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出版时间:01版01次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R·H·托尼  页数:246  字数:220000  译者:赵月瑟,夏镇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堪称20世纪政治经济领域内最伟大的经典之一。作者凭借广博的经济知识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以恢弘的气势和华丽的文字,回溯了宗教改革前夕直至17世纪末叶经济生活逐步摆脱神学理论控制的过程,并以此为背景,考察分析了神学理论本身发生的变化,尤其是英国清教的产生、发展和转变,如何影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作者有关宗教思想、道德观念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论述,可以看作对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促进资主义发展的著名命题回应、批评和补充。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利益和道德思考不再互相隔离,经济伦理越来越成为各界共同瞩目的紧迫问题的情况下,本书甚至比它初次面世时更为引人注目,也更具启迪意义。

作者简介

R·H·托尼(R.H.Tawney,1880—1962),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批评家、教育家。曾先后任教于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并担任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其代表作有:《16世纪的土地问题》(1912)、《贪婪的社会》(1920)、《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926)、《中国

书籍目录

学报版导言序言第一章 中世纪背景  一、社会机体  二、贪婪之罪  三、理想与现实第二章 欧洲大陆宗教改革家  一、经济革命  二、路德  三、加尔文第三章 英国国教会  一、土地问题  二、宗教理论与社会政策  三、个人主义的发展第四章 清教运动  一、清教和社会  二、神圣的戒律对抗贸易的宗教  三、经济美德的胜利  四、治贫新药第五章 结论注释索引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按作者的观点,宗教成了资本主义兴起的精神和理论条件。对于一种主义,总是有其起源的条件的,次数论述了宗教(基督教)与资本主义起源的关系,很好,值得欣赏!
  •   对宗教的历史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做了深刻的论述。
  •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堪称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配套读物!
  •   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照看,受益匪浅。
  •   一切以经济为标准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说法比较能简单的说明什么是资本主义,并且有助于中国人破除崇洋媚外的心理,认清资本主义。
  •   买这本书就是为了知己知彼!法治的土壤在西方离不开经济与宗教。
  •   在正文中资料太庞杂,使读者很难领会作者的意图,看来我还得补充自己的知识。。。
  •   很好的一本书,建议和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起看。
    虽然学术,但是不晦涩。
  •   此书同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同阅读,大有收获!
  •   我认为,本书乃是关心西欧资本主义兴起的所有读者的必读之书,迄今为止,本书的价值尚未被中国人发现。在此向朋友们推荐!
  •      这学期彭小瑜老师的外文史料选读课,主攻的是托尼的Equality,顺带也讲了一些他的其他著作,自然少不了被视为托尼代表作的这一本。
       课上,老师列举出一些翻译错误。除了对英语意思的理解错误、中文的表达不够明白之外,还有一些错误源于译者对托尼意思尚未透彻的解读。
       举出前5页中的几例错误,希望对阅读中文版的各位有帮助。
      
      p3:”一个鼓吹教权主义的改革论者”。原文 a clerical reformer,应该是”一个拥护改革的教会人士“
      p3:“越过划分精神之边远省份同世俗公务之首都的界限”,原文crosses the Rubicon【越过卢比孔河乃凯撒的典故】,译为“越过被边缘化的宗教领域和日益中心的世俗领域之间的界限”更清楚
      p5:“用个人行为来说明经济现象”,原文economic phenomena a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personal conduct.译为“经济现象需要加入个人道德标准的考量”。
      p5:“把人类事务看做独立世界的理论”,原文[theories] which regard the world of human affairs as self-contained,应该是”认为人类事务自成体系的理论“更为清楚。
      p5:“对自然所持的概念和教会职能“,原文为the conception held of the nature and functions of a Church,应为”对教会的本质和职能的看法“。
      
