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极限之内

出版时间:2001-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哈丁  页数:498  字数:3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在本书中集中讨论了人口过剩问发展的观念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我们的地球只有有限的承载力。因此,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控制人口数量。他驳斥了那种认为靠良好的意愿和自愿的节制就足以共得奖为代价的个人获利使村庄的公地牧场被过度放牧,因为每一个牧人都想放养更多的牲口——过度放牧的结果由所有牧人所有。

作者简介

加勒特·哈丁是位于圣巴巴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生态学荣誉退休教授,他撰写了大量生态学、生物学和伦理学方面的著作,其中包括《普罗米修斯伦理学》、《利他主义的度》、《追寻原始禁忌》和《人口、进化和节育》。

书籍目录

致谢
第一部分 错综复杂的难题
第二部分 寻找幸福的蓝鸟
第三部分 采取勇敢的行动

章节摘录

  外星移民之梦  20世纪50年代,一位叫欧文·A·德布兰克的天主教高级神职人员强烈反对“一个时常挂在嘴边的看法,即节育是解决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引发的问题的唯一方案”。为了在抑制人口增长之外另找出路,德布兰克说,我们应当欢迎人口增长并制定计划将过剩人口运往其他地方。这样我们能继续人类的千年传统,即在把老家弄得一团糟之后搬一个新家:  我们承认德布兰克的意图是好的。这符合他的价值体系:他是全国天主教福利委员会家庭生活局局长。该组织致力于鼓励大家庭。他们公开宣传的东西主要针对罗马天主教徒。  一些天主教徒赞成太空移民,因为教会统治集团反对人工节育。但是我们不应忘记,科学本身已经成为千百万人的某种宗教。技术的奇迹已经使许多人对一尊被称为“进步”的神不加  批判地顶礼膜拜,而这位“神”有时又被等同于永不停息的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是不道德的,那就意味着只有向其他星球移民才能矫正地球上的人口过剩。这样,有神的和无神的宗教就能够在概念的交点相会。  1958年,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成立后4年,其国会监护人即科学和宇航委员会支持将太空移民作为“人口爆炸”问题最终解决办法的观点。受雇于NASA的技术人员无疑没有充分考虑德布兰克等人的建议,但是,如果一个机构在为其高薪职位的空间而战斗的时候,它的局长们完全不必急急忙忙地去纠正那些增加其预算规模的谈论。  适宜居住的行星有几个?这些星球对于我们这些地球人来说真的是可居住的吗?20世纪初,曾有人认为火星和金星是人类生活的可能之地。但NASA成立后不久发现,环绕太阳的其他行星都不适合我们这种生命生存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现在我们知道,一个在金星表面的人将不得不在足以将铅融化的温度下生活,他呼吸的是二氧化碳含量为96%的空气,在相当于我们的洋面1/2英里以下水压的大气压下劳作。(据推测,金星已经遭受了毁灭性的“温室效应”,而这正困扰着地球上的人类。  至于火星,这个科幻小说中的常客,在这颗红色的行星上生活就像住在两倍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上。火星的空气中仅含有极少量的水分,其大气压力只是地球海平面大气压的1%;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温度都在华氏0度以下。因此,当谈起天体间的移民时,其实我们考虑的只是恒星间的迁移,移向太阳以外的其他恒星——假设它们有自己的行星。进一步的假设是,在这些假想的行星中,有几个也许像地球一样适宜于生命。(我们对发现另外的金星或火星没有兴趣。)    “坏运气”和系统稳定性  环绕着复利机构的沉默的阴谋是易于理解的。为了鼓励工人的忠诚,那些掌管着认可社会经济系统的人感到,他们必须宣称这个系统是绝对稳定的。并且,如我们所知,一些银行家甚至有勇气将“永久”一词体现在他们机构的名称中。(人们很容易想象出,对于一个背负着“麻烦到来前的永久国家银行”这个最诚实的名字的机构,会发生什么。)残酷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一个物质资源有限的世界上——它是我们可获得的唯一世界,夏利本身造成了内在不稳定的系统。  