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日] 石田裕辅 页数:300 译者:刘惠卿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我在启程前拔了三颗智齿,倒不是牙齿有毛病,而是为了以防万一。剩下那颗智齿还没从牙龈里冒出来,就让它维持原状了。牙医也说:“这颗还不要紧啦!”我想,大概再过三年也没问题吧。三年,再怎么估算,骑自行车纵贯、横越所有大陆,至少都得花这么多时间。不走完所有的大陆,我不打算回日本。我可不想在路上受蛀牙折磨,因为吃不下饭,就无法再往前走。骑自行车旅行,进食就成了需要特别关注的事了。因为我比平常更清楚感受到食物化为热力和能量,再转化为动力的物理过程。还有一种更清楚明显的变化: 我变成了大胃王,胃袋宛若无底洞。我会骑自行车远行,一开始是为了鲑鱼,一种溪流中的鱼种。在我的故乡和歌山,鲑鱼只栖息在极为偏僻的深山里。中学时代我为了钓这种鱼,常和朋友骑自行车,载着钓竿,从半夜开始骑,骑了才知道自己一天内可以骑将近一百公里。我也曾试着骑自行车环游和歌山县一周,五天就骑完了。每天不断变换的景色,以及和人们邂逅,都让我觉得痛快不已。我在大学时成功环游了日本一周,之后就自然而然以环游世界为目标。当了三年又三个月的上班族,存够资金后,我几乎毫不犹豫地提出辞呈。我确信,只要完成这趟旅程,这一辈子,我也就满足了。用全身来感受世界的辽阔,应该没有比这更奢侈的事了吧。那是我第二次出国,第一次是四年前到新西兰骑车,当作环游世界的前哨战。那趟旅程中,特别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并非如梦似幻的湖泊,也不是高耸的群山,更不是粉蜡笔画般的街景,而是抵达新西兰时最初吃到的汉堡滋味。巨大的圆面包,怎么说都有日本的两倍大,大口咬下,里头满满都是卷心菜细丝,让我有点意外。汉堡本身和日本也有些不同,有股淡淡的羊肉味。那时候,我有种不可思议的感动。不管是在基督城的机场降落,或眺望流逝的街景,总觉得自己恍恍惚惚,好像在做梦。当我吃到那巨大的汉堡时,才真实感受到自己身在异国。或许,视觉远比我们想象更不可靠,非得动员所有味觉、嗅觉和触觉,才能一窥那片土地的全貌吧。这是一段紧贴着大地的旅程。我想要用全身呼吸,流下汗水,让自己融入当地,和当地人在同样的地方吃同样的东西,闻同样的味道,过同样的生活,然后把这一切刻进体内。这世上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食物,又有什么样的味道呢?我想用皮肤、鼻子、舌头和胃袋好好吸收,让世界在自己心中开展。毕竟,我现在不但瘦得干瘪,还饿得不得了!
内容概要
《用洗脸盆吃羊肉饭: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美食之旅》讲述了这世上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食物,又有什么样的味道呢?我想用皮肤、鼻子、舌头和胃袋好好吸收,让世界在自己心中展开。每一道食物,都是一场相遇。阿拉斯加的帝王鲑和非洲桑吉巴岛的生猛海胆,何者最奢华?雨中从小丘上送下来热乎乎的现烤面包,与玻利维亚沙漠中救命的洋甘菊茶,哪个更能安慰旅人?在荒凉的世界尽头,老爷爷默默打磨着椅子,等待不知会不会出现的访客;法国豪门招待客人的晚宴,竟是麦当劳的汉堡套餐。 七年半的环球之旅,石田秉持着最朴素的单车骑士精神:能钓鱼就不上超市,能吃路边摊就不进餐馆,一有美食就勇敢赴约,即便上吐下泻也在所不辞。 这是一段紧贴大地的旅程。他要用全身呼吸,流下汗水,让自己融入当地;和当地人在同样的地方吃同样的食物,闻同样的味道,过同样的生活,然后把这一切刻进体内。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石田裕辅 译者:刘惠卿石田裕辅(Yusuke Ishida),1969年出生。高中一年级骑自行车环游和歌山县一周后,开始憧憬旅行。高中二年级达成“环游近畿一周”;大学时休学一年,完成“环游日本一周”。1995年辞去食品制造企业的工作,踏上环遊世界之旅。在旅途各地写下老套的歌词,画了风景和人物的素描,并且自我陶醉着。
