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Ⅱ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页数:614  译者:郑克鲁  
Tag标签:无  

前言

  今日的女人正在废除女陛神话,她们开始具体地肯定她们的独 立,但她们不是毫无困难地、完整地经历她们作为人的状况。她们 由女人抚养长大,生活在一个女性世界中,她们的正常命运是婚 姻,婚姻使她们实际上仍然从属于男人;男性的威信远远没有消 失:它依然建立在牢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上。因此有必要仔细研究 女人的传统命运。女人是怎样学会适应她的生存状况的,她是怎样 感受的,她封闭在什么样的天地里,她被允许逃避哪些约束,这就 是我竭力要描绘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女人要继承沉重的 过去的传统,尽力铸造新的未来,会面对哪些问题。当我使用“女 人”或者“女陛”这些词时,我显然没有参照任何原型和任何不变 的本质,我的大部分结论都以“教育和风俗的当下状况”为依托。 这里并不是要陈述永恒真理,而是要描述每一个女人的特殊生存内 在的共同实质。

内容概要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
  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部 成长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少女
第三章 性的启蒙
第四章 女同性恋者
第二部 处境
第五章 已婚女人
第六章 母亲
第七章 社会生活
第八章 妓女和高级妓女
第九章 从成熟到老年
第十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征
第三部 辩解
第十一章 自恋的女人
第十二章 恋爱的女人
第十三章 虔信的女人
第四部 走向解放
第十四章 独立的女人
结语
翻译后记

章节摘录

  在一切爱中——性爱和母爱——同时有吝啬和慷慨、想占有对 方和给予对方一切的渴望;母亲和女同性恋者都自恋,并在孩子和 情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延续或映像,在这点上两者十分相似。 然而自恋也并不总是导致同性恋:玛丽·巴什基尔采夫的例子 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她的叙述中找不到对女人爱恋的任何痕迹;她 宁可说是理智的,而不是爱肉欲的,她虚荣心极强,她从童年起便 梦想受到男人青睐:什么都不令她感兴趣,除非能有助于提高她的 声望。一个只膜拜自己、向往空中楼阁似的成功的女人,不可能对 其他女人热烈相依;她在她们身上只看到竞争者和敌人。 事实上,任何因素都不是决定性的;选择基于自由的前提,在 复杂的整体中进行;任何性的命运都主宰不了个体生活:相反,其 性欲表现了对生存的总体态度。 然而,处境在这种选择中也有重要影响。今日,两性仍然大部 分是分开生活的:在寄宿学校和女子学校中,从亲密关系转变为性 关系是很快的;在女孩和男孩的友谊有利于异性恋体验的环境中, 女同性恋者要少得多。大量在车间、·办公室工作,处在女人中间, 很少有机会与男人来往的女人,会在她们之间结成恋爱式的友谊: 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联结她们的生活,对她们来说很容易。异性恋关 系的缺乏或失败,使她们注定成为同性恋者。很难在忍让和偏爱之 间划出界限:一个女人可以委身于女人,因为男人令她失望,但有 时,他令她失望是因为她在他身上追求的是一个女人。出于所有这 些理由,要在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设立根本的区分是错误的。正常 的男性过了青少年不明确的时期,便不再允许自己犯同性恋的过 失;而正常的女人时常重寻她青年时期曾迷恋过的爱情一不管是 不是柏拉图式的。男人令她失望,她会在女人的怀抱里寻找那个背 叛了她的情人;柯莱特在《流浪女伶》中指出了这种抚慰的作用, 那是在女人的生活中受到谴责的情欲经常起的作用:有时,有些女 人一生都在相互安慰。甚至得到男性拥抱满足的女人,也不会轻视 更平静的情欲。如果她是被动的和爱肉欲的,一个女友的抚摸就不 会使她讨厌,因为她只需要任人摆布,让自己得到满足。如果她是 主动的和热烈的,她便显得像“两性畸形人”,并非由于荷尔蒙的 神秘综合作用,而仅仅是由于人们将攻击陛的占有欲看做男性的品 质;爱上勒诺的克罗蒂娜仍然觊觎雷齐的魅力;她完全是个女人, 却同样也希望占有和抚摸。当然,在“体面的女人”身上,这些 “淫乱的”欲望被小心翼翼地压抑着:不过它们以纯粹友谊、却更 热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掩盖在母爱的温情之下;有时,它们在 精神病发病或绝经时猛烈地爆发出来。 