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叶妮·格朗台 高老头

出版时间:2003-6-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巴尔扎克,王振孙  页数:372  字数:339000  译者:王振孙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巴尔扎克的不朽名著《欧叶妮·格朗台》生动再现了19世纪初法国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刻画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暴发户的典型形象格朗台老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的金钱关系。《高老头》则通过巴黎一个偏僻街区的伏盖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描述了巴黎社会光怪陆离的众生相。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段审视人生并加以评判。本书由我国著名翻译家王振孙先生翻译,译文正确流畅传神,使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过目难忘。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巴尔扎克 译者:王振孙

书籍目录

译本序欧叶妮·格朗台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欧叶妮·格朗台 高老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8条)

 
 

  •   经典的故事
  •     版本:[法]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
      
      1、 读过《高老头欧叶妮・葛朗台》:“终于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巴尔扎克的这两部经典,并且还沉进去了,《欧也妮•葛朗台》去年还被我评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之一。但现在突然发现,跟着课程慢慢读经典其实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如果不是教学,可能有些书你永远不会去读,或者再次重读,更无法系统地感受文学史的悄悄变迁。巴尔扎克一直以来是提及最多但往往被认为是现代文学被超越的对象介绍的,但事实上很难想象文学史中没有巴尔扎克何谈超越。二者都对金钱异化亲情进行了暴露,《高老头》是说没有金钱就没有爹了,《欧也妮•葛朗台》是说有了金钱就没爹了。后者的书名本身预示着希望所在。叙事方面前者利用阿斯蒂涅的穿针引线串起人物场景,后者以葛朗台为聚焦,同时安排欧也妮作为椭圆的另一个圆心,都非常精致。注:我所看的版本是李元秀翻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的”http://url.cn/QRo9f7 http://t3.qpic.cn/mblogpic/ae2aeaefbee9b2d737e4/2000——2014/3/17
      一、《高老头》(1834-1835)
      2、 故事梗概:伏盖公寓里住着一位高老头,后来越来越穷,但却常与二位贵女人来往。贫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也在这里居住,通过姑妈介绍认识表姐鲍赛昂夫人,在舞会上结识雷斯多伯爵夫人,拜访时提到高老头遭到冷遇。后从表姐那得知原来高老头是她的父亲,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银行家,成了钮沁根太太,并给他上了第一堂课:如何无情、虚伪和利用女人往上爬。于是他转而进攻钮沁根太太。公寓里的伏脱冷看出拉斯蒂涅的心思,又赤裸裸地给他上了第二堂课。说要设计杀死同公寓的泰伊番小姐的哥哥,让拉追求她,然后二人分百万遗产。拉一时没敢答应。拉写信给家里要钱,出入上流社会,通过赌博偿还钮沁根太太的债务,赢得芳心。并在高老头的支持下,二人租房同居了。伏脱冷后来派人决斗时果然杀了泰伊番小姐的哥哥,但此时他被公寓里的米旭诺老小姐因为贪财举报费而灌药揭发,最终原型毕露,原来是逃役犯“鬼上当”。 鲍赛昂夫人的情人阿瞿侯爵为了20法郎的陪嫁背叛了她要和别人结婚了。落寞的他为自己举办了一个告别宴会,悄悄地离开了。高老头这边二位女儿依然时不进来榨取他的钱财,二人甚至有次争执起来,高老头中风昏倒。后来奄奄一息时,拉斯蒂涅让她们来看一下她们都不来。最后拉斯蒂涅借钱埋葬了高老头,也埋葬了最后一滴眼泪。高老头的“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为他上了第三堂课。他决定向这个社会发起挑战了。(人物关系图)
      
