恩···打算去当当网看看。
  •   故事一波三折,我的评论是边写边改,哈哈哈,因为跟我想象的都不一样
  •   昨天看完了上册 已经忍不住的把下册捧在手心,却仅仅闻闻书香,放回原处,好书需要慢慢来读
    回味上册中出现的人物,不断的问自己,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也许有的是像格温达似小人物小小的梦,和在实现梦后的满足感和不放弃;也许又没有答案,像凯瑞丝,但她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样的生活
    自负、充满心机和睚眦必报,是戈德温副院长,他是如此鲜明的表露着他的性格
    那么梅尔辛是什么样的?少有的勤学、聪慧之人,善于观察,相当出色的小木匠,可他的性格呢?达尔夫总是问自己,碰到相同的事情梅尔辛会怎么去做?
    还有那么多的小人物,如同尘埃般的点缀着这个无边的世界
  •   Qui, c'est la vie.
  •   蓝姐这篇好给力~
  •   谢谢,谬赞了。
    这书雅俗共赏,比《玫瑰的故事》容易读,而且作为畅销书很有趣,即便不去买一本,可以去图书馆借来看看的。
  •   给力,我也想去看了。
    发现你算很喜欢《玫瑰的名字》阿,好几次都谈到。。。
  •   从雅致角度,从学术角度,从文学角度,《玫瑰的名字》在二十一世纪,都有它的意义。这是我的拙见。
    可以借阅的,上海的图书馆我看见有了,北京也应该有了。
  •   看了书评也想去买本书看看:)
  •   到处没有上册,却有下册。怎么发行的?真令人恼火!
  •   怎么会这样?不会您那儿大家都买了上册,没有下册啦?营业员是怎么说的呢?
  •   当当、卓越都是这样。无货。书店里根本没到。
    真让人气恼。
  •   书店里上下册都有啊。看来是当当卓越的问题哦。
  •   春节的时候特地跑去王府井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最后只在王府井书店找到了下册,卓越和当当就更别提了,都没货,太闹心了⋯⋯
  •   我是在上海的新华书店看见的。上下册同时放着的。只是塑封给拆掉了好几本,没拆掉塑封的所剩无几。
  •   估计只有上海的书店是上下册都有。。。我在深圳,所有的大书店都很黑色幽默地只有一本(下)。。。不过今天上册有一家网店有了,估计卓越当当也快了。
  •   晕,这书发行好诡异,(*^__^*)
  •   听说是这样,这书先发了上,然后发下,造成了不同步。不过,现在网店、书店下应该都到了。
  •   原来如此,谢谢。
  •   里亚朵夫你说反了吧。。。
  •   没有啊。你在深圳的书店只看到下,是因为上册进得早,已被买完了,对不对?呵呵!
  •   是么。。。我自打听说这书出来了就没见到货。。。看来我滞后了
  •   或者你干脆到网店去买,还便宜。
  •   本来就打算去网店的,但是网店没有就求助于实体店啦。。。结果还是那么黑色幽默。
    于是怒了星期二去图书馆借了本原版的回来啃。
  •   呵呵,厉害!
  •   @月鸱 深圳图书馆有原版么?我在上海还没检索到原版的《无尽世界》呢。真是好书缘。
  •   厉害什么啊才看了10页。。。
    to蓝文青,有的,而且是35美刀的精装本,一千页多一点。
    由此看来美国人比我们幸福啊。。。人家也是3000上下的收入,精装本只要35;我们这样的书60入手算便宜的了。
  •   非常认同你对收入与书价的倒挂问题。:) 那我有机会再去翻翻。
  •   下周哈下周,下周网站应该就都有了……
  •   下周哈下周,下周网站应该就都有了……
    ------------------
    Cheers~
    该不会是编辑大大吧~
  •   今天终于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买到了上。还有2册
  •   这两套书都是通宵一口气读完。你的评论也很到位。作者和译者都不错,
  •   谢谢,英文版也很好看,用词简单、简洁、生动、活泼,也很值得一读。:P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