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进程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德] 诺贝特·埃利亚斯  页数:645  字数:562000  译者:王佩丽,袁志英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明的进程》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    作者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使这部著作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读本。    本书由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郑重推荐。

作者简介

诺伯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 1897 - 1990),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被誉为20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和21世纪的社会学家,像他这般拥有横跨两个世纪盛誉的学者非常罕见。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序言前言第一章  “文明”和“文化”概念的社会起源  第一部分  “文明”与“文化”概念的对立在德国的社会起源    引言    “文明”与“文化”这两个对立概念的发展过程    关于德国宫廷观念的几个例子    关于德国中等阶层和宫廷贵族    说明德国中等阶层知识分子与宫廷贵族之间关系的文学例子    “文化”与“文明”对立中社会矛盾的缓和及民族矛盾的加剧  第二部分  ”文明”概念在法国的社会起源    法语中“文明”概念的社会起源    重农主义和法国改革运动的社会起源第二章  “文明”使人类行为发生的特殊变化  “礼貌”概念的历史  中世纪的社交礼节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行为变化  关于就餐行为  第一  例子  第二  对于席问风俗习惯引文的一些想法  第一类  关于以上引文所属各社会的概况    关于“宫廷礼仪”(courtoisie)和“礼貌”(civilite)概念盛衰的说明    关于就餐“文明”发展的概况    关于宫廷谈吐模式的形成    关于人们用什么理由来说明这是“坏的”,那是“好的”、“更好的”行为的问题  第二类  关于吃肉    关于席间餐刀的使用    关于席间叉的使用  对于自然需要看法的变化  第一  例子  第二  关于这些例子和这方面变化的一般评说  关于擤鼻涕  第一  例子  第二  关于擤鼻涕引文的一些想法  关于吐痰  第一  例子  第二  对有关吐痰引文的一些想法  关于卧室中的行为  第一  例子  第二  对于例子的几点想法  对男女关系看法的变化  关于攻击欲的转变  骑士生活概况第三章西方文明的社会发生    宫廷社会概貌    专制主义社会发生学简论    中世纪社会发展机制  第一部分  封建化机制    前言    中世纪统治机构中凝聚与分散的势力    民族大迁徙后的人口增长    十字军东征社会发生学观察    社会内部的扩展:新机关新工具的形成    中世纪社会出现的一些新因素,和古希腊罗马社会的比较    封建主义社会发生学    宫廷抒情诗的社会发生学和宫廷礼俗  第二部分  国家的社会发生    崛起王室的第一阶段:在领地范围内的竞争和垄断的形成    有关英、法和德国发展历程几个不同方面的附录    论垄断(或独占)机制    王国范围内的早期竞争    离心力量重又加强:众王子的竞争圈子    最后的自由竞争和胜利者最终的垄断地位    统治单位内部的分量分布。这种分布对于中央权力的意义。“国王机制”的形成    税务独占社会发生学总结  文明论纲  社会强制导致自我强制  强制向长远扩展和自我强制的扩展  反差在缩小,种类在扩大  武士的宫廷化  本能的抑制心理化和合理化(理性化)  羞耻和难堪  上层联结更为紧密,下层更大的崛起  概观附记  埃利亚斯和他的《文明的进程》  袁志英注释  序言注释  前言注释  第一章注释  第二章注释  第三章注释人名表地名表书名表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文明”和“文化”概念的社会起源                                             第一部分 “文明”与“文化”概念的对立在德国的社会起源  引言  1“文明”这一概念所涉及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它既可以指居住状况或男女共同生活的方式,也可以指法律惩处或食品烹调;仔细观察的话,几乎每一件事都是以“文明”或“不文明”的方式进行的。所以,要用几句话囊括“文明”所有的含义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考察一下究竟什么是“文明”这一概念的一般定义,以及到底为了哪些共同之处人们才把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类行为和成就都称作了“文明”,那么首先可以找到这样一种简洁的表达:这一概念表现了西方国家的自我意识,或者也可以把它说成是民族的自我意识。它包括了西方社会自认为在最近两三百年内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由于这些成就,他们超越了前人或同时代尚处“原始”阶段的人们。西方社会正是试图通过这样的概念来表达他们自身的特点以及那些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他们的技术水准,他们的礼仪规范,他们的科学知识和世界观的发展等等。  2“文明”一词的含义在西方国家各民族中各不相同。首先,这个词在英、法两国和在德国的用法区别极大。在英、法两国这一概念集中地表现了这两个民族对于西方国家进步乃至人类进步所起作用的一种骄傲;而在德国,“文明”则是指那些有用的东西,仅指次一等的价值,即那些包括人的外表和生活的表面现象。在德语中,人们用“文化”而不是“文明”来表现自我,来表现那种对自身特点及成就所感到的骄傲。  3一个奇特的现象:英、法语言中的“文明”以及德语中的“文化”,这些词似乎不言而喻地界定了某些范畴,从而与其他范畴相区别,其中隐藏的价值使它们在所属的社会内部使用时意义明确,而那些不属于这个社会的人们则很难理解其中全部的含义。  在英、法语言中,“文明”这一概念既可用于政治,也可用于经济;既可用于宗教,也可用于技术;既可用于道德,也可用于社会的现实,而德语中“文化”的概念,就其核心来说,是指思想、艺术、宗教。“文化”这一概念所表达的一种强烈的意向就是把这一类事物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区分开来。英、法语言中的“文明”可以指成就,也可以指人的行为、举止而不论有否成就,德语中的“文化”则很少指人的行为以及那种不是通过成就而是通过人的存在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德语中“文化”概念的这种特殊含义由它的派生形容词“文化的”(kulturell)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文化的”指的不是一个人的存在价值,而是某些特定的由人类所创造的价值和特性。