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者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戴维·洛奇  页数:465  译者:张冲,张琼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星期天的第一道亮光还没有照进来他就醒了,心头感到可怕的压抑,立刻想起是为了什么。再睡回去是不可能了,于是他躺着,就像海难幸存者被冲上荒无人烟、冰冷潮湿的卵石海滩,躺在那里,筋疲力尽,意气消沉,无法爬出那道潮水线,也不在乎自己的死活,听任阴郁的思绪像一波波碎浪般漫过心间。最让他感到难堪的是,这场屈辱的失败已经或不久就会传到他那一大群熟人圈子里,接下来的几周时间,他所遇见的人、他与之通信的人,没有不知道他——亨利·詹姆斯——在圣詹姆斯剧院舞台上被人高声起哄。每一家报纸都会报道这一事件,俱乐部、沙龙,甚至在仆人的住处,都会有人谈论这件事情,闲言碎语甚至会漂洋过海跨越疆界、他的每一次社交活动、每一次信件往来,都会因为双方的尴尬而显得极不自然,因为双方都不知道是该提起这件事昵,还是装作不知道,如果是前者,又该怎么提。

作者简介

戴维·洛奇(David Lodge),1935年在伦敦出生,早年就读于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博士,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以文学贡献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和法国文艺骑士勋章。从1960年起,执教于伯明翰大学英语系,1987年退职从事创作,兼伯明翰大学现代英国文学荣誉教授。
洛奇已出版12部长篇小说,包括“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换位》(Changing Places,1975年,获霍桑登奖和约克郡邮报小说大奖)、《小世界》(Small World,1984年,获布克奖提名)和《作者,作者》(Author,Author,)2004等,其中以“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最为著名。他还著有《小说的艺术》。
作者作品:《小世界》、《换位》、《好工作》、《作者,作者》。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致谢及其他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戴维·洛奇的讽刺世界  王逢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专家)  戴维?洛奇,在英国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文学界,他是著名的小说家,作品曾几度获奖,被称为“学院小说”的代表;在学术界,他是著名的教授和批评家,被认为具有理论思辩的天才;而对一般大众,由他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并两度获奖,他也是个知名度甚高的作者。  在中国,洛奇的名字也不陌生。他的《小世界》得到相当多的好评;他编的《二十世纪文学批评》也在大学里广为流传,至今被许多人引用;他的英文原版著作,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者几乎人人都读过。  戴维?洛奇一九三五年生于伦敦,先后就读于伦敦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获博士学位。从一九六○年至一九八七年一直在伯明翰大学英语系任教。一九八七年提前退休成为专业作家,但仍为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并一直担任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洛奇既写小说又写文学批评,而且在两个方面都有建树。他的长篇小说主要有《电影迷》(一九六○)、《你这个傻瓜》(一九六二)、《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一九六五)、《避难所之外》(一九七○)、《换位》(一九七五)、《你能走多远?》(一九八○)、《小世界》(一九八四)、《好工作》(一九八八)、《天堂消息》(一九九一)和《治疗》(一九九五)。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主要包括《小说的语言》(一九六六)、《格雷厄姆?格林》(一九六六)、《十字路口的小说家》(一九七一)、《伊夫林?沃》(一九七一)、《现代写作方式》(一九七七)、《运用结构主义》(一九八一)、《巴赫金之后:小说与批评论文集》(一九九○)和《小说的艺术》(一九九二)。