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6月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狄更斯 页数:339 字数:204000 译者:全增嘏,胡文淑
Tag标签:无
前言
《艰难时世》是狄更斯创作全盛时期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狄更斯在一八五二年到一八五三年写出《荒凉山庄》,在一八五四年完成《艰难时世》,一八五五年到一八五七年写成《小杜丽》,一八五九年完成《双城记》。 狄更斯生于一八一二年,他写出上述作品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狄更斯在这一时期,无论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无论在写作技巧上,都达到了新的深度和新的高度。 《艰难时世》在狄更斯的创作中占有一个重要地位。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接触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冲突。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无产阶级争取实行《人民宪章》的革命运动,在小说中也有所反映。 但是当时英国一些批评家却强调狄更斯以前所写的作品,而贬低这一时期的作品。例如,英国有个批评家就这样评论《艰难时世》说:这是一本充满了社会主义宣传的书,“里面除了有一段可以感动人、使人心碎的文章外,其他一无可取。”又有人议论道:“尽管《艰难时世》对功利主义作了出色的讽刺,但可以说它是狄更斯唯一的失败之作。我不是说这本书里没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的确,凡是关心社会问题的人都应该把它读一遍。但是,它与狄更斯的其他作品不同……只要读一遍就够了。” 然而,类似这样的批评都是站不住脚的。 狄更斯的((艰难时世》绝不是一本仅仅对社会问题进行一番图解的小说。它是通过典型环境中几个典型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来反映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 十九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是英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产业革命已经进入完成阶段。继纺织工业的机械化之后,重工业也迅速发展了。资本变得愈来愈集中。拥有几千名工人的工厂,已经不是稀见罕闻的现象,甚至拥有万人以上的工厂也出现了。但是,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一天比一天尖锐。资本家对职工的残酷剥削激起了工人们日益激烈的反抗。积累了阶级斗争重要经验的英国无产阶级,已经从过去自发地聚集起来毁坏机器发展到进行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政治要求的宪章运动了。 然而,由于当时阶级力量悬殊,由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出动大批军警宪兵进行残酷的镇压,由于工人贵族的阻挠、出卖和破坏,同时,也由于欧洲大陆各国一八四八至一八四九年革命相继失败的影响,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英国的工人运动就暂时由盛到衰。英国资产阶级既然把宪章运动压了下去,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就更加肆无忌惮。工人们也就陷入愈来愈贫困的境地。 这就是狄更斯的《艰难时世》的历史背景。 在《艰难时世》中,狄更斯的同情无疑是在工人斯梯芬和他的女朋友瑞茄一边,是在马戏团一个丑角的女儿西丝一边,是在受到父亲的僵死的教育手段摧残的露意莎一边。狄更斯对于骑在他们头上的国会议员葛擂硬和工厂老板庞得贝却是充满着憎恨的。狄更斯所以这样,并非偶然,而是和他的出身极有关系。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海军部一个职员的家庭。从儿童时代起,他的家庭就经常处于贫困的境地。他的父亲曾经因为债务而入狱。狄更斯从十岁起,就不得不进入一家皮鞋油工厂做工,隔了一年,才重新进学校读书,因此他对于英国下层社会生活是早有所体会和了解的。 狄更斯这部小说的这些登场人物所接触的天地并不大,无非是那个焦煤镇和焦煤镇附近的地区。然而这个焦煤镇却是产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象征。“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镇上有好几条大街,看起来条条都是一个样子,还有许多小巷也是彼此相同,那儿的居民也几乎个个相似……” 把焦煤镇弄得这样乌烟瘴气、控制摆布着焦煤镇每个居民的命运的是以葛擂硬和庞得贝为代表的人物。 葛擂硬原来是个五金批发商人,然而故事发生的时候,他已经是这个地区的一名国会议员了。他自己承认,他是一个“专讲实际的人”。他为人处事都从这条原则出发:二加二等于四,不等于更多。他的口袋里经常装着尺子、天平和乘法表,随时准备对任何事物量一量,称一称。他认为,万事万物,归根到底,无非是“一个数字问题,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他告诫别人说:“我要求的是:事实。除了事实,其他什么都不要教给这些男孩子和女孩子。只有事实才是生活中最需要的。