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6-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屠格涅夫 译者:戴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的著名作家。《罗亭》和《贵族之家》均为他的主要作品。《罗亭》描写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初步接授民主主义思想的罗亭,胸怀改革大志,竭力鼓吹改革的思想,一次次开始前无古人的事业,但转眼便碰得头破血流。面对贵族少女娜塔莉亚纯洁、热烈、义无反顾的爱情,他反而犹豫、彷徨、恐惧,充分暴露了贵族知识分子的软弱。然而,罗亭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牺牲在巴黎的街垒之上,这一悲壮的结局又给沙皇残暴统治下的俄国带来一线希望之光。《贵族之家》鲜明、形象地描绘了俄国贵族的兴衰史。拉夫列茨基虽有远大目标,但怯懦得不知所惜,甚至寄希望于贵族少女的指点与拯救。然而他于迷惘之时不断喊出的“怎么办?”却使整个俄国都为之振聋发聩。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屠格涅夫 译者:戴骢
书籍目录
罗亭贵族之家译后漫笔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书目
章节摘录
书摘 “就是昨天生气的那个老头儿?”罗亭问。 “是的,就是他。不过在乡下,他是可以派用场的。哪怕逗个乐也好。” “他这人并不傻,”罗亭说道,“但是他路没有走对。达莉娅·米哈伊洛夫娜,不知道您同不同意我的看法,否定,一概的、全盘的否定,有百弊而无一利。您否定一切,就能轻而易举地被誉为聪明人,其实这种花招,明眼人一看便知。老实人听了马上会认为您比您所否定的要高明。然而十有八九不是这么回事儿。首先,凡事都有欠缺之处;其次,即使您否定得在理,对您却更为不利,您把聪明才智都用在否定上,那您的聪明才智就会衰退,就会枯竭。您的虚荣心固然得到了满足,可您却失去了观察事物的真正乐趣;而生活——生活的实质——却从您浅薄而又偏颇的观察中溜走了,结果您只得当一个成天骂街、逗人发笑的角色。只有爱别人的人,才有权指摘别人,责骂别人。” “Voilà m-r Pigassoff enterré”达莉娅·米哈伊洛夫娜说,“您真正是个有知人之明的高人!不过皮加索夫想必不会理解您。他只爱他自己。” “他骂他自己,也只是为了有权骂别人,”罗亭接口说。 达莉娅,米哈伊洛夫娜笑了起来。 “这就叫拖人……就如常言说的……拖人下水之计。顺便问一下,您认为男爵这人怎样?” “男爵?他是个好人,心地善良,也有知识……然而性格脆弱……所以他终其一生也只能成为半个学者,半个上流社会人士,换句话说,他是半瓶醋,也就是说,他不会有什么出息……我为他扼腕!” 要打赌的话,您会输的,亚历山德拉·帕夫洛夫娜,因为您错了,罗亭没有夺走我的心上人,他根本不想夺走,可他照样破坏了我的幸福,虽然冷静下来想想,现在我还真该感谢他为我做了这件事。可当时我差点儿发疯了。罗亭丝毫不想坏我的好事——恰恰相反!但是由于他那该死的习惯,喜欢用言语来给不管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作出判断,就像用大头针把蝴蝶死死钉住一样,他开始当着我们两个的面,给我们两个分析我们的关系,告诉我们该怎样相处,专横地硬要我们弄清我们感情的来龙去脉,他称赞我们,责备我们,甚至给我们写信,您想想看……结果闹得我们两个如坠五里雾中!虽说我当时未必会娶我的这位小姐为妻(我头脑多少还清醒),但我跟她至少可以像保尔跟薇吉妮那样恩恩爱爱地过上几个月;然而这时两人间却出现了层出不穷的误会,关系越来越紧张——总而言之,龃龉迭出!闹到未了,有一天早晨,罗亭在作了长篇大论之后讲,他坚信把这一切告诉她的老父亲,是他,作为我们两个的朋友,应尽的神圣义务——他真这样做了。” “真有这种事?”亚历山德拉·帕夫洛夫娜叫了起来。 “是的。而且,请注意,他是在我同意之下做的——奇就奇在这里!我至今记得当时我脑子里一片混乱,就像在照相机的暗匣里那样,白的成了黑的,黑的变了白的,谎言成为真理,幻想变为义务……唉!直到今天,我一回想起来就觉得丢脸!可是罗亭——人家却若无其事……他怕什么!他为消除各种各样的误会和混乱而来回奔波,就像燕子在池塘上空飞翔。” “您就这样和您的女郎分手了?”