      3、 开头:谁都知道,佛哥太太是一位老女人,娘家姓龚弗冷。40年以来。她一直在巴黎开一所兼包客饭的公寓,公寓坐落于拉丁区和圣•玛赛城的什•热威希街。佛哥家的这所公寓,任何人都接待,从来没招过什么闲言碎语。然而30年间却不曾有姑娘们寄宿过,而且只有家里给的生活费少得可怜时,一个青年男子才会住到这儿。虽然如此,1819年这出悲剧出场的时候,公寓里的确住着一位可怜的少女。(P3)
      4、 结尾:“现在咱们俩一起来拼一拼吧!”说完,朗森狄尼就上德•涅切戈夫人家吃饭去了,作为地这个社会的初次挑战。(P167)
      5、 写伏盖公寓的外部环境:两座大建筑笼罩下的黄色调改变了周围的气氛,穹隆阴沉古板,使一切黯然无光,街面上石板干燥,阴沟里没有污泥与水,野草顺着墙根往上长。一到这个地方,连最没心事的人也会变得闷闷不乐。一辆车子的声音在这儿是件大事。屋子死气深沉,墙垣全带着几分牢狱气息。一个迷路的巴黎人在这一带只看得见公寓或私宅、苦难或烦恼、等死的老人或想作乐却不得不用功的青年。巴黎城中找不出更加丑恶、更不为人知的街区了,尤其是什•热威希街,仿佛一个古铜框子,跟这个故事再合适不过。为使读者了解起见,尽量用灰黑的色调和沉重的描写并不过分,正如游客参观初期基督徒墓窟的时候,走下一级级的阶梯,光线渐渐暗淡,向导的声音越来越空洞。这个比喻的确非常贴切。谁又能说,枯萎的心灵和空无一物的骷髅,到底哪一个看上去更可怕?(P3-4)
      6、 关于伏盖公寓的数据:房子共四层,顶上有一间阁楼,楼房正面用粗沙石建成,刷的那种黄颜色几乎使巴黎所有的房子都令人作呕。每层楼上都开着五扇窗子,全是小块的玻璃;细木条的遮阳撑得高低不一,杂乱无章。房子侧面有两扇窗,楼下的两扇安装着铁栅和铁丝网。正房之后有个大院,宽约20尺,那些猪呀、鸭呀、免子呀,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块儿;院子里有用来堆木柴的棚子,棚子与厨房的后窗中间挂一个食品柜,下面淌着从洗碗池流出来的污水。邻着什•热威希街有两扇小门,厨娘为了孩子瘟疫必须冲洗院子的时候,就把垃圾从这扇门里扫到街上。(P5)
      7、 伏盖公寓的贫穷:“这儿是一片毫无诗意的贫穷,是那钟锱铢必较的、浓缩的,千疮百孔的贫穷;虽然还没有泥浆,但已污迹斑斑;即使没有破洞,不会褴褛,也快要崩溃腐朽,变成垃圾。”(P6)
      8、 叙事者跳出直接对读者说话:假如他没有独特的观察能力,没有在巴黎交际场中无孔不入的本领,这们这个故事就要缺少真实的色彩;这点真实性全部要归功于他敏锐的头脑,归功于他有种欲望去探索一桩惨事的内幕,而这件惨事是凶手与受害人一致讳莫如深的。(P7)
      9、 老姑娘米旭诺,疲倦的眼睛上面戴着一个油腻的绿绸服罩,扣在脑袋上的铜丝连怜悯之神也要为之大院一惊。身体只剩一把骨头,繐子零零落落象眼泪一般的披肩,仿佛披在一副枯骨上面。当初她一定也俊俏过来,现在怎么会形销骨立的呢?为了荒唐胡闹吗?有什么伤心事吗?过分的贪心吗?是不是谈爱情谈得太多了?有没有做过花粉生意?还是单单是个娼妓?她是否因为年轻的时候骄奢过度,而受到老年时路人侧目的报应?惨白的眼睛教人发冷,于瘪的脸孔带点儿凶相。(P9,此处来自备课大师网,以后简称“网”)
      10、 波阿莱先生差不多是架机器。……看他那副模样,大家都心里思付,这个幽灵是否跟在意大利大街上溜达的哥几们同样属于泼辣放肆的自种民族?什么工作使他这样干瘪缩小的?什么情欲把他生满小球刺儿的脸变成了黑沉沉的猪肝色?这张脸画成漫画,简直不象是真的。他当过什么差事呢?(P9,网。此处和上一处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并不总是扮演无所不知的上帝角色。另外,通过拉斯蒂涅逐步揭开高老头的“两位情妇”其实是他的女儿的写法也是在限知视角写下的。所以被格非强调的福楼拜与巴尔扎克的关于叙事视角的区别,可能是关于议论的。即巴尔扎克的对人物故事的点评较多,而福楼拜较少。)
      11、 巴黎真是一片海洋,丢下探海锤也没法测量这海洋的深度。不论花多少心血到里面去搜寻去描写,不管海洋的探险家如何众多如何热心,都会随时找到一片处女地,一个新的洞穴,或是几朵鲜花,几颗明珠,一些妖魔鬼怪,一些闻所未闻,文学家想不到去探访的事。伏盖公寓便是这些奇怪的魔窟之一。(P9,网。)
      12、 这个不幸的女孩儿好像一株刚刚移植的灌木,只是由于水土不服而叶子萎黄了。(P9,关于被干出家门的维多莉•坦依凡小姐)
      13、 这个不幸的青年人仿佛一株新近移植的灌木,因为水土不宜而时子萎黄了。黄里带红的脸色,灰黄的头发,过分纤瘦的腰身,颇有近代诗人在中世纪小雕像上发见的那种抚媚。灰中带黑的眼睛表现她有基督徒式的温柔与隐忍。朴素而经济的装束勾勒出年轻人的身材。她的好看是由于五宫四肢配播得巧。只要心情快乐,她可能非常动人;女人要有幸福才有诗意,正如穿扮齐整才显得漂亮。要是舞会的欢情把这张苍白的脸染上一些粉红的色调,要是讲究的生活使这对已经微微低陷的面颊重新丰满而泛起红晕,要是爱情使这双忧郁的眼睛恢复光彩,维多莉大可跟最美的姑娘们见个高低。她只缺少教女人返老还童的东西:衣衫和情书。(P9,网。关于被干出家门的维多莉•坦依凡小姐。详细版。)
      14、 这样的集体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的缩影,只不过比较具体、卑微罢了。(P11)
      15、 高里奥搬进佛哥太太家的那日,她便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盘算如何离开佛哥的坟墓到高里奥身上重生;她将这个想法放在欲火上烧烤,像烤一只涂满油脂的竹鸡。(P12,写佛哥太太觊觎高老头的财产)
      16、 或许有的人,在共同生活的人身上再也得不到什么,将自己的心灵的空虚暴露后,或许自己素来没有的优点,总想表现得具备;所以他们想争取陌生人的敬重或感情,哪怕希望落空也顾不了。更有一些人,生来势利,对朋友或亲近的人从不行方便,因为那是他们的义务,不如替陌生人效劳,能满足一下自尊心;所以在感情范围内离他们越近的人,他们越不爱,离得越远,他们越殷勤。(P14,写佛哥太太的性格)
      17、 一个人朝感情的高峰攀登,中途可能会休息;而要从怨恨的险坡往下去,就难得留步了。(P14)
      18、 他先是没头没脑地用功,后来又觉得应酬交际的重要,发觉女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极大,突然想投身上流社会,去征服几个做他后台的女人。(P19,写拉斯蒂涅的野心)
      19、 奥耶那看着他,心里很羡慕。他暗想:“这就是轿车中的人物!哼!难道只能骏马前驱,健仆后随,挥金如土,才能博得巴黎女子的青睐吗?”奢侈的欲望似魔鬼般啃着他的心,摄取财富的狂热欲望煽动他的头脑,对黄金的饥渴令人口干舌燥。(P42,写拉斯蒂涅看到表姐的丈夫鲍赛昂子爵的心理。)
      20、 这位父亲的遭遇,就是一个最美的女子对待一个最心爱的男人也可以碰到,若她的爱情让他大类,他会走开,做出许多卑鄙的事来躲开她。世上所有的感情大都相似。我们的感情是一座宝库,全倒空,必定破产。一个人将情感全部拿了出来,就如钱花光了一样不能得到人家的原谅。这位父亲把什么都给了,20年来他付出了他的心血,他的慈爱,又在一夜间交出了他的全部家产。柠檬榨干了,女儿将剩下的皮扔在街上。(P47,写高老头的悲惨)
      21、 “世界如同一个泥坑,尽量站在高处吧。”“社会是怎么回事,只不过是傻子和骗子的聚集之地罢了。”(P47,鲍赛昂夫人对拉斯蒂涅的劝导)
      22、 鲍赛昂夫人为拉斯蒂涅上的第一堂课:心狠-女人-作假:“要毫不客气地对待这个社会……你的算计愈冷酷,你的前程愈远大。你必须不留情面地打击他人,他们才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役马,将它们骑得精疲力竭,到站就丢下来,这样你就可以达到欲望的最高峰。难道不是吗?假如没一个女人对你感兴趣,你便一文不值。这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假如你有什么真情,必须像宝贝一样藏起,永远不要给人家猜到,不然就完啦,你不仅做不成刽子手,反而要给人家开刀了。一旦你动了真情,定要守住秘密!没弄明白对方的底细,绝对不能掏出你的心来。”(《高》吉林P49)
      23、 伏脱冷为拉斯蒂涅上的第二堂课:诱导的话:“要弄大钱,就要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可是要作乐,就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你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道德就是这一点。”(P63)“千万别将人放在眼里,应该研究一下法律上哪儿有漏洞。只要不是明目张胆的大财,骨子里全是大家遗忘的罪案,只是案子做得干净罢了。”(P66)“你能在我身上看见那些无底的深渊,无边广大的感情,傻子们管这些叫做罪恶;可你永远不会感到我没有种,或无情无义。总之,我不是小卒,也不是呆笨的土象,告诉你,我是冲锋的车!”(P92)“我为你拆穿了社会上的伎俩和秘诀,你便害怕;可是放心,这是你怯场,同新兵上阵一样,马上会过去的。你会逐渐地、自然地将大众当做心甘情愿替自封为王的人当炮灰的大兵。”(P92-93)
      24、 高老头为拉斯蒂涅上的第二堂课:终前的话:“唉!假如我有钱,假如我留着家私,没将财产分给她们,她们不会不来,肯定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我能够住在一所公馆里,有漂亮的房子,有我的仆人,生着火;她们都会哭成一团,还有她们的丈夫,她们的孩子。所有这一切都可如愿。可现在什么都没有。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P154-155)
      25、 偏偏拉斯蒂涅易受诱惑:大约思想的放射,总以为孕育思想的力量为依据,头脑把思想送到什么地方,思想就落在什么地方,准确性不亚于从炮身里飞出的弹丸,效果是多样的。有些娇嫩的性格,思想可以钻进去破坏组织;也有些武装坚强的性格,铜墙铁壁的头脑,别人的意志打上去只好颓然落下,像炮弹射着城墙一样;另有软如棉花的个性,别人的思想一碰到它便失去作用,犹如炮弹落在堡垒外的泥沟里。朗森狄尼的头脑是装满了火药,一触即发,他朝气太盛,无法避免思想放射的作用,触到别人的情感,马上感染,很多古怪的现象在他不知不觉种在他心里。(P59)
      26、 法律同道德对富人是无力的,金钱方是金科玉律。他想:“佛托拉说得对,有钱就是德!”(P49)
      27、 “进入气味难闻的饭厅。18位食客像马槽前的牲口一般正在吃饭。他觉得这些可怜虫的吃相同饭厅的景象很可憎。环境变化得太突然了,对比强烈,分外刺激他的野心。一面是最高雅的社会的新鲜可爱的面容,个个都年轻、活泼、有诗意、热情,四周又是美丽的艺术品与阔绰的捧场;另一面是一幅幅沾着污泥、陈列着一张张邪恶的脸谱的画面。这些人在纵欲之后,只有呆板的表情。”(P49,伏盖公寓和上流社会对比)
      28、 特•鲍赛昂太太因为被人遗弃,一怒之下给他的指导和出谋的计策,他一下子都回想起来,而眼前的掺象又等于给那些话添上注解。拉斯蒂涅决意分两路进攻去猎取财富:依靠学问,同时依靠爱情,成为一个有学问的博士,同时做一个时髦人物。可笑他还幼稚得很,不知道这两条路线是永远连不到一起的。(P49,网。这个评论说出了现在依然还存在的某种真相。)
      29、 拉斯蒂涅的信:“亲爱的母亲,你考虑一下,能再给我一次哺育之恩吗?我现在的情况可能很快发迹,只需要1200法郎,并且非要不可。对父亲一个字不提,或许他会反对。如果我搞不到这笔钱,我将陷入绝望,也许会自杀。……”(P50)“总而言之,我已见过特•鲍赛昂于爵夫人,她答应提携我。我得应酬交际,可是没有钱买一副合式的手套。我能够只吃面包,只喝清水,必要时可以挨饿;但我不能缺少巴黎种葡萄的工具。(P51,网)
      30、 母亲的回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你需要的钱寄给你。愿用心地使用,下次即使要救你性命,我也不能瞒了你父亲再张罗这么大的数目,那会动摇我们的命根,只好抵押田地了。……告诉你,来信令我很痛苦。好孩子,究竟是什么情绪使你引得我这么害怕呢?你写信时大约非常难受吧,因为我在读信时就很痛苦。”(P54)“你想干什么呢?难道你的前途、你的幸福,就在于装出你没有的身份,花费你负担不了的本钱,浪费你珍贵的求学光阴,去认识那个社会吗?孩子,相信你母亲吧,歪歪扭扭的道路绝不能完成伟大的事情。像你这种情况的青年,应以忍耐与安命为本。我不埋怨你,我不愿我们的付出对你有半点儿苦味。我的话是一位又相信孩子、又有远见的母亲的话。你知道你的责任,我也知道你的心灵是纯洁的,你的用意是极好的。我放心地跟你说:好,亲爱的,去干吧!我战战兢兢,因为我是你妈妈;但你每走一步,你中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我的心愿与祝福。谨慎小心呀,亲爱的孩子。……”(P54)
