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心园

出版时间:2003-05-0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纳吉布·迈哈福兹 编  页数:29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纳吉布·马哈福兹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开罗三部曲是他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描绘了一九一七年至一九四四年间埃及社会历史的种种变迁,每一部侧重描写一代人的生活,并以该代人的居住地作为书名。作品颇似一幅埃及现代的风俗画卷。  第三部《怡心园》主要描写了艾哈迈德一家第三代人的生活道路。亚辛的儿子拉德旺进了政府部门后,巴结了大量的头面人物;海迪洁的大儿子蒙伊姆进了法学院,成为狂热的宗教主义者;小儿子到报社工作后,结识了社会主义者苏珊,毅然与她结合,并把自己的住所作为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场所;蒙伊姆则把自己的住所作为穆斯林兄弟会的俱乐部。最后,兄弟俩均被当局送进集中营 。凯马勒从外甥的斗争精神中得到了启发,从徘徊中走了出来,走向革命的道路……凯马勒代表了革命处于低潮时埃及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也是作者的化身。    

书籍目录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章节摘录

  她一声不响走在前面,他小心地跟在后面,两人来到一二楼之间的楼道口。姑娘靠墙站着,他就站在她面前,伸开双臂搂抱她,她习惯性地反抗一下,很快就倒在他的怀里。  “亲爱的……”  “我一直在窗前等你,妈妈在忙着准备闻风节的食品。”  “节日好,让我先在你双唇上闻闻清风。”  两个人的嘴唇紧紧地贴在一起,如饥似渴地吻了好久。然后她问道:  “你去哪儿啦?”  似很快回忆起刚才伊斯兰教的政治课,但是回答说:  “和几个朋友在咖啡馆里。”  “不到一个月就要考试了,你还去咖啡馆?”她的口气有些不满。  “我知道自己的事儿,你误解了我,再让我吻你一次,作为你对我误解的惩罚。”  “别大声嚷嚷,忘了我们是在哪儿吗?”  “我们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的房间里,这个楼梯口就是我们的房间?”  “下午我去姨妈家时,抬头往上看,想在窗口看到你,突然看见你母亲正探头朝胡同里望,我的目光和她相遇了,吓得我直打哆嗦。”  “你怕什么?”  “我想她知道我在找谁,她看穿了我的秘密……”  “你是说我们的秘密,这个秘密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现在不是像一个人吗?”  他怀着强烈的欲望将她紧紧搂在怀里。同时,他好像发现自己无可奈何地在逃避心灵深处轻微的反对声,熊熊的烈火燃烧着他,能够溶化两个人的力量控制着他。  一声叹息打破沉静,接着是急促的呼吸声。他终于感到,不管是他还是她,黑暗已把他们融为一体。片刻之后,他听见她用亲切而羞法的声音问:  “我们明天见面吗?”  他竭力掩饰不快,回答说:  “见面的,当然要见面,什么时间你会知道的……”  “现在就告诉我。”  “我还不知道明天的时间如何安排呢!”他的烦恼更加重了。  “为什么?”  “你快太平地走吧,我听到有人来了!”  “不,没有声音。”  “决不能让人看到我们在一起。”  他像在摸一块破布似的摸着她的肩膀,然后从她的手臂中挣脱出来,急急忙忙上楼去了。他的父母正坐在大厅里听广播。书房的门关着,露出亮光,说明艾哈迈德正在复习功课。他向父母问过晚安后就走进卧室脱衣服。他去裕室冲过澡做完小净,然后回到自己房间做字日年,做完礼拜后盘腿坐在礼拜毯上陷入沉思。他的双眼显出忧郁的目光,心里也非常难过,只想大哭一场。他析求真主驱逐挡住他道路的魔鬼,帮助他抗拒外界的诱惑。那个挡住他道路的魔鬼化成姑娘的身形,使他的血液里奔腾着无法抗拒的欲望。当他的理智说“不”时,心却说“可以”,一直这样,永远如此。然后两者发生可怕的搏斗,最后以他的失败和懊脑告终。每天都有一场考验,每次都是陷人地狱似的考验,这种折磨何时能结束呢?他的精神整个都快垮了,就像建造在空中的楼阁。陷在泥潭里的人是安定不下来的,但愿悔恨能使他追回逝去的时光。    亚辛不由自主地显得心神不定。很长时间里,他一直装成对什么都无所谓,什么晋级呀,工资呀,甚至政府本身都不在他眼里。