更何况,企图将女同性恋者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也是枉然 的。由于社会的虚情假意和她们的真正关系叠加在一起,她们又乐 于模仿雌雄同体的一对,自己提出分成“男性的”和“女性的”。 一个穿上严肃的衣服,另一个穿上轻柔的连衣裙,这不应令人产生 错觉。仔细地观察,可以发现——除少数例外——她们的性欲是模 棱两可的。由于拒绝男性支配而成为女同性恋者的女人,常常品味 在另外一个女人身上发现的同样骄傲的巾帼丈夫的快乐;以前,塞 夫尔的女大学生远离男人一起生活,在她们当中,盛行有罪的爱 情;她们对属于女子精英感到自豪,想成为自主的主体;这种把她 们结合在一起,反对特权等级的复杂感情,使她们每个人都在女友 身上赞赏这种不可思议的品质,而她们也珍视这种在自己身上同样 存在着的品质;她们互相拥抱,每个人同时是男人和女人,迷恋于 雌雄同体的品质。反过来,一个愿意在女人怀抱里享受自己女性气 质的女人,也能感到不服从任何主人的骄傲。蕾内·维维安狂热地 喜欢女性美,希望自己漂亮;她打扮自己,对自己的长发很自豪; 但感到自己自由和完整无缺也使她高兴;她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那些 愿意通过婚姻成为男人奴仆的女人的蔑视。她爱好烈酒,有时讲下 流话,表现了她要有男性气质的愿望。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同性恋 情侣中,抚摸是相互的。由此得出,角色的分配是不确定的:最孩 子气的女人面对有威望的如保护人般的妇人,会扮演一个少年,或 者倚在隋人手臂上的情妇。她们能够平等地相爱。由于性伙伴是对 等的,一切结合、换位、交换、演戏都是可能的。根据每一方的心 理倾向和整体处境,她们的关系得到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帮助和供 养另一个,她就承担男性的职能:专制的保护人、被利用的冤大 头、受尊敬的君主,或者有时甚至是靠妓女生活的人;精神方面、 社会方面、智力方面的优势,常常给她权威;但被爱的一方能享受 爱的一方的热恋使之具有的特权。像一男一女的结合那样,两个女 人的结合具有大量不同的形式;它建立在感情、利益或者习惯之 上;它是夫妇式的或者浪漫的;它也可以让位于虐待狂、受虐狂、 宽容、忠诚、献身、任性、自私、背叛;在女同性恋者中,有妓 女,也有忠贞的恋人。 然而有些情境给予这些关系一些特殊性。它们不是由制度或者 习俗所提供的,也不是惯例所制定的:它们更真诚地依存于这个事 实。男人和女人——哪怕是夫妻一多少是在演戏,尤其男人总是 对女人有某种要求:堪称表率的贞洁、有魅力、爱打扮、孩子气或 者朴素;面对丈夫和情人,她从来不感到自己是本来面目;在女友 身边,她不卖弄自己,不需要装假,她们太相像了,以至不得不袒 露自己。这种相似产生了亲密无间。性欲在这种结合中时常只占有 很小的部分;情欲不像男女之间那样具有强烈的、令人昏眩的性 质,它也不会产生动人心弦的变化;当情侣分开他们的肉体时,他 们又变得格格不入;甚至女人也觉得男人的身体令人厌恶;男人有 时在女伴的身体面前感到一种乏味;在女人之间,肉体的温存更相 等,更持续;她们不会沉迷于狂热的迷醉状态,她们从来不重新陷 入敌对的冷漠中;相互观看,相互触摸,这是一种平静的快感,悄 悄地延续床上的快感。萨拉·庞森比和她的女意中人结合,持续了 将近五十年,没有出现一丝乌云:看来她们善于给自己在世界之外 创造一个平静的伊甸园。但是真诚也要付出代价。因为她们袒露自 己,不考虑隐瞒,也不考虑约束自己,两个女人之间也会引发少见 的激烈行动。男人和女人由于互不相同,彼此惧怕:他面对她感到 怜悯和不安;他竭力对她殷勤、宽容和节制;她尊敬他,有点害怕 他,面对他竭力控制自己;每个人都处心积虑宽待神秘的他者,衡 量不出对方的情感和反应。女人之间是无情的;她们互相拆台,互 相挑衅,互相追逐,互相挑逗,互相拖向卑劣的深渊。男性的平 静一不论是出于冷漠还是自我克制——是一道堤坝,女性的争吵 要在匕面碰得粉碎;但在两个女友之间,会泪流满面,大吵大闹; 她们反复责备和解释,没完没了。要求、指责、嫉妒、专横跋扈, 所有这些夫妻生活的祸害,以更剧烈的方式释放出来。这样的爱情 常常是狂风暴雨式的,这是因为它们通常比异性恋爱情更受威胁。 它们受到社会的谴责,难以成功地融合到社会中。承担男性角色的 女人——由于她的性格、处境、激情的力量一会悔恨不能给女伴 正常体面的生活,不能娶她,把她引入歧途:这正是拉德克利夫· 霍尔在《孤寂深渊》中赋予她的女主人公的感情;这些悔恨通过 病态的焦虑,特别是通过折磨人的嫉妒表现出来。更被动或者爱得 不那么深的那个女友,则确实会因社会的谴责而痛苦;她会认为自 己是堕落的、淫邪的、受挫的,她会怨恨那个把这命运强加给她的 女人。其中一个女人可能希望有个孩子;或者她只能悲哀地忍受不 育,或者两个人收养一个孩子,或者想做母亲的女人求助于一个男 人;有时孩子是个纽带,有时也是新冲突的根源。 