      31、 拉斯蒂涅读完信的感受:奥耶那读完信,哭了。他想起高老头扭掉镀金盘子,卖了钱为女儿还债的情形。 “我的母亲也扭掉了他的首饰。”他自言自语道。 “姑母卖掉纪念物时一定伤心极了!你有什么权利诅咒阿娜斯大齐呢?她是为了情人,你只顾自己的前途,你比她强在哪里?”大学生觉得巨痛得五内俱焚了。
      32、 妹妹的信:“亲爱的哥哥,你的信来得正巧,阿迦德和我,正想将我们的钱派多少用场,真是不能决定买哪样好了……你一句话让我们的意见统一了……原来只有一项用途能真正满足我们所有的欲望。阿迦德高兴得跳起来……你需要的话,我们就省下做手帕的布为你做衬衣。……”(P55-57)母亲的妹妹的信为整个残酷的小说增添了些许脉脉温情。
      33、 高老头如何教育女儿:既然妻子早逝,疼爱女儿的感情便在高里奥心里发展到荒谬的程度。他将对死者的爱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她们起初也的确满足了他许多感情。 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不用说是更不合理的了。虽然每年有6万法郎以上的进款,但自己才花不到1200法郎,他的快乐只在于满足女儿们的幻想:最优秀的教育被请来了,培养她们高等教育所应具备的各种才艺…… 两位女儿都会骑马,有辆马车,生活奢侈得像一位有钱的老爵爷培养的情妇,只要开口,最奢侈的欲望,父亲也可以满足她们,而父亲只要求女儿跟他亲热一下作为回报。(P53)
      34、 女儿的“回馈”:女儿的变相弑父行为已将他吓呆了。他一边穿衣一边想着最可怕、最丧气的念头。他感到社会好比大泥淖,一脚踩了进去,就一直隐到脖子上。他想:“连犯罪他们也是没有骨气没有血性的!佛托拉强得多哩!”(P147,拉斯蒂涅劝但斐纳看望中风的父亲,对方以参加舞会以由拒绝了。)他用青年人特有的辞令,情绪激愤地说出德•雷斯多太太怎么为了虚荣心下毒手,父亲怎么闹出这场病;为了爱她,为娜齐的线舞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斐纳听着哭了。“我会变丑的。”这样一想,她不哭了。(P148,正侧面写两个女儿对父亲的态度。)
      35、 一个纨绔子弟引诱未成年的孩子一夜之间丢了一半家产,凭什么只判两个月徒刑?一个可怜的穷鬼在加重刑罚的情节⑦中偷了一千法朗,凭什么就判终身苦设?这是你们的法律。没有一条不荒谬。戴了黄手套说漂亮话的人物,杀人不见血,永远躲在背后j普通的杀人犯却在黑夜里用铣棍撬门进去,那明明是犯了加重刑罚的条款了。我现在向你提议的,跟你将来所要做的,差别只在于见血不见血。你还相信世界上真有什么固定不变的东西!(P66,网。伏脱冷对法律的揭示不无正义的成份)
      36、 人心的深渊:伦理学家所谓人心的深渊,无非指一些自欺欺人的思想,不知不觉只顾自己利益的念头。那些突然的变化,来一套仁义道德的高调,又突然回到老路上去,都是迎合我们求快乐的愿望的。(P67,网)
      37、 他一进门,特。鲍赛昂太太便做了个不高兴的姿势,冷冷的说:  “特•拉斯蒂涅先生,我不能招待你,至少在这个时候!我忙得很……”对于一个能察言观色的人,而拉斯蒂涅已经很快的学会了这一套,这句话,这个姿势,这副眼光,这种音调,源源本本说明了贵族阶级的特性和习惯;他在丝绒手套下面瞧见了铁掌,在仪态万方之下瞧见了本性和自私,在油漆之下发现了木料。(P69,鲍赛昂夫人原型毕露)
      38、 拉斯蒂涅和鲍赛昂夫人见到钮沁根太太不同的反应,与各自动机和身份有关:
      “她可爱得很,”欧也纳瞧了瞧德•纽沁根太太。 “她的眼睫毛黄得发白”。 “不错,可是多美丽的细腰身”! “手很大”。 “噢!眼睛美极了”! “脸太长”。 “长有长的漂亮”。 “真的吗?那是她运气了。你瞧她把眼镜举起放下的姿势!每个动作都脱不了高里奥气息”。子爵夫人的这些话令奥耶娜大为惊异(P71,PPT)
      39、 气质支配着人和人的关系,无聊的人需要女人若即若离的卖弄风情来提神;神经质或多血质的人碰到女人抵抗太久了,或许会逃之夭夭。换一句话,哀歌主要是淋巴质的表现,如同颂歌是胆质的表现。(P80,气质分析,为接下来写拉斯蒂涅追女人作铺垫。附:1、多血质:灵活,善交际。如韦小宝,孙悟空,王熙凤。2、黏液质:沉着,稳健,缓慢。如鲁迅,薛宝钗。3、胆汁质:急躁,热情,迅速。如张飞、李逵、晴雯。4、抑郁质:敏感,孤僻,优柔寡断。如林黛玉。]
      40、 拉斯蒂涅追求但斐娜的话:“像我这样愿把身心献给你的人,你永不会遇到第二人。你不是要幸福吗?”他用那种扣人心弦的声音说,“啊!若女人的幸福是有人爱,有人疼,有个知己可诉说心中的欲望、梦想、悲哀和喜悦,将自己的心,把可爱的缺点同优点一齐露出来,不怕给人利用,那么请相信我,这颗赤诚之心只在一位年轻的男子身上找到;他有无穷的幻想,只要你有丁点儿暗示,他便为你赴汤蹈火。他对世界一无所知,也不想知道,你就是他的全部。……刚进来一看到你,便像触电般被你吸引了。我想你已经好久!做梦也想不到你会这么美……你诱人的红唇、白皙的皮肤,温柔的眼睛,令人无法不看。”(P73-74)
      41、 但斐娜的回应:说句不害臊的话,爱情胜过我的孝心。为什么?不知道。我生命整个都在你身上。父亲给我一颗心,可有了你,它才会跳。(P141)
      42、 一个人无论多么粗俗,只要表现出一股真实强烈的感情,他就有一种特殊的光彩,令人容貌增色,动作灵活,声音铿锵有力。最蠢的家伙,在热情的鼓舞之下,即使不能在言语上,至少也能在思想上达到雄辩的境界,他仿佛在光明之中活动。(P77,写高老头爱女儿愿做一切)
      43、 “夫妻之间的争吵应该深埋在心里。我不是前提跟你说过吗?我不快活。黄金是最重的枷锁。”(P82,但斐纳对拉斯蒂涅坦白)
      44、 “这就是半数巴黎女人的现状:外表上穷奢极欲,内心担心得要死。我认识一些可怜虫,她们比我更苦:有的不得不让商店开假发票,有的不得不偷盗丈夫;有些丈夫认为,2000法郎的开司棉才值500,有的认为500法郎的开司棉值2000;还有些可怜的妇女让儿女挨饿,好弄些零钱做衣衫。”(P85,但斐纳评上流社会女人的贪婪)
      45、 高老头扭曲的父爱:“把背心给我。什么!你的背心上有我的女儿,有我疼爱的但斐纳的眼泪!她在小时候从来不哭的。噢!我给你买件新的吧,你别穿这一件了,给我吧。”(P87,高老头想占有拉斯蒂涅身上带有二女儿眼睛的背心) 这父性基督的面目,只有大画家笔下的耶稣受难的画像可比。(P124,高头老拥抱女儿时弄痛了她,感到非常痛苦) 整个黄昏大家像小孩子一般闹着玩,高老头的疯癫绝不亚于他们俩。他躺在女儿的脚下,吻她的脚;他久久地凝视着她的眼睛。他用头蹭着她的裙裾;说到底,他的狂热劲儿比年轻温柔的情人有过之而无不及。(P125,写高老头与拉斯蒂涅和二女儿在一起的情形)
      46、 多少日子以来,朗森狄尼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几乎天天和德•涅切戈太太一同吃饭,陪她去交际。他早上三四点回家,中午起来梳洗,晴天陪着但斐纳逛森林。他耗费光阴,尽量地模仿、学习,享受奢侈,狂热如雌枣树的花萼拼命吸取富有生殖力的花粉。(P88-89,写拉斯蒂涅的堕落)
      47、 即使女人在最虚假时也是真实的,她总受本能支配。(P90,写但斐纳的对拉斯蒂涅的感情)
      48、 两天来,他的生活起了变化。他的心被女人搅乱了,压倒了家庭,所有都为着女人牺牲了。朗森狄尼同但斐娜是干柴烈火,是在极尽绸缪的情况下相遇的。他俩酝酿不久的爱情未被扼杀在爱情的泄欲和寻欢作乐中,反被煽得更旺了。奥耶那占有了这个女人后,才发现过去对她不过是肉体的追求,直到幸福到手的第二天才开始对她有爱情。也许爱情只是对欢愉表示后的感激。无论她是下流还是高尚,反正他爱极了这个女人,不仅是为他给她的快乐,也为他得到的快乐。但斐纳就像当太尔爱一个为他充饥止渴的天使那样爱朗森狄尼。(P147。注:当太尔为神话中里第国王,因杀子飨神,被罚永久饥渴。“情”“欲”不分的爱)
      49、 “我的屋子进了晦气,十天内必有死神降临,你等着看吧,”他将阴惨惨的目光在饭厅内扫了一圈,“不知轮着哪一个!” “还是搬家的好。”奥耶那悄悄地向高老头说。 "太太,”西尔韦慌慌张张地跑来,“三天看不到迷斯蒂格里了。” “啊!好,如果我的猫死了,如果它离开了我们,我……” 可怜的寡妇没将话说完,就双手合起,躺倒在椅背上,这个可怕的预兆将她的精神压垮了。(P127,写伏脱冷被抓,揭发他的米旭诺老小姐被驱逐,佛哥太太的房子空了很多,预示着不久之后高老头将死。)
      50、 他脸上充血,眼睛像一只野猫一般。他用力抖一下,吼一声,将所有的房客吓得大叫。一看这狮子般的火门,深知处境危险,便突然一变,表现出人的最高的精神力量。这幕场景堪为惊险壮观!他脸上的神情,仿佛一只锅炉贮满了足以翻江倒海的水汽,眨眼间被一滴冷水化得无影无踪。使他平息怒火的水滴就是他那闪电般的、敏捷的思维。他淡淡一笑,看着自己的假头发,对特务长说: “哼,你今天一点也不客气啊!” 他对那些宪兵点点头,把两只手伸出来。 “来吧,宪兵,拿手铐来吧!请在场的人为我作证,我没有反抗。” 这一幕的经过,好比火山的熔液与火舌一瞬间蹿了出来,又一瞬间退了回去。在场的人发出啧啧之声。(P115) 说明:伏脱冷本来要做困兽犹斗,酝酿一场火拼,结果却放松肌肉,束手就擒,只因为警察手里有枪,正想现场枪决,省得审判。伏之精明圆滑,可见一斑。(刘《外》P424)
      51、 伏脱冷,一首恶魔的诗:这个人,这席话,将苦役监中的风气、亲狎,下流,让人触目惊心的气概,时而滑稽时而可怕的谈吐,全部表现了出来。这个人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个典型,代表整个堕落的民族——一个野蛮而能自圆其说,既粗暴又柔韧的民族。刹那间高冷变成一首恶魔的诗,写尽人类所有的感情,除了忏悔。他的目光有如撒旦的目光,像撒旦一样永远要弄个你死我活。(P116)
      52、 没有一位讽刺作家能写完隐藏在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P150)
      53、 “将她们抓来,抓来!叫警卫队,叫军队!”老人说着,向奥里耶瞪了一眼,闪现出最后一道理性的光,“告诉政府去,告诉检察官,让人将她们带来!” “刚才你咒过她们了。” 老人愣了一下,说:“谁说的?你清楚我是爱她们、疼她们的!我看见她们,病就好啦……”(P158,高老头临终前对女儿陷入爱恨交加、精神分裂的境地。)
      54、 高老头死后众人的反应:
      当助教的喊道,“各位是不是应当丢开高老头,让我们清静一下?一小时以来,只听到他的事儿。巴黎这个地方就是这点儿好,一个人能生下、活着、死去,无人理会。这种文明的好处,咱们应该享受。今天死60个人,难道你们都去为那些亡灵痛苦不成?高老头死就死吧,因为他还是死的好!如果你们疼他,就去守灵,让我们安安静静地吃饭。” “噢!是的,”寡妇道,“他死了更好!听说这可怜的人受了一辈子的苦!” 在奥耶那心中,高老头代表父爱,但他死后所得到的讳词,就是上面这些。15位房客依旧谈天。奥耶那与彼昂逊刀叉声和谈笑声,眼看那些人狼吞虎咽和漠然的表情,难过得心都冷了。(P164-165)
      55、 拉斯蒂涅埋葬最后一滴眼泪:两个盖坟的工人,在棺木上扔了几铲子土挺了挺腰;其中一个走来向拉斯蒂涅讨酒钱。欧也纳掏来掏去,一个子儿都没有,只得向克利斯朵夫借了一法郎。这件很小的小事,忽然使拉斯蒂涅大为伤心。自日将尽,潮湿的黄昏使他心里乱糟糟的;他瞧着墓穴,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神圣的感情在一颗纯洁的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从它堕落的地下立刻回到天上的眼泪。他抱着手臂,凝神瞧着天空的云。克利斯朵夫见他这副模样,径自走了。(P165-166) 浪漫派诗歌中常言神圣的眼泪是从天上来的,此处言回到天上,即隐含此意。
      56、 文本:准备向社会发动挑战:
      拉斯蒂涅一个人在公墓内向高处走了几步,远眺巴黎,只见巴黎婉蜒曲折的躺在塞纳河两岸,慢慢的亮起灯火。他的欲火炎炎的眼睛停在王杜姆广场和安伐里特宫的弯窿之间。那便是他不胜向往的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热闹的蜂房,他射了一眼,好象恨不得把其中的甘蜜一日吸尽。同时他气概非凡的说了句:   “现在咱们俩来挤一拼吧!”   然后拉斯蒂涅为了向社会挑战,到特•纽沁根太太家吃饭去了。(P166)
      57、 于连与拉斯蒂涅比较:
      