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要培植,一切都该连根拔掉。”他断言:“要训练有理性的动物的头脑,就得用事实:任何别的东西对他们都全无用处。” …… 总之,狄更斯通过庞得贝、葛擂硬集团同斯梯芬、露意莎、西丝之间的矛盾冲突,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社会的状况。这是狄更斯的一部标志着重要发展阶段的作品。这部作品对我们了解英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动态是有益的。 同时,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在艺术概括方面也颇有可借鉴之处。例如小说中各个人物性格的发展,就是比较自然的。像《父与女》一章里,通过葛擂硬劝诱女儿同意嫁给庞得贝时那场针锋相对的对白,一方面把葛擂硬卑鄙无耻的性格充分揭露出来;一方面也充分揭示了由于父亲“事实”哲学不断的摧残,露意莎性格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差不多快给销蚀光了,她终于变成一个冷漠的无所谓的人物。 在塑造次要人物上,也很见功力。例如,狄更斯对于庞得贝的管家婆女贵族斯巴塞太太,就是写得十分淋漓尽致的。她伪善,工于心计,喜欢挑拨是非。她像警犬一样监视着露意莎。有一个晚上,她赶到露意莎住的乡间别墅去,要去发现私情。但是作者写她躲在一棵大树后面,一阵瓢泼大雨直倒下来,她的“白长袜染成了五颜六色”,“鞋子里尽是荆棘的刺”,“毛毛虫吐着丝从她衣服的各部分吊下来”,“帽子像烂熟的无花果”,“身上长了片青苔,好像长在阴暗的花园栅栏上的植物”,——尽管弄得如此狼狈,斯巴塞太太还是扑了空,没有当场逮住露意莎。然而斯巴塞太太根本不懂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后来,她抓着了一个在焦煤镇上神秘地钻来钻去的老太婆,她认为这人肯定和银行窃案有关。当她雇了马车把老太婆押到庞得贝家门口的时候,她得意洋洋地叫道:“你们大家都别管她!谁也不许碰她一碰!她是我弄来的。”然而她没有料到这个老太婆就是庞得贝不让在焦煤镇上露面的母亲。作者描写:在庞得贝恼羞成怒,大声呵斥之下,这位斯巴塞太太“直挺挺地坐在椅子上仿佛冻僵了;她眼睛呆呆地望着庞得贝先生,把两只手套擦来擦去,似乎它们也冻僵了。” 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一斑。 辛未艾
内容概要
主人公葛擂梗是个退休的五金商人,也是一个功利主义的信徒,无论教育自己的子女或兴办社会教育,都教人信奉“人生”,把人生看作是一种“隔着柜台的现钱交易”。在他的这种教育之下,女儿露易莎被迫嫁给比她大三十岁的庞得贝;儿子汤姆赌博成性,沦为窃贼逃往海外。小说通过对葛擂梗和庞得贝这两个典型人物的刻画及其家庭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的社会风貌。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著名作品《双城记》、《雾都孤儿》。
书籍目录
第一卷 播种 第一章 唯一必需的东西 第二章 扼杀天真 第三章 一个漏洞 第四章 庞得贝先生 第五章 主调音 第六章 史里锐马戏团 第七章 斯巴塞太太 第八章 切莫感到惊奇 第九章 西丝的进步 第十章 斯梯芬·布拉克普儿 第十一章 没有出路 第十二章 老太婆 第十三章 瑞茄 第十四章 大厂家 第十五章 父与女 第十六章 夫与妻第二卷 收割 第一章 银行的宝藏 第二章 詹姆斯·赫德豪士先生 第三章 狗崽子 第四章 同胞兄弟们 第五章 工人和厂主 第六章 慢慢地消逝了 第七章 火药 第八章 爆炸 第九章 话听完了 第十章 斯巴塞太太的梯子 第十一章 越走越下 第十二章 下来了第三卷 入仓 第一章 另一种必需的东西 第二章 可笑之至 第三章 异常果断 第四章 失踪 第五章 寻获 第六章 星光 第七章 捉拿狗崽子 第八章 有哲学意味的一番话 第九章 结局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唯一必需的东西 “告诉你吧,我要求的是:事实。除了事实,其他什么都不要教给这些男孩子和女孩子。只有事实才是生活中最需要的。 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要培植,一切都该连根拔掉。要训练有理性的动物的头脑,就得用事实:任何别的东西对他们都全无用处。这就是我教养我自己的孩子们所根据的原则,这也就是我用来教养这些孩子的原则。要抓紧事实不放,老师!” 这是一间寒伧、没什么陈设、单调的拱形教室,讲话的人每说完一句话,便用他那正方形的食指在那位教师的袖子上横划一下,来加强他的语气。讲话的人那四四方方像一堵墙壁般的额头也在帮助他加强语气,而他的双眉就是那堵墙的墙根,他的眼睛找到了藏身之所,那就是两个为墙所遮蔽着的、宽绰深暗的窟窿。讲话的人那又阔又薄而又硬邦邦的嘴巴,也在帮助他加强语气。讲话的人那无转弯余地的、枯燥的、专横的声音,也在帮助他加强语气。讲话的人的头发同样地在帮助他加强语气,一根根竖立在他那秃头的边缘,好像一排枞树,挡住了风,使它不致吹到那光溜溜的脑袋上来,而那秃头的外表布满了小疙瘩,像葡萄干馅儿饼上的硬皮,这颗脑袋似乎也没有足够的地方来储藏那些生硬的事实。讲话的人的顽强姿态,四四方方的外衣,四四方方的两腿,四四方方的肩膀,——不仅如此,甚至于像顽强的事实一般,练就来紧紧掐住他喉咙的那条领带——这一切都在帮助他来加强语气。
编辑推荐
《艰难时世》通过对葛擂梗和庞得贝这两个典型人物的刻画及其家庭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的社会风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