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和自身性

出版时间:2008-04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丹] 丹·扎哈维  页数:304  译者:蔡文菁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目前享誉英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现象学家丹扎哈维关于主体性和自身性研究的最新力作。在本书中,作者没有将目光仅局限于现象学内部,而是试图通过多学科(分析哲学、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讨论将现象学置于真正的对话之中。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在追随现象学传统的同时也将其所面对的问题放置在了当代学术探讨的背景下,加入当前有关自身、意识、主体性、自身觉知等问题的讨论,使得现象学的思考得以展现其持久的生命力以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对主体性和自身性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

  丹·扎哈维(Danzahavi,1967-),目前享誉英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现象学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哲学教授,主体性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胡塞尔现象学》、《自身觉知和他异性》、《主体性和自身性——对第一人称视角的探究》等。

书籍目录

致谢导论第1章  自身觉知和现象意识  1.自身觉知的多样性  2.意识的高阶理论  3.一种单水平意识说  4.无穷倒退的问题第2章  早期现象学中的诸种意识概念  1.意识的三种概念  2.意识流  3.内在意识和自身觉知  4.若干不足之处第3章  时间意识的结构  1.体验的主体性  2.时间性  3.內在对象解释  4.“原意识”与自身触发第4章  反思和注意  1.纳托尔普的挑战  2.对反思的现象学的批评  3.解释学的方法  4.纯粹的和不纯粹的反思  5.反思和变更  6.反思的现象学对解释学的现象学第5章  意识和自身  1.非自我论的挑战  2.自身的不同含义  3.关于自身的叙事概念  4.作为一种体验维度的自身  5.经验性的内涵  6.一种自身感第6章  自身和他人  1.表达与共情  2.具身的主体性和内在的他者性  3.超越共情  4.他者的超越性  5.一条多维的进路第7章  心灵理论、孤独症和具身性  1.心灵理论  2.关于自身觉知的理论论  3.孤独症  4.一种批判性的反驳  5.重访孤独症参考书目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自身觉知和现象意识:  1.自身觉知的多样性:  第一人称的可通达性和自身觉知有何关联?“自身觉知”这一术语已是出了名地模棱两可;在哲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科学的文献中充斥着相争、冲突抑或互补的定义。让我们迅速浏览一下其中若干主要的选项。  ·在哲学领域中,许多人寻求着自身觉知与思考“我”(I—thottghts)之能力间的关联。新近对这一路径的辩护可见于贝克(Baker)的论述之中,他主张所有具有感知力的存在者都是体验的主体,他们都具有视角态度(perspectival attitLtdes)并且通讨自我中心的视角体验着世界。借此他们表明自身拥有着贝克所说的弱第一人称现象(Baker,2000,60,67)。然而仅仅具有丰体的观念并不足以拥有自身觉知。为了能够获得被贝克称为强第一人称现象的自身觉知,某人必须能够将自身作为自身来,恩考。具有欲望和信仰、具备一种视角态度或能够在自身和非自身之间作出区分都还不够,他还必须能够概念化这一区分。贝克因而论证,自身觉知是以具有第一人称概念为其前提的。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将自身作为自身来思考并且具有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涉自身的语言能力时,他/她才是有自身意识的(Baker,2000,67—68;也可参见Block,1997,389)。根据这一定义,自身觉知显然被视为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某物并且依赖于概念和语言的最终习得。  ·另外一种流行的相关哲学思路认为:自身意识,在一种恰当的意义上,要求对一个自身的意识。换言之,能够在个人的基础上对体验进行自身归因,但却无法识别出那个将体验归于其上者的身份,这对于一个具有自身意识的生物而言是不充分的。这一生物必须能够将归因于自身的体验认做属于这同一个自身的体验。因此,真正的自身意识要求这一生物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作为主体、承载者或不同体验的拥有者(参见Cassam,1997,117一119)。  ·如若转向社会心理学领域,我们将迅速遭遇米德(Mead)的著名论断:自身意识是一个通过某人与他人之社会关联而成为自身对象的问题,即,自身意识是通过对自己采用他人的视角而被构成的(Mead,1962,164,172)。依据这一阐释,自身觉知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是你可以通过自身而获得的某物。正如米德所写道的:“意识,正如通常所使用的那般,仅涉及体验的领域,而自身意识则涉及在我们自身中唤起一系列特定反应的能力,这些反应属于群体中的他人。

编辑推荐

  本书以更为主题化同时也更富时代感的方式系统地译介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的代表性成果。一方面旨在围绕关于遵守规则和私人语言、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的争论,集中展示语言分析传统对于价值与规范的理性和形而上学基础的探讨,同时关注当代欧陆哲学中重视把分析传统与现象学传统结合在一起的哲学家的著作;另一方面试图较为全面地呈现“实践哲学复兴”中道德哲学方面的优秀成果,并同时关注当代欧陆哲学中对古典哲学的根本问题和现代性的根本内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性的探讨,还涉及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些有影响的作品。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主体性和自身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性价比好,纸张好,印刷好,很值
  •   得找人交流一下
  •   从第一页就开始吸引我
  •   同学说这个不好懂!涉及现象学,艰深!
  •   主体,我原来很仇视这个词。因为主体的哲学从来就仅仅把人作为主体,而人的对立物或者对应物从来就不是主体。到现在我还是反对。但我却想看看西方人或者西方人自己作为自己的他者,他们怎样给自己脸上贴一点学术金属?我看过这书。我觉得失望。因为没有中国的声音,我看不到西方人的主体,会是什么样子地被这个词消解或者被建构起来的。主体,我怀疑并不想看到两百年后的他自己是否还活着和被盲从的重要起来?
  •   作者也是大牛
  •   很吸引人的主题,但可惜相关主题的集中讨论的书籍不多。。曼看看吧。
  •   译文一般,但是作者很好.怎么说呢,只好自己从中寻找微言大义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