      58、 《高老头》与《李尔王》比较:李尔王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懂得阿谀奉承,小女儿不懂,于是被放逐。后来李尔王被两位女儿赶到荒郊野外,再后来小女儿率兵来求父亲。虽然结局不妙,但终让李尔王有所安慰。三百年后,高老头同样被两个女儿赶出家庭,巴尔扎克没有给他安排第三个女儿,最后它只能孤独中死去。两位文豪哪个高明呢?
      (1)社会背景:莎士比亚,处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人性报有希望(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巴尔扎克处于资产阶级稳定时期,对金钱腐蚀人性深恶痛绝。 (2)作者意图:《李尔王》主角是李尔王,两个坏女儿和一个好女儿的对比更能凸显李尔王的判断昏庸,好女儿的死更能凸显悲剧性。《高老头》主角不是高老头,是拉斯蒂涅,高老头的惨死更能凸显社会的残酷。
      二、《欧也她•葛朗台》(1833)
      59、 故事梗概:葛朗台利用投机发了财,对家庭和仆人却很吝啬。有两个家庭同时看上了欧也妮,一个是柯利逊庭长,他有两位叔叔,一位是柯利逊神父,一位是柯利逊公证人。另一个家庭是戈朗森一家,先生和太太带着儿子阿尔尔夫也前来拜访。其实他们看上的只是葛郎台的钱。欧也妮最终爱上堂弟休昂,他父亲因为破产自杀,她送钱让其去印度经商。葛朗台发现后大发雷霆,把她监禁起来,妻子为此一病不起。公证人警告他,妻子一死,他的财产必须重新登记,欧也妮也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葛朗台害怕起来,和女儿讲和,并诱骗他放弃继续权。临死前,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一直盯着。死前神甫为他做法事,用手抓镀金十字架,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死了。欧也妮没有等到休昂,他已经变得自私而贪婪,与别人结了婚。但还是帮他还清了债务,自己去幽居独处,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
      60、 开头:如果在省城的某些地方的房屋和周围的景物一比,总显得特别苍凉破败,既凄冷又阴森。或许修道院的沉寂、旷野的荒凉和废墟的凋残,那些房屋都兼而有之。住在里边的人似乎生活在另一个时空,对外地人如果不知道还以为原本就是那个空房子呢;然而一旦真有外地人出现,那紧闭的窗户里会露出一张毫无更让脸,目光冷淡而不友好。(P171)
      61、 结尾:这女子的手抚慰了那么多家庭的痛苦。她带着一连串的令人敬佩的行为向天国挺进。她心灵的伟大使她所受教育的卑微与早年习气的狭隘都显得微不足道。这便是欧也妮的故事,她活在世俗中却又超脱世俗,她是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没有丈夫、儿女、家庭。几天以来,大家又提起她再嫁的问题。梭密人密切注意着她和德•弗洛丰侯爵先生,德•弗洛丰一家又像当年柯利逊家的那样开始包围这位有钱的寡妇。据说台那与冈努沃耶竟然是护着侯爵的,这真是无稽之谈!否认是苔那还是冈努沃耶,都仍然不能知晓世道人心的丑恶。(P296)
      62、 葛朗台吝啬——生火、蜡烛、面包等:只有到了11月1日,葛朗台先生才允许客厅里生火,而一到3月31日就必须熄火,他可不管春寒也不管初秋的凉意。 全家的内衣被褥都归母女俩负责,她们一心一意像女工一样不亮地劳作。即使欧也妮想给母亲绣一条挑花领子,也只有省下自己睡觉的时间,而且还得想办法骗取父亲的蜡烛。多年来,老财迷从来都是亲自分发蜡烛给女儿和苔那使用,就像每天早晨要亲自分发面包一样。(P181)
      63、 葛朗台的吝啬——“糖”:
      他吩咐做几样特别便宜的菜,关上伙食然后贮藏库,正准备去水果房,苔那拦住说:“老爷,您再给我一些面粉以及黄油吧。为两个孩子做点千层饼。” “难道为了我的侄儿,你准备让我倾家荡产吗?” “我不但想到了您的侄儿,也没有为您的狗少操心,并不见得比您少费心。瞧,这不是吗?我需要八块糖,但是您却只给我六块。” “啊!苔你难道疯了吗?我还从来没有过见过你这样子呢。你脑子出什么毛病了?你是主人吗?糖,我就是只给六块。” “那么,侄少爷喝咖啡是不是放糖呢?” “放两块,我的咖啡就免了。” “您这么大岁数,喝咖时候不放糖!我自己掏钱为您买几块吧。” “不相干的事情你不要多操心。”(P208)
      64、 葛朗台中风后—“密室守金”:老父的机能开始衰退,只有吝啬依然凭本能支撑着。所以他的死同他的生并不形成对比。一清早,他就让人用轮椅把他推到卧室的壁炉和密室的房门之间,密室里当然堆满金银。他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呆着,但他不放心地一会儿望望包了铁皮的门,一会儿又望望前来探视他的人。有一点响动,他就要问出了什么事;让公证人吃惊的是,他居然听得见狗在院子里打哈欠。(P278))
      65、 葛朗台中风后—“监督进帐”:表面上他浑浑噩噩,可是一到该收租的日子,他总能按时清醒过来,跟管葡萄园的人算账,或者出具收据。他拨动轮椅,一直把轮椅转到面对密室铁门的地方。他让女儿把门打开,监督她亲手把钱袋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等女儿把珍贵的钥匙交还给他之后,他立即不声不响地回到平常耽的老地方。那把钥匙他总是放在坎肩的口袋里,还不时地伸手摸摸。(P278))
      66、 葛朗台死前——“眼睛死守”:临终的日子终于到了,那几天老头儿结实的身架同毁灭着实作了一番较量。他要坐到壁炉边正对着密室房门的那个地方去。他把身上的毯子拉过来,紧紧地裹住自己,让对娜农说:“抓紧,抓紧了,别让人偷走我的东西。”他的全部生命都退居到他的那双眼睛里去了,等他一有力气睁开眼睛,便把眼珠转向密室房门。那里面藏着他的金银财宝。他问女儿说:“它们还在吗?还在吗?” 那声调透出一种惊恐万状的焦虑。(P278)
      “在,父亲。”   “看住金子,去拿一些来,放在我面前。”   欧叶妮在桌上放开几枚金路易,老头儿就像刚学会看的孩子傻盯着同一件东西,定睛看那几枚金路易,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他也像孩子一样,不时地露出一个吃力的微笑。   “这东西暖我的心窝,”他喃喃说道,偶而脸上还露出一种无比舒坦的表情。(P279)
      67、 葛朗台死前——“最后的动作”:当本堂神父来给他做临终圣事的时候,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一见银制的十字架、烛台和圣水壶,忽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这些圣器,鼻子上的那颗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让他吻吻上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的生命;他叫欧叶妮,尽管她就跪在他的床前,他却看不见。欧叶妮的眼泪淋湿了他已经冷却的手。   “父亲,您要祝福我吗?”她问。   “万事要多操心。以后到那里向我交账,”他用这最后一句遗言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P279)
      68、 欧也妮的初恋:欧也妮有生以来第一次梦见爱情。在少女们纯洁而单调的生活中,肯定有一个奇妙的时刻,阳光会铺满她们的心田,花儿会向她们诉说种种心愿、心的跳动会把人一般的热情传递到她们的脑海,把欲念化为一种隐秘的盼望,那是喜忧参半的境界,忧伤无邪,甜美快乐!孩子们见到周围的世界,就开始微笑。少女在大自然中产生朦胧的感情,也像孩子一样,开始微笑。如果说光明是人生初恋的对象,恋爱不就是心灵的光明吗?欧也妮终于把世界上的东西看明白的时候了。(P204)“我的长相配不上他。”欧也妮这么想着,这种自卑的念头,引起无尽的痛苦。可怜的姑娘对自己太过苛刻,可是谦虚,或者不如惧怕,的确是爱情的主要特征之一。(P206)
      69、 欧也妮的气质:如果说想在尘世间寻找一个像圣女那样贞洁的典型,如果从自然的女性身上想发现拉斐尔揣摩到的那种纯洁无瑕的眼神和那些简洁端正的轮廓线,虽然往往出自构思的巧合,但是唯有基督徒的清心寡欲的生活才能保持或培养出这样的典型。热衷于寻求这种百觅不遇的模特儿的画家,一定会在欧也妮的脸上看到连她本人都没意识到的内在的高贵气质:安详的额头下,有一个深情的天地,她的眼睛,眨眼的动作,都有一股子说不出的灵气。(P206)
      70、 欧也妮的最后:德•朋弗太太33岁就成了寡妇,年收入达80万法郎,仍旧很有风韵,可那是40岁上下女子的美。白净的脸庞,线条柔和安详。她的声音甜美沉着,她的举止朴实大方。她具有被痛苦造就的一切高贵气质和从未被尘世玷污灵魂的那种人的圣洁思想。(P295)(注:德•朋弗是柯利逊庭长名)
      71、 欧也妮的最后:这女子的手抚慰了那么多家庭的痛苦。她带着一连串的令人敬佩的行为向天国挺进。她心灵的伟大使她所受教育的卑微与早年习气的狭隘都显得微不足道。这便是欧也妮的故事,她活在世俗中却又超脱世俗,她是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没有丈夫、儿女、家庭。(P296)
      72、 拉斯蒂涅与欧也妮比较:如果说《高老头》讲了一个男人(拉斯蒂涅)在金钱面前积极堕落故事,那么《欧也妮•葛朗台》则讲了一个女人(欧也妮)在金钱面前永葆纯洁的故事。两个家庭冲着金钱向她发动进攻的时候,她将爱情献给了一无所有的表弟。当表弟背叛爱情和别人结婚的时候,她仍然愿意为他死去的父亲偿还巨额债务……
      73、 欧也妮的意义:有人也许会质疑,欧也妮的性质并不符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质”这条现实主义的创作要求,她周边的环境那么糟糕,她怎么会如此纯洁。这也许就是文学的多种可能性,或者确切地说是人性的多种可能性。巴尔扎克有两支如椽巨笔,一支直指地狱,一支直指天堂。前者挖掘出了拉斯蒂涅,后者发现了欧也妮。欧也妮的出现为巴尔扎克所营造的黑幕世界划开了一道口子,天才射进来,那才是生命的真谛。这也给我们启示,无论周边环境怎样,守住本真是多么难能可贵。
      74、 这种伟大的牺牲真是白费!让葛朗台自以为对太太非常慷慨呢。哲学家们如果遇到苔那、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这样的人,不是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上帝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是专门嘲弄人的吗?(P185,葛朗台这么一吝啬鬼家里竟然有这么纯洁的人,下一条解释了答案。)
      75、 生的温情在此只居于次要地位;它只能激动拿侬、欧也妮、和她母亲三颗纯洁的心。而且她们能有这么一点天真,还是因为她们蒙在鼓里,一无所知!葛朗台的财富,母女俩全不知道;她们对人生的看法,只凭一些渺茫的观念,对金钱既不看重也不看轻,她们一向就用不到它。她们的情感虽然无形中受了伤害,依旧很强烈,而且是她们生命的真谛,使她们在这一群唯利是图的人中间别具一格。人类的处境就是这一点可怕!没有一宗幸福不是靠糊涂得来的。(P190,梦远书城网。最后一后书上的翻译是:人的处境是多么不可思议呀!没有一种快乐不来自蒙昧。)
      76、 “这孩子不懂事,把亲人看得比钱还重!”欧也妮听到父亲竟用这样的话来谈最神圣的痛苦,不禁打了个寒战,从此开始评判父亲的言行了。(P219。高老头告诉休昂父亲死了,休昂悲痛万分。高老头说的话让欧也妮不寒而栗。)
      77、 通常的守财奴都不相信有来生,对他们而言,现世就是所有的一切。金钱控制住法律、政治、风俗,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机构、书籍、人以及学说,合起伙来对来世的信仰破坏着,1800年以来的社会大厦赖以支撑的基础也给破坏了。现在,棺材变成了一种无人害怕的过渡。在安魂弥撒以后静等我们的明天吗?这早就已经被迁移到现在。以或者是不正当手段,在现今登上穷奢极欲和声色犬马的天堂,不管义或者不义,只需要可以达到空前的享乐,享受繁化心肝成为铁石并且拼命争取一时的财富,就像从前的殉道者为未来的幸福因此而受尽苦难那样,现在金钱已成了普遍的追求!这种思想处处都一样,甚至还会写入法律。法律并不对立法者进行质问“你想要怎么想?”,而是在问“你需要付多少钱?”。这类学说如果从资产阶级传播到平民百姓中间,一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P225-226,网。金钱控制了一切)
      78、 人生有些事情如果诉诸文字往往显得虚假,尽管事情本身千真万确。然而人们难道不是常常对一时冲动的决断不作一番心理学的研究,对促成决断所必需的神秘的内心过程不加说明吗?或许欧也妮来自肺腑的热情要在她最最微妙的感觉当中去剖析,由于这样的激情,使用言语刻薄的人的讥讽话而言,已经成为一种病态,对于她的整体存在所影响了。很多的人宁愿否定结局,也不愿意掂量掂量在精神方面把这件事情与事情暗地里联结的丝丝入扣的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大。因此,说到这儿的时候,善于观察人性的人会知道,欧也妮的前半辈子就等同于一张保票,她不动任何心机的单纯和突如其来洋溢的激情,确实是真实可信。她以前的生活越是平静、恬淡,在她心理面发展得越是激烈。因此,被白天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弄得现在心乱如麻的欧也妮,夜里的时候多次惊醒,聆听堂弟到底有无声息,好像又听见了从昨天起始终在她心中的一声她一会儿联想他悲痛得断了气,一会儿梦到了他饿得气息奄奄。天就要亮的时候,她的确是听见了一声骇人的叫喊声。(P226-227)
      79、 她急忙溜走,觉得跑到这里又兴奋又害臊。只有心无邪念才会做出这么冒失的事。涉世一身,美德也会像恶念一样锱铢必较。(P227,写欧也妮早晨听到叫声来到休昂房间,后觉唐突,又离开。)
      80、 人,哪个没欲望?哪种社会欲望的解决绝不依靠金钱?(P228)
      81、 休昂毕竟是个巴黎孩子,受到巴黎风气的影响和安奈特的亲自调教,什么都惯于苦心算计。虽然长着一副娃娃脸,实际上他已经是一个深于世故的成人;他早已受够这种可怕世道的熏染,在他的圈子里,一夜间在思想言语犯下的罪行,比重罪法庭惩处的更我金只需几句俏皮话,便可诽谤最伟大的思想。谁看得清谁是强者,而所谓看得清就是什么也不相信,不相信感情,不相信人,甚至不相信事实,热衷于制造假事实。这个世道,要看得清楚,就得天天早晨掂掂朋友钱袋的分量,善于如政客般对发生的一切摆高姿态,暂时什么都不欣赏,对艺术作品、对高尚的行为,都不置一词,办任何事都以个人利益为转移。(P243,休昂的价值观)
      82、 葛朗台为了使女儿放弃财产才决定与她和好:葛朗台那年已七十六岁。主要是最近两年,他的吝啬变本加利,就像一般人,欲念既久,还膨胀不已。根据有人对守财奴、野心家和死抱住一个念头偏执终身的人所作的观察,发现这些人的感情总是特别倾向珍爱象征他们痴心追求的某件东西。看到金子和占有金子是葛朗台的癖好。他的专制思想随着他爱财越深而日益膨胀,要他在妻子死后放弃哪怕一小部分财产支配权,他都觉得是一件悖逆天理的事。要向自己的女儿报清财产总账,把动产、不动产一起登记造册,作为不可分割的财产拍卖吗?……
      “这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他在葡萄园的中央,一面检视葡萄藤,一面高声说道。
      最后,他打定主意,晚饭时回到索缪,决定向欧也妮屈服,疼爱她,讨好她,为了可以到死都有权操纵手里的几百万家当,堂堂正正地咽下最后一口气。(P273,网)
      83、 葛朗台抢梳妆盒上的金币与女儿产生冲突:老头儿无意中身上带着万能钥匙,他自己开了大门,蹑手蹑足地上楼。起先,欧也妮把那只漂亮的梳妆盒拿到母亲的床上,母女俩趁格朗台不在,端详夏尔母亲的肖像,很乐意从中找出夏尔的相貌特征。
      “这前额和嘴跟他一模一样!”欧叶妮正说着,葡萄园主开门进来。看到丈夫两眼盯住盒上的黄金,格朗台太太吓得嚷道:“上帝啊!可怜可怜我们吧!”
      老头儿像饿虎扑向熟睡的儿童那样朝梳妆盒扑来。“这是什么?”他一把抢走了宝盒,把它放到窗台上。“真金!是金子!”他叫出声来。“好重的金子!足有两磅。啊!啊!原来夏尔是用这个换走了你的宝贵的金币。嗯!你为什么不早说呀?这交易上算啊,乖孩子!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承认。”欧也妮手脚都在哆嗦。“是不是,这是夏尔的盒子?”老头儿又问。
      “是的,父亲,这不是我的,这是一件神圣的寄存品。”
      “得!得!得!他拿走了你的钱,得补偿你的小金库呀。”
      “爸爸……?”
      老头儿想去拿把刀子撬下一块金片,他不得不把盒子放在椅子上。欧叶妮连忙扑去抢,箍桶匠一直注视着女儿和盒子,伸手猛推一把,使女儿跌到母亲的床上。
      “老爷,老爷,”母亲坐起来喊道。
      葛朗台拔刀出鞘,要撬黄金。
      “父亲,”欧也妮大叫,扑通一声跪到地上,而且用跪步扑到老头儿的跟前,举起双手,说,“父亲,看在圣徒们和圣母的面上,看在牺牲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的面上,看在您得到永远拯救的面上,看在我这条小命的面上,求您别碰这只盒子!它既不属于您也不属于我;它属于一个托我保存的穷亲戚,我有责任原封不动地还给他。”
      “既然是托你保存,你为什么横看竖看?看比碰更进一步。”
      “父亲,您别弄坏它,否则我就没脸见人了。父亲,你听见了吗?”
      “老爷,行行好吧!”母亲说。
      “父亲!”欧也妮大喝一声,声音那么响,吓得娜农赶紧上楼。欧也妮抓起手边的一把刀,用它当武器。
      “怎么样,”葛朗台冷笑一声,冷冷地问道。
      “老爷,老爷,您要我的命啊!”母亲说。
      “父亲,要是您的刀子碰掉哪怕一丁点儿金子,我就用这把刀子桶穿我自己的胸膛。您已经让母亲一病不起,您还要逼死您亲生的女儿。好吧,您如伤了盒子,我就伤害自己。”
      葛朗台拿着刀子对准盒子,看看女儿,一时下不了手。
      “你真会自杀,欧叶妮?”他说道。
      “她会的,老爷,”母亲说。
      “她说到就会做到,”娜农喊道,“老爷,您一辈子就做一回明白人吧。”箍桶匠看看金子,又看看女儿。葛朗台太太晕过去了。“哎哟!您看见没有,我的好老爷,太太死过去了,”娜农喊道。
      “行了,孩子,咱们不必为一个盒子弄得伤和气,拿去吧,”箍桶匠把梳妆盒往床上一扔,气急败坏地嚷道。(P273-274。网)
      84、 她一天比一天衰弱,一天比一天憔悴,就像大多数这种年纪的女人得了重病一样。她脆弱得像秋天树上的黄叶。上天的光辉照得她精神焕发,好比阳光射进树林给黄叶染上金光。这是一种与她的一生相般配的死亡,一种基督徒的死亡;这不叫崇高吗?(P275,葛朗台太太的死亡。网。)
      85、 女人们将院长说成是善解人意的男子汉而同情他,而往往谴责欧也妮的痛苦和痴情。女人们要是议论哪个女人好坏,照例总是最恶毒的。(P295)
      86、 到了30岁,欧也妮依然没尝到一点人生的乐趣。她凄凉惨淡的童年是在一个得不到理解,老受欺侮,始终苦闷的母亲身边度过的。这位母亲在高高兴兴离世之时为女儿还得活下去而难过,她给欧也妮留下了些许的负疚和永远的遗恨。欧也妮的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恋爱是她郁郁不欢的根源。他只草草的观察了情人几天,便在两次的偷偷接吻之间,把心给了他;然后,他就走了,把整个世界置于他俩之间。这段被父亲诅咒的恋情,几乎要了他母亲的性命,只给她带来了夹杂着淡淡希望的痛苦。所以,她耗尽心力扑向幸福,迄今却得不到补偿。精神生活和肉体生活一样,也有呼气,吸气:一个灵魂需要吸收另一个灵魂的感情,需要把这些感情化作为自己的感情,然后再把这些变得更丰富的感情,送还给另一个灵魂。没有这美妙的人际现象,也就没有心灵的生机;这时心灵由于缺少空气,就会难受,就会衰萎。欧也妮开始难受了。在她眼里,财富不是一种势力,也不是一种安慰;她只能依靠爱情,依靠宗教,依靠对未来的信念才能活命。爱情给她解释永恒。(P280-281,欧也妮的爱情观)
      87、 她简直是一个王后,人家对她的谄媚,比对所有的王后更巧妙。谄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而是小人的伎俩,他们卑躬屈膝,把自己尽量的缩小,以便钻进他们趋附的人物的生活核心。而且谄媚背后有利害关系。所以那些每天晚上挤在这儿的人,把葛朗台小姐唤做特•法劳丰小姐,居然把她捧上了天。(P281,写众人对欧也妮的谄媚)
      88、 休昂在印度的情况:正当这些事情在索漠搬演的时候,查理在印度发了财。先是他那批起码货卖了好价,很快的弄到了六千美金。他一过赤道线,便丢掉了许多成见:发觉在热带地方的致富捷径,象在欧洲一样,是贩卖人口。于是他到非洲海岸去做黑人买卖,同时在他为了求利而去的各口岸间,拣最挣钱的货色贩运。他把全副精神放在生意上,忙得没有一点儿空闲,唯一的念头是发了大财回到巴黎去耀武扬威,爬到比从前一个斤斗栽下来的地位更阔的地位。在人堆中混久了,地方跑多了,看到许多相反的风俗,他的思想变了,对一切都取怀疑态度。他眼见在一个地方成为罪恶的,在另一个地方竟是美德,于是他对是非曲直再没有一定的观念。一天到晚为利益打算的结果,心变冷了,收缩了,干枯了。葛朗台家的血统没有失传,查理变得狠心刻薄,贪婪到了极点。他贩卖中国人,黑人,燕窝,儿童,艺术家,大规模放高利贷。偷税走私的习惯,使他愈加藐视人权。他到南美洲圣•多玛岛上贱价收买海盗的赃物,运到缺货的地方去卖。
       初次出国的航程中,他心头还有欧也妮高尚纯洁的面貌,好似西班牙水手把圣母像挂在船上一样;生意上初期的成功,他还归功于这个温柔的姑娘的祝福与祈祷;可是后来,黑种女人,白种女人,黑白混血种女人,爪哇女人,埃及舞女,……跟各种颜色的女子花天酒地,到处荒唐胡闹过后,把他关于堂姊,索漠,旧屋,凳子,甬道里的亲吻等等的回忆,抹得一干二净。他只记得墙垣破旧的小花园,因为那儿是他冒险生涯的起点;可是他否认他的家属:伯父是头老狗,骗了他的金饰;欧也妮在他的心中与脑海中都毫无地位,她只是生意上供给他六千法郎的一个债主。这种行径与这种念头,便是查理•葛朗台杳无音信的原因。(P283,网。梦远)
      89、 “交驿车带回!”欧也妮自言自语的说。“我为了它拚命的东西,交驿车带回!”伤心惨酷的劫数!船沉掉了,希望的大海上,连一根绳索一块薄板都没有留下。(P288,网。梦远。欧也妮曾经为了保住梳妆盒上的金子不被父亲抢走差点拔刀自杀,休昂却连让她亲手送还的机会都不给。)
      90、  受到遗弃之后,有些女子会去把爱人从情敌手中抢回,把情敌杀死,逃到天涯海角,或是上断头台,或是进坟墓。这当然很美;犯罪的动机是一片悲壮的热情,令人觉得法无可恕,情实可悯。另外一些女子却低下头去,不声不响的受苦,她们奄奄一息的隐忍,啜泣,宽恕,祈祷,相思,直到咽气为止。
      这是爱,是真爱,是天使的爱,以痛苦生以痛苦死的高傲的爱。
      这便是欧也妮读了这封残酷的信以后的心情。她举眼望着天,想起了母亲的遗言。象有些临终的人一样,母亲是一眼之间把前途看清看透了的。然后欧也妮记起了这先知般的一生和去世的情形,一转瞬间悟到了自己的命运。她只有振翼高飞,努力望天上扑去,在祈祷中等待她的解脱。
      “母亲说得不错,”她哭着对自己说,“只有受苦与死亡。”(P288,网。梦远。欧也妮的宿命)
      
