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张再红 页数:385
前言
学术界对于词汇文化语义并没有完全一致的定义,所使用的术语也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文化语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之上,还是“隐含”在概念意义之中之争。王德春将文化语义称为“国俗语义”,认为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也就是说,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①陈建民则使用“文化伴随义”这一术语,指出“文化伴随意义”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文化附加意义”,②即带上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印记的文化象征义、文化比喻义、文化引申义和文化色彩义。上述定义强调文化语义的附加性。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词的文化语义不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之上的,而是隐含在概念意义之中。魏春木指出,“文化语义正是外部的社会文化因素在语言中的反映和体现。因此,不能把文化语义置于语义的从属层面,好像文化语义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③苏新春将词语的文化义定义为“一种词汇通过它的词语形式和意义反映出来的该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它广泛地存在于一种词汇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存在于部分词语或某些词语的部分词义当中。”
内容概要
词汇文化语义作为各民族语言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语言学领域广为探讨。传统的词汇文化语义研究主要是基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历时和共时描写。《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拟从认知语义学和认知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文化词语意义的认知机制和意义关系模式。该研究的对象是汉英两种语言中词和短语的文化语义。由于文化语义是客观映像和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不同民族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和文化心理互动的结果,基于对文化词语的结构类型和语义特征的分析和论述,本研究提出文化词语研究的新视角,确定了文化——认知统一的文化语义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将认知语义学的原型理论、框架语义学以及认知模式理论和认知人类学的文化模式理论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框架。
作者简介
张再红,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参与编写《大学英语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新世纪大学英语听与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教材,作为主要成员负责本校《大学英语》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和建设工作。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1.1 文化语义学的诞生、发展及其现状1.1.1 文化语义学的诞生及其发展1.1.1.1 语言国情学1.1.1.2 文化语义学1.1.1.3 国俗语义学1.1.2 文化语义的研究现状1.1.2.1 结构主义语义学对文化语义的解释1.1.2.2 语言国情学对于文化语义的解释1.1.2.3 文化语言学对文化语义的研究1.2 文化语义研究的新视角1.3 研究问题与语料来源1.3.1 研究问题1.3.2 语料来源1.4 本书的结构第二章 文化词语、文化语义及其特征分析2.1 术语的界定和使用2.1.1 文化词语的界定2.1.2 词汇文化语义的界定2.2 文化词语类型2.2.1 概念意义表达文化内涵2.2.2 联想意义表达文化内涵2.2.3 熟语2.3 文化词语的结构特征2.3.1 文化词语的常规组合2.3.2 文化词语的超常规组合2.4 词语的意义类型2.4.1 兹古斯塔的意义类型2.4.2 罗兰·巴尔特的意义类型2.4.3 利奇的意义类型2.5 文化语义在语义学中的位置2.6 文化语义的特征2.6.1 文化语义的民族性2.6.2 文化语义的时代性2.6.3 文化语义的动态性2.6.4 文化语义的隐含性2.6.5 文化语义的地域性2.6.6 文化语义的语境制约性2.7 文化语义的差异模式第三章 认知语义学范式下的词义研究3.1 认知语义学及其研究重点3.2 认知语义学的主要观点3.2.1 认知意义观3.2.1.1 经验观3.2.1.2 突显观或注意观3.2.2 原型语义学3.2.2.1 经典范畴观与形式主义语义分析3.2.2.2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范畴观3.2.2.3 原型范畴理论3.2.2.4 基本层次范畴3.2.2.5 基本层次范畴词及其特点3.2.3 框架语义学3.2.4 认知模式理论3.2.4.1 认知模式的四种结构类型3.2.4.2 多义研究的认知模式3.2.5 认知模式的语境制约3.3 认知语义学与一词多义研究3.3.1 Fillmore的研究3.3.2 Lakoff的研究3.3.3 Tyler和Evans的研究3.3.4 Taylor的研究3.4 认知语义学在词义研究方面的局限性第四章 词义的文化模式表征4.1 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模式观4.2 认知人类学的文化模式观4.3 文化模式的特征4.3.1 文化模式的不科学性、不完整性和不一致性4.3.2 文化模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4.3.3 文化模式的动态性4.3.4 文化模式的相互渗透性4.4 文化模式的成因4.5 文化模式的知识具身化4.6 文化模式对语义的作用4.6.1 文化模式与语义场分类细度4.6.2 文化模式与词义的理据4.6.3 文化模式与词义的丰富程度4.6.4 文化模式与词语的搭配能力4.6.5 文化模式与词义的情感色彩4.7 文化模式与词语释义4.7.1 文化模式与词典释义4.7.2 文化模式与情景意义4.8 文化模式与认知模式的关系第五章 文化词语的意义关系模式5.1 文化语义的建构模式……第六章 文化语义认知分析实例第七章 文化语义认知研究的应用第八章 结束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引言 1.1 文化语义学的诞生、发展及其现状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构成语言的语音、语法、语义三个要素中,语义的文化性最为深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文化语义学(cultural semantics)正是通过研究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来发掘文化与语义的作用规律。词汇作为语言意义的主要载体,在其产生之初,从形式到内容便带上了该语言民族的文化烙印。文化语义在语义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来看,“文化语义学一是研究言语者的语言中抽象不同的各种词语的语义结构,了解其经验是如何组成范畴的;二是研究词语联想意义的语言文化差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