      话说托尼的思想对于今天的各种问题灰常有启发性,不应该被埋没啊。
      所以还是耐下性子看原文吧,虽然原文也是各种扑朔迷离。
      
  •     梁捷
      
      我总觉得英国经济史家托尼(R.H. Tawney)不应该那么默默无闻地被淹没。翻翻我们的出版史,1928 年商务印书馆就翻译出版过他的《近代工业社会的病理》,1930 年神州国光社也出过他的《社会主义之教育政策》。托尼还有一本《中国土地与劳工》,实证地研究中国的农地,蒋廷黻对此就备加推崇,不过似乎一直没有译本。解放以后,托尼的工作索性完全从中国人视野里消失了。张五常在研究中国租佃问题时,大力推荐卜凯(J.L. Buck,即著名作家赛珍珠的丈夫)的调查工作,倒也没忘记点评托尼,说"此公对农业一无所知,经济也是门外汉。"这就是托尼在中国的命运了。
      
      西方学界公认托尼最重要的著作就是《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此书出版于1926 年,是对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批评与补充。甫一出版就受到学界重视,知名学者如奈特(Frank Knight)等都纷纷为之撰写书评,直至今日仍畅销不衰。与之构成对话
      关系的经典如特洛尔奇《基督教理论与现代》、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都已译介进来,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更是有多个译本,而直到托尼这本书的中译出现,汉语学界才有可能比较全面地把握西方对"资本主义兴起"这个大问题的基本思路。
      
      韦伯率先提出问题,勾勒出神圣的彼岸宗教精神还有道德原则,与世俗的或者说肉体的资本主义行动之间的关联。加尔文教的兴起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扩张,在时间上相互重叠,但逻辑上是否也有必然的关联呢?在经济史学家韦伯看来,这种联系是勿庸置疑的。
      
      可托尼这本书恰与韦伯的进路构成强烈的紧张,从思考问题的方式到对基本事实的判断都存在紧张。韦伯阐述的新教伦理坚持说,赚钱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享受。只有这种精神气质所表现的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精神。而且劳动是一种绝对的自身目的,是一项天职,新教徒个人就应该服从于他的"天职"。不论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到底是什么,他都将对此有责任和义务。这种信念牢牢地接受新教伦理支配,这才导致了企业家精神。在与韦伯同时期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稍晚半辈的熊彼特看来,这种企业家精神主要就是创新的精神。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里专门对举了马歇尔与韦伯的社会观。他认识到,新教徒会不安于现状,他们具有确定不移且高度发展的伦理品质以及洞若观火的远见,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行动的能
      力。这些人是在冷酷无情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既精打细算又敢想敢为,他们是社会扩展的基本动力。最终,宗教禁欲主义的力量给他们提供了有节制的生活,他们态度认真,工作异常勤勉,对待自己的工作如同对待上帝赐予的毕生目标一般。
      
      托尼则完全反对韦伯把宗教与世俗生活完全联系起来的方法。实际上,他的这种反驳思路与特洛尔奇Vs.韦伯之间的紧张也颇有类似之处。托尼与特洛尔奇,这两位都敏锐地意识到近代资本主义中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都从教会组织、清教活动对底层资本主义作用的有
      限性展开论述。托尼和韦伯一样有着一整套理解历史的方法论,而不是遵循任何简单教条。
      
      托尼说,“资本主义精神与历史一样久远,并非人们有时所说的那样,是清教主义的结果。但是,在晚期清教主义的某些方面确实可以发现一种补充,激发起能量并且加强其已经颇具活力的特征。”托尼在这里叙述手段,表现得完全像一个宗教史家。他第一章写中世纪神学背景;第二章介绍路德和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第三章谈英国教会;第四章谈清教运动;第五章就是结论。全书显得非常单薄,也没有经济学家所偏好的强势证据。但只有仔细读,才能发现每一段都贴着底层的不为人关注的资本主义运行模式在谈。作为一个坚持彻底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托尼把自己包装成宗教史家,连这个手法都和特洛尔奇一模一样。其实托尼熟知近代经济思想演变的过程,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更清楚地看到,“中世纪思想的重要性不在于产生价格和利息理论,而在于它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经济机器。”
      