关于高利贷,是到了知道我们已经走到何处、未来我们可以项见什么的时候了。亚里士多德完整地表述了古人的主要看法:  有两类获取财富的方式:一种是家庭管理的一部分,另一种是零售贸易。前者是必要的,并且是光荣的,而那些构成交易的东西应当受到审查;由于它是不自然的,以及一个人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利的模式。有最充分的理由认为令人最痛恨的财富获取方式是高利贷,它从货币本身中获利,而不是从其自然的对象中。由于货币的目的是用于交易,而不是用于增加利息的。这个意味着钱生钱的术语“利息”,被用于繁殖货币,因为后代与父辈相似。在所有获取财富  的模式中,这是最自然的。  16个世纪之后,我们发现奥雷姆对同类问题有诸多论述:“一个不结果实的东西会繁殖,这是荒诞而王常的,诸如金钱这样明确不孕的东西会结出果实并自我增殖.这也是荒诞而反常的。”  对于高利贷本质上是反常而邪恶的这一古老观念,奥雷姆是最后一位支持者。在奥雷姆之后,有限的高利贷(被重新命名为“合理的利息率”>受到基督教的支持,后来又得到占压倒性多数的经济学家的支持。  欧洲世界进人现代繁荣的进步会受到高利贷的极大阻挠的例子俯拾即是。高利贷以其结果证明自己是正当的:指数增长的债务奇迹般地刺激债务人去发现新的开发自然的途径。对高利贷的历史辩护可被归纳为铭刻于建筑师克里斯托福·雷恩纪念碑上的话语:Si monumentum requiris,circumspice——“如果你寻找(高利贷的)纪念碑,环顾左右。”将高利贷已经实践了8个世纪的西方世界的财富和大量的物质基础设施,与高利贷尚未系统进行的大多数国家的贫穷进行比较。大街上的人视高利贷为家常便饭,而视通货膨胀、银行破产、债务拒付、充公税等现象为反常而大声责难。但是,正是只有通过“不利”的持久才能使带来利息的“有利”持久存在。  在这方面,如同在其他方面,经济学家凯恩斯作为他那一行的例外特别醒目。1930年,他不仅在一项预备提议的系统工作中,而且在一篇提出“我们孙辈的经济可能性”纲要的类似论文中,阐述了对高利贷的反对意见。他指出,有一天我们也许,  回归到某些最确定无疑的宗教原则和传统美德——贪婪是一种罪恶,榨取高利贷是一种不轨行为,对金钱的爱恋是可憎的……但是小心!所有这些时刻尚未到来。至少在下一个100年,我们必须对自己以及每个人假称公平是邪恶的,并且邪恶是公平的。因为邪恶是有用的,而公平却不是。贪婪和高利贷以及谨慎在有点儿长的时间内,必须是我们的上帝。  “下一个100年”已经过去大半,高利贷依然持续。凯恩斯聪明的孙辈逐渐掌权。孙辈的孙辈将终止高利贷吗?对于那些寻求个人成功和社会普遍繁荣的人,也许,最好的建议是沿着高  利贷之路——冒险地走一小会儿。  当变化发生时,它也许很突然、很痛苦,因为它将要求传统价值的倒转。一个后高利贷社会将强调:  1.高利贷是反常的(并且,也许会被称为“邪恶的”);  2.通货膨胀、银行破产、债务拒付、充公税是一个要求稳定的高利贷社会中必要的矫正措施;并且  3.由于公平的原因,高利贷的实行必须受到共同体的严格管制,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是禁止的。  6个世纪以来,“明达的观点”将利息的无限支付视为正常且总体上是合意的。人们毫无疑问地假设物质财富能够永远以指数增长。现在,我们必须承认只有债务能永远以指数增长:一条无限上扬的指数曲线在现实世界毫无用处;并且,诸如通货膨胀和债务拒付这样令人不快的事件是一个以高利贷为基础的社会系统的必需的矫正之法。理性革命所需要的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如果不是对我们就是对我们的孩子。    人类是理性的吗?  人类的事务当然比其他动物的事务更为复杂。人类行为明显缺乏一致性造成了每一项已提出的理论都会遭受难以对付的夹道攻击c甚至在马尔萨斯含蓄地提出种群数量调节器之前,有几个观察者已注意到了后来会被引用来对马尔萨斯的解释内容提出质疑的相反行为。远在马尔萨斯之前,亚当·斯密要求注意一些贫穷的苏格兰母亲的巨大生育力(方框16—2)。但是注意,他将研究推向深入,指出一个生殖力非常旺盛的母亲也许可能特别没有生育能力——也就是可能没有留下几个在下一代能成为父母的子孙。被引用的章节清楚地描述了在福利国家之前的岁月里的马尔萨斯种群数量调节器。伴随着福利国家的出现,对智人这一准例外者物种的同情引出了新问题。(如果同情引起向失败投资,非人类的动物的遗传家系将持续多久?)  无疑,人类的行为的确产生了问题。博斯韦尔的约翰森博士几乎没有对什么人类行为未下判断。他谈及导致人类生育的动机。在1769年10月26日(当时马尔萨斯只有3岁)的一次谈话中,约翰森指出:“人类结婚不是出于理性和精明,而是爱好。如果一个男人是穷人,他想,‘我不能变得更糟糕,因此我要娶佩吉。”  