      ——2014/4/5丽江
      
  •     我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看欧也妮葛朗台,就是这个版本,应该是我妈上大学的时候买的。现在突然想起来标记这本书,是因为前几天晚上跟波兰室友聊天的时候说起来,而又觉得现在看的角度果然不同了——
      
      1:欧也妮葛朗台
      不说老葛朗台一辈子献给了金子,不说欧也妮像圣女似的过了后半生,不说一直围绕在葛朗台家的那些猥琐精明的小人。
      我最近老想起的是书里写查理表弟的几句话,大意是说,当他在世界上的各个地方经历了不同的女人,黑的白的,脏的净的;当他看到本来当作真理的可以完全被推翻,本来以为是残忍的变得平常稀松。他心里那一点点对表姐的思念早就荡然无存,他的良知和底线也随之而去。
      我没法责怪查理"玩弄"欧也妮的感情,还惺惺作态的立牌坊——"亲爱的表姐,我对你是多么的坦诚啊!"——我自己不也是这样么!因此只有怜悯,人终究是不忍心责怪自己的。
      
      另,《欧也妮葛朗台》很具备喜剧的要素,只是太黑色了,又有一朵白莲花欧也妮小姐让人同情。不知道巴尔扎克为什么那么不忍心黑化欧也妮而让整本书变成彻头彻尾的喜剧。
      
      2:高老头
      同《欧也妮葛朗台》里一样,我想到的是拉斯蒂涅,还翻出来自己的一条状态:
      "我觉得我现在简直是高老头里的拉斯蒂涅——面对一整个深不见底的社会,跃跃欲试,没什么价值观,愿意被它改变。(2012年3月18日)"
      这是找工作的时候的感想。^W^
  •      从这篇开始,试着用最短的时间写下书评,不为夸赞,只为记录。算是一种实验。
       我终于读到了巴尔扎克,这个不可错过的作家。看毛姆的评价,巴尔扎克除去不擅理财与投资、暴食、花钱大手大脚外,简直是个挺可亲可爱的人。他也有些大器晚成,二十多岁时写的剧本岂止是没人欣赏,更是人人打压,之后愤而从商又颗粒无收,直到三十岁,才在留下不知多少黑历史之后出版了第一本署了真名的小说。等他发掘出自己在小说写作领域爆炸且持久的天赋之后,巴尔扎克也只是写了不长不短的二十一年,便去世了。
       尽管杰作颇多,但《高老头》应该算是巴尔扎克小说中综合质量位居翘楚的一篇。佳作如此,读完却有一种未能淋漓尽致感。这样说不是巴尔扎克写的不够好,而是小说中的人物在他的其它小说中、在整部《人间喜剧》中,都有所出场,有着过去和发展。尤其突出的是拉斯蒂涅和伏脱冷一主一配两个角色。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是个初入巴黎的年轻人,直到小说结尾也还尚未一展拳脚。伏脱冷之前在不知何处已经培养出了胆识、狡诈与狠毒,在这本书里他算是正处于低谷、正受到追捕的配角,之后他还会犯下进一步的罪孽。于是读完高老头后,尽管故事理论上已经关注,但我总被一种还未尽兴的情绪所包围,最想知道的就是拉斯蒂涅怎么在这一出巴黎版宫斗剧中一步步升格成那个圆滑老练的,如Frank Underwood般的形象的。
       这不是说巴尔扎克写的不够好,这是说巴尔扎克写得太好了。
       至于小说本身,说是经典之作、后来者写作的模范,都没有问题。到了大四了,才开始补一般人都是中学读完的所谓世界名著,发觉这些名著就像贝多芬和巴赫们的交响乐作品。乍一听,大提琴钢琴小号都是我所熟悉的,人物设定故事背景修辞手法都是之前读过的,但是坐下来细细品味,发现各样乐器的组合调配被拿捏成了一个协调到极致的程度,不能再做任何的调整与修改。反观现在的作品,要么是直接借用了这些经典们的旋律为己用、继承了前辈的修辞手法与布局方式,要么是开始舞弄起电音或是其它闻所未闻的乐器,但是手法还远远比不过大师们对传统乐器的得心应手的驾驭。
       所以说尽管看了不少今人的作品,觉得经典流畅舒服却很少令人兴奋(就像看了些侦探小说,再去读某某手法的鼻祖,容易忽视谁先谁后、谁模仿谁,觉得也不过如此嘛),但是读经典小说、读这些几乎已无可再改的作品,还是有好处的。
       这也算是粗浅回答自己关于“为什么读经典”的问题吧。
       再说《欧也妮葛朗台》,各路人马放在今日都变得经典化与脸谱化了。葛朗台的吝啬最开始看,尚可接受,直到后来对于自己身旁一切亲人安危的漠视,再加上不断深化的吝啬程度,才令人觉得可怕。
      个人看来,最大的意外在于欧也妮。本以为在老头去世之后她会迎来喜闻乐见的大结局,但她却在保留了自己美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继承了父亲的吝啬。这是个意外的安排,这是个更能动摇人的安排,这是个一般人写不出的安排。
      
  •     这是小学时读的书,那么小就读这么沉郁的故事,难怪我从小就不大爱理人,不知这算不算是个合格的借口:)
      
      在这本发黄的旧书扉页上还印着我当时的印章/标识,题着一句“她在世等于出家”。也不知道欧也尼后来怎么样了,《人间喜剧》后面有没有交待,一个三十三岁的贞洁富寡妇,还不知这人世要怎么让她受苦呢!我要是写续集的话,肯定是堂弟回归竞争的戏码。要是真这样,对这善良的老姑娘来说可真是生不如死,这不是《劝导》里那个懂进退识眼色的老姑娘,别又一跤跌回初恋里,丢的不是几个钱那么简单。
      
      《高老头》简直就是法国现代版的李尔王,看得人辛酸。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故事太多了,滋生了现代欧洲人的家庭观。中国人是讲究“养儿防老”的,也从小就教育子女要孝顺,早就上升为社会准则。有一次和姐姐讨论,西方可能是因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好处,所以孩子和老人其实都是社会在养,个人没太大压力,所以彼此的关系更像个契约,没太大压力。生孩子是想体会做父母的经验,长大成人了就放孩子去建立自己的世界,比较自愿。前一阵金融时报有篇写中国代沟问题的文章挺精辟的,变革时代的父母子女差距太大,彼此的不理解空前。就说凤凰男,到北京读了书留下工作结了婚,非要把父母接来一起住闹得鸡犬不宁。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母和硕士博士毕业的城市新中产,靠亲情维系真是彼此为难。为什么就不能你过好你的生活,我过好我的生活,然后彼此分享各自生活中的美好呢?给在小城市的父母安置的舒舒服服肯定比在大城市容易,他们安享田园生活,远离尘嚣和雾霾,多好呀。
      
      当然,高老头这两个女儿是邪恶的。比着葛朗台老守财奴的故事看,我一点儿都不憎恶葛老头,他是全面的俭省,所以拿侬觉得他亲,她和主人过着一样的生活啊!不患贫患不均,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以后也是要为人父母的,从小就教会他们独立自强,然后就自己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吧,累了倦了想家了,一张床一碗饭总是给的。但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做不成朋友也要是两个独立的人。
      
      想得挺好,到时候,谁知道呢?
  •     其实一直在想为什么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读完后才发现原来,人,真的是有不同的活法。葛朗台和高老头,同是有女儿,同样腰缠万贯,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从他们死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差别。死亡是心灵的镜子。濒临死亡的时候,葛朗台是让女儿推他到密室,看一眼摸一下他的金子,“金子是世界上最暖和的东西”,高老头呢,却在乞求女儿对他的爱,时而痛骂诅咒,时而悔恨脆弱,这样的疯癫状态不正是悲剧的高潮么。
      其实巴尔扎克描写的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的劣根性,这是一个很深远的主题,不过是以微观的视角不断地放大,放大,最后整个腐败冷漠自私的社会图景跃然纸上。其中有个很猎奇的理论,相比于他们冷漠自私的社会信条,那些杀人放火的明显过失反而显得光明正大多了。阴冷的毒箭和勇士之剑。繁华热闹的舞会,互相恭维的谄媚面孔背后,不知道藏着多么恶毒世俗的心肠。你风光,所有人都会围绕在你身旁。你失落,也有很多人在你身边,看你的笑话。金钱的铜臭味似乎永远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味道,不管是在葛朗台的故事里,所有人都觊觎你口袋中的钱币,无视你正直高尚的品格。还是在高老头的故事里,所有人都向往舒适华贵的生活与地位,尽管欧仁因为善良朴实的外省人性格曾良心发现,但是你却被结尾他照常赴宴的结尾吓了一跳。来吧,让这虚荣的世界砸死我吧。这就是我向这个社会发起的挑战。“这个社会就是三种形式,服从,斗争和反抗。家庭,社会和沃特兰。”于是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人群便一目了然了。
      我其实在这两个故事的强烈对比中想到了一个很烂俗的主题:爱与被爱。
      会爱的人不会在乎金钱地位与权势,他会奉献,所以在他周围的人会选择被爱,就像高老头对他的两个天使一样,所以两个天使就养成自私自利的秉性,一旦投入到巴黎的大熔炉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但是葛朗台,他不会爱,他只会算账和精明的算计,他有善良会爱的妻女,他奴役她们,却得不到残酷的反击,所以他对爱不在乎,他蔑视爱,轻视爱。爱是什么?能带来金子么。
      这个世界会永远被这个主题所困扰,爱的人渴望被爱,甚至乞求被爱。被爱的人践踏爱,然后再投入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了,义无反顾,绝不回头。
      