赋予同性恋女人以男性特征的,是由于她们不要男人而不得不 承担的一整套责任,而并不是她们的性生活,相反,那把她们禁闭 在女性世界里。她们的处境与妓女的处境相反,妓女有时由于生活 在男人中间而具有男性气贾——例如尼农·德·朗克洛一但仍然 要依靠男人。笼罩在女同性恋者周围的特殊气氛,来自她们私生活 中的闺房氛围和她们公开生存的男性独立之间的对比,她们的行为 像没有男人的世界中的男人。只有女人总是显得有点奇特;男人并 不真正尊重女人:他们通过女人——妻子、情人、“受供养的”女 人——互相尊重;当男性的保护不再扩展到她时,女人面对咄咄逼 人的、嘲笑的或敌对的高等阶层,就被解除了武装。女同性恋作为 “性反常”,会使人嗤之以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引起蔑视或 愤慨。在女同性恋者的态度中,之所以有很多挑战和做作,是因为 她们没有任何方法自然地体验她们的处境: 自然意味着不考虑自 身,行动时不去考虑自己的行为,但他人的行为不断地引导女同性 恋者意识到她自己。唯独当她有相当的年纪,或者享有巨大的社会 声誉,她才能够满不在乎地走自己的路。 例如,很难断定她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自卫的反应才常常穿 男装。这里无疑大半是出于自发的选择。没有什么比穿女装更不自 然的了;男装无疑也不自然,但更方便,也更简单,它的制作是为 了方便行动而不是阻止行动;乔治·桑、伊莎贝尔·埃布拉特穿男 装;蒂德·莫尼埃在她的最后一本书中说到她偏爱穿长裤;凡是 主动的女人都喜欢平跟鞋和耐用的衣料。女性打扮的含义是很明显 的:这是“装饰”自己,而装饰自己是献出自己;异性恋的女性主 义者以前在这一点上也像女同性恋者一样不妥协:她们拒绝把自己 变成一件商品陈列出去,她们穿套装,戴毡帽;有装饰的、袒胸露 肩的连衣裙在她们看来是她们所反对的社会秩序的象征。今日,她 们已经成功地抓住了现实,在她们看来,象征不那么重要了。对女 同性恋者来说,象征保留着重要性,由于她感到自己仍然要提出要 求。也有时候一如果她的身体特点导致她这样爱好的话一严肃 的衣服对她更合适。必须补充的是,装饰所起的作用之一是满足女 人触摸的感受;但女同性恋者轻视天鹅绒和丝绸的舒适感:像桑多 尔一样,她喜欢她的女友把它们穿在身上,或者她的女友的身体本 身可以代替它们。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女同性恋者常常喜欢喝不 掺水的酒,抽很冲的烟草,说粗话,强迫自己做剧烈的运动:在性 欲上,她天生有女性的温柔;相比而言,她喜欢不平淡的环境。由 此可能导致她喜欢待在男人的圈子中。但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因 素:她和他们保持往往是模糊的关系。一个对自己的男性气质十分 自信的女人,只愿意男人做自己的朋友和伙伴:这种自信只在这样 的女人身上遇到:她和男人有共同的兴趣一在商业上,在行动中 或者在艺术上——她像他们当中的一个那样工作和获得成功。格特 鲁德·斯泰因接待朋友时,只同男人交谈,让艾丽丝·托克拉斯 去招待他们的女友。十分男性化的女同性恋者对女人会有一种矛 盾的态度:她蔑视她们,但在她们面前既作为女人又作为男人有自 卑情结;她担心她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女人,又是一个不健 全的男人,这导致她要么装出高人·等,要么对她们表现出——像 施特克尔叙述的女扮男装的例子一虐待狂的攻击陛。但这种情况 很罕见。我们已经看到,大部分女同性恋者迟疑地拒绝男人:在她 们身上,就像在性欲冷淡的女人身上一样,有着厌恶、怨恨、胆 怯、骄傲;她们感到自己确实不像他们;除了对女性的怨恨,还有 对男性的自卑隋结;他们是武装得更好的竞争对手,可以诱惑、占 有和保留他们的猎物;她们憎恨他们对女人的能耐,憎恨他们使女 人忍受“玷污”。她们也气愤地看到他们拥有社会特权,并感到他 们比她们更强有力:不能同—个对手匹敌,知道他能够一拳把你击 倒,是十分丢脸的事。这种复杂的敌意是导致她们中的某些人炫示 同性恋的原因之一;她们只与女同性恋者来往;她们组成各种俱乐 部,表示她们在社会方面和性方面不需要男人。由此,很容易变为 一无用处的自吹自擂和各种装模作样的非本真性。女同性恋者首先 扮演一个男人;然后成为女同性恋者本身也变成一个游戏;男式服 装从伪装变成制服;借口摆脱男性压迫的女人,变成了她的角色的 奴隶;她本不想封闭在女人的处境中,如今她却关在女同性恋者的 处境中。没有什么比这伙获得自由的女人给人更坏的心胸狭窄和残 缺不全的印象了。必须补充一点,许多女人只是出于谋求私利才声 称自己是同性恋者:她们怀着清醒的意识,采取暖昧的举止,还希 望诱惑喜欢“坏女人”的男人。这些虚张声势的狂热分子一显然 是最受人注意的——助长了舆论,使这些被看做恶习和装腔作势的 东西更加声誉扫地。 事实上,同性恋既不是一种蓄意的反常,也不是一种不可避免 的诅咒。