这个评论要求注意这样的事实,即马尔萨斯的种群数量调节器假定人类是理性的。当维持生存极为艰难时,一个理性的人会通过承担一项使另一个人(婴儿)存活的义务,从而使他(或  她)的状况变得更糟吗?当然不会,然而,约翰森博士说人们有时就是以这种方式行事的。任何一个有一般经验的人都能举出确证的例子。或者是人们有时行动非理性(这引起人们对种群数量调节器的解释力的怀疑),或者是存在着没有包括在图16—1中的抽象图解的其他人类动机。  相形之下,在非人类的世界,许多例子是已知的。在那里,谨慎的动物准确地使其家庭所承担的义务与未来环境的可能条件相匹配。例如,通常,在寒冷的天气里,鸟类所产的卵比食物更充足时所产的卵少。也许那些如此热烈地为人类豁免主义教  义辩护的人将满足于这样的结论,即人类与次要的物种不同,对非理性行为的非难具有独一无二的敏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者的话  一片草原上生活着一群聪明的牧人,他们各自勤奋工作,增加着自己的牛羊。畜群不断扩  大,终于达到了这片草原可以承受的极限,每再增加一头牛羊,都会给草原带来损害。但每个牧人的聪明都足以使他明白,如果他再增加一头牛羊,由此带来的收益全部归他自己,而由此造成的损失则由全体牧人分担。于是,大家不懈努力,继续繁殖各自的畜群。最终,这片草原毁灭了。  讲述这一则现代寓言的,就是本书的作者哈丁。1968年,他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题为“公地的悲剧”的论文,深刻地剖析了当今世界环境恶化的原因。他的思想,以其对人性弱点和制度缺陷的洞察,可以说使整个世界受到震撼。这也是哈丁其他作品的特点,通晓古今,涉猎哲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分析问题时透彻无情,阐发观点时尖锐活泼,能够使每个读者,无论同意还是不同意他的观点,都无法阻挡其思想的冲击力。哈丁的出现,可以说是环境与生态保护运动的幸运。  本书的主题,是否定一切现实生活中的指数增长。无论人口增长、经济增长,还是银行的利息增长,哈丁都认为是不可持续的。他的逻辑是简单而有力的:只要我们承认这个世界是有  限的,那么,一切指数增长终将是虚幻,是泡沫,总会有烟消云散的一天。为了证明这一点,哈丁动员了他的所有学识,从土地生产力谈到外星,从千年以前谈到未来,从经济学谈到核物理。在他的笔下,千百年来有关指数增长的论战跌宕起伏,论述之精彩,可以说是一场思想的盛筵。  本书的现实意义同样不可忽视。虽然人们赞美清醒,但清醒是不容易的。总的来说,我们更为常见的现象是,泡沫虽然有害,但社会往往喜欢泡沫。堆砌泡沫的人会受到追捧,而刺破泡沫的会惹人生厌。就是在我们的国家,虽然过度的人口增长已被认识到是不好的,但有谁会质疑“持续经济增长”?甚至“持续高速增长”也会受到许多人的笃信。在美国,社会氛围也同样如此,增长总是好的。在全世界,从马尔萨斯到《增长的极限》,都受到学术界强烈而持久的抨击,而鼓吹增长的学者则很少受到同样的待遇。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哈丁的这本书矛头直指增长本身,对所谓“增长教义”进行彻底的批判,对于“增长热”中的世界确实是—帖清醒剂。  需要说明的是,哈丁的某些观点是其西方中心主义的反映,例如,他认为除信息以外,发达国家不应该向贫困国家提供帮助;他主张西方国家之间进行贸易,而将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这些观点表明他对这个世界以及他全身心投入的环境保护事业的认识有着很强的局限性。对此,读者自可明鉴。但无论如何,本书值得一读,哈丁值得尊敬。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活在极限之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哈丁的论述虽然七拐八拐啰哩啰嗦,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我们必须人为地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哈丁举了一个种构想做例子,就是一方面严格限制每个女性的生育指标,另一方面又允许买卖生育指标,以此满足不同人群对子女和金钱的不同需求。当然,在这背后是对今天我们所坚持的一系列权利清单的重新梳理,用哈丁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必须看到,今天我们所坚持的所谓普世人权不过是近几百年来欧洲文明的产物,并且这份权利清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持存。
      