书籍目录
第一章北美洲——酷寒中的柳橙 01五彩缤纷的蛋糕(阿拉斯加) 02珍妮特的豌豆汤(美国) 03柳橙的甜美(美国) 04塔可卷饼与花生米(墨西哥) 05会变魔术的棒冰(墨西哥) 06“Horchata”与“Torta”(墨西哥) 07吓死人的甜面包(墨西哥) 08食物中毒(墨西哥) 09异乡的中国餐厅(伯利兹) 10山村的炸薯条(危地马拉) 第二章南美洲——世界尽头的大餐 11香蕉林中(厄瓜多尔) 12夜行巴士的盒饭(秘鲁) 13西海民宿的日本料理(秘鲁) 14蔬菜汤和安第斯山上的食堂(秘鲁) 15救命的洋甘菊茶(玻利维亚) 16雨中的手工面包(智利) 17汤姆的意式面饺(智利) 18世界尽头的午餐(智利) 19火地岛的鳟鱼(阿根廷) 20手酿葡萄酒(阿根廷) 21蜜蜂教我的事(阿根廷) 22马黛茶与酱汤(阿根廷) 23烤肉配红酒(阿根廷) 第三章欧洲——各国美食 24炒蛋和青葱蛋卷(丹麦) 25马鲛鱼搭讪术(挪威) 26森林中的蓝莓(芬兰) 27泰瑞莎的匈牙利炖牛肉(匈牙利) 28意想不到的主食(捷克) 29圣诞晚餐与巧克力(比利时) 30伦敦的盒饭店(英国) 31美食之国(法国) 32奶酪与美酒(法国) 33酒吧的餐前小吃(西班牙) 第四章非洲——羊肉的口感 34乳汁与茶水(毛里塔尼亚) 35酱汁拌饭(塞内加尔) 36山羊与水(肯尼亚) 37边境的甜甜圈(肯尼亚) 38巴士始发站的餐馆(马里) 39桑吉巴岛的海胆盖饭(坦桑尼亚) 40斑马的滋味(肯尼亚) 41肯尼亚的餐馆(肯尼亚) 42玉米面团(马拉维) 43村里的茶店(马拉维) 44鸵鸟蛋(纳米比亚) 45面包与女孩(纳米比亚) 46手工司康饼(南非) 47钓金枪鱼船的船员们(南非) 第五章亚洲——怀念的滋味 48那不勒斯的比萨(意大利) 49酸奶王国(保加利亚) 50填饭(土耳其) 51中东大饼和山羊酸奶(叙利亚) 52冰淇淋麻糬(叙利亚) 53斋月的伊夫塔(埃及) 54法拉菲(以色列) 55羊肉串米饭(伊朗) 56味觉的乡愁(土库曼斯坦) 57麻辣豆腐(中国) 58丝绸之路上的西瓜(中国) 59白糖番茄(中国) 60老爷爷的蛋包饭(巴基斯坦) 61香蕉与恰巴提(印度) 62朱迪的咖喱(印度) 63虫子的滋味(泰国) 64食品摊上的布丁(越南) 65怪鱼汤(中国) 66石斑鱼(中国香港) 67面皮(中国) 68暴风地带的晚餐(中国) 69沙漠中的哈密瓜(中国) 70大陆上的最后晚餐(中国) 71盒饭的配菜(韩国) 72鲷鱼烧与章鱼烧(韩国) 73日本的味道(日本)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北美洲——酷寒中的柳橙01五彩缤纷的蛋糕(阿拉斯加)这里的胡萝卜看来都像快磨秃的铅笔,表皮不但没光泽,还沾满泥巴。我闷闷不乐地伸手,想拿起最粗的那根,才刚碰到,就吓了一跳。“这什么啊……”软趴趴的,简直像香菇!再摸摸其他胡萝卜,看来倒没烂掉,只是每一根都软绵绵的,好像已经枯萎了。旁边还有十个左右的洋葱排排站,不但小,形状还歪七扭八。店里只有这两种蔬菜,住在这里的人到底平常都做些什么菜吃啊?我拿起一颗洋葱,触感就像熟透的柿子,软软烂烂的。“……”寒意从脚底蹿了上来——我来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啦!