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简·奥斯丁 页数:216 译者:武崇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处女作。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体面的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却往往情感毫无节制,因此在恋爱中碰到挫折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理智与情感》和作者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白叙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简·奥斯丁(AustenJ.) 译者:武崇汉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他是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妻子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奥斯丁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迁居巴思,住了四年左右,他在该地去世,于是奥斯丁和母亲、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 1809年再搬到乔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体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可是治疗,可是医治无效,不幸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她终生未婚,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奥斯丁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丁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 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丁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丁这个真名。
书籍目录
译本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
书目及内容简介
章节摘录
书摘 “也许,”玛丽安说,他许是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有点出乎我意料。爱德华很可爱,我是亲切地爱着他的。可是,他不是那种年轻人——他缺了点什么,他容貌不动人,一点也没有我认为能真正打动姐姐的那种人的魅力。他眼睛里根本就没有那种既刚毅又聪明的气概,那种火一样的热情。这且不说,妈妈,我恐怕他没有真正的鉴赏力。他对音乐好像不大有兴趣,他虽然非常赞赏埃莉诺的画,可并非是真懂得那些作品的内行人的赞赏。她作画的时候,他虽然常常注意看着她画,但是很明显,实际他一窍不通,那是情人的夸奖,不是鉴赏家的欣赏。要让我满意,那些品质必得样样俱全;跟一个不能处处跟我自己的趣味相投的人在—起,我可不会幸福,他必得跟我情投意合;双方必得着迷同样的书,同样的音乐。啊,妈妈!昨晚爱德华给我们朗读时,他那样子多么无精打采,多么沉闷!我真为姐姐难过极了。可是她却那么镇静地耐着性子听,好像不大在意似的。我简直坐不住。那些美丽的诗句,常常让我如痴如醉,可是他读起来却带着那么捉摸不透的镇静,那么可怕的冷漠!” 爱德华回来时,对周围环境又说了些赞美的话;他向村子走去时,只见山谷中的许多地方更显得优美了;这村于本身的位置比别墅高得多,能看到整个山谷的全景,这使他特别高兴。这个话题当然引起玛丽安的关心,她开始描述自己怎样喜爱这些景色,并且仔细询问他特别看中哪些地方,爱德华却打断了她,说:“你别问得太多啦,玛丽安,你晓得我对欣赏风景完全是外行,如果你寻根问底,我的无知和缺乏欣赏力就会让你生气的。说山,该说险峻,我却说陡峭;说地,该说崎岖不平,我却说陌生而荒僻;远处景物只该说轻雾缭绕,朦胧隐现,我却说看不见。我只能这样赞美风景,实话实说,你可别见怪。我说这块地方很好,山是陡峭的,林子里好偈有不少好木材,山谷看起要舒适惬意,繁茂的草场和几座整洁的农舍分布在各处,这正是我理想中的好地方,因为又美又实用。而且我敢说,这一定是个美景如画的好地方,因为连你都赞美它;我当然相信这里准有很多巉岩、山岬、苍苔、灌木丛,可是这些我都投有在意,我对美景是一窍不通的呀。” “我怕你真是这样,”玛丽安说,“可是为什么你还洋洋得意?” 埃莉诺说:“我觉得,爱德华为了要避免一种矫揉造作,自己却因此陷入另外一种做作中去了。他因为觉得有不少人对自然美景实际无知,却冒充风雅他词厌这种假冒,因此他便言不由衷,越加装出漠不关心、不分美丑的样子来。他是故意找岔,结果自己却也就装模作样了。” 玛丽安说:“很对,赞美美景的词语已成了十足的俗套。第一位说明美景的人,见识高雅,于是人人都装懂,鹦鹉学舌。我讨厌一切套话,有时我把我自己的感受埋在心里,因为除了那些毫无意义的陈词滥调之外,我找不到描述我感受的词儿。” “我相信,”爱德华说,“你欣赏美景,确是真正感受到了你所说的那一切喜悦的。但是,为了公平,你姐姐也得承认,我只能感受到像我说的那种程度。我是喜欢好风景的,只不过并不是根据什么美的原则。我不喜欢弯曲歪扭的枯树。如果树长得高直繁茂,我会觉得更好。我不喜欢东倒西歪要倒塌的茅舍。我不喜欢荨麻、蓟草或是草原野花。