另外他还编有《二十世纪文学批评》(一九七二)和《现代批评理论》(一九八八);写过剧本《四面墙》(一九六三)、《击中要害》(一九六五)和《写作游戏》(一九九○)等。  洛奇自己曾说,“因为我本人是个学院派批评家……[所以]我是个自觉意识很强的小说家。在我创作时,我对自己文本的要求,与我在批评其他作家的文本时所提的要求完全相同。小说的每一部分,每一个事件、人物,甚至每个单词,都必须服从整个文本的统一构思。”洛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创作的每一部小说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通过想象和描写,将人类命运交织成一个时间与空间的网络,使其在文体、修辞、道德、心理、社会和历史等诸多方面展现出意义。他从整体构思出发,对人物和事件不断进行选择和取舍,以实际作  品体现他的学术观点:反对激进的“作者死了”的看法,认为作品中的各个场面并非偶然发生,也不是读者的创造,而是作者有意识的构思。  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从不轻易地展现它的内在含义,而是像乔伊斯或艾略特的作品那样,以独特的方式使读者积极地进行参与,挖掘各种隐蔽的意义。这也正是洛奇的小说追求的目标。他的作品充满隐喻、转喻和寓言,充分调动语言和文学常规派生意义的能力,表现了一个学者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例如《小世界》的“圣杯传奇”结构,使许多人物进行漫长的旅行,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聚会中频频相遇,发生纠葛,既保持叙述的连续性又使读者深感兴趣。这种做法使作者既可以以作品本身体现对后结构主义的否定,同时又可以以反讽的方式表现出后结构主义的某些特点:一切词语既是能指又是所指,语言无确定意义,写作系文字游戏,读者可以赋予文本以任何意义,而意义永远处于解构过程之中。柏斯对安吉莉卡的追求,温赖特写不出论文,都可以说是作者通过隐喻和转义表现他对后结构主义的看法。  然而,洛奇并不反对所有的新派理论,例如他非常赞赏接受美学的某些观点。他自己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是一种游戏,一种至少需要两个人玩的游戏:一位读者,一位作者。作者企图在文本本身之外控制和指导读者的反应,就像一个玩牌者不时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绕过桌子去看对家的牌,指点他该出哪一张。但愿我尚未因这样的错误而扫了读者的兴。”换句话说,由于语言本身的特殊功能,不论作家具有多么强烈的自觉意识,作品也会产生超出作家意识的某些意义;这些意义取决于读者,读者通过阅读过程不仅可以理解作家的意识,而且可以根据文本和自己的意识投射建构新的意义,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活动的享受或快感。正是由于重视读者的能动作用,所以洛奇经常采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寓意深刻的事件。  从题材上看,他善写知识分子和学术界的生活。他的最著名的小说几乎都以知识分子(如教授和学生)为主要人物,以文化界的事件向社会辐射。 “学院三部曲”可谓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例如《换位》写美国和英国两个教授根据交流计划互换了职位,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之后,渐渐融入当地的环境,卷入了当地的学潮,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交换了妻子、家庭和汽车。《小世界》除继续写两个教授之外,以年轻教师珀斯和安吉莉  卡为主角,描述当代西方学术界的种种景象,从学术会议到爱情追求,从追名逐利到寻欢作乐,从理论阐释到  道德观念的冲突,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有趣的社会画面。《好工作》通过年轻女教师罗宾小姐和工厂厂长维克的关系,从学校生活辐射到社会,描写了大学与工业社会、女权主义与大男子主义、人文学者与企业家之间的种种矛盾。显然,这种题材的选择与洛奇作为教授的身份和经历是分不开的。  在写作技巧方面,他的作品贯穿着自己的理论。他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隐喻、讽喻和转喻,在总体构思的框架内,调动各种喜剧因素,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他打破传统时空关系,强调现时的经验;不注重时间的连续顺序,强调事件在空间中的真实存在。