从阿拉斯加的门户——安克雷奇出发的第三天。一路上全无城镇和人群的踪影,幽暗的森林吞没了道路。就算我不停踩着踏板,景色也没什么太大变化,道路两旁尽是绵延不绝的针叶树。我每次听到森林里传来什么东西的沙沙声,就会按响车铃,瞪大眼睛东张西望,感觉像是随时都会有大熊蹿出来。花了半天工夫,好不容易来到一处村落。说是村落,其实不过是一家加油站,再加上几栋民宅罢了,换言之,就是司机加油的补给站。这一带的城镇都是这样。加油站设有食品小卖部,却没什么好货色。蔬菜只有又小又软的胡萝卜和洋葱,有时还会有快枯干的马铃薯。吐司是冷冻食品,解冻后再拿来卖,袋子里都是水珠,一看生产日期,多半过期一个月。我走在昏暗的店内,在某个角落停下脚步,卖场里堆着看来很像狗食的东西,有红、黄、橙、紫等夸张的颜色,塞满透明塑料袋,不论颜色或形状,都和“甩炮”一模一样。读了袋子上的说明,似乎是“早餐谷片”,我觉得有点好笑,这种东西,会有人觉得好吃吗?为了让自己开心一点,我还是拿了一包放进购物篮里。走出店家,一坐上门前的长椅,我立刻把谷片倒进锅里,淋上牛奶吃吃看。嘴里传来湿黏黏的口感,接着有股化学香气蹿上鼻头,像是“肉桂水”一种饮料水,肉桂味,颜色鲜艳。——译者,甜味也仿佛会一直粘在牙齿上。虽然是以半开玩笑的心情买下,我却担心能不能吃完这一袋。我又继续踩着自行车踏板,转眼间,世界又被幽暗的森林包围,人群的气息也消失了。“呼!”全身隐隐作痛,这是上班时完全没锻炼体魄的惩罚,得再忍耐些时间,身体才会适应。我看了一眼自行车,两天半才骑了200公里多点。我一直凝视着计数器,长度又多了一公里,然后两公里……三公里……“呼啊啊啊……”想到这事不知道还要重复几年,我不由得悚然一惊。虽然是自己起的头,又想找别人出气了。低头踩了一会儿车,眼前突然明亮起来,抬头一看,前头有座桥,淙淙水声传来。最后来到一条澄澈的小河,岸边是广大的露营区。我在桥上停下车,朝河里张望,清澈的河水里散落着许多像树干的东西。“!”竟然是鱼!放眼望去,都是红色背脊的鱼,长度似乎超过一米,大约二十到三十条,摇着尾鳍,悠然游动着。那优雅的模样让我一时看痴了。跑到露营区的办公室一问,柜台大叔得意洋洋地告诉我: “那是帝王鲑喔!”难怪体积那么大,我看到出租钓竿在房间角落排排站。看看时钟,现在是下午三点,我有点犹豫。要停下脚步,似乎还嫌太早。打从在日本启程前,我就已有点着急,因为那时已是七月下旬,若不早日穿过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南下,就有可能遭大雪封路,动弹不得。动身至今才不过三天,可不是偷懒的时候。我透过办公室的窗子凝视河流,午后阳光照得水面闪闪发光,水流潺潺,在我耳朵深处回荡,帝王鲑开始成群结队在眼前悠悠游过。“……就今日一天,只一天!”我连忙搭起帐篷,借了钓竿,直奔河岸。日头已西斜。我拿鲑鱼卵当钓饵,往水里一扔,就躺在河岸边仰望近乎透明的高高天空。风声挟着河流的气息抚过脸颊。听说溯流而上的鲑鱼不会吃饵,的确没什么鱼上钩,传闻大概是真的了。不过,鲑鱼这股游过数百、数千公里的活力,到底是打哪来的呢……森林的影子覆盖河岸空地,凉意立即袭上肌肤。走过去一看,办公室隔壁的餐厅早就关门了,我不想自炊,就坐在露台的长桌边啃吐司。一个月前生产的吐司,刚抹上奶油花生酱,就干巴巴地碎掉了。对面的位子坐着四个人,是一家人吧?像是爸爸的绅士用简单的英文慢慢问我:“你要去哪里呀?”看来是发现我停在帐篷前的自行车了。我老实说“要环游世界”,看到四人表情一亮,又慌慌张张补上一句: “啊,不过我才刚出发啦!”他们便露出半带苦笑的表情。这家人似乎是利用暑假从华盛顿州开着露营车旅行。两个孩子都还是小学生,聪慧的小脸充满好奇,一直盯着我不放。妈妈切蛋糕给大家吃,也分我一份。我忍不住呆呆望着,真是五彩缤纷啊!