一所舒适的农舍比一座古堡的瞭望塔更中我意,而一群整洁快活的村民比世上最漂亮的一帮绿林好汉更顺眼。” 玛丽安惊讶地看看爱德华,同情地看看她姐姐。埃莉诺只是笑笑。 这件事有继续谈下去;玛丽安仍在默默沉思,这时一件新东西突然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坐在爱德华身旁,爱德华在接过达什伍德太太递过来的茶杯时,手正好在她面前伸过,所以她清清楚楚看见,他一个手指上戴着的戒指中间夹着一缕头发。 “我从来没见过你戴成指,爱德华,”她大声说,“那是范妮的头发吗?我记得她答应过给你的,不过我记得她的头发颜色要深些。” 玛丽安想到就说,没有在意,可是当她看到她说的话使爱德华多么难堪时,她悔恨自己说话欠与虑,心中并不比爱德华好受。他脸红得厉害,瞥了埃莉诺一眼,答道:“是的,是我姐姐的头发。你瞧,头发夹在嵌座上,总是要改变颜色的。” 埃莉诺看到了他的眼色,也露出警觉的神色她跟玛丽安一样,当时就相信那是她自己的头发,她们的判断只有一点不同,玛丽发认为那是姐姐主动送的礼物,而埃莉诺知道一定是他背着她偷偷拿去的或用什么手段弄到的。虽然如此,她并无意认为这是冒犯,她装做若无其事的棒子,马上谈起别的事来,心里却打算以后一有机会一定要看看那缕头发,看准是自己的发色才好安心。 爱德华好一阵局促不安,后来变得更加心神不定了。整个上午他的情绪都特别低沉。玛丽安深自责怪自己说了那样的话,但是如果她知道这件事并没有惹姐姐生什么气,她会更快地宽恕自己的。 还不到中午,约翰爵士和詹宁斯太太就来拜访了,因为他们听说别墅里来了一位绅士,便特地来看望。约翰爵士在他岳母的协助下,很快就发现,费勒斯这个姓氏开头的字母是F,这就为以后跟注定要遭殃的埃莉诺打趣准备好了一座宝库,只不过他们跟爱德华还是初次见面,所以没有立刻就开玩笑。不过,事实上,埃莉诺只从他们几次意味深长的眼色里就知道他们根据玛格丽特的指引已看出了多少。 约翰爵士每次到达什伍德家来,不是请她们下一天去巴登庄园吃饭,就是当天下午去吃茶点。这一次,他觉得自己应该出出力,更好地款待她们的客人,他要请他们又去吃饭又去吃茶。 他说:“今晚你们一定得跟我们一道吃茶点,因为我们实在太孤单,明天你们得去吃饭,绝对得去,因为我们将举行大宴会。” 詹宁斯太太也强调他们须去。她说:“况且没有你们,谁还能搞起一场舞会来?玛丽安小姐,那会打动你吧。” 达什伍德小姐很快就把这次谈话的细节对妹妹说了一遍,妹妹的反应却并不完全像她预料会看到的那样。倒不是玛丽安对这事的哪一部分不相信,因为她非常镇静、非常顺从地听着全部经过,既不反驳,也不表示意见,并没有想为威洛比辩护的意思,她流着眼泪,看来是觉得再也无法为他辩护的了。尽管这使埃莉诺相信妹妹已认定他有罪;尽管她满意地看到有了效果,布兰顿上校来时,妹妹不再躲开他,肯跟他说话了,甚至是同情而尊敬地主动找他谈话;尽管她看到妹妹的神情不像从前那样烦躁不宁了,但是她却看不出妹妹的悲苦有所减轻。她的心情的确沉静下来了,但却是一种阴郁沮丧的沉静。威洛比的负心使她伤心,他的丧德更使她心情沉重;他对威廉斯小姐的诱骗和遗弃,那位可怜姑娘的不幸遭遇,还有,说不定他曾打过自己什么坏主意,这一切都在残酷地折磨着她的心,以致她连对埃莉诺都不愿谈自己的心情;她郁郁沉思种种伤心事,默默无言,这比尽情暴露,频繁倾诉,更使她姐姐难过。 达什伍德太太接到埃莉诺的信并回信时的心情和信中的语言一如女儿们所感到的和说过的,无需再提;她失望的痛苦简直不比玛丽安轻,她的愤怒甚至比埃莉诺更甚。她写来长信,一封接着一封,把她的痛苦和想法全都说了出来;说她为玛丽安焦虑不安,劝她在这种不幸中能坚强地挺住。她母亲居然能提到坚强,可见玛丽安遭受的这种折磨多么严重!她居然要女儿控制感情,可见那一件件悔恨事的起因是多么痛心和难堪! 达什伍德太太决定不顾自己的心愿,无论如何也不让玛丽安在那时回巴登,因为在巴登,耳闻目睹的—切都会最强烈最恼人地勾起往事,威洛比的印象会像过去那样经常出现在她眼前。所以她建议女儿们决不要缩短在詹宁斯太太家作客的时间;时间长短虽然没有说定过,但大家都认为至少总得待上五六个礼拜。在那里少不了有各种消遣,各色人和事,以及各种交际,这些在巴登都是找不到的,她还希望有时可以哄得玛丽安对外界发生点兴趣,甚至投身在什么娱乐中,尽管现在她两者都不屑一顾。 至于为了免得再见到威洛比,她母亲觉得留在城里至少也跟在乡下同样安全,因为所有跟她是朋友的人现在一定都不理睬他了。决不会有人故意让他们俩见面;也不可能由于疏忽,让他们猝然相遇;而且在伦敦人多,偶然见面的机会甚至比退居巴登还更少些周为在巴登,他结了婚要到艾伦汉姆庄园拜访,也许难免要碰见她,这种事开头达什伍德太太只是预见有可能,后来竟相信肯定会发生了。 她还有另外一个理由极愿孩子们留在那里;约翰·达什伍德写信告诉她,他们夫妇二月中旬要前去伦敦,她觉得女儿该不时去看看她们的哥哥。 玛丽安答应过妈妈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所以并不反对就顺从了,虽然这跟她的心愿和期待完全不同,虽然她觉得这样做十分错误,毫无道理,而且要她继续留在伦敦就使她失去了唯一能减轻痛苦、得到母亲亲切关怀的机会,使她在这样的环境和处境里动不得,那一定会使她—刻也得不到安宁。 但是,她觉得大可慰藉的是,虽说这对自己是坏事,却会为姐姐带来好处;另一方面,埃莉诺看出,要完全避开爱德华,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可是觉得在伦敦多待些日子虽然有碍自己的幸福,却比让玛丽安马上回德文那好些,也就聊以自慰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本序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诞生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繁荣而稳定的乡间长大,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她早期的习作都是中短篇,光是十五六岁时写的,后人就编成了两部集子。