亚历山德拉·帕夫洛夫娜天真地歪着娇小的脑袋,扬起眉毛,问道。 “分手了……而且是狼狈地分手了,屈辱,尴尬,当众出丑,毫无必要的当众出丑……我哭了,她也哭了,鬼使神差……好像打了个高尔丢斯之结,不得不把它斩断,可是这个疼呀!不过话要说回来,世上的事都会否极泰来。她后来嫁了个好人,如今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可您得承认,不管怎么说,您不能原谅罗亭……”亚历山德拉·帕夫洛夫娜刚开口说,列日涅夫便打断了他的话: “哪里的话!送他出国时,我哇哇直哭,活像个吃奶的孩子。不过,说实话,怨恨的种子就是在那时埋在我心底的。后来我又在国外遇见了他……时我已经老成多了……我识破了罗亭的真面目。” “您究竟在罗亭身上看出了什么呢?” “想想看,我们离别多久啦,”玛丽娅,德米特里耶夫娜说,像在梦幻中一般。“您这是从哪儿来?把弟妹留在……我是想说,”她急忙改口,“我是想说,您回国来长住吗?” “我刚刚从柏林来,”拉夫列茨基说,“明天就去乡下,大概,会长久住下去。” “不消说得,您准是住到拉夫里基村去吧?” “不,不住拉夫里基村;我有个小村子,离这儿约摸二十五俄里,我住到那儿去。” “是格拉菲娜·彼得罗夫娜遗赠给您的那个村子吧?” “正是那个。” “您真是,费奥多尔,伊万内奇!您在拉夫里基村的宅第有多好呀!” 拉夫列茨基微微皱了皱眉头。 “是的……不过在那个小村子里也有间小厢房;目前我用不了太多的房子。那个村子——眼下对我最合适。” 玛丽娅·德米特里耶夫娜又慌了神,连腰都挺直了,无奈地摊开双手。幸而潘申来帮她解围,跟拉夫列茨基攀谈起来。玛丽娅·德米特里耶夫娜缓过神来,把身子靠到椅背上,偶尔插上一两句话,以怜悯的目光望着她的客人,一个劲儿地唉声叹气,若有所指,还不时伤心地摇头,闹得他的客人终于忍耐不住,口气生硬地问她:她不舒服还是怎么的? “感谢上帝,我挺好,”玛丽娅,德米特里耶夫娜说道,“您为什么这么问我?” “我觉得您那副样子好像不太舒服。” 玛丽娅·德米特里耶夫娜的脸色沉了下来,露出稍稍受了点委屈的样子。“你自己既然满不在乎,”她心里想,“要我狗逮耗子,多管什么闲事,看得出,我的爷,你根本无所谓;换了别人,臊也要臊死了,你倒反而长了一身膘。”玛丽娅·德米特里耶夫娜私下里想什么事情时从采是不讲什么礼貌的,不过一张口说出来就文雅了。 拉夫列茨基的确不像个交了霉运的人。他红润的面颊、纯粹的俄罗斯人的脸型、饱满白皙的额头、微微嫌大的鼻子、端正的阔嘴巴,无不洋溢着草原的健康,显示出强韧的、无尽的力量。他体格魁伟,头上淡黄色的头发像年轻人那样鬈曲。只有在他微微鼓出的、略显呆滞的蓝眼睛里,可以看出几分忧思和疲惫的神色,他的声音也似乎过于呆板。 这期间,潘申一直在尽力不让谈话中断。他把话题转到制糖业的进益上,这是他不久前从两本法国小册子上看到的,他心安理得地、谦逊地叙述着这两本小册子的内容,却只字不提出处。 “这不是费佳吗!”从邻室虚掩的门后,突然传出马尔法,季莫费耶夫娜的声音。“没错,是费佳!”话音未落,老妇人已迅速地走进客厅,没等拉夫列茨基站起来,就一把搂住了他。“让我好好看看你,让我好好看看你,”她一边说,一边离他的脸远些,“嗬!你多么神气。老虽老了点,可是没变丑,真的,一点儿没变。你干吗吻我的手,要是你不嫌我脸上尽是褶子,就亲亲我的脸吧。八成,您一句也没问起过我,没有问问:姑姑还活着吗?要知道,你出娘胎的时候是我双手接住你的呀,真是个淘气鬼!得了,你何必一定要记住我这个老婆子呢!你知道问来,说明你是个聪明人。”她掉过脸去对着玛丽娅·德米特里耶夫娜说:“怎么啦,我的姑奶奶,你什么都没有请他吃吗?” “我什么都不想吃!”拉夫列茨基连忙说。 “我的爷,至少得喝杯茶吧。上帝呀,人家大老远跑来了,连茶也不给人家喝一口。丽莎,去煮茶,快。我记得他从小就贪嘴,怕现在还是个饕餮之徒吧。” “马尔法,季莫费耶夫娜,给您请安了,”潘申打一旁走到兴奋的老妇人跟前,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说。 “多有得罪,我的先生,”马尔法·季莫费耶夫娜说,“我只顾高兴,没看见您。”她又掉过脸去对拉夫列茨基说:“你的模样长得像你可爱的母亲了,只有你的鼻子没变,还是像你老子。不说这些了——你在我们这该多呆些日子吧?” ”姑姑,我明天就走。” 念至最后两句诗时,米哈列维奇几乎声泪俱下;微弱的痉挛——这是强烈的激动的征兆,——掠过他宽大的嘴唇,他的并不好看的脸上放出了光彩。