这是一种在处境中选择的态度,就是说,既是被激起 的,又是自愿采纳的。主体通过这个选择所承担的任何因素一生 理条件、心理史、社会环境一都不是决定性的,虽然各种因素都 有助于解释它。对女人来说,这是解决她的一般状况,特别是她的 性处境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之一。正如一切人类行为一样,同性恋 会导致做戏、失衡、失败、谎言,或者相反,它将是丰富体验的源 泉,这取决于它被体验的方式一是自欺、怠惰、非本真或者清 醒、慷慨和自由。 P189-196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认为作为女性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因为每个女人都应该学习一些女性主义的知识。这个社会,在很多方面男性都占据了优势位置,隐藏了很多男性霸权,女性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点,对此敏感,有社会平等的概念,然后才能做到自我保护,才能避免被这个男权社会奴役。  ——梁文道(著名媒体人)

编辑推荐

  一、经典性:《第二性》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  二、可读性: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  三、时代性: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  四、译本可靠性:我社获得法国伽里玛出版社独家授权,邀请著名翻译家郑克鲁担纲翻译,首次从法文直接翻译,推出唯一“全译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二性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4条)

 
 

  •   一  女性主义在中国确实是冷门。波伏瓦这本称为女性主义最重要著作也不算过的代表作《第二性》直至今日才出现中文全译版本身便是一例,且译者居然是对女性主义并无研究的男性翻译家而不像许多学术译作一样是本领域的学者;出版后的受欢迎程度似乎也与这本著作的名声与地位不甚相称。  国内对女性主义的研究多半都集中在学术理论方面,在普通人当中受到的关注不大,更谈不上引起一度在西方发生过的解放浪潮。究其原因,中国城市中职业妇女的比重从几十年起就已经比较高,导致波伏瓦看作核心的女性工作问题不那么有震撼力或许是一个因素;女性主义作为一种舶来品与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相抵触可能也多少有影响;另外社会经济环境大概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在面临着更迫切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时,抽象的平等很少会提上人们的优先关注议程。  在讨论书的内容之前先谈一下这个版本给我留下的印象。装帧方面没什么问题,朴素风的设计和厚实的感觉与书的风格很相合;不过就翻译质量来说,译者大概译惯了文学作品,在翻译以理论为主的部分时显得有点生硬,不少句子要在脑海里自行调整一下才能读懂。另外在国内早有通用译名的《刀锋》被译成了《剃刀边缘》,与其说是译者觉得自己的译法比通用译名更好,倒不如说是没有费心去查找一下便想当然地直译了所致更有可能。总体上还算是中上水平的一个版本了。    顺便一说,我为了查一下译者的资料打开百度百科时首页显示的“精彩词条”刚好就是“男性女性化”——这个看起来很奇怪的条目下的内容概要是这么说的:  “受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少青年男性,不仅从心理和个性层面上,甚至从生理上都出现了女性化倾向。这种情况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一代人,还可能造成长期的家庭和社会的混乱现象。”  看着有点想笑,不过还是先回到原来的正题从波伏瓦的书说起。     二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第二卷一开头开宗明义的这句话后来成了波伏瓦被引用最多的名言之一,也确实是全书主旨的最佳概括。与许多一味强调女性特质甚至拼命贬低男性的所谓现代女性主义不同,波伏瓦所强调的是两性的相似而非相异。  全书的分析可以说都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第一卷从理论层面讨论生物性、历史和文化对女性地位形成的影响,第二卷具体剖析一个女性是如何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被塑造为女人的。