      中世纪的行会由教会而来,并不见得必然产生资本主义的交易模式。甚至还有些学者认为,行会的本质与现代大学更接近,而不是现代化的企业。现代化的企业是19 世纪末的产物,连马克思都没能完全看清它的形态,也不知道未来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行规律。其实早期行会中处处渗透着“公平工资”和“公平物价”的思维模式,这是亚里士多德和早期基督教思想经过希腊、拉丁教父整合的产物。贪婪有罪,高利贷将受到惩罚,行使这一切权力的正是与经济现实贴得最近的教会。教会反复宣讲,劝人放弃财富,却将身示人以贪婪,它的垮台不可避免。
      
      路德和加尔文顺势而动,一举颠覆了教会的霸权。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决不比传统教会更友好,他们不会信任一切转移目标或者削弱灵魂力量的手段。宗教的目的决不仅是拯救个人,而应该是荣耀上帝,在上帝面前没有教会这样的社会阶梯,也同样没有资本主义。
      至少路德和加尔文都是这么认为的。经济史家斯皮格尔就认为,法国人加尔文对利息和资本主义的态度象征着一个转折点。路德在原则上不允许利息存在,只在特殊情形下可以收取利息。而加尔文允许存在利息,但附加一些例外。就这样,高利贷的教条被削弱了,进而亚里
      士多德的权威性也被削弱。
      
      虽然韦伯著作名气也大。不过,由于一本名著的译介似乎使得加尔文在中国声名扫地,这就是茨威格写的《异端的权利》。在他的笔下,加尔文这个“日内瓦教皇”用上帝的名义攫取了最高的政治权力,疯狂地对付各种削弱宗教权威的举动,把偌大一个日内瓦城变成了死城。“加尔文主义在影响所及之处,抑制个人主义冲动的要求,加强对权力的控制,使每个人成为典型的好仆人,成为持久地从属于社会的人- 一言以蔽之,成为最正式、最理想、最完美无瑕的中产阶级典型的一员…”。他是个暴君,烧死了塞尔维特,还要烧死支持塞尔
      维特的人。
      
      但是,还有很多人的看法完全相反。同样一本《基督教原理》,有的人看出宗教暴力,有的人看到的却是“先定论”对社会抚平的作用。加尔文默许私产,默许贷款,却反对奢侈,反对酗酒,这种“新教伦理”是否直接能生发出所谓“资本主义精神”,需要我们采取一种
      非常复杂的社会态度,虽然一切都可以归因到上帝身上。
      
      研究加尔文的专家比勒就曾提醒我们,应当要区分加尔文思想和加尔文追随者的思想。总的来说,加尔文教还是给予货币和经济活动的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这种思想在社会里继续撞击上百年,到了蔡尔德那里发生了质变,《贸易与商业利息简论》这本小册子突然就
      成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里程碑。他说道,“我们脱离罗马教廷确实大大领先于我们在贸易中的任何成就。但是,在仍然持有旧信仰的意大利,贸易也很繁荣。”据此,蔡尔德就被认为是“韦伯问题”的第一个批评者,尽管当时还没有韦伯。后来,沿着加尔文和蔡尔德的路
      线走,英国也就顺理成章地有了洛克、休谟、斯密,乃至于托尼。
      
      英国从来不是一个一板一眼恪守教条的国家,跟德国完全不同,资本主义就这样从夹缝里长出来。英国在宗教改革时期,经济发生了大问题。大规模圈地,通货膨胀,营私舞弊,垄断,这些都直接指向教会改革,民法也开始挑战教会法。最终,教会的权威受到打击,封建贵族也被铲平,人们开始堂而皇之地索要利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已经铺平。
      
      希尔被认为是托尼最好的继承者。在他的《17 世纪英格兰的变化与连续》中更是直截了当地挑明托尼的观点,“新教教义中没有什么会自动导致资本主义。它的重要性不如说是破坏了更僵硬的制度和天主教教义繁文缛节所造成的障碍。”恐怕这才是经济学家读《基督教原
      理》所读出的不同来吧。
      