整块蛋糕洒上大量颜色鲜艳的砂糖粒,简直像小孩子画的烟火,让我想起早上买的谷片,突然觉得好笑起来。吃了一口,果不其然,甜得让人受不了。他们一脸满足,大口大口不停吃着,所以我也不能不吃完,只得自暴自弃地把蛋糕塞进嘴里。孩子们看着我,依旧满脸微笑,和他们四目交会时,我也挤出笑脸。哥哥好像早就在等我这么做,开口道: “你有装水的保特瓶吗?我帮你放进露营车的冰箱吧!”小小年纪,语气竟然这么沉稳懂事。我起身说“我马上去拿”,回头望了帐篷一眼,忍不住深吸一口气。针叶树林的剪影上空一片鲜红,宛如火烧。河面灿然发光,好像撒上一层金沙,亮晶晶地闪烁着。02珍妮特的豌豆汤(美国)珍妮特把深绿色的汤端上桌,说了声: “Bon appetite!”我没听清楚,她大概是看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笑着说:“bon appetite是法文,在餐前说的,和enjoy you meal是一样的意思啦!虽然是法文,现在美国人平常也会用。”原来如此,还是“Bon appetite”比较简单,发音也好听多了。她又接着说:“这是豌豆汤。”拿汤匙一捞,这汤相当浓稠。我舀了一匙凑近嘴边,闻到烂熟堆肥的气味,接着战战兢兢放进嘴里——“!”我凝视餐桌上的汤,把汤匙伸进汤碗里,测量汤的深度,似乎不少。我边搅拌这黏糊糊的液体,边思考要怎样才能全部喝完。转头望向隔壁的布鲁斯,这位世故的白发绅士正面无表情啜着汤。我在阿拉斯加的迪纳利国家公园遇见布鲁斯。那时我正在询问处的露台躲雨,他下车跑过来,大概是看到我载满行李的自行车而觉得很厉害吧。“要是经过西雅图,一定要顺道来我家玩!”他说完,给了我一张写上地址的便条,用力握握手,又跑开了。穿越阿拉斯加,骑过加拿大,来到西雅图,这时已过了三个月。布鲁斯站在门口,张开双手迎接我,拍拍我的肩膀:“你总算来了!”说着,像三个月前那样用力握紧我的手。他领着我走进客厅,一阵掌声传来,原来有将近十个人满脸微笑地拍手。暖炉上方的墙壁还贴着大字报,写上“Welcome Yusuke”(欢迎裕辅)。布鲁斯看着我,似乎在说“怎么样?”宛如少年的容颜堆满了笑意。第一章北美洲——酷寒中的柳橙00布鲁斯今年六十六岁,退休后便骑着自行车或开露营车旅行世界各地,双眼充满活力,一点都不像过了耳顺之年。他以前是工程师,在地下室有自己的工作间,不但在里头组装自行车、修理汽车引擎,还会做衣柜。他说: “裕辅,你不赶时间吧,我还得帮你保养自行车!”太太珍妮特也接话说: “来,这是你的睡衣。”然后,她绽开笑脸,把刚洗好的睡衣和毛巾往我胸口一塞。隔天,布鲁斯把我的自行车牵到工作间拆开,抹掉传动器的润滑油,重新上油,还拆下链条,用汽油仔细清洗,每项都是大费周章的工作。而他对我的照顾还不只这些,他说: “货架这么小,行李会掉下来的吧?”他花了许多功夫,在货架上安装了一块木板,然后看看完成的货架,再把木板四角都用砂纸磨圆,应该是怕我受伤吧?伸手一摸,触感光滑平顺。布鲁斯甚至还把我借住在他们家的情况拍成录像带,寄给我在日本的双亲。我真不知该怎么报答他,只能不停道谢。布鲁斯非常注重细节,相形之下,珍妮特便是相当豪爽的女性了,在烹饪上更是如此。虽然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美国人,但大部分美国人都不讲究“吃”。珍妮特似乎也没有花工夫做菜、享受餐点的观念。她的生活步调就是: 噼里啪啦做好饭菜,稀里呼噜吃完,把餐具一股脑扔进洗碗机,大功告成,可以看电视了!每餐的菜色也大同小异,有时是炒火腿或香肠,或把冷冻食品当作一道菜,再配上沙拉和面包,就这样。豌豆汤是在第三天晚上上桌的。就算我对两人充满感激,面对黏糊糊的口感、堆肥般的气味,还是有点难以下咽。绝不是因为汤难喝,美味与否完全出于个人主观,因为不合自己口味就质疑对方舌头有问题是不对的!只是,我不免惊讶,依民族不同,味觉上的差异居然这么大啊……才喝了一半,我就完全停下动作。正无计可施时,朝隔壁一望,布鲁斯的神色也变了,他露出复杂的表情,和我一样拿着汤匙,不知所措地搅拌着。