就像黑人一度曾被置于奴隶地位又被人以他们在这种不利地位下的必然表现推断出“黑人的特征就是愚笨、粗俗、懒惰”的“黑人特质”,以此证明他们的劣等一样,女人同样被塑造出了一种虚幻的“女性特质”。    这种特质有时表现为赞美,诸如温柔、美丽、细腻、富有同情心,都是经常被给予女性的荣誉。但它们更多地被用在证明或暗示女性的劣等性上,有时是有意,有时则是源于根植在思想内的观念的无心表露。  以刚才提到的“男性女性化”词条为例,点进去之后,里面的详细解释如此说道:  “国内存在比较严重的阴盛阳衰现象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就在呼唤中国的男子汉,可是到现在都没有成效,反而情况越发恶化。中国如果缺乏一大批智慧、坚毅、富于挑战性、勇于承担责任、胸怀宽广的真正的男子汉,很难相信这样的民族会有真正强大的竞争力。……男女有性别差异,社会期待对男女早有分工,男性就要有男子气概、刚强、有社会担当、有责任感,只要符合这个社会数模才不会把自己的角色搞混。”  换句话说,编撰者所谓的“女性化”,指的其实是“愚蠢、软弱、缺乏挑战性、不敢承担责任、胸怀狭窄”——这样的人泛滥会令民族缺乏竞争力毫无疑问,但问题是为何描述这样的人的词语会是“女性化”?这便是以“女性特质”来作为不平等依据的一个典型例子:看似是在指责男性,实际上却是在贬低女性;看上去并没有说出“女性低劣于男性”这样明显的歧视词句,但却试图让听者潜移默化地接受“女性=愚蠢、软弱、……”的观念。由此推出不应给女性以和男性同等的地位并不困难:拥有这些女性特征的男性尚且不值得尊敬,那么女性本身呢?  (如果觉得这不过是用词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试试看把它替换成“白人黑人化”并同样接上“可能造成长期的国家和社会的混乱现象”以及“白人就要有白人气概……”,看其中表现出的歧视意味如何?)     三  男性是自为的存在,靠自身的行动证明自己的意义;女性是被物化的他者,必须靠自己对男性的价值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毫不奇怪,除了以顺从和崇拜满足男性的主体意识之外,这种价值也经常地表现为身体上的价值。  身为中国人,大概多少都有在打开某个内容很普通的正经网站(尤其是影视动漫类)时遇到弹出的色情擦边球广告的经验。最常见的是某种网页游戏的广告,页面上必定画着衣着暴露的美女并在旁边写有“老婆不在家时玩的游戏”之类向男性进行18X暗示的宣传词(虽然如果真的点进去了可能会发现只是个和18X没半点关系的普通游戏)。以这种擦边球招揽用户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何极少见到与之对应的衣着暴露的美男以及“老公不在家时玩的游戏”?在当前的时代,女性网民的数量不见得比男性少,喜欢观看影视动漫的就更不见得少了,为什么广告依然是清一色的男性向诱惑?  先不考虑网站的男性用户会对这种裸男广告作何感想,这样的广告是否真能吸引女性用户也值得怀疑。女性向的小说、电影和游戏都为数不少,但和男性向比起来对裸露身体的描写却少得多,即使写到18X内容也多半是作为结果而非核心,且描写时更多地注重于感受而非肉体外形(设想一下,一个男主角第一眼见到女主角就被她丰满白皙的胸部吸引了注意力,此后喜欢上她才发现她的内在美,这并不是什么出格的写法;再设想一下一个女主角第一眼见到男主角就对他雄壮的男性器官产生了憧憬……另外耽美作品这种将发生关系的两方都设定为男性因此可以让女性产生安全地置身事外的错觉的题材除外)。  裸露的男性身体不像裸露的女性身体那样容易让异性产生好感,即使排开传统告诉女性应该保持的羞涩感不谈,很多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对男性裸体的感觉依然是恶心或者恐惧。一个女性裸露在面前的身体让男性觉得那是个可以征服的对象,面对男性的身体却让女性感到受侵犯的危险。解释为“男性更健壮所以会让女性害怕”看似简单却依然无法说通,因为事实上人类向来很喜欢把一些比自己更健壮、可以伤害甚至杀死自己的动物作为审美对象:在家里挂了一副老虎画的人恐怕并不是因为相信自己有武松的本事才能放心欣赏画上老虎的魅力。文化上的安全感比生理上的安全感更可靠,老虎是人类征服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它虽然强大却无法轻易对人造成伤害,也就不会带来恐惧和羞辱感。这与波伏瓦对阉割情结的解释相似,女性害怕或羡慕的不是男性的生理性本身,而是它背后蕴含的文化含义。     四  波伏瓦并没有一味夸大男性的恶意和女性的无辜,女性在造成自身被贬低的结果上常常起着无意的同谋的作用。  把历史上的所有女性都说成男性社会的受害者是牵强的,从古至今永远都有一些女性从这种性别歧视当中获益——那些靠着自己的美貌轻易飞越了同时代的男性不可能越过的阶级和贫富界线的女人;那些天性更喜欢受人支配而非担负起独自自主的责任的人,这种人在男性和女性中同样存在;那些幸运地找到了一个人品出众、个性宽容又深爱着自己因此把自己捧在手心上的丈夫的女人,她们在