不仅在同事们面前如此,就是面对自己的心灵,他都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行政六级——即使能晋升到的话—也不过增加两镑钱的工资!亚辛失去过多少次这样的机会。人们说,升到六级通过审批后就可当上科长,但他亚辛什么时候在乎当这么个小头头?不过这一次他真的是坐卧不宁,尤其是在穆罕默德·哈桑先生—也就是拉德旺的生母宰奈卜现在的丈夫—这位处长被召去见副部长之后,档案处的职员中就传开了,说副部长召见处长是为了在签署晋升名单前,最后一次听取他对手下职员的意见。穆罕默德·哈桑,这个继任他充当宰奈卜丈夫的人,是他不共戴天的死敌!要不是穆罕默德·阿夫特先生,他早就把他揍扁了!这种人会说他好话吗?他乘着处长室无人的机会,跑进去打电话。这是他今天第三次打电话到法学院了,找拉德旺·亚辛听电话。  “喂,拉德旺吗?我是你爸爸……”  “你好,爸爸,一切都顶利。”  儿子的声音显得十分自信,儿子在帮父亲走后门……  “晋升名单现在签署了吗?’’  “放心吧,部长亲自推荐你,许多议员和谢赫都跟他说过,他答应一切没问题。”  “这事情不需要最后定一下吗?”  “不需要,帕夏今天早上还向我表示祝贺呢,我告诉你,你可以一百个放心。”  “谢谢你,孩子,再见!”  “再见!爸爸!预先向你贺喜。”  亚辛放下电话听筒,离开处长室。他一出门就碰见易卜拉欣·法塔赫拉先生—他的同事,也是同一级别的竞争对手——正捧着几份档案走过来,他们两个人互有提防地打了声招呼。这时,亚辛说:  “易卜拉欣先生,让我们间的竞争犹如一场体育比赛吧,不管结果如何都爽快地接受……”  “可它必须是州场光明磊落的比赛!”易卜拉欣·法塔赫拉先生恼怒地回了一句。  “你这是什么意思?”  “挑选晋升者必须看在真主的面上,不是靠走后门!”  “你的看法真是奇怪!在这个世界上不找关系哪能谋生?你做你的努力,我做我的努力,谁有运气和缘分谁晋级!”  “我的资历比你老。”  “我们都是老职员,多一年少一年无所谓!”  “在一年中有多少人出生,又有多少人断气……”  “有生有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那能力呢?”  “能力?”亚辛激动起来,“我们是在造大桥还是建电站?有什么能力不能力的!我们的工作是抄抄写写,要什么能力?我俩都是小学毕业,除此以外,我还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易卜拉欣·法塔赫拉先生冷笑着说:  “有修养?你好呀,有修养的先生!你能背几句诗就自以为有修养吗?你为处里拟份公文就像重新参加小学毕业考一样难,这样的水平是有修养吗?我的事情只能听天由命。”    他说什么东方和西方,他哪里知道阿依黛?不幸或许是多种多样的。  “你一辈子都在为你自己制造麻烦,”易司马仪·拉梯夫又一次天真地说,“依我看,书读得多就是你灾难的根源。你为什么不尝试过正常人的生活呢?”  他们已经走到伊马德丁大街的路口就拐了进去。前面有一大帮英国人挡在路中,他们避开这些士兵走了过去。易司马仪·拉梯夫不平地说道:  “让他们进地狱去吧。他们从哪来的这种欲望?天哪,难道他们真的相信自己吗?”  “我看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定了,”凯马勒说,“最迟明年春天就能见分晓……”  “纳粹主义是州种不人道的反动运动,”利雅得·格尔达斯气愤地说,“在它的铁蹄下,世界上的苦难将与日俱增。”  “管它呢!”易司马仪·拉梯夫说,“重要的是我们要见到英国人也处于那样的地位,就像老受他们欺侮的那些弱小国易哪样!”  “德国人并不比英国人好多少。”凯马勒说道。  “不过,我们受英国人欺压的苦海快要到岸了,英帝国主义今天已是日薄西山,所以还表现出一些人道主义。但我们明天要对付的是一个新的帝国主义,一个狂妄自大、贪得无厌的战争狂,这怎么办呢?”  凯马勒哈哈大笑,笑声中带有甲种新的意味,他说:  “让我们为梦想一个由公正的统一政府控制的世界而干两杯吧。”  “我们需要喝的肯定不止两杯……”  他们站在一家以前从未见到过的新开酒馆面前。这也许又是一家“恶魔式”酒馆,在战争期间,一夜间会冒出许多这种酒馆,凯马勒朝酒馆里面望了一眼,看见一个长着东方人身体的白白的女人在主持酒馆,他的双腿立即僵住了,一步也挪不动,更确切地说,不仅是他不动了,就连他的两个朋友也停下了脚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玛丽娅!不是玛丽娅又会是谁呢?是她,是亚辛的第二个妻子,他们几十年的邻居。消失了这么长时间,今天竟然出现在这家酒馆里,大家还以为她已经随她母亲而去了!  “你想让我们进去坐一坐吗?那就进去吧,里面只有四个大兵……”  凯马勒迟疑片刻,但是没有勇气,当他从失神中惊醒过来的时候,才说:  “不进去!”  