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出版时间:2002-12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罗大佑  页数:127  字数: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五岁的时候,我们全家搬到宜兰,精确地说,是四岁半到六年的这段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半,宜兰却是我后来创作《童年》这首歌里的重要场景。《童年》这首歌描写的时间是从幼稚园到小学六年级左右,以宜兰医院那棵大榕树作为场景的开展,歌词里头写的都是我真实的生活记忆。

作者简介

罗大佑,1954年7月20日生于台北,成长过程中曾住宜兰、高雄、台中等地,毕业于医药学院,1982年4月出版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受各方瞩目。1984年离台赴港发展,创设“音乐工厂”,陆续发表《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及《皇后大道东》等广受欢迎的国,粤语歌曲。90年代

书籍目录

童年
第一章天空有多大?
光阴的故事
第二章墙边的大榕树
鹿港小镇
第三章屋顶上的吉他手
闪亮的日子
第四章寻找心中的我

编辑推荐

  我们的童年,我们的罗大佑,很久没再想起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诸葛四郎与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你翻开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大佑个人化的抒情记忆而是所有四五年级光阴的故事和共同回忆录。  变老的过程,仍像是一个长大的过程,只要待在一个有能量的地方,就会继续成长,那种感觉,如同不断的回到童年一样……    特殊的年代,总是在某个特殊的时间点上,会被时代挑选出特殊的人物……  1980年,狂飙飞扬的台湾,歌坛引燃一股关于黑色的旋风,迄今。有人说他是情歌圣手,有人说他是解剖社会的手术刀,也有人说他是台湾的音乐教父。他的歌,影响人们的,不仅仅在于自由主张的旋律或引动心灵的感性,不仅仅缔造一种崭新有力的人文与社会气象,更重要是像一只魔术师的手,推开了缺乏想像的陈腐之门,带领我们前往一个潦望台,奔跃于开阔的无限时空。而融合诗人与歌手、思索者特质的他,历经了,恋曲1980或是1990,2000……历经了,许多人与事,与城市,以后,在这记忆快速消逝的年代里,这一次,他要带领我们回到——你我共同的童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童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在上世纪80年大陆流传《童年》的时候,只是对它的旋律有些印象,当90年我得到一盘翻录的罗大佑现场音乐会盒带时,昼夜反复听,从字里行间品味到一份真情。
    诗情画意,令人感动无比。罗大佑的名字在我心中刻下一道不可磨灭的记忆。我的灵魂也随着大佑的旋律飘荡。
    我是不关注明星个人生活的,但对于自己膜拜的歌者,却想寻觅他童年的影子。
    当我得到大佑的《童年》一书时,聆听那永恒的旋律,童年的画卷徐徐展开......
    一本非常值得珍藏的书去用心读。
  •   更了解了那个年代的罗老师
    更熟悉了罗老师的一些歌曲和创作灵感了
    、、我从中,读到了罗大佑老师的故事。
  •   一直喜欢罗大佑,不愧为教父。
  •   这本书是了解大佑的一个窗口,从童年一直写到他早年的音乐生涯,对了解他早期的音乐很有帮助。
  •   书的质量很好,喜欢罗大佑,买来收藏的,赞赞赞!
  •   书还在看,印刷还是可以的,我在当当买了很多书,也没见到有朋友说书面脏什么的,都还挺好的