后记
澳洲被我保留到“下次机会”。即使如此,这旅程我原以为三年到三年半即可完成,走完后才发现已花去七年半。想要推托是由于世界远比我想象辽阔,但倒也不是如此,其实是我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懒散。包括本书,我共有三部作品,从各个角度描写这趟旅程。第一本《不去会死!》描写旅程的魄力。第二本《最危险的厕所与最美的星空》,随意抽取个人独断认定的“世界第一”,以之为主题。本书则从食物切入,沿着旅程的时间和路线,再次描写在第一本书中没有提到的气氛、气味及味道等细节,以刻画整段旅程。不用说,本书重心并不是在介绍世界各地的饮食生活或各种餐点,更不是所谓的美食书。我斟酌字句,希望能将读者带进我的场景,一起品尝美味,笼罩在同样的气味中,得到与我走过相同行程的感受。由二五年元旦到年末除夕,我以“世界食纪行”为题,在《日本农业新闻》连载饮食游记。当报社向我征询这次企划的意见时,我没想太多就答应了,自以为是地认定应该是写周日增刊或每月一回的连载。等责任编辑跟我联络说“正式决定了”,我一打听细节,才晓得是每天连载,得一连写上半年,共计一百五十一篇。我在心里呐喊,怎么不早说啊!简直快急死了,只讲吃吃喝喝,能写得出那么多篇文章来吗?不过,当我重新翻阅旅行日记,循序追回记忆时,就冒出许多想写的题材,连自己也大吃一惊。要写一百五十一篇,结果现在却得烦恼究竟要删除哪些内容,我也重新体认到“饮食”果然是旅行不可或缺的要素啊!入口后我初次感受到,食物是当地的水、土壤与空气的结晶,更蕴含地方文化。当我踏上旅程,餐馆仿佛成了新世界的入口,不但能遇见从未尝过的新口味,更是穿越国界后最早与当地人交流的地方。常常有人请我吃饭,他们的笑脸总是让我看得入迷。或许,借由“饮食”来记述一段旅程,本就再自然不过。我一面作如是想,一面每天努力毫不间断地写稿(承蒙众多读者支持,我又继续连载了半年)。本书是以连载的原稿为底本,全盘改写为单行本。在提笔写稿前,我实验性地规定自己: 在表现口味时,禁止使用“美味可口”、“好吃”或“难吃”等词语,这么一来,应该能更深入表现,而不仅止于呈现表面的滋味吧。我的坚持的确有点刻意唱反调,能否能达成一点效果,就交由各位读者来判断了。对作者来说,能够这样尝试的确相当有意思。当然行文上还是会觉得有所局限,百般苦恼后,仍选择了其他容易表现的字句,在对话中也会用“好吃”一词,这是实际上讲话时会用上的,本来就没办法改。这次能轻松圆满地完成出书工作,同样承蒙编辑大森隆先生、设计师太田龙郎先生的照顾,更要衷心感谢每一位相关人士的协助,谢谢大家!二六年秋 石田裕辅
编辑推荐
《用洗脸盆吃羊肉饭: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美食之旅》是《不去会死: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单骑之旅》续集!尽现旅途中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与风土人情。前篇《不去会死: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单骑之旅》为豆瓣十大旅行类图书第一名。《不去会死: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单骑之旅》出版后迅速登上非小说类作品最受关注第一位,并保持首位位置超过三个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