  •   翻开这本书的译序,知道这本书曾经被誉为西方妇女的圣经,可见它曾经在妇女解放,女权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又或者换个角度想,圣经是给人以信仰的力量,教人以行为、思想,因此这部书当时的出版应该是让女性洞悉了自己真实的处境,使女性充满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它一语道破女性生存的实质,给女性以启迪。
    如同作者自己所说的,这本书要说明的是女性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人们又是怎样对待女性的。因此从宏观的角度,作者梳理了从古至今历史发展过程中女性的地位,作用及人们如何对待女性,同时又从微观的角度列举了女性从童年到少女时期、为人妻、为人母及最后老年时期女性所受的待遇、女性的处境。从这样两条思路作者要说明的是在整个历史发展中女性一直是第二性,即使是在母权制社会中也是如此,女性的地位一直很卑微,女性一直是作为男性的“他者”,而且不是主要的“他者”。同时,整个女性史其实也是男性史,是由男性来决定的。
    总结起来,这本书揭示的是女性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被压迫性及女性在这压迫过程中如何作出一些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存处境,女性的这些举动其实是对自身存在的一种确证,尽管女性没有正面地举行暴力的运动来反抗自己的第二性地位,但是她们通过一些软反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女性的第二性是怎么造成的?并不是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的,而是整个社会的约定的习俗造成的,社会认为男性代表生产力,认为男性就是主体。从儿童时期,在男孩还没有认为自己的主体自我地位时,在男孩还没有性别观念时社会的约定传统就在告诉男孩,你和女孩不同,你要坚强,你是主导。而女孩就被告知自己是他者,自己是依附于男性的。从此,男性是主体,女性是客体的思想就在男孩和女孩的心中扎根,并影响日后的一切。因此要改变女性的依附性、要改变女性的次要他者地位,归根到底还是整个社会的思想,而这又取决于教育。尤其是幼年时期的教育。要从教育上彻底改变人们的思想,确证女性的主体存在意义。
  •   女性主义,女权主义,在如今的中国似小荷才露尖尖角。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始终是男性的附属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充斥在社会中。而如今,女性成为了职场中的一员,有时甚至超越了男性,但换来的却只是男人婆或者女强人的称谓。或许,直到今天,女性的劣势地位仍然存在。波伏瓦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
  •   这本书揭示的是女性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被压迫性及女性在这压迫过程中如何作出一些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存处境,女性的这些举动其实是对自身存在的一种确证,尽管女性没有正面地举行暴力的运动来反抗自己的第二性地位,但是她们通过一些软反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女性的第二性是怎么造成的?并不是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的,而是整个社会的约定的习俗造成的。
  •   就是冲着唯一全译本买的。女儿七岁,这本书是送给她的礼物。我第一次读《第二性》是在初二,女性的圣经,名不虚传,但是波伏娃对萨特毫无原则的容忍真是让人愤怒!
  •   波伏瓦《第二性》,女性必读
  •   刚开始看,大概就写的女性从出生开始,家庭以及社会给予她们的待遇,能在书中感受到作者所持有的存在主义的观点。从目录上来看,整本书是对女性成长的全面剖析,郑克鲁翻译的还是不错的,这本书很厚,有614页,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装帧还好,只是页角有一些小褶皱,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   作为已经40岁的女人,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本书虽是近半个世纪以前的产物,却历久弥新!这是法国存在主义女哲学家波伏娃的代表作!很好的观点!女性自由之路!