这个词是无法直接译成英语和法语的。  “有教养的”一词与西方的文明概念非常接近。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是文明的最高形式,即便是在“文化上”“一无所成”的人和家庭也可以是“有教养”的。与“文明”一词相同,“有教养”首先是指人的行为和举止,指人的社会状况,他们的起居、交际、语言、衣着等等。“文化的”之所以区别于“文明的”就在于它不直接指人的本身,而是指人所取得的成就。  4与之紧密相关的是这两个概念的另一个区别:“文明”是指一个过程,至少是指一个过程的结果,它所指的是始终在运动,始终在“前进”的东西;而德语中的“文化”,就它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它指的是另一种倾向,指那些已经存在的人的产品。就像“田野里的花”,指的是艺术作品、书籍以及反映民族特性的宗教和哲学体系。所谓“文化”指的就是这些。  “文明”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有了某种程度的减少,因为它强调的县人类共同的东西,或者说,应该是共同的那些东西——至少对于那些已经“文明”了的人来说是这样。“文明”体现了某些民族的自我意识。对于这些民族来说,几百年来形成的民族界线和民族特性已无可置疑,因为这些东西早就通过他们的扩张和殖民完全确立了。  与之相反,德国“文化”的概念强调的是民族差异和群体特性。正是德国“文化”概念的这一功能,使它在民族学和人类学等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远远地超过了德国语言的范畴,超过了这个名词最初所表达的一个民族的状况。与西方其他民族相比,这个民族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在政治上取得统一和巩固。几百年来直至今天,它的领土总是被别人侵略或受到侵略的威胁。如果说“文明”表现了殖民和扩张的倾向,那么“文化”则表现了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这个民族必须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特性究竟是什么?”他们必须经常从各个方面进行探求,以维持政治上、思想上与他人的界线。德语中“文化”概念所表达的倾向,所界定的范围以及对民族差异的强调,正与这一历史的进程相符。“究竟什么是法国的?什么是英国的?”,很久以来,几乎没有一个法国人或英国人在他们的意识中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而“究竟什么是德国的?”这个问题,几百年来却一直没有平息过。在一个特定的时删,对这个问题的许多回答中的一个便是“文化”。  5因此,通过“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是很不相同的。德国人自豪地谈论着他们的“文化”,而法国人和英国人则自豪地联想起他们的“文明”。尽管这两种自我意识有着很大的差别,大家却都完全地、理所当然地把“文化”或“文明”作为了观祭和评价人类世界这一整体的一种方式。德国人也许可以试着向法国人和英国人解释他们所谓的“文化”,但是他们却无法表述那种特殊的民族传统和经验,那种对于他们来说这个词所包含的不言而喻的感情色彩。  法国人和英国人也许可以告诉德国人,是哪些内容使“文明”这一概念成了民族自我意识的总和。然而,不管这一概念在他们看来是多么理性,多么合理,它也是经过一系列特殊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它也是被一种感情的、传统的氛围所环绕的。这种氛围很难解释,但却是构成其整体意义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果德国人想对法国人和英国人解释,为什么“文明”这一概念在他们虽有价值,但仅是次一等的价值时,这种讨论便失去了意义。  6“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往往会与那些仅在某个小群体、某个家庭、某个宗教派别、某个班级或某个“同盟”内部使用的语言有相似之处,对于知情者来说这种语言内涵丰富,而对于局外人来说却意义甚少。这是因为这些概念是在共同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同使用它们的群体一起成长、一起演变的,这些群体的状况和历史就反映在这些概念之中。对于那些没有这种经验或没有同样的传统、经历的人们来说,这些概念是苍白的,而不是生动的。  自然,“文明”和“文化”形成的背景既不是某些宗教派别,也不是某个家庭,而是形成这两个概念的社会,是整个民族——或许,最早只是在这些民族中的某些社会阶层。从许多方面都能看出这两个概念与那些仅在某些小群体中使用的特殊语言有着共同之处,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往往有着某种共同的传统和经历。  数学概念可以同表述它们的那些人无关,三角不用顾及历史便可以得到解释,而“文明”与“文化”的概念则不然。  可能是某个人用他所在群体内部现有的语言材料创造了这两个概念,——至少是给现有的语言材料赋予了新的意义;于是这两个概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他人接受了其中新的意义和内容,又将其传播开去,并在谈话或文章中不断将其完善,一个传一个,直到它们成为可供棒用的工具。人们用它们来表达共同经历过的东西,并希望通过它们互相理解,于是它们成了时髦的语言,成了某个社会口语中流行的概念。这表明,它们不仅符合了个别人的表达需要,同时也符合了群体的表达需要。群体的历史在这些概念中得到了反映,人们也因为这些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而去使用它们;尽管他们知道得并不很确切,为什么这些词表达了这样的意义和范畴,为什么其中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和某些新的东西。他们使用这些概念,是因为他们觉得理所当然。他们从小就学会了通过这些概念的有色眼镜去看世界,至于这些概念的社会起源及其过程可能早就被遗忘了。一个概念可以世代相传,但人们却无法将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作一个整体传下去。只要过去的经验和状况在现实的社会存在中还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只要世代相传的人们还能够从这些词的意义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这些概念便有生命力;一旦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与这些概念的功能及其所反映的经验相联系的东西,这些概念便会慢慢死去。有时候它们只是停滞了,或者是其中某些特定的范围停滞了,以后又会从新的社会状况中再次获得新的现实意义。人们之所以重新记忆起这些概念,是因为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东西借助过去的词汇得到了体现。  “文明”与“文化”2这两个对立概念的发展过程  7显然,德语中与“文明”相对立的“文化”概念在1919年以及这之前的几年里又重新活跃了起来,因为有人以“文明”的名义对德国进行了战争,同时,也因为在和约签订以后所出现的新情况中,德国人必须重整自己的信心。  ……