      就这样,经济理论终于可以从政治中剥离出来。马基雅维里的时代,用商业观点来讨论社会问题是非常可笑的,但在短短百年之内,这样做就没有那么可笑了。虽然经济学还必须偷偷摸摸夹杂在政治理论里,但宗教思想和经济现实分离的现实已经十分明显了加尔文教义终于没法完全笼罩住英国人民的世俗生活。它不断地妥协,最终放弃了对大多数经济行为的控制约束。它只能把自己的荣耀局限在精神和道德生活上。路德多讲神秘主义,加尔文多讲禁欲主义,虽然近代的资本主义显得既不神秘也不禁欲,马克思尤其强调这一点。
      
      但近代学者如葛兰西如布罗代尔如昂格尔试图一层层地把资本主义切开,还是能忽而看到韦伯,忽而看到托尼。很多学者认同,加尔文教义至少给英国留下了公民自由的思想的空间,它的教义潜在地规定了英国的基本政治思想、家庭生活准则和个人行为的细节。加尔文教内
      在地同时包含对集体主义、准共产主义精神的诉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认可,这两方面至今仍然是英国思想中缠绕不休的基本要素。
      
      无论怎么说,摆脱宗教束缚的资本主义的自发扩展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个人主义的根已深深种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其实按照托尼的看法,应该是在那些把一切封
      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的地方,资本主义自己长了出来。亚当.斯密被公认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但主要是以道德哲学家的身份传世的。恐怕他自己都不会承认是经济学家,因为他肯定没法抛开道德来谈经济问题。还是熊彼特做的彻底。他一直就坚持,经济学的原初工作必须从李嘉图算起,只有从李嘉图开始,经济学才和个人主义绑在了一起。只有个人主义才是资本主义和经济学的本质特征。
      
      凯恩斯就干脆说,“现代资本主义绝对是反宗教的。”看得出来,托尼是暗暗赞同这句话的。虽然从源头上看,资本主义是在宗教失败的地方长出来的。但宗教遵循道德原则,资本主义遵循欲望或者说身体的原则,这两者之间决不可能存在妥协。托尼本是个极热忱的人,所以他一直是费边社的核心成员。事实上加入费边社的人无不对社会抱有一颗火热的心。据说,托尼的理想就是“让人间更像天堂”,可是他对历史和社会分析的笔触又是那么冷静、平实,丝毫没有韦伯那种狂热。这也正是英国人的特点。但正如托尼自己分析的加尔文传统,道德原则和身体原则之间的冲突远没有那么容易调和,时时触动他的内心。同情地研究中国农民的托尼和冷静分析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托尼,究竟只是同一个托尼。
      
  •     这本20 世纪最重要的研究资本主义精神的名著终于有了译本。韦
      森老师曾和我们说起要翻译这本书,但终于由译文的两位资深学者完成
      了这项工作。对宗教和资本主义精神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马克斯.韦伯和桑巴特这两位社会思想大家开始的。但两人对资本主义兴起的根源有着非常不同的理解。一般比较简化的观点认为韦伯比较偏重政治理论,对经济自身扩展的逻辑看得不够重;而桑巴特特别强调奢侈等风尚,直接面对经济与社会的互动。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双方的研究都深植于历史研究,继承了德国历史学派的传统来讨论这个命题。
      
      而托尼的工作正是对这两位同行工作的一个著名回应。托尼是经济学家,但这本书完全采用历史学派的方法,依次分析了欧洲中世纪思想背景,宗教改革过程,英国教会兴起,清教运动等问题,梳理了宗教与经济互动的历史过程,从容不迫,见解深邃。【文·梁捷】
      
      托尼:《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赵月瑟 夏镇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年3 月,26 元。
  •   还记得他和我们说他在国外两耳不闻窗外事,苦逼过日子的故事。不知此去经年,彭老师是不是少了一些对体制的吐槽
  •   不好意思,请问你有这门课的相关笔记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