      在分析今天我们的一系列失败时,哈丁提到了一个格言:我们不可能只做一件事情。如果这果然是一条真理,那么很明显,我们也不可能只做严格控制人口一件事情。那么,理性的我们是不是也该看看,假如依照哈丁的说法,我们采取了人为地严格控制人口的措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可避免的结果呢?
      
      让我们设想一次超指标的意外怀孕。在严格控制人口措施下,孕妇有两个选择,或者采取人工流产终止妊娠过程,或者坚持将孩子生下来。对前者而言,哈丁只考虑到了人工流产手术成本和预期能够节省的后续人口维持成本,而没有考虑到这对胎儿父母,尤其是孕妇形成的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完全改变其余生,这种影响是不可能量化估算的。对后者而言,我们可以设想,婴儿父母或者必须将该婴儿的抚养指标转让给他人,或者必须缴纳一笔罚款。前者涉嫌人口买卖。后者假如夫妇无力缴纳罚款,婴儿或许就必须被标为“黑户口”,以某种形式被排斥于共同体社会之外。无论哪种情况,无疑这种控制措施都违背了今天我们对“文明社会”一词的理解,违背了“人本”的理念。
      
      当然,正如哈丁所说的那样,这种文明理念可以被视为是过分个人主义,因而忽视共同体价值的,是一种应当转变的文明观、价值观。换句话说,以新的、人口控制视角下的文明理念而言,上面提到的那些都只是个人为了整个共同体能够持存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是,就像前面讲的,我们不可能只做一件事。这种对权利清单的重新建构,可能让我们无法找到停下脚步的界限。如果人口数量能够是一个指标,那么人口质量为什么就不可以呢?看来不仅每个女性要有生育指标,而且可能对有严重遗传疾病的女性而言该项指标将为零,同时,异常优秀的基因拥有者,比如红细胞携氧能力高出标准值某个百分点的人,其指标将被允许为指标为零者个体之和的某个平均。再接下去,可能社会主流的审美偏好也将决定指标分配,等等。对哈丁而言,这不过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可喜现象。
      
      同样,问题也不会仅仅局限于生育权。考虑到严格控制生育是关乎共同体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么必然会被上升到国策的高度。就此而言,随意探讨该项国策之合理性的言论自由是不该被允许的。我们固然可以设想在国会通过该项决策前,已经经过了所谓全面充分的论辩,并且决策完全是民主的。于是,当该项国策通过的那一刻,公民也就永远断送了这个问题上的言论自由与民主权利。考虑到人的思想总是喜欢冒险,所以不难预料,该共同体将会出现一大批思想犯。假如言论自由都不被允许,我们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考虑到生儿育女就可见的未来而言,依旧会是相当大一批人的基本人性需求之一,因而严格控制人口的措施还面临一个执行成本问题,并且可以想象,既然没有言论自由和合法的解决途径,其中很大一批开支将会用于维持社会稳定。并且,我们也同样可以预料,一种新的腐败形式将会滋生。当然,我觉得既然哈丁完全否认了现代经济学模式,那么我们也就无需再提及低生育率给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麻烦。
      