他又看了那女人一眼,他想起了她母亲最后那些日子的情景……他们个人继续走自己的路。他最后一次见到她是什么时候?至少有十三四年了!她是他忘不了的往事留下的一块痕迹,他的过去,他的历史,他的为人……这些都是一回事。呵,她离婚前他最后一次来思慕宫路上家中的时候是她接待的。他还记得,她当时向他诉苦,说他大哥不走正道,恢复了吃喝嫖赌的生活。他当时并未估计到这些牢骚的后果,没想到他会在这家恶魔式酒馆中当上老板娘。以前她是穆罕默德·拉德旺的千金,是他少年时代的女友和梦中情人。在过去充满欢乐和安宁的那个老家里,玛丽正在娅是一朵玫瑰,阿依莎也是一朵玫瑰,但是岁月是玫瑰的死敌。他也许能在那种欢乐之家里找到玛丽娅,就像他找到了嘉丽莱太太一样。一旦发生那种事情,那可真让他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中。玛丽娅是与英国人调情开始的,现在又以为英国人服务而告终。  “你认识这个女人吗?”  “认识。”  “怎么认识的?”  “哦,酒馆里到处是这种女人,老妓女、不守规矩的女佣人,什么样的都有。”  “是的。”  “你为什么不进去?也许看在你的面子上,她会欢迎我们的。”  “她已不再年轻貌美了。我们还有更好的去处。”  不知不觉中他也有些年纪了,已经三十五岁左右了。他仿佛已经享尽  了人生的幸福。他过去生不逢时,现在流年不利,两者相比,他真不知道哪个更为不幸。但是,他既然已厌烦了生活,还关心年龄干什么?的确,死亡就是生活的享受。这是什么声音?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后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及著名文学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开罗三部曲《两宫间》、《思慕宫》和《怡心园》(1956—1957年出版)达到了阿拉伯现实主义小说的顶峰,至今还没有一部小说超过它在阿拉伯文学史上的地位。三部曲的书名是埃及人最熟悉的三个地名,属于开罗名闻遐迩的爱资哈尔一侯赛因街区,它们不仅是故事情节发生的主要地点,而且涉及埃及近现代史上许多历史事件。整部小说的时间段从1917年至1944年,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这是埃及现代史上反对英国殖民占领的爱国斗争风起云涌,国内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社会思潮泛滥的时期。三部曲就是通过一家三代人在这个期间的生活,反映埃及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斗争,描绘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勾勒出他们的民族心理。  第一部(《两宫间》)的主人公艾哈迈德·阿卜杜·嘉瓦德是个比较富裕的商人,他在家人面前道貌岸然,从不露笑,但在朋友和熟人们面前却谈笑风生,肆无忌惮;他用拳头统治着妻子和儿女,让他们奉行严格的家规,甚至不准成年女性自由外出,自己却在外面花天酒地,寻欢作乐,还包养情妇,冶游勾栏。自从同名电影上演后,这个人物在埃及成为家喻户晓的典型,“艾哈迈德·阿卜杜·嘉瓦德”变成“既可亲又可畏的父亲”的代名词。他虽然纵情酒色,却热爱自己的祖国。1919年革命发生后,他慷慨资助,俨然成为一名激情洋溢的爱国主义者,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场革命竟然要他付出最惨重的代价。他的爱子法赫米是法学院的学生,他积极参与印制和散发传单,领导示威游行,是个革命活跃分子,开罗学生革命委员会成员。主人公发现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在做这些事时,不由得大发雷霆,要他凭《古兰经》发誓不再参加革命活动,但被儿子拒绝了。他的绝对权威第一次受到了挑战,这标志着他那建立在家人绝对服从基础上的家庭关系出现了危机。主人公对革命的态度,体现了埃及新兴资产阶级当时的处世原则:由于财富的迅速增加,他们开始追求生活的享受,但他们政治上没有地位,受到各种压迫、排挤和打击,因而从内心深处支持革命,愿意出钱出力,但当他们或他们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就会退缩不前。由于英国占领军和埃及当局背信弃义,残暴地用子弹对付革命青年,法赫米在一次得到官方批准的示威游行中壮烈牺牲,这给主人公—家带来巨大的悲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主人公自己不仅居丧五年远离酒色,而且还放松了对家人的控制,甚至他的三个知心好友也与他同悲痛,暂时放弃放荡的生活。