  •     《欧叶妮?葛朗台》是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属于《人间喜剧》风俗研究中的外省生活场景。在小说中,代表着资本主义暴发户兼吝啬鬼的葛朗台形象刻画得尤为成功。然而,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并不是想要谈论老葛朗台,而是他的女儿一一欧叶妮?格朗台。
       巴尔扎克不愧是文学巨匠,小说中,除了创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让我十分惊奇的是巴尔扎克对于女人的了解程度之深,这本小说中不乏对于女人精彩的评论。巴尔扎克在小说的末章说:“女人谴责女人的时候,往往是十分狠毒的。”那么,换一个角度看,女人在同情女人的时候,往往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本小说中,欧也妮会比老葛朗台更让我为之感叹。
       小说中,欧也妮几乎是天使的化身,在她身上,鲜有瑕疵,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这样的形象,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并不少见。《名利场》里的阿米莉亚,《巴黎圣母院》里的爱斯梅哈达,《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甚至于,在普遍受到大众欢迎的言情小说和偶像剧里,这样的形象往往是女主角的“专利”。然而,欧也妮仍然是有其特殊性的。她的特殊性在于她的身份一一暴发户的继承者。这一特殊下的特殊性格,也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正如巴尔扎克在小说末尾所说:“她在世俗之中却不属于世俗,她是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没有丈夫、没有儿女、没有家庭。”
       这个天使般的女人的一生,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夏尔未出现之前,她和她的母亲勤勤恳恳,像女工一样,终日操劳。她生日的时候,收到了装着其实是假货的镀金用具的针线匣,天真的她称那是一辈子见过最好看的东西。第一次见到夏尔时,她视他为“完美的人物”,是“从天而降的神人”。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欧也妮在第一次见到夏尔的时候就爱上了夏尔,正如巴尔扎克在小说中所说的:“欧也妮是个没见过市面的姑娘,平日里只是忙于缝补袜子,给父亲补衣服,在污秽的天花板下度时光。寂静的大街上一个钟头也难见一个行人,堂兄弟的出现在她心里引起一阵骚动,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夏尔来到欧也妮的家之后,欧也妮第一次梦见了爱情;夏尔即将出项之前,欧也妮第一次把自己的六千法郎送给了夏尔;夏尔离开之后,她每天早晚都要打开金匣子看叔母的肖像;父亲发现了金匣子,想要掏出刀子撬金匣子上的金板条,欧也妮气得拿起刀子,以命来保护金匣子。即便是在夏尔离开后了无音讯的七年时间里,她仍然想着他,等着他。最后,欧也妮收到夏尔的信,这个她曾经深深爱过的男人在心里向她索要金匣子,并且告诉了她他另有新欢的事实,信的结尾,他恬不知耻地夸赞自己是一个有良心、诚实、天真的年轻人。故事的结尾,她原谅了这个背叛他的男人,甚至不计前嫌地替他解围,帮他还债。后来,因为看中了她的财产而和她结婚的德?蓬丰庭长死后,德?弗洛瓦丰一家人又像当年克吕旭家的人一样开始包围这位有钱的寡妇,甚至连单纯的娜农也帮着侯爵张罗。
       在我看来,欧也妮对待自己和夏尔之间的爱情时,是她最可爱的时候。在那一场对夏尔来说并不算是爱情的爱情里,她的痴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夏尔来说,欧也妮是他的过客,可是对于欧也妮来说,夏尔或许就是她一生中最美的风景。在希望没有破碎以前,她一直站在原地等待,等着与夏尔共同度过朝朝暮暮的光阴,却没有想到,最终等来的确是背叛。
       《欧叶妮?葛朗台》这本书,巴尔扎克将它献给了玛利亚。据考证,玛利亚就是欧叶妮?葛朗台的原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说要以“欧叶妮?格朗台”在我所阅读的书本上的序中提到:“根据安德烈?莫洛亚的考证,她的真名叫玛丽-路易丝-弗朗索瓦?达米诺瓦,出身于一个上层法官家庭,是基?杜?弗勒内依的妻子。巴尔扎克曾跟他的妹妹谈起过她,说"她是造物主创造的最天真的女人"。一八三三年,二十四岁的弗勒内依夫人腹中怀着巴尔扎克的孩子。所以巴尔扎克在题辞中把她的名字比作庇护家庭的黄杨枝。但是《欧叶妮?葛朗台》的主题又偏偏是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有意思的是,巴尔扎克为了追求韩斯卡夫人,把这本小说的原稿交给韩斯卡夫人保存。他当然不会跟韩斯卡夫人提到这位痴情女子,但他向韩斯卡夫人夸大了他与卡斯特里候爵夫人的关系,以表示愿为韩斯卡夫人牺牲他的旧情。从这里,我们难道没有在巴尔扎克的身上看到负心的格朗台侄少爷的影子吗?巴尔扎克固然是那个社会精明的观察家,但毕竟属于那个社会。他在描绘那个只讲利害、无情无义的社会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一笔财产,一个贵族女人"的庸俗追求。”
       由此可见,无论是小说还是现实,这类像天使一样的女子,最终却都只能沦落到可怜的境地。然而,欧也妮难道就这样一辈子在别人对其金钱的觊觎中度过吗?她始终无法幸福吗?那倒未必。巴尔扎克在书中曾经这样说过:“人的命运真可怕!没有一宗幸福不是因浑浑噩噩而来的。”如果欧也妮暂时闭上她那看透世间一切的眼睛,糊涂一点,将就一点,她也许能自得其乐。问题是,像欧也妮这样真切而纯洁的姑娘,她会闭上她那双早已看透世事的眼睛吗?这一点,大抵是天使的悲哀吧!
       2010年8月15日03:47
      