    大佑专门为这书创作的CD,真的不错。
  •   CD不错啊,照片很多,文字有点少。
  •   铜版纸印刷的,收录了罗大佑及其家人的很大照片,很精美,翻开版权页,居然是2002年首印的,奇怪的难道罗大佑的歌迷如此的少?
  •   设计及图片应用较好,但文字内容很简单。虽然是很久以前出版的,但喜欢罗大佑,所以还是给了4分的评价。
  •   黑白两色,很怀旧的风格,罗大佑的文字再多一些就好啦呵呵。闪亮的日子还有风琴演奏版,喜欢。
  •   质量不错 写得也不错
  •   书挺古朴的,还不错,只是赠送的光盘坏掉了……
  •   都试图,字太少。如果不是罗大佑写的,实在是没什么亮点了。
  •     2002年的最后一天
      买了这本书
      那是在罗大佑的北京"围炉"演唱会之前
      几年间
      一直没有翻书的习惯
      却断断续续的悠闲翻看这本
      图片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
      附赠的CD更是让我更了解了我原以为流行乐大师的严肃一面
      那是罗大佑的青春
      各时代的青春
      唯一没有的是
      自己的青春
  •     直到读完,还是搞不清楚当初一时冲动买这本书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因为想窥探罗大佑的童年到底和平凡如我者有什么不一样?还是因为随书所附赠的CD?而那些关于童年往事的种种回忆,究竟又会在随着罗大佑的追忆脚步重新回到那个年代里去之后,让自己如何面对自己存在脑海里的片刻回忆的真实性?在这一波以「五年级」等昵称所建构起来的回忆图象里,到底那些是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而又有那些是被虚构出来而为了迎合同体感被强加上去的?
      
      罗大佑的童年,到底又和我们之间有什么相关?这该要从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谈起。
      
      罗大佑当年在台湾流行歌坛所引起的骚动,当然来自于在他所写的歌里所流露出来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及浓烈的时代感,经过了这么多年,再重听《之乎者也》,依然也感受到罗大佑旺盛的改革意识。罗大佑所伴随台湾一同成长的,除了扬弃对风花雪月无关痛痒的歌咏外,所注入的省思意义,不论是对自己所身处的环境,自己所赖以成长的土地,自己所依靠生存的传统价值观,自己早已习惯或不习惯的社会多元变化,都该在生活中成为智性增长的养分,懂得反省思考那些原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一切,是不是具有基本的合理性?那些总以为是不可动摇的价值观,又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脚步,可能正在注入新的活力。
      
      台湾的社会力正在透过不同的形式逐渐累积起来,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勃升力量,观照着蠢蠢欲动的社会,适时的颠覆与爆发。旧的正在失去,新的尚未建立完成,变动性越高的社会,越容易感怀起古老的一切,越容易陷入那浓郁的怀旧氛围里。
      
      就当罗大佑唱出新的爱情观时,罗大佑也徐缓地唱出某个世代对童年生活的诸多回忆。当罗大佑不断对台湾流行歌坛注入新的刺激之际,一股浓烈的罗大佑式的论述也正在成形。把罗大佑当成是台湾流行歌坛的新希望,以为他的每一张作品都带来新的启示,于是罗大佑成了象征某个时代批判价值的实践,成为反省的知识丛结,成为文化的表征,一份对台湾关怀的热血赤忱。
      
      而罗大佑的笔,总是以极端尖锐的方式,逼使人们去检视周遭的一切,除了歌以外,罗大佑和社会沟通的管道,除了极少数的访谈自我的剖析,就只剩下那本早已绝版多年的《昨日遗书》。忘不了的是罗大佑式的反省角度,忘不了的是罗大佑不肯妥协的嘶吼吶喊。
      
      罗大佑的许多作品也因此而成了塑造共同记忆的标的,<光阴的故事>代表着对逝去岁月的无尽感怀,<鹿港小镇>则是新旧价值观的冲击,<未来的主人翁>成了对于儿童未来生活的预言,而<童年>,尤其是<童年>,更成了往昔生活甜蜜的回忆,把多少忙于现代生活的人们重新又拉回到记忆里。
      
      也就因为<童年>成了罗大佑不朽的经典,当自从出版了《恋曲二○○○》以后就消声匿迹的他,再重新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在众人眼前时,所受到的瞩目当然该是空前的。
      
      但是,必须要承认,进入廿一世纪的罗大佑终究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罗大佑了,自从他拿掉眼镜以后,我们就要明白温情主义的脉动已经让罗大佑不再那么以批判作为思考的主轴。而原本期望从他的书写里所要认识及了解的那些思维的线索,此刻或许不太可能以我们熟悉的方式再在眼前出现。
      