      上述分析虽然大胆、简略,但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一项严格控制人口的措施,如何将一个共同体慢慢拖入深渊。最终,我们面临的可能将不仅仅是不那么个人主义,多少有点共同体主义的政治实体。毫无疑问,哈丁在提到中国时,其实并不像我们这些中国人这样,清醒地意识到中国都发生了些什么。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作为我们这些中国读者而言,其实都能意识到哈丁所设想的那种制度,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制度。
      
      在哈丁看来,严格的人口控制所需要的不过是重新认识我们今天推崇的权利清单,但事实上我们要面对的,或许将是整个清单的消亡,或者只保留下一些微不足道的权利,比如主人恩宠下的,猪一般的生存权。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就像休谟说的那样,今天还给我们喂食的主人,明天是否会为了共同体——整个农场的利益,比如宴请客人,宰了我们。更何况,所谓恩宠有加的主人,也很可能不过是我们的意淫罢了。
      
      虽然我坚持相信,所谓权利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的地方,而不过是博弈或者说斗争的产物,但我同样相信,今天这个世界的文明,离不开作为其基本架构的一系列权利,因而即便事有偶然,但这张清单的变化还是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哈丁认为我们的文明有某些弊端,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他同时认为,通过否认作为文明基础架构的权利清单中的某一些,我们将能够医治这些毛病,这或许只能说是一种幼稚,整张清单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说,我们不可能只做一件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政治思考而言,必须严格区分紧急状态与非紧急状态。在哈丁看来,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紧急状态,因而或许重要的首先将是持存问题。同样,也许未来某个时刻,公民们也确实会投票同意严格控制人口。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觉得,即便不是乐观主义,现阶段我们也还是需要思考地更加理性一点。哈丁也同意,文明不可能仅一日便促成,却可能在一日中被毁灭。无疑,毁灭文明的方法不止人口暴增这一种。
      
  •     包罗万象的人口学科普。
      长见识啊长见识。
      
      作为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我被灌输的就是“不给自己设限”。但极限真的是存在的。我需要重新考虑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好更理性的日程安排了。
      
      对计划生育国策由衷地支持。开始对”公知“批判强制堕胎持保留态度。
      对世界主义有了审慎的理解。
      书中出现了太多的思维模型,值得总结。
      
      哈丁绝对的才华横溢。虽然本书的叙述逻辑稍显不连贯。
      
      不过我还是觉得哈丁对进步有点悲观了。至少化石类能源供给(页岩气的开采)还可以持续几十年的时间。核能源的安全性总会不断提升。核聚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农业生产的资源消耗率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
      
      如果未来人类真的遭遇到了能源危机,那么本书的价值绝对会上升到《人口理论》那样的级别。
  •     这是08年9月的读后感,最近看了《理性的乐观派》后,书中对一些流行的悲观的观点一一进行了批判,我也觉得自己过去的观点还是有些过于悲观了。
      -----------------------------------------------------------------------
       我们还能拥有光明的明天吗-----对石油和环境的忧思
      
       近来看了几本书:哈丁的<生活在极限之内>和钻石教授的<崩溃>,不禁引起了我的一番思考:我们还能拥有光明的明天吗?
      
       几千年来,人类的文明基本上一直是农业社会,靠天吃饭,所以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生产力不高,所以只能承载有限的人口:那时一个国家人口难得超过1亿人,中国2000年来一直维系在6000万左右,宋朝曾经突破亿,很快人口又急剧减少,到明朝后才又过亿。
       1500年左右,西方在文艺复兴的思想下,宗教改革,尊重了个人的人权,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由西班牙的地理大发现开始,开拓殖民地,种棉花、甘蔗,香料贸易,刺激了科学和工业的发展。最后在英国于18世纪产生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以煤炭为燃料,运用了机器的力量、铁路运输,蒸汽轮船等,人类的力量更大了,可以开采更深的地下的资源做原料,制造产品的效率更高了。特别是1900年后的几年,发明了烧油的内燃机,汽车、飞机、坦克、内燃机军舰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军事武器 脱颖而出,清洁高能的石油代替了煤炭,成为新的能源之王。我们这个世界物质文明才高度发达,小小的地球,养活了60亿人,才使得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中那 “沉闷”的预言没有应验。
      