1797年,简二十二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面印象》,接着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这两本都是书信体小说,十多年后,分别改写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后者于1811年出版,等到前者于两年后问世时,后者于同年再版。所以,尽管《傲慢与偏见》的原始本子写作在前,她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却是本书。 和《傲慢与偏见》一样,《理智与情感》也是以英国当时的乡间体面人家的婚姻大事为题材的。事实上,奥斯丁所有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她的早期习作,都没有跳出这个范围。她最关心的是女主人公——往往是体面人家的没有丰裕陪嫁的淑女——的婚事。不错,这是个相当狭小的天地,但是,因为这正是奥斯丁终身逗留其间的天地,她对之了解得最为透彻,因而有条件创作出公认的第一批英国现代小说。 奥斯丁对当时的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现实主义的探讨。她把笔下的那些女主人公放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来考察。在那个社会中,人的价值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上。由于—代代的财产都为男继承人所得,她们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只能从属于男人。因此,奥斯丁笔下—再出现下列这些类型的人物:“独断独行的父亲;念念不忘社会身分、千方百计想把闺女嫁出去的母亲;条件齐备的青年男子,他们玩世不恭,正反映出他们的优越的社会地位;以及待嫁的女儿,从优雅的没头脑的姑娘到好事多磨的富有理智或情感的青年女子。” 处身在这样一个严峻、要求苛刻而往往带有敌意的世界上,女主人公该怎样通过婚姻来获得个人幸福呢?奥斯丁的告诫是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在交男友的过程中,应审慎从事,不能轻易动情,任性行事。她认为情感往往是女性行为的危险的向导。如果逢到一个条件优越而用情不专的男子来追求就以身相许,其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男方不是由于个人喜新厌旧,就是由于家长的反对而另择条件更好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女方感情用事,就将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难以自拔。 奥斯丁的这些看法,最鲜明地表现在这第一部长篇小说中。英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伦纳德·伍尔夫在“简·奥斯丁文中的经济决定论”一文中说得好:“情节和人物在多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金钱问题,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理智与情感》的整个开头部分环绕着达什伍德遗嘱中的财产问题以及年收入一万镑的约翰·达什伍德太太的贪心不足而展开。”就在分遗产的过程中,奥斯丁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达什伍德家两姐妹相反的性格特征:姐姐埃莉诺“非常有见识,遇事冷静,虽然只有十九岁,却能当好母亲的顾问……她心地极好……富于情感,但是她懂得怎样克制情感;这是她母亲有待学习而她的一位妹妹执意拒绝学习的一门学问”。妹妹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伤心或者欢乐都毫无节制。……一切都好,就是不谨慎”。这就是说,玛丽安放任情感去支配行为,而埃莉诺则不愿被这种冲动所摆布。 奥斯丁的创作意图是非常明确的。她干脆把原来的书名《埃莉诺与玛丽安》改为《理智与情感》,以强调她这个主题。 由于两姐妹的父亲逝世后遗产归他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她们和她们的母亲不但经济上拮据,还得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们终于在德文郡一座乡间别墅内安了家。这一来,埃莉诺和她爱上的青年爱德华(她嫂嫂范妮的弟弟)分了手,而玛丽安在乡间邂逅并迷恋上的威洛比也突然有事去了伦敦。两姐妹就这样都和她们所爱的人分开了。 ……
编辑推荐
在《理智与情感》中,奥斯丁所强调的是:对当时的男男女女来说,制度比他们个人和别人是更大的敌人,人人都是这制度的牺牲品或潜在的牺牲品。 《理智与情感》是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奥斯汀的长篇名著。小说以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对比,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并真实精确地再现了当时一个社会阶层的生活风貌。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Sense and Sensibility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