      
  •     巴尔扎克笔下有不少崇高善良纯洁的女性角色,男性角色中倒似乎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我感觉这还是挺符合社会现实的,我认为整体而言女性在本质上比男性善良。
        葛朗台老头的形象自然是非常经典的,巴尔扎克对吝啬鬼财迷的描写丝丝入扣生动无以复加,是本书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不过要说葛朗台老头是好是坏倒也难说,他对金子的追求超越一切(包括亲情),他看到金子便想占有舍不得多花一点钱,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他是个坏人吧,人谁没有个缺点或者癖好呢。只是葛朗台老头的癖好程度之甚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人类能得到多少金钱是不是也是由他对金钱的欲望程度决定的呢?
        巴尔扎克笔下的女性则完美的多,不是圣人也是圣徒的形象。葛朗台夫人是一个,她为葛朗台带来一笔丰厚的嫁妆,也不为此要求一丁点儿的家庭地位,她对丈夫从不反抗,临死了还对葛朗台老头好言好语的说:“就如我宽恕你一样,有一天你会需要上帝的宽恕”。
        佣人拿侬也是个忠实可靠的好女人形象。有时拿侬比葛朗台夫人还能说得上话,在欧叶妮受到老父亲惩罚时给予暗中的帮助。
        欧叶妮的宽容有两处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是母亲死后父亲要求她放弃继承权。在这之前,她父亲可刚把她关在冰冷卧室中不准出门只给面包冷水长达几个月。她二话不说便在放弃继承的文件上签了字。欧叶妮大概非常清楚父亲的癖好,也幸亏她没有因此背叛父亲去追随堂弟查理,父亲毕竟是父亲,父亲死后遗产依然全由她继承,而最后堂弟的背叛带来的只是巨大的伤害。另外一次宽容就是他帮背叛她的堂弟偿债,让他能如愿娶到有贵族头衔的丑陋未婚妻。欧叶妮宽容的行为的背后藏着她内心对堂弟行为的谴责。
        可怜的欧叶妮最终没有得到婚姻的幸福,但谁说婚姻就一定会幸福呢。巴尔扎克笔下的男性似乎没有一个好东西,那么与其和某一个男人结婚,还不如让我们放弃对婚姻的期望,像欧叶妮那样做做慈善事业以求内心的平衡,同时身不由己周旋于垂涎她财产的男人之间(利欲社会),让他们渴望,却得不到,岂不更快人心?
        回到现实中,浸身于人与人共同营造的社会大染缸,还是感觉--宽容是最大的美德!
  •     这是我在空间里面写的,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看完这个有了几天了。心里面有很大的触动。一个人的不幸,不一定是因为自己,更多的,是一个人影响了一家人的幸福。
       老葛朗台无可非议,是一个成功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
       在老葛朗台的人生当中,追求的只有一样,自始至终,都是。那就是金钱。他是成功的。有很多的金钱,并且能从中得到满足,不论是心里上的或者是社会上的大家给予老葛朗台的尊重。 这都可以看做是老葛朗台的成功。
       一个人可以影响一家人的幸福。最典型的,就是欧也妮小姐的幸福。欧也妮小姐的不幸,我就认为完全是因为老葛朗台先生的专权,还有老葛朗台太太的懦弱无能,一个这么有身价的太太完全没有一点贵气,就像一个村野农妇,以丈夫为天,这没有错,但是她教的欧也妮也是如此的无知,就是她的错。我们人没有办法控制我们的前20年,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一些思维方式,但是20岁后,我们就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在看到自己的不幸,和预知到女儿的不幸之后,不应该只是这么,充满怜悯的看一眼,应该教她,怎么样改变。我们人应该读书,不断的读书。进步。
       我今年20岁,我就希望自己可以不断的读书,可以改变的就只有自己。要有自己的执着的追求的一件事。对我而言,就是看各种书。一定要有像葛朗台一样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不断的做,做一辈子。成功者是不会被质疑的。我要不择手段的努力成功。
       我对于成功的看法:有足够的钱,我可以有喜欢的就可以买;有一个老公,每天能陪我说说话;有两个孩子,教他们慢慢成熟,变得有思想,有文化。
       对于人来说,最基本的就是有一颗宽容的心,现在,我就知道,宽容具体就是说尊重和接纳,不仅对别人,更是对自己,这样,才可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老葛朗台是一个时代的坚强和专权。欧也妮是每个家庭都有的单纯乖宝宝。在一定程度上,我也是位欧也妮小姐,养在深闺,单纯善良,没有很强的自主能动性。我就希望自己可以改变。首先得要说的是,我本来也是很好的,有很多人男生女生都喜欢我,我吃喝不愁,也是比较知足常乐。第一吧,得要对很多的事情有一个是非判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说我来吧。第二,不要怕伤害别人,并不是说“不要伤害别人,否则别人就一定会加倍还回来”有时候,这个伤害很难划分,人人都不会很在意,做自己,成就自己,自己活得好,反而更可以吸引别人。不要总想着迁就别人。第三,什么时候都是,多看书,好好学习。
  •     那个时代资本主义尚不完善,那个时代其实很接近我们当今的中国,平淡的开端孕育着高潮的跌宕,不长的一段故事,但却反映了两代人,两种性别,两个阵营者,对于金钱,对于爱情,对于亲情,对于友情那截然相反的固执。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情感纠纷,满是唠叨的描述,但却清晰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尚不完善的资本主义(而今当然也未完善),更折射出了当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状
  •     巴尔扎克笔下有不少崇高善良纯洁的女性角色,男性角色中倒似乎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我感觉这还是挺符合社会现实的,我认为整体而言女性在本质上比男性善良。
      葛朗台老头的形象自然是非常经典的,巴尔扎克对吝啬鬼财迷的描写丝丝入扣生动无以复加,是本书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不过要说葛朗台老头是好是坏倒也难说,他对金子的追求超越一切(包括亲情),他看到金子便想占有舍不得多花一点钱,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他是个坏人吧,人谁没有个缺点或者癖好呢。只是葛朗台老头的癖好程度之甚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人类能得到多少金钱是不是也是由他对金钱的欲望程度决定的呢?
      巴尔扎克笔下的女性则完美的多,不是圣人也是圣徒的形象。葛朗台夫人是一个,她为葛朗台带来一笔丰厚的嫁妆,也不为此要求一丁点儿的家庭地位,她对丈夫从不反抗,临死了还对葛朗台老头好言好语的说:“就如我宽恕你一样,有一天你会需要上帝的宽恕”。
      佣人拿侬也是个忠实可靠的好女人形象。有时拿侬比葛朗台夫人还能说得上话,在欧叶妮受到老父亲惩罚时给予暗中的帮助。
      欧叶妮的宽容有两处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是母亲死后父亲要求她放弃继承权。在这之前,她父亲可刚把她关在冰冷卧室中不准出门只给面包冷水长达几个月。她二话不说便在放弃继承的文件上签了字。欧叶妮大概非常清楚父亲的癖好,也幸亏她没有因此背叛父亲去追随堂弟查理,父亲毕竟是父亲,父亲死后遗产依然全由她继承,而最后堂弟的背叛带来的只是巨大的伤害。另外一次宽容就是他帮背叛她的堂弟偿债,让他能如愿娶到有贵族头衔的丑陋未婚妻。欧叶妮宽容的行为的背后藏着她内心对堂弟行为的谴责。
      可怜的欧叶妮最终没有得到婚姻的幸福,但谁说婚姻就一定会幸福呢。巴尔扎克笔下的男性似乎没有一个好东西,那么与其和某一个男人结婚,还不如让我们放弃对婚姻的期望,像欧叶妮那样做做慈善事业以求内心的平衡,同时身不由己周旋于垂涎她财产的男人之间(利欲社会),让他们渴望,却得不到,岂不更快人心?
      回到现实中,浸身于人与人共同营造的社会大染缸,还是感觉--宽容是最大的美德!
  •     永远的力度的描写,实际上看起来真的是很吃力很吃力的,高老头的开头真的被我跳过去了,虽然知道不应该但是没办法,正是浮躁到看不下去的年纪,虽然我知道那段描写很经典,就像看不下去巴黎圣母院里的景物描写一样,是在是对不住他们吗,雨果也好,巴尔扎克也好。
      欧也妮葛朗台。老葛朗台变态的不像人了,实际上也很少有这样的人,所谓文学终究是和生活有距离的,葬送了自己葬送了老伴,最后葬送他的金钱也葬送了自己的女儿,悲剧啊,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了。
      高老头。看起来很心酸的一本书,不相信有女儿会这样对待一个这么爱她们的父亲,除此之外其他都没注意,然后却很无聊地发现其实伏脱冷是个GAY,好吧,我错了,看了些什么啊我。
  •      第一次读巴尔扎克。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伟大的人处于各种原因被我们所忽略,听得见却想不起去看看他的书,与他相关的内容。巴尔扎克对于我就是这样。我不舍昼夜的读书,没有目的,没有分析的选择。忽然在什么地方,在一首歌,一部电影,听到一句什么样的话。就会马上去书店,去当当,定一本相关的书来读。比如又看周迅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看完就去定了两本巴尔扎克来读。偶尔在那里看到一句‘除了天才之外一无所有的骄傲的苏格兰绿孔雀’就又去找王尔德来读。也许无意中自有一种指引,把你带向你所向往的那个地方去。读书就是读自己,没有在书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又怎么可能深切的被打动呢?
       才见巴尔扎克,其实也不晚。
       看完欧叶妮我找到巴尔扎克的像盯着他的脸看了好一会。我总觉得能在一个人脸上看见他的想法和深沉。欧叶妮写的真好。打开书的第一句我就被他深深的吸引。‘在某些外省城市,有些房子使人看了会产生凄凉之感。。最阴森的修道院,最荒凉的旷野,最凄怆的废墟。。。’我不禁暗下决心,由他带我去那个悠久安静的地方,听一个最戏剧最真实的故事。阅读的快乐,就是漫无目的的行走,一路的风景看之不尽。较之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的风景写的更加动人。他的景物里透着闪耀的生动气息。每一个早晨,一个傍晚都那么熟悉。清冷却不孤寂。不像卡森麦克勒斯,不像《伤心咖啡馆之歌》那样把景与事固定的那么一致。在巴尔扎克的景物里就能想象各样的可能。能看见人物在作者之先,生动的存在了很久。我喜欢他书里不厌其烦的描述。自然犹如历历所见。
       巴尔扎克十分善于描画女人的美。我不禁暗暗猜想:他一定是个情痴。不然怎么能把女人的美看的这样透彻这样完整?活得太粗心,缺乏安宁讲述一个长故事的沉静。因而对于那些娓娓道来的人和事总是十分感动。巴尔扎克,他是怎么记下这些事的?怎么在夸张的人物上添上那么多真实的情感。初恋的美,自己都忘记。只能在阅读的力量里回忆起点点滴滴。
       我爱,那些活生生的人。我不禁常常怪自己:不愿去接触人,却喜爱书里的哪怕是坏人。也许是因为书的坏人更坏,美人更美。而现实中常常没有这样的人。
       以欧叶妮为原点,父母,爱人,追求者。在外围是索缪城千千万万的居民。还有最远处旁人口中的大都会,敛聚财富,让倒霉蛋起家发迹的印度。这个故事真是诱人。总是幻想有一个这样的遥远小城可以生活,远远的听到关于喧闹华丽的传说。听来的故事往往比真实的经历更有戏剧色彩。可惜从小便生在一个居中的地方,长大了世界的联系犹如在隔墙之间,似乎没有听不见看不见了。我不禁羡慕那些遥远的过去。人,原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巴尔扎克总要在美丽的人身上加上诸多在如今看到无可救药的愚顽。常常看的人忍不住烦闷。就想欧叶妮的母亲以为的依存吝啬的丈夫,没有开窍的可能。母女二人最快乐的时候就是他们最无知的时候。巴尔扎克就说:可见没有一种幸福不实在糊里糊涂的状态下存在的。我承认。但了解之后还是很悲伤。就想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只有彻底的牺牲自己忘却自我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为什么呢?人难道真的不能又清醒又幸福吗?欧叶妮和他的母亲常年生活在父亲的谎言里。一心相信自己家贫如洗,从而节衣缩食幸勤劳作,坚定着宗教的信仰。真像对她们来说又有什么可贵的呢?知道真像之后,欧叶妮尝到的是悲伤的爱情,是母亲心惊胆战的崩溃。巴尔扎克竭力歌颂的就是这些平凡的人的勇敢。就如他说,一些感情在回头看去总是不可思议的,唯有加以心理的分析才能理解。
       高老头无止尽的贪婪。只有一个疯子似的人物,我看到后来居然对他产生了莫名的好感。他的坚持不是一样很可贵?他的吝啬就像贝姨的报复,就像于洛男爵的好色和虚伪,是没有止境了。但相比较后俩个人,他更坚韧,更果敢。他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一生的成就在全城的人看来是值得歌颂的。每个人都有乃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的坚定往往十分珍贵,只是他把自私当作了信念。
       我在故事的最后不断联想欧叶妮的伟大与坚强。当父亲的信念在心里死去,最终爱的信念也慢慢毁灭。一个由陌生到习惯世俗奉承与虚伪的姑娘。会有怎样的心面对自己的余生?面对平淡漫长的寂寞和无止尽的孤独。假如宗教的爱心圣洁和虔诚真是可以给人永生,那我们是不是能真的幸福?
       巴尔扎克真好。我愿永远守在另一个世界思考我彼世的人生。
      
  •     两个老头的相似点是:一开始都有钱,到晚年孤家寡人、穷困潦倒,无人照顾,亲人远离,悲惨的老龄世界。不同点是:一个吝啬;一个为儿女奔波劳碌,积攒钱财,高老头是后者,有点像中国的父母们,为儿女甘愿付出。记得读这本书时,还在上小学,父亲出差时在北京买回来的,好像是三本书。《高老头》、《威尼斯商人》还有一本革命教材,是批判四川大地主刘文堂的画册。那是1978年,刚刚解禁的人们,精神很饥渴。购买书籍时尚也是需要。我高高兴兴的读完了《高老头》,才知原来国外的老头也有姓高的,故事最后很凄凉,老头的钱财都被儿女骗光了,他也就没有了价值,被遗忘在旅馆中死去。
      钱闹的,以前的中国家庭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我们批判性的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惋惜,庆幸生在了中国。但是,人性会变得趋向一致,几十年后的今天,国人富裕了,资本增长了,资本国家的事也发生在了中国,而且毫不惊讶。唯一惊诧的是,我们失去的家庭和睦,尊老养老,颐养天年的美好德行、良心哪去了?
      我们将来怎样?
  •      又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又是一支犀利的笔,怎么看怎么想我们的鲁迅,巴尔扎克又与鲁迅有不同。他对人性的着眼点是普遍的人性,而鲁迅针对了中国人的国民性。应该说巴尔扎克更具普世价值。
       课本上说《欧也妮·葛朗台》表现了资本主义的金钱社会关系,这点我不敢苟同,这太具意识形态意味了。如果说葛朗台表现出来的贪婪是资本主义的,那为什么当时的的巴黎奢华无度,大肆花钱,就算是葛朗台身边的人也不及他的吝啬呢?为什么美国的资本主义是消费的资本主义呢?所以这是人性!!!
       《高老头》在剖析巴黎上层社会上面让我感受很深,我想是因为那是发生了一件让我感觉看透了许多的事吧!
       那是我因为不要老师发的资料而与老师闹翻了,而我早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但让我气愤的是,我妈发动2个亲戚和我爸整天说我,联想到她以前一直只知道恭维老师,不管老师是对是错,我终于看透了她的本质--一个只知道维护自己那点既得利益的小市民!!我也看出这不是她的错,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她又能怎么样呢?我们这个小厂子很封闭,别人都说我们有钱,但他们都因为这点小钱怕手怕脚,什么都不敢去做。后来别人把我这件事给她家长说了,她的父母说我是好样的,我听到更不是滋味。我觉得,我一定要走出这个封闭的小地方,到更大的都市去施展我的才华!!!
       那是正好看到这本书,真的像天使一样给了我信念,我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枉费人生!!!
      
  •     貌似我看的书的封面与网上的不同,isbn号等其他信息都是一致的,让我很纳闷!
      
      老葛朗台真是名副其实的吝啬鬼!!!而高老头真是让我摸不到头脑,世界上真有这种人吗?
  •       白眼狼
        
        在葛朗台先生搁下千万家私归天之后,这个故事疑似要以大团圆喜剧结尾。按照肥皂剧思路,本书男主角,父亲破产穷困潦倒一交从贵公子跌成穷光蛋的美少年,拿着女主角的资助远走高飞去谋出息,顺便带走欧也妮少女真心的夏尔表弟,应该满载而归,就像白马王子迎娶公主……但是呢,这公子哥儿义无返顾的堕落了,于是本小说成为彻底的悲剧。
        巴尔扎克小说的规律之一:善良的角色几乎都是绵羊般的圣徒(于絮尔·弥罗埃),人生路上总要挨饿狼撕咬几口。那些天真到死的姑娘一定短寿,因为不适合人间。怀有天真情绪的青年如拉斯蒂涅(《高老头》),一定会被社会上一课然后变成冷酷大亨。夏尔是又一个拉斯蒂涅,是年轻版的伏脱冷(《高老头》)。关于他从白马王子变成黑心阴谋家的过程,巴尔扎克非常偷懒。他和许多女人鬼混过,于是忘了初恋;他经历许多尔虞我诈,于是忘了年少时的誓言。他什么都没做错,只是去到了人间,而又恰好不是圣徒,于是就变成了悲喜剧所需要的那个角色:一个地道的、纯粹的、哼着歌给旧情人写信耍手段的白眼狼。
        
        为什么巴尔扎克写混蛋可以写到形形色色,对善良的人只有圣徒这么一种角色?出版商们说他言而无信,情人们指责他见异思迁,甚至母亲也认为他忤逆不孝、自私自利。他和夏尔、伏脱冷以及千万在“人间”沉浮的算计者,有着深深浅浅的类似。
        如果回头阅读那个白眼狼出现在欧也妮眼前的时分,那个在夜晚敲门、身披巴黎最时髦花花公子装束、浮浪风流、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年,你会发现,这个形象正是巴尔扎克日常生活手头宽裕时的模样。那是他理想中的家伙。而这个少年从贵公子变成黑心汉的过程,多多少少,有着巴尔扎克大师自绘漫画像的色彩。
        
        漫画的世界
        
        这本小说的结构,近于经典戏剧。葛朗台、太太、欧也妮和夏尔。拿侬只是太太和欧也妮身边的一个温暖的影子。其他人物,无非是帮腔。众声喧嚷,就像舞台之后的画外音,像电影的配乐。
        蓬风先生和他的两位叔叔,其实是一个人:一个满口想娶欧也妮,心里计算葛朗台资产的人;格拉桑先生一家是另一个人:同样计算着葛朗台资产的,挂着绅士身份的人。除此而外的索漠人民,又是另一个人,即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嘻嘻哈哈,吵吵嚷嚷,在更外一层帮腔。
        如果没有夏尔,这个故事可以这样表述:葛朗台先生——或者说,他的资产——是座城堡,欧也妮是端坐其中的公主;格拉桑和蓬风两个帮派,就是灰头土脸、注定失败的求婚者,打算迎娶公主,顺便占据城堡。而夏尔先生,一个地道的白马王子拍马而来,夺走了公主的心,然后被岁月剥出了真相,变身成为一个白眼狼。
        因此,帮腔的众位,是本小说最可怜的一群人:他们必须灰头土脸跑龙套,来衬托王子的俊俏;他们根本来不及对王子形成阻挠和伤害,因为他们非常软弱。他们最后被利用了,却还是一无所获。千万资产依然留在女主角手里,他们只是来往奔走,烟尘飞嚣,做出种种让人莞尔的可爱复可怜举动——包括蓬风先生终于心愿得偿娶得欧也妮之后,就喜剧性的死去了。
        但是呢,帮腔们的声音,构成的是世界,是“人间”。欧也妮独自在她与世隔绝的家中生活,没有被尘世之气所染,而门外风云变幻,不小心就把她那白璧无瑕的爱人卷走了,还给她一只白眼狼。如果说这个故事有像戏剧的地方,就是这个了:“人间”、“世界”是能蛊惑人心的,是见利望义的。任何人似乎都没有犯错,造就悲剧的是客观世界本身。
        
        
        爱情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小说,欧也妮的爱情,是你可以读到的小说中,至为纯真的爱情。虽然在她早起化妆的段落,有些微自卑感存在,但之后的同情又中和了这种仰望的情怀。公主从没步出城堡,于是不知道自己是公主。因此她不觉得自己的高贵。她和夏尔的爱情,生于忧患,于是倍加纯真。怜惜、体谅、包容、牺牲,一切完美的元素都在其中。
        而这就是欧也妮悲剧之因。她爱上的人注定要变成白眼狼,而她的爱情又是圣洁的、非尘世的爱情。如果她始终不动心,那么她终其一生都会不受伤害。但从她开始动真情时,悲剧就开始了。沾染了利益的一切豁然变色。她的爱情,夏尔的白眼狼化。这两个步骤使悲剧成真。之前的漫长伏笔,仅仅是为了引到这个情节,这句话:“德蓬封先生走了。欧叶妮倒在扶手椅里泪如雨下。一切都结束了。”
        巴尔扎克对人间的利害算计一目了然,他相信世界的残忍与现实。但他偏要写一场纯真至极的爱情,然后任由人间的算计来蹂躏。而他恰好以这部小说向他口称心爱的人致敬,这种苍凉的讽刺,你看,只能来自巴尔扎克这样的人。
        
        
        悲剧?喜剧?
        