      《童年》封面上那个年少罗大佑坐在钢琴前抚着琴键泛黄的身影,似乎也暗示着当岁月已经无情地把许许多多的往事拉得老远之际,我们也只能平铺直叙地尽量捕捉岁月的尾巴,看能不能多抓住些什么。
      
      当联合文学把这本书列为「缤纷」书系时,我们就该明了与文学之际已经有遥远的距离,读者试图去寻找的,应该是罗大佑的童年和自己的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关系?这不是光去思索到底是谁抢到了那支宝剑的问题,更该是在台湾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成长的那一代里,终究是共同经历了一段物换星移的过往。在那物质缺乏的年代里,罗大佑所铺陈的他的童年已经是具有相当好的物质享受的童年。就像个介入者,罗大佑娓娓诉说着自己童年的回忆,读者却又不断地自我跌回隐约的记忆里,和罗大佑的童年交缠着。
      
      这除了窥视以外,又将经历一段怎样的阅读过程呢?除了看到一个曾以批判精神著称的歌手温情地回忆着童年细琐的往事之外,又得到了什么?
      
      必须得承认,在这本徐宗懋执笔的《童年》里,舍去那一张张相片,略去罗大佑的名字,除了突显了在那个时代里的成长记忆,竟什么都没有剩下。换句话说,这罗大佑的童年记忆,像标本样呈现在读者眼前,除了细碎的感怀,又期待在其中读到些什么?
      
      罗大佑并没有真的拿笔记载下自己的童年记忆,而是透过徐宗懋的笔,添加了另一个也许是相同时代背景及生活记忆的「他者」所记录下来的,姑且就算是罗大佑的童年吧!然后就一路追寻到《之乎者也》出版时的心路历程,任意带过只占了一页篇幅的八十五年以后的经历,主要,还是歌颂童年的存在价值。对罗大佑来说,他所期待的是不断成长的动力,不断地回到童年里去探找可以感受到的巨大能量。而对罗大佑的文字有百般依恋的读者,怀抱着以往《昨日遗书》的印象,读起《童年》来,所受到的震憾与打击恐怕不比当初罗大佑突然交出一张温情主义的专辑《家》来得小吧!以罗大佑的思维模式及惯有的批判观点,写起纯然追忆的文字,到底又能突显如何的气质呢?
      
      或许对着迷于罗大佑每次出版有声或文字作品总希望会是一次全新的观感的大多数人而言,更重要的反而是随书附赠的CD《昨日至今》里所收录几首纯音乐的弹奏及未曾出版发表过的几首新作。从罗大佑将音乐创作重心从台湾移至香港,然后顺理成章地转往大陆发展以后,捧着新近的创作却迟迟没有机会在台湾发行的他,或许也利用这次《童年》的出版,试探一下台湾流行音乐市场的脾胃,到底是不是已经遗忘了他?还根本是,罗大佑选择放弃台湾这小小的市场,而愿意拥抱大陆更广大喜好流行音乐的众多人口?把「童年」留在台湾,把「未来」寄望大陆。
      
      宁愿以为是自己想太多了,是自己误把沉重的包袱加诸在罗大佑已是中年而显力衰的肩头上,没办法轻轻松松地读着罗大佑稀松平常的文字作品。老想着他该要把自由主义的人文气质灌注到童年的追忆里,而忽略了他其实也希望能安安静静愉愉快快的回忆,那个属于他一个人的童年。
  •   谢谢你认真的文字,想问一下cd中的曲目是哪些呢?
  •   等我回家去找找查查.
  •   1、仿莫扎特奏鸣练习曲;
    2、大家无输赢;
    3、吉他练习曲;
    4、光阴的故事;
    5、鹿港小镇音乐盒;
    6、仿肖邦华尔兹练习曲;
    7、初恋的少年家;
    8、闪亮的日子(风琴演奏);
    9、真的假的;
    10、童年(钢琴片尾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