编辑推荐

  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是一种财富,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至于如何达到这一切的,则不加闻问。——诺贝特·埃利亚斯           20世纪最低调的历史社会学大师面向文明未来的百科全书式经典,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专文推荐  自20世纪3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地区的人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比如,更加关注文明的问题……埃利亚斯的代表作《文明的进程》,是欧洲知识分子对德国纳粹国家暴力行为的一种直接反映,这一点常常被人遗忘。  ——《新苏黎世报》  埃利亚斯以其《文明的进程》成了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开拓者,他克服了各个学科之间人为的藩篱,使其相互贯通,为21世纪的社会学指明了方向……这是一部攻读社会学,特别是历史社会学的必备参考书。作为一名社会学的教师,我郑重地推荐这部书。  ——邓伟志(著名社会学家)  阅读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论著,特别重要。他的书,对于西方近代化过程中的观念变迁给予了独到的历史社会学诠释……他的《文明的进程》等书,对于中国学术有多方面的启发。  ——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明的进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三联老版的《文明的进程》买不到了。新版的拿到书,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有点厚,摸起来有厚重感。封面设计的还行,但是不像是学术书的风格。作为社会学理论的一本经典之作,想探求理论的实践性的话,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的。
  •   久闻大名的书,在课堂上被老师多次提及和推荐,因此买来写读书笔记。埃利亚斯对仿佛不言而喻的文明进路,在知识考古学视角下的分析不仅在当时引发轩然大波,即使放在当今社会也显得新奇别致。值得读的好书。
  •   非常伟大的一个社会学家,角度很新颖,可惜世人并不是那么了解他
  •   很好的社会学丛书,强烈推荐!
  •   埃里亚斯是德国社会学大师
  •   特别是现代国家的描述很有意义
  •   很不错的书,期待已久,哈哈

    受益匪浅,很值得买
  •   盼这书很久了。外形很敦实。
  •   在图书馆偶然邂逅到这本书,回去就上网买了,嘻嘻
  •   挺厚的一本书,需要时间品味
  •   质量纸张都无可挑剔
  •   还没看,很厚一本,看起来不错、·
  •   正版 有用 价格非常合适 快递也很给力
  •   但是三联版的只有第一册 只好买了这个合订本
  •   很快就收到货了,内容也不错。
  •   该书对文明起源的探讨角度、对文明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堪称一家之言。
  •   唉,一本好书,就装订太差了,看了100页左右,发现看过的那些页面都要脱落了。内容5星,书印刷不好。评3星。
  •   真实鸿篇巨制 一狠心买了回来 已经看了200页。作者的确博识强记,旁征博引十分到位。
  •   感觉还不错,西方人的角度和中国人看待问题的角度还是有区别的
  •   终于出了新版了,纸张印刷都不错,难得装订有锁线。
  •   好书,写个很清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