  •   第二性总体读来不错,不愧为女性学的经典著作。它对社会认识女性和女性认识自身都提供了一种理性的审视态度。第二卷是从女性个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人生的重要阶段或者情景来阐述女性的际遇、心理特点以及妇女权益的发展。
    文字流畅,读起来比较有趣。达到了理论知识和阅读情趣的良好结合。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大学时候就听说这书很好 今天买来两本准备拜读一下 希望有所收益 对波伏娃本身就很好奇 一个很独立又有思想和个性的女性 第二部好厚啊 六百多页 分为四部分即 成长 处境 辩解 走向解放 讲述了女人从出生从婴儿到成熟的女人的各个时期 对不同身份立场的女人从心理到生理不同时期的不同解读 希望读这本书可以让自己了解女人到底是什么 为何而来 应该去向何处 怎样为去达到何处而努力 最主要的是找寻真正的自己 成为独立又幸福的女性
  •   《第二性》上册以理论架构和文献梳理为主,读起来比较艰涩些;下册以女性一生的不同阶段分节,论述方面更感性些,也好读了很多。不过读后感还是一样,作为女性,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心情有些沉重。
  •   女性必读书。但是因为波芙瓦作为萨特的妻子,在很多方面她在努力传达存在主义的思想观点,所以,如果有一定存在主义的哲学基础的话,我们对她写的书将更容易读懂。尤其是对于女性,似乎这有些苛刻,但是该书写的很是通俗易懂,我连读了20多页,感觉还是意犹未尽的。因为书有些厚实,所以只能是一天读一点,积累下来,慢慢就阅读完了。我们需要耐心才能真正的读书,不仅仅对于此书是这样。
  •   这本书早就听说过,朋友也极力推荐过,看了才明白,波伏娃分析的很到位,不愧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
  •   《第二性》是写女性的,我认为不仅是女性朋友应该读,男性朋友也应该读。
  •   法国著名女性主义者经典之作,为了女性的解放,应该阅读这本思想之杰作,比起一般女人的装腔作势,矫揉造作,这是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的好书,推荐大学生阅读,一般的人就免了,谢谢。
  •   版本这些都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和第二性一一样,都值得对女性好奇的读者或者从事女性文学研究的读者细细品读,必定会有收获的,嘿嘿
  •   这个版本竟然比我还大了一岁,但第一次读的就是这版。 初二,在家中的书柜中发现的,像读小说般的读,在我眼中是关于女孩成长为女人的故事... 大二暑假,重读了一遍,那时才真正的感受了此书的力量,女人的一生都在成长,这一看似漫长的过程中有着很多节点,每一次的自我了解与审视都将为未来的路作出铺垫。 第二性--是一个弱势地位的象征 正如书中所言 当男孩第一次站着尿尿时,他便了解了自身的强势... 了解自身,每个女人都应该终身阅读的一本书
  •   为了写论文,波伏瓦的论述如此深刻,尤其是关于死亡的描述,深刻而让人思考。关于女性的地位,历史,分析很到位。
  •   之前看过陶铁柱译的《第二性》,后来听说是从英文转译的,删节错漏之处不少,终于出了郑克鲁版的全译本,值得一看。
  •   这是女权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作,值得女性阅读。
  •   大二的时候,老师介绍一个叫波伏娃的女人。当我读第二性之后,我突然明白那就是我寻找的智慧。
    那时候看的是电子版,心细品读每一个字,不敢多看,怕看完就没有了。后来我决定还是要买一本,结果没有好的版本,而且书的质量也不好。今年突然惊喜的看到第二性新版出现,而且翻译的作者是我大学课本的主编,我就决定一定要买。我会好好再读,然后永远的收藏起来
  •   希望对女性主义的理解可以用历史主义的态度
    翻译很好
  •   西格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在那个时候确实轰动一时,名声大噪。而且她的一些思想跟海德格尔有很大的关系,读来看看。傅雷翻译的版本,读起来不会那么拗口了。
  •   经典的女性主义著作,值得一读
  •   女性主义著作,需要阅读,思考。
  •   揭示了很多道理,女性主义的书。
  •   女性主义,一种崭新的思想
  •   好不容易买到全译本,很开心。女性了解自身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   了解女性主义,这本书不得不读。
  •   想要深入学习或者研究女性主义批评的可以看看第一本,第二本就更实际一下啦~
  •   女性主义研究经典之作,文艺学必读书目
  •   纸张比我之前的一本还好。郑克鲁直接从法文翻译过来的,比以前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多了很多内容,也更加真实准确的还原波伏瓦的原著。好书,值得一看。
  •   图书馆都借不到的书!上排行榜的书啊,买了就可以一个人好好看啦!不错的,很厚一本,研究女性文学,女性主义不可少的,必读哦~伟大的女性,波扶娃
  •   女性主义的先驱
  •   女性主义必读!
  •   雖然這是本關於女性的書,但並不代表男性不應該看,所謂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男性更應該通過這本書瞭解和認識女性,幫助和扶持她們,與此同時,也讓我們更多的瞭解女人的思想和性格,我想這樣更有利於和諧世界吧
  •   女人必备的书籍
    对女性深刻的剖析
  •   好书,读了这本书。有利于培养女性的自立自尊自爱,没有男人女人一样活得有滋有味。
  •   这本书在西方算是女性方面的启蒙书 我也才看了一些但是内容丰满 事例也多 里面的一些文字可能相对于那个时代比较有意义但是现在读起来也深有体会 很多东西还是没变的道理 书也很厚包装精美
  •   发人深省的一本书,虽然书中描述的时代已经过去久远,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和定位有许多保留至今,尤其是东方社会,女性很值得一读。
  •   其实很想买没有分成两册的第二性但是好多次看到抱怨翻译的网评终于还是选择了这本毫无疑得多花钱但终究还是觉得值得的
  •   研究女权运动的“圣经”,的确值得这样高的评价。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里面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现在探讨。
  •   对于本书,了解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率先提出的女权主义思想
  •   书还没有启封,在等待《第二性Ⅰ》的寄送,要从头读起。相信通过读此书,能触动我的心灵、培养我的睿气、改观我的一些陈旧思想。
  •   女权 女性的解放
  •   研究女性,身边不可能不和女人打交道
  •   很早就想买了,女性应该读,期待读后能有一些提升,思想上能有进步和独立。
  •   其实不是女权,而是让女性更加认识自己和第一性的区别
  •   换个头脑思考女性的哲学世界。
  •   书的内容很好,不过主要针对欧洲女性的情况,亚洲应该会有不同的地方。可能是两种语言对译的问题,有些地方显得艰深,不容易读懂。
  •   对女性处境和心理把握得如此准确深刻
  •   研究女性哲学的好书。我就是冲着作者买的,一进入书本,就感觉在研究自己一样,很不错的高深的哲学书籍!