        “人间喜剧”,这是巴尔扎克九十余部小说的总称。按这些小说大多数的悲剧结果而言,“喜剧”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喜剧:一个巴尔扎克式的反讽……但是,《欧也妮·葛朗台》算是一部悲剧吗?
        如前所述,剥除掉周遭细节,这是部完美的悲剧。欧也妮爱上了夏尔,夏尔变成了白眼狼辜负了他。但是,因为帮腔者们那花里胡哨的存在,因为欧也妮父亲葛朗台先生的表演,这整个故事充满了滑稽绝伦的表演。甚至最后,夏尔辜负欧也妮后,欧也妮用一百五十万法郎买到了这个傻瓜的悔恨不迭——最后一次喜剧。
        如果你抛开欧也妮的悲剧结果,那么,这个故事本身是个华丽的喜剧。小丑们斤斤计较的算计金钱,最后一无所获。但是,巴尔扎克还是把欧也妮扔了进去:她没有像喜剧女主角一样迅速从感情中拔出来。她陷了进去,和小丑们同归于尽。于是,这个故事悲喜交加,视乎你如何看待了。
        
        
        伟大的吝啬鬼
        
        葛朗台先生是这个星球历史上最著名的吝啬鬼之一,虽然他也许并不真实存在。本小说的喜剧成分,几乎他一个人占足一半。如果说这个故事的舞台中心是夏尔和欧也妮的悲剧对白,那么幕布、话外音甚至舞台本身,都是无所不在的葛朗台。他的吝啬、他的算计、他为了省钱喝无糖咖啡、他装结巴讨价还价的手段、他对妻子将死抱以的“是不是要花很多钱呢”的问话。男女主角是小说的骨,他是小说的肉。而因为他过于精彩,甚至喧宾夺主。他和他的资产,其实就是帮腔们争夺的核心。他是那个时代伟大又罪恶的象征,是金钱至上的表征。他是这个小说虚拟帝国的国王。
        他不仅仅是吝啬鬼,确切的说,他是敛积金钱的蛇。他对金钱的热爱,犹如鲨鱼对血,娴熟的敛取和保存,已经成为他的本能。他无视天上人间的道德和法律,只信任自己那随时可以修改的人生法则。小说越到后来,他的段落越漫画化。直到他死时,高潮出现:“到那边向我交帐!”这是他的遗言,是整部小说最经典的一句喜剧对白。如果说这部小说是悲喜剧交加的部分,那么,毫无疑问,他就是喜剧的真正主角。但喜剧并没随着他的死而落幕:他是金钱的化身,他的资产依然留在人间。而只要资产还在,喜剧就还能继续演下去。
      
      
      
       最后看这个故事:就像布卢姆在都柏林上演奥德修斯流浪的剧情一样,所有的史诗,去掉英雄壮语和宏大细节,都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体现。如果把周遭的背景剥掉,比如索漠城、葡萄园、桶板、牛油、咖啡,你会发现,这个故事,时时刻刻都在全世界上演。把我们的故事稍微这里扭一点,那里夸张一点,就是这个故事的边边角角,枝枝杈杈。你看,明知道很荒诞,但在纸面上永远比现实生活令人震惊,这就是人生。
  •     
      有钱,抠,抠得不行,抠死了~~
      
      
      人间喜剧都看完了~~ 真不是每本都好看,但却每本都有意义,超有现实意义
      
      推荐看也是人间喜剧里面的那3本YD的~ 待我想想书名,,,,
  •     拉斯蒂涅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懵懂、单纯的青年被社会异化逐渐嗜血、无耻的过程。我们的社会也在进行大量这样的异化,不同的是我们可能在大学甚至更早的阶段就开始了。虽然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但读起来感觉一般(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原因),观大略,察内涵就够了,逐字咀嚼就不必了。
  •     不管那些传奇是怎么说的,没有钱这东西是不行的。
      爱要有所附丽。
      品位是需要钱的。
      什么是真理,我告诉你,你不给钱人家就不卖给你东西!
      
      前三句话是名人名言,最后那句是我舅舅说的,前工人业余剧团演员,现在的电器修理店老板。
      庸俗吧。
      
      
      年轻的时候看巴尔扎克,说真的是看不懂硬看,谁让革命导师对他大为赞赏,况且我们这个小城市的图书馆那时只有他的著作最全最多。高老头是听广播里的小说联播听下来的。那时侯就觉得怎么老是钱啊钱的,这老头的书里除了钱就没别的了,简直是个财迷!
      二十年后,我真的看懂了,还是摇头,就是嘴里多了一声叹息。
      
      大家看过奥黛丽赫本成名前的照片吗?
      好看吗?
      我看不好看,和一个普通的伦敦歌舞女郎没什么区别。
      贫穷和失意和可以淹没美丽,而成功和富有可以放大魅力。不是谁穿纪凡希都象赫本,但是赫本不穿纪凡希就没有传奇的时尚故事。
      有钱不一定有品位,但是品位需要钱。
      没有谁象巴尔扎克那样看透了世态炎凉,人性的脆弱和贪婪,钱可以毁灭所有美好的东西,很少人不在它的面前低头,我没看过资本论,但是生活叫我看到了书本上有的和没有的。
      我看到周围的人都拜倒在它面前,然后得到它的奖赏,平步青云,当然是要放弃一些东西的,比如灵魂,良知,爱情。多么苍白无力,在它面前。
      是啊,你的同学已经开奔驰了,住豪宅了,你还在贫民窟里,每天骑两个小时去上班,你去参加同学会吗,
      拉斯蒂涅?
      
      刚才,我用棉花堵着耳朵在写东西,我唯一的可以实现的爱好,楼上的音响大作,我实在受不了就去理论,请他小点声。
      
      “那可没办法,就这么大音儿,嫌吵,你住别墅去啊!”
      
      我住不了别墅,只好走回家又加了几个棉花。
      
      
      我可怜的丈夫叹了口气,说:明天我再买注彩票吧?‘
      
      
      这不是真正的评论,很差劲,随手写来,见笑了。
      
      
      
      
      
      
      
      
  •     其实我也是财迷,但我很穷。葛朗台就不一样了。其实他的吝啬也说明当时的现象。资本主义社会处于血腥积累的时期。不光是他,整个社会都在疯狂的敛财。
  •     老头表现的很吝啬。除了巴尔扎克想表达的讽刺外,我觉得也可以理解。
      小时候遇到喜欢的东西,我总是舍不得玩,将它们小心地收到小柜子里,定期出来端详。葛朗台爱得不是花钱,而是钱。他爱得不是享受,而是钱,那么他这么做又有什么不对了?
      也许他曾经很缺钱,很节约,于是有了钱他也舍不得花,他在弥补一种曾经没钱的精神缺憾。也许一个人年金几万可以过得很奢侈,但如果继续积累财富,一个人会因为想更富有而反而更吝啬,压力更大。
      
      在那个世界,欧也妮的存在本来就是悲剧。轻率的付出爱是所有无辜少女都会犯下的错。只是她大不必那样苛责自己。但一个一生不知享受的人,又怎么一朝一夕就学会使用那种带给自己悲剧的东西呢。
  •      巴尔扎克的夸夸其谈,覆盖了我的整个初中时代。
      
       再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充满激情地罗里罗嗦,像个疯子一样描述个不停。还不让人反感。我忍耐过雨果的罗嗦,不到一半我已经开始困倦了。所以,巴尔扎克在我心中,始终是不可取代的。
      
       只是我再没有心情重读一遍《赛查 皮罗托盛衰记》之类的作品。相反,简单一点的葛朗台,高老头之类的,我依旧喜欢的很。精力很集中,没被罗嗦的叙述分散掉,又那么真实,充满讽刺意味。我喜欢极了。无论初中、高中、大学到如今,都喜欢。
      
       高中的时候,甚至把欧也妮收入课本的那一段排成剧本。和七班的《百万英镑》竞争了一把。像那种趣味少少的情节,居然也能和百万英镑拼了个平手。冥冥之中,我看到巴尔扎克那个抓狂的家伙又出现了,手舞足蹈的讲他的故事或者见闻,你根本分不清他的叙述是真实还是虚拟。然而这就是他的境界。
  •   有一个地方不是很准确,就是葛朗台的晚年没有穷困潦倒;不过总结的挺好的
  •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嘛。
    我看到的封面也不是这个呢。
  •   白眼狼,哈!真是张式比喻。
    确实,巴尔扎克的写法太舞台化,人物漫画化。是否这就是古典的写法呢?狄更斯的人物同样象漫画。
  •   看到葛朗台死的那段我几乎要笑喷了。他只是个丑角。但是我不能理解夏尔为什么抛弃欧小姐,如果他也那么爱钱的话。
  •   我是初一的时候看的这部书
    一口气读完
    是我阅读名著的启蒙
    当时是又哭又笑
    喜欢作者夸张的表达
  •   5月1号去朋友家里,书房放着这本书,作者之一正好是朋友的老婆。
    qq http://www.douuban.com/review/2008819/
  •   绝缘体怎么又来做广告啦。
  •   你们可以继续体他们作为负线监视我 当然他们会继续关注我 就像过去 但是他们毕竟和你们一样是属于喜欢给人看的普通人 当然我们不是特别 只是被人看多了 都有后遗症了 他们也看到了 我已经连正常的社会生活也不行了 即使他们不看我了 我也没办法反抗 如果过去是潜意识的反抗导致的异常的敏感 那么现在的虽然是极端不能适应的被迫适应
    我相信我愿意下地狱等他们愿意不看我直到他们愿意为止 我相信你们也是善良的 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你们靠我是发不了财的 因为我没有ZZ权利 我不能保证他们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我只能通过牺牲自己换取他们的回头 如果你们要撑起他们的事业 我也没有能力同样的牺牲再来一次
    但是我相信 以后会有跟我一样的人会继续我的事业 因为你们做的多么可耻 我不想继续什么事实和美丽的他们慌乱的赎罪 我相信我过去得到的认识 一切是有回报的 而我已经不愿意为他们牺牲到一定程度 
    因为他们还没那个程度
  •   哈哈他们黑的 没有回头路的 所以他们满身罪孽 你们也是 
    你们继续纠缠我 罪孽越森 我看他们什么嘴脸在什么美丽的未来里
    他们的存在不是大黑就是小黑 他们是不会放弃用罪恶的手段 就像你们
    因为你们和他们是弱者是垃圾 得到的知识和本领也不是初版 所以说中国为什么不行 就是因为你们脏 你们害了很多人 即使现在回头 也没机会了 我要看你们多少的丑态 包括他们的父母和前辈的丑态
    我不怕你们 因为你们就是丑 装吧
  •   巴尔扎克是个冷酷的上帝。
  •   天涯篮球的张公子。。。
  •   说实话,看《欧也妮·葛朗台》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这不科学,不是因为老葛朗台的吝啬太夸张了,而是他对金钱的贪婪好似凭空而来——巴尔扎克是不是太懒了,懒得想出一个足够合理的理由?
  •   可以用3M耳塞,很便宜很好很安静
  •   喜欢巴尔扎克,他才是真正写世界的人
  •   “ 再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充满激情地罗里罗嗦,像个疯子一样描述个不停。还不让人反感。我忍耐过雨果的罗嗦,不到一半我已经开始困倦了。所以,巴尔扎克在我心中,始终是不可取代的。”呵呵…看这样的评论…心情很好。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确实描写部分很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