因此他的作品叙述常常像电影的蒙太奇或闪回法,穿插、跳跃、交叉,构成一个绝对空间中的客体。但叙述又有点像照相式的现实主义,仿佛抽象表现主义在反描写的抽象之后又回到描写,而最终并不是现实主义的描写。洛奇的小说具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点。  洛奇善于综合运用其它文类的技巧和特征,如哥特式小说、爱情传奇、流行传记、侦探小说、犯罪小说、等等。他一方面保持高雅文化品位,同时考虑到大众读者所受的商业化污染,又力图跨越高级艺术和商业形式之间的鸿沟,走出一条雅俗共赏的道路。因此他的作品里常常穿插浪漫的爱情故事,甚至有时出现性生活、夜总会、X级电影和脱衣舞的描写。他借用侦探小说中的神秘和悬念,通过寓言和象征,尽可能抓住读者的心理,使他们既喜欢阅读又必须充分展开想象。所以,尽管洛奇的小说不乏深刻的寓意,但总是具有强烈的可读性。  总而言之,洛奇这套作品绝对是当代英国文学的上乘之作。它们不仅会受到文人学者的欢迎,而且因其趣味性和可读性也必然受到广大普通读者的欢迎。信不信?如洛奇所说,“这任务交给你们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戴维·洛奇风格突变精彩长篇巨著,亨利·詹姆斯虚实兼备小说体传记,“世纪末”英伦文坛万象传神再现。

编辑推荐

  ★戴维·洛奇风格突变精彩长篇巨著!  ★亨利·詹姆斯虚实兼备小说体传记:《作者,作者》!  ★"世纪末"英伦文坛万象传神再现  星期天的第一道亮光还没有照进来他就醒了,心头感到可怕的压抑,立刻想起是为了什么。再睡回去是不可能了,于是他躺着,就像海难幸存者被冲上荒无人烟、冰冷潮湿的卵石海滩,躺在那里,筋疲力尽,意气消沉,无法爬出那道潮水线,也不在乎自己的死活,听任阴郁的思绪像一波波碎浪般漫过心间。最让他感到难堪的是,这场屈辱的失败已经或不久就会传到他那一大群熟人圈子里,接下来的几周时间,他所遇见的人、他与之通信的人,没有不知道他:亨利·詹姆斯在圣詹姆斯剧院舞台上被人高声起哄。每一家报纸都会报道这一事件,俱乐部、沙龙,甚至在仆人的住处,都会有人谈论这件事情,闲言碎语甚至会漂洋过海跨越疆界、他的每一次社交活动、每一次信件往来,都会因为双方的尴尬而显得极不自然,因为双方都不知道是该提起这件事呢,还是装作不知道,如果是前者,又该怎么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作者,作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每天我会在上班和回家的路上捧着这本书,坐在晃荡的公车上看。戴维洛奇在小说的控制力上是让人钦佩的,结构非常完整,没有拖沓和散漫的弊病,完全围绕了一个紧实的中心,开头,发展,最后回到开头,带给我们一个伤感的,伤感的圈。我没有看过亨利詹姆斯的很多作品,但是我为《theturnofthescrew》倾倒,继而买了《一位女士的画像》,在旅行的过程中就带着这么一本书,断断续续地看了好几个月。对这位作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没来由的熟悉,然后看了他的照片,又觉得似乎不像他,不像我想象中的他。那么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戴维洛奇节选了亨利詹姆斯挑战戏剧界的这段人生,把他已然得到优秀作家的美名之后向戏剧界进发的那五年当中的失败经历和复杂感受,通过小说家的想象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正如作者在开篇时所澄清的,我认为这种虚构结合真实的传记写法是我可以接受的,虽然作者一直愿意把它当作一部小说而非传记。看的当下,我觉得我太喜欢这部书了,为什么?讲不出为什么,字里行间,在你看的时候,那些流畅的叙事以及值得称道的翻译,让人觉得满足。先前看过的评论几乎纷纷赞赏同年出版的另一部亨利詹姆斯的传记《大师》,不过这里买不到不能有更多比较。苏友贞女士在《禁锢在德黑兰的洛丽塔》里说戴维洛奇非常执着于性想象与性描写而让人觉得在传记文学中无法苟同,可是在此书近五百页的篇幅中我至多只看到两至三处,无法理解这样的评价源于何处。总之,看这本书的时候,常常觉得伤感,有时觉得悠然,好像生活的步子可以慢下来,在那样的叙事中,在那样的文字里,而且因为主角是不知为什么就带给我熟悉感受的亨利詹姆斯。要是看不完多好啊,有这样一本书。
  •   书不错,小说出自大家之笔,翻译的文字也很好。
  •   思维的跳跃,虽是一本大部头,却让人爱不释手。
  •   非常值得去读的一本书啊!
  •   包装不错~
  •   就是我所需要的
  •   书不错,包装是还没拆封的,经典··
  •   不错的译本书...不过心要能静下来啊
  •   老爹囤扽書,還沒看
  •   戴维洛奇,必买
  •   henry james在最后几年的岁月
  •   作者作者
  •   没看没看
  •   《小世界》作者的另一本书
  •   这本书全网最低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