  •   是本好书,只是有些晦涩,读的很艰辛,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地方,是纯粹的女性的研究
  •   已经读了一大半了,里面的见解很独道,给我启示了不少,在毕竟我们现在已是新的社会了,好多女性权利都拥有了,相比以前,我们要幸运的多
  •   虽说是第二性写的第二性,其实是写给第一性看的
  •   虽然有一些理论已经过时甚至不正确,但是仍为一本对女性跳出固有思维作用的书。
  •   经典就是经典,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永远的波伏娃,永远的《第二性》。上海译文的出版物,就是值得阅读与收藏。
  •   女性的生活处境,男性了解女性的词典
  •   书还没看,但是是很多长辈推荐的,据说是西方女性的圣经,假期好好看
  •   不愧为女性学的经典著作。它对认识女性和女性自身认识都提供了一种理性的审视态度。
  •   虽然上册有点质量上的瑕疵,但是下册整体还是很好的,无论纸质排版还是内容。以前读的是英语译本二次翻译的,波伏娃本身对那个译本好像就很不满意。而这一本是比较完整的,郑克鲁先生的翻译也很好。但是这本书的可读性不是非常强,比较抽象,语言也不是非常直观,建议只是想消遣以及不想费脑子的读者要慎重考虑,毕竟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有点费劲的。
  •   买了一套,还没拆封,看着就喜欢,以前读过一点其他版本的,希望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仔细读一读这部关于女性的经典~~
  •   经典之作,作为女性应该一读。收藏很不错。
  •   终于把第二性买齐了,接下来开始看了。
  •   这个是老师推荐的,说他以前教过的女生每人必读书目就是《第二性》,还没来得及看,不过翻了一下,看到了很劲爆的内容。。。所以说,还是蛮期待的呢
  •   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果然名不虚传,极力推荐,尤其是女性必看
  •   值得一读的书,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
  •   女性独立的好书,一直读读的,还没有看完,有些地方不是很懂!
  •   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是这本书是女性同胞值得去读的一本书!
  •   觉得是女性有必要读一读的一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女性,受益匪浅。
  •   能真正一语中的而又形象鲜活的解说神话与女性,了不起!
  •   女权主义代表人物波伏娃的代表作非常值得一看!!!!最新译本,强烈推荐!!!!
  •   作为女性应该读一读,推荐。。。
  •   期待已久的书籍,很不错,值得女性一读
  •   值得慢慢读,慢慢感受,女性,需要成长
  •   觉得作为女性应该值得一读
  •   好厚的一本,纸质超好,书香味超喜欢的,想买很久了,对女性很有启发,推荐男性也读
  •   这本是适合男性,更适合女性读。
  •   研究女性的经典
  •   这是一位我很喜欢的女性的作品。
  •   书的内容很好,我一直期待得到这本书。希望帮助到个人心灵,能理解作为女性的痛楚
  •   少买了一本,书到了才知到,了解女性的一本很好的书
  •   很好的书,可以了解女性学
  •   一本很不错的书,女孩该看的书,女性研究必看的书
  •   是女性了解自己,让自己奋发向上的好书。书质量上乘。
  •   作为女性不能不看这本书
  •   犹豫了那么就,我还是买了这本书,果然不负期待,推荐女性都看一下
  •   好厚的一本书啊!希望看完之后能对女性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   研究女性的一本书 很值得收藏 推荐推荐
  •   对于研究女性心理挺有帮助的,不错的一本书
  •   非常值得女性朋友看的一本书
  •   这一本书是写女性的很好的一本书,启发很大
  •   很厚实,不论是内容和包装都让人感觉很值,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受益匪浅,懂得了很多,是女性很值得看的一本书
  •   女性同胞都该好好读读这本书。
  •   上学的时候,写过女性文学的论文,没舍得花钱买这本书,一直是借的老师和图书馆的看来的,这次自己买了,重看,体会更多。
  •   作为女性,了解女性发展故事
  •   更好的了解女性,更好的更开阔的去生活。
  •   智慧女神,爱神,命运女神,文艺女神等等都是女性,同样是男性赋予的吧
  •   了解女性的最正确视角
  •   朋友说很不错,很值得推荐。毕竟女性必读的四书之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