此后他虽然故态复萌,但毕竟力不从心,眼睁睁地看着许多违背他愿望的事在进行却无能为力。  女主人公艾米娜出身于宗教人士家庭,受到严格的伊斯兰道德的教育,是个典型的伊斯兰式贤妻良母。三部曲一开始就描写她后半夜起床,从阳台的窗户圆孔中望出去,等候丈夫消夜归来,然后伺候他上床睡觉。她恪守伊斯兰妇道,惟丈夫之命是从,凡事逆来顺受,即使在丈夫将她逐出家门时也从不责怪他,只是十分耐心地等待丈夫回心转意。她为这个家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用她宽厚博大的心胸去关爱每—个人,包括丈夫与第一个妻子生的儿子亚辛她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法赫米死后她虽然获得了一些自由,丈夫允许她可以随时外出上清真寺做祈祷、上儿子的墓或去女儿家,但她始终没有摆脱丧子之痛。她每天后半夜等候丈夫回家时,都会从阳台窗户的圆孔中望着面前那条景物未改的马路,倾听熟悉的喧闹声,对周围的一切备感亲切,可是她在生活的重压下早已身心疲惫。家还是原来的家,但物是人非,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的恶化使这个家庭深受影响,使得她未老先衰,显得迷惘惆怅。丈夫因病足不出户后,她倒成了自由人,成天在外,祈求真主赐予丈夫康健,但丈夫还是在一次空袭后不久告别了人世。她是这个家的各个成员之间的真正向心力和维系人,她的最后去世标志着这个家庭的结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怡心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马哈福兹的三部曲是在一家实体书店买到的,去年年底看了前两本,最近看了第三本。  说说三部曲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凯马勒,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丝影子。凯马勒见到了二哥法赫米为了反对殖民统治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姐姐阿依莎的丈夫和她的两个儿子都因伤寒而亡,自己也因为失恋而变得悲观失望。凯马勒阅读的书籍越多就越迷惘,他始终生活在自己虚构出来的一种理想生活当中,对一切抱有怀疑态度一直没有结婚。虽然法赫米英年早逝,但他留给凯马勒的更多的是崇敬和自豪,因为他为信仰而死,死的光荣。如同凯马勒在回忆起法赫米所思考的那样:生命是不能用尺度来衡量的。法赫米的一生十分短暂却十分完美,那么生命长久又有什么意义?随着他的母亲处于弥留之际,属于父辈的世界已经落下帷幕。他忽然间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所谓的理想主义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借口,而之后他外甥艾哈迈德在狱中对其所说的一番话让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人需要有坚定不移的信仰,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我相信生活,相信人类,我只要坚信人们的理想是真理,我就会去追求,退避畏缩是临阵脱逃的懦夫行为;同样,我如果认定人们崇拜的是荒诞的东西,我也会去革那些东西的命,望而却步则意味着背叛,这就是永远革命...   《两宫间》描写范围广阔,场面细腻逼真,但衔接有点突兀;《怡心园》结构紧凑、艺术对比强烈,读来很有感染力,尽管篇幅最短。《思慕宫》居于两者之间。我想这本书也许并不一定会对我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但它让我思考当下的自己,面对人生的本质,不再一味的逃避。
  •     马哈福兹是80%的托尔斯泰再加上20%的加西亚马尔克思。凯马勒的内心独白很象列文,知识分子的怀疑精神无时不刻地制造出一种犹疑与悲天悯人的痛苦。
      
      比较遗憾的是马哈福兹在人物刻画方面不如托尔斯泰那么立体化,更多的还是一些比较表层的描写。
      
      但,我们确实通过他的书看到了埃及的精英层,通过这种透视,我们会发现全世界存在的问题是那么普遍,而精英层的反应又是那么的一致。
  •   很有同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