拉夫列茨基听着,听着……不由得起了反感,这名莫斯科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呼之即来的激昂慷慨激怒了他。一刻钟还没有过,两个人就争得面红耳赤,这是俄国人才会有的那种无休无止的争论。两个分别多年,且是在不同韵环境里生活的人,彼此并不清楚对方的,甚至自己的思想,为了鸡毛蒜皮的字眼上的差异,便抓住对方的片言只语,用同样的片言只语加以反驳,就一些无可再抽象的问题辩论起来,好像这些问题与他们生死攸关。他们扯开嗓门大叫大喊,使屋里所有的人都为之不安。。可怜的莱姆,自打米哈列维奇来后,就把自己关在屋里,这时更是如坠五里雾中,甚至感到惊恐,害怕。 “出了这件事后,你又怎样呢?就悲观失望了?”夜里十二点多,米哈列维奇大声嚷道。 “难道我像悲观失望的人吗?”拉夫列茨基反驳说,“悲观失望的人都面无血色,气息奄奄,可我一只手就能把你举起来,要不要试试?” “好吧,就算没有悲观失望,那也是个坏疑主义者(这时米哈列维奇夹带了他的小俄罗斯乡音),那就更糟。可你有什么理由要沦为怀疑主义者?比方这么说吧,你在生活中遭遇了不幸,那也不能怪你呀,因为你天生就是一个多情种子,可人家强使你不得接近女人,所以你一旦碰见一个女人,就必然会受到她的欺骗。” “她把你也给欺骗了,”拉夫列茨基冷冷地指出。 “不一定吧,不一定。在这件事上,我做了命运的工具——嗨,我胡说些什么,——这跟命运有什么关系。我就是改不掉用词不当的老毛病。可你说这话又能证明什么呢?”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后漫笔我还是半大小子那会儿,生性顽劣,不肯在求学这样的正经事上下功夫,所以闲的时候较多,而在那个年月,一个中学生闲下来除看几场电影外,少有其他娱乐,只好看看小说解闷,小说中我喜欢看外国小说。于是,屠格涅夫的作品,当时凡有中译本的,我差不多都看过,独《猎人笔记》,我几次拿起,只翻了几页就撂下了,总觉此书枯燥,乏味。可见那时我把屠格涅夫的小说是当作闲书来看的。 他的小说只有一部我终于没有将其视为闲书,那就是《贵族之家》。 这部小说是我同寝室的一位学友借给我的(他现在已是大陆之外深负盛名的中国作家了),记得他郑重其事地跟我说:这是一本使全俄国为之流泪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拿过书来,上课时放在台板下边偷看,晚自修时溜回寝室看,熄灯后打着电筒看,一夜下来,枕头湿了一片。 这部小说以其所营造的完美的悲剧氛围,令我的心灵激荡不已,我所看过的小说还没有一本给予我如此强烈的美感的触动、悲剧的启示和无尽的遐思。 所以此次蒙上海译文出版社谬爱,邀我为他们的屠格涅夫文集译《贵族之家》,我欣然从命,竟不顾此前已有多位名家以他们的如椽大笔译过此书,也不顾我本已债台高筑,旧的译债远未了清,又接起新的生活来,这颇有点像驰骋于上海住房装潢市场的杂牌装修队,一家人家的房子还没有装修好,又急着去揽新的生意,让人家久久不能搬入新居,呜呼,世道之不古! 不料动手翻译了相当一段时间,我总觉纳闷,怎么少年时代那份心灵的激荡如今连影子也没有了,不惟如此,甚至对小说有些生厌,怎么老是像报流水账那样叙述一个个人的经历和家史,不见情节展开,不见人物性格,我埋怨自己草率地接受了这件译事。然而译了一半之后,自觉译得越来越投入,有时忍不住老泪盈眶。我很高兴,我在这部小说中找到了自己久已失却的青春。 此时我方悟及,屠格涅夫之可贵,就在于他并不是那种一开始就把读者紧紧抓住的侦探小说大师,更不是一味雕琢的文人。他是以其最后的结局使读者回肠荡气,沉醉在不绝于耳的余音之中的语言巨匠。窃以为《贵族之家》的结局是对人性的高度概括。而人性是超越一切时代,超越一切国界的。这就是好的小说能传诸久远,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所在。我终于认识到看屠格涅夫的小说,不可像我那样抱浮躁的心态,要细细品味,要懂得没有前面的铺垫,何来结尾的苍凉遒劲。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如果天公假我以时日,我会抽空一读《猎人笔记》,在欣赏作者对俄罗斯景色诗意盎然的描写中,渐入佳境,否则这部小说何以会受到普遍的推崇。 此次出版社邀我译《罗亭》和《贵族之家》,我本想尽力译得好些,结果却力与心违,徒怀虚愿,只好在自己心中留下深深的歉意。 戴 骢 二○○○年盛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