       放眼望去,电脑,台灯,书本,茶杯,包装盒……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哪一样东西不是靠消耗了 能源制造出来的呢。今天世界经济消耗的能源,40%来自石油,而交通运输消耗的能源90%是石油。难怪有句话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现在才深深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离开了廉价的石油,人类文明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其实认真思考一下,本质上说来 人类没有创造东西,我们不过是依靠了煤炭、石油做动力能源,开采地下的金属等天然矿产资源,或者是利用了土地里种植的农作物,把这些原材料再转换、组合成我们的产品资料(当然石油本身也是原料,可做塑料、化肥等化工产品)。
      
       人类赖以发展的这些能源资源不过是亿万年前的森林、海洋浮游微生物的化石,储存了远古的太阳能,一旦用完了就再也不可能有了。08年时全球每天要消耗8700万桶原油。据说石油不过50年就会用光,煤可开采200年。就算新发现几个油田也无济于事,只不过是把这极限推迟了10年或者20年而已。
       这些地下的财富埋藏了亿万年,我们的祖先没有使用它,而我们这代人,不到200年,就把这笔巨大财富花光了,留下的是麻烦不断的巨量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真不知我们的后代会不会骂我们这辈人做“败家子” 呢!
      
      即使是“生物能源计划”-------利用农作物来发酵成酒精,也不过是缓兵之计,杯水车薪。
      我大概算了下:
      美国计划到2012年是生产2250万吨乙醇差不多2亿桶吧。全球不要3天就用完了!
      2006年,美国的112家生物燃料厂几乎消耗掉了玉米产量的五分之一,换来的是大约50亿加仑(1加仑约合3.785升)乙醇,不过才1.2亿桶。
      欧盟也计划在2010年前生物能源产量可望达到1100万吨,也是1亿桶左右。
      相对于现在石油巨大的消耗量,这点可怜的产量真的是才够 塞牙齿缝!
      
      这还是在美国这个地广人稀、幅员辽阔、机械化大规模耕种的超级农业大国,才有可能用那么多的玉米和大豆去发酵乙醇!在中国根本是不可能的,人家是1个农业人口要养活几十上百号人啊!
      而且由于以前美国产的廉价的农作物制造更加有利可图的酒精去了,于是也带来了全球粮食的涨价风暴,玉米的价格现在好像翻了一番吧。
      
       我们国家呢,石油最高产量好像也就是每天320万桶左右,而且基本依赖大庆和胜利2个油田,据说早就过了巅峰期,以后的开采成本会很高,油质量变差(要往油井里注水加压力)。其余的全靠进口,进口量差不多是40%(这是老数据,现在可能远不止)。
       06年中国消耗3.5亿吨, 每天870万桶左右。而日本那个大国才500万桶,他们的石油利用率比我们高一倍,等于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制造同样的东西要多浪费1倍的石油!
      
       08年来石油价格飙升,从03年的25美元一桶,涨个不停,一度快要突破150美元,要知道过去十几年油价基本维持在平均20美元左右!
      
       有人说这是美国的“阴谋论”,我不这么认为,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靠高消耗而发展的,特别是我国的制造业(印度是靠 服务业崛起的),“世界工厂”这个头衔真的是个莫大的讥讽,高能耗、高污染,低工资。市场就是这么回事,有供不应求的买家才会涨价的,不是哪个国家zf 想搞个阴谋拉一拉就拉高价格了。鉴于石油的稀缺和巨量的需求,我估计油价从此不会回落什么,未来的趋势只能是越来越高企。
      
      
      别的替代能源呢:
      最好的可能是天然气了,但是天然气的运输、储存的成本很高,而且好像我国也没有什么天然气资源。
      
      我国煤炭的储量倒是很丰富,发电基本靠的煤炭,都是些含硫煤,污染很严重,到处下酸雨。
      开采煤矿的环境污染也很大。
      
      核能?-------那是潘朵拉的盒子,人类其实根本没有有效的办法处理剧毒的核废料!
      而且也没办法保证反应堆的绝对安全----如地下水,大地运动,地震等,还有人为的事故,前苏联惨痛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就是前车之鉴!美国好像从70年代后就没怎么建造过核电站了。鉴于我国的科技、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我估计我们国家更不敢大量建造核电站。
      
      如果没有了廉价的能源,世界将会怎样!
      我们国家zf,对于来到的石油危机,各大城市还在到处禁摩,歧视小排量汽车,不得不叫明眼人一声叹息。
      
      
      
       人类有着技术上的盲目乐观,老是以为科技进步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很狂妄自大的叫嚣着“人定胜天” ,为了短期的利益,拼命的修理地球,砍伐森林,不加控制的排放污染,破坏环境,不想想长远会带来什么后果。<崩溃>一书就讲了许多例子,早在古代,就有许多文明都是因为环境破坏而崩溃、衰落、灭亡了。如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美洲的阿纳萨兹和玛雅文明,亚洲的吴哥文明,基本上都是因为破坏森林,盲目扩大农业的原因,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这些都是古代的小社会,
      现在随着全球一体化,眼界扩大点,地球村也就是个大社会,世界成了一片迂田。
      
       现代有穷苦的黑非洲、摇摆不定的巨人中国和 依靠“开采”的澳大利亚,揭露的环境问题都令人触目惊心。
      中国的环境问题,是各大国中最严重的,而且还在继续恶化:空气污染,耕地流失、沙漠化,湿地消失、草原退化,过度放牧,河水断流,土壤盐碱化,垃圾成堆,缺水、水污染等等,数不胜数。
      
       这些严峻的问题,zf 现在不怎么讲,各级地方zf都唯“gdp”是论(当然,这是他们升官发财的考核政绩)其实默认的政策就是“先发展、后治理”(也可能不治理),打开电视,翻开报纸,不是说我们如何处于开明盛世,gdp又增加了10%,又吸引了多少亿的投资,神几又要上天了,就是满眼的“超女”“放肆娱乐”,“芙蓉姐姐” “艳照门”,好一个歌舞升平的世界!
      看了些外国学者的书,才知道环境问题有多么棘手,连美国那样的民主自由发达的国家在处理自己国家的环境问题时候都焦头烂额。
       欠了总是要还的,只是不知道到时还不还得起,我们这样下去,后果真的不敢想象。我们的未来,真的不容乐观!我越看了多的资料,越发现人类只能和地球和谐相处才能得到发展,否则只能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胡言乱语,表达不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看看这些书。
      
  •     P? 幽灵面积的概念
      
      
      P251 人类认为将要发生的事能够影响所发生的事。
      
      P258 发生于其后者必然是结果?
      
      P267 我们不可能只做一件事。
      
      P273 通向地狱之路以善意铺就。
      
      P274 不叫的狗不引人注意。
      
      P408 技术进步已成为一种宗教……把财富带到商人门口的技术都被认为是进步。
      
      P414 负反馈,人口调节器。
      
      P472 世界上最可信赖的事务之一是人类的不可靠性。
  •     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经济和人口(2010-04-12 23:31:43)转载
      标签:生活在极限之内 分类:4).经济观点-
      
      
      撰文/曾星智
      
        这是对近两、三个世纪以来,人类世界持续的增长的反思,这样的增长已经使人们沉浸在指数级的无限幻境中。如果任由人类自己行为,就像19世纪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一样,在“自私的基因”(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下,这种疯狂的增长最终会达到极限,届时必然出现可怕的崩溃。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马尔萨斯就在《人口原理》中讲述了他对人口的担忧。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5、60年代沸腾岁月的结束,E.F.舒马赫写作了《小的是美好的》。
      
        作者哈丁叙述了各种增长型经济所带来的问题,尤其是生态和人口,但他知道自己的声音非常微弱,而且也无法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使增长型的经济模式有所缓和。最后,他能给出的提议,就是一种“节制”。这本《Living Within Limits》(生活在极限之内)的价值,就在于哈丁将经济学与生态学两个角度同时思考,从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学,从生态学角度看经济学,并提醒人们注意日益严重却日渐被人忽略的人口问题。
      
      
      1、供给是受到限制的,需求是无限的
      
        “大多数生态问题可归纳为简单的供求平衡问题。这听起来也许简单之极,但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单词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事物。虽然我们常常不能准确地说出什么是极限,但供给是严格受到限制的。然而,需求在本质上是无限的,因为这个单词暗示人类可以创造需求。人类所能创造的需求没有内在固有的限制。造成供给与需求失衡的自然倾向是佛教‘不幸’的根源。防止这种不幸,或至少使之最小化需要解决人口问题。这就是马尔萨斯的观点;也必须是我们的观点。
        “两个世纪以来,与人口问题时断时续的较量已使我们对极限的现实性和本质、进步的含义、指数增长的特点、利益的效用、规模效应和报酬递减的后果等有了很好的洞察。启示来自于许多方面,尤其是机械的控制论。”(P6-7)
      
        “四个世纪以来,资源无限的错觉带来的平静使人类在大量花言巧语中挣扎着前进。人口理论的历史是一部一厢情愿思想的历史。通过无数的计策,商业广告者试图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科学的保护原则上转移开去,暗示接受极限的现实性将成为一名悲观主义者。
        “但科学家们不会因保护法则而悲哀。相反,他们同意黑格尔的格言:‘承认必然即是自由。’就此可以断定,有一天政治保守主义将被重新定义为在极限之内谋求生存。无限的世界观必将被抛弃。在他们能够接受这种必然性之前,我们必须摆脱过去支持着空洞人口增长理论的许多错误观念。”(P7)
      
      
      2、不是人口的敌人,是罪恶和贫困的敌人
      
        “马尔萨斯主义者将人口增长视作通货膨胀、失业、污染、拥挤、非意愿移民、悲惨的难民潮、贸易战、毒品战和恐怖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因’。这些症状的每一个都有许多原因;反马尔萨斯主义者轻视人口因素。普通的经济学经验使得人们难以相信每年人口增长2-4%(穷国的特征)会有多么严重;富裕国家每年低于1%的增长率看起来更是微不足道。然而,人口学者指出在过去的100万年里,世界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小于0.002%。这个‘小’增长率,运转了100多万年以后,产生了我们目前的50亿人口,一个以任何标准都不‘小’的数字。当谈及无限延续的某种增长率时,任何稍稍超出0的比率都不能被认为是小的。
        “马尔萨斯论文第一版中的数字非常少。随后的版本的语气更趋防御性,包含了更多的数据。但是,不论是否使用数字,马尔萨斯给许多人的印象是一个没有心肝的人。卡尔.马克思将他认作‘人民的主要敌人’,而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称他为‘一个政治暗杀者’,皮埃尔-勒鲁断言‘马尔萨斯主义者计划每年屠杀无辜者’。中伤一直持续到今天。”(P33-34)
      
        “马尔萨斯指出,‘推断我是人口的敌人是对我的论证的完全误解。我只是罪恶和贫困的敌人,所以,是造成这些不幸的人口与食物之间不相宜的比例的敌人。’更明确地说;‘对于巨大而有效的人口的向往,我与人口增长最热切的拥护者没有差别。’
        “这样,不公正地,现在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常常站在与马尔萨斯本人的看法相对立的立场。”(P35)
      
      
      3、供给无限下对需求的鼓励
      
        “官员们也许断然否定在他们负责的世界某个地方存在着不幸。非此即彼,他们也许承认苦难,但否认人口在引发困难中的作用,把其他因素作为替罪羊而大做文章。
        “这种寻找替罪羊的行动发生在联合国1974年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一届人口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的发言引导会议偏离对人口控制的关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口不是一个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尤其是超级大国的侵略和掠夺进行战斗’。他的分析受到来自第三世界的其他代表的热烈欢迎。在富国中,他的分析也受到梵蒂冈和威廉.戈德温的思想传人的欢迎。
        “印度代表团团长提出了会议上最令人难忘的警句:‘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在操作上这可解释为:‘与其要求我们穷国控制人口,不如你们富国给我们用以建工厂、造水坝以及消除贫困的资金。’”(P48)
      
        “公平地讲,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74年的中国造成了国际人口大会的混乱。正巧10年之后,作为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美国,在墨西哥城的联合国第2届人口大会上取代了中国的破坏性角色,重复着印度的口号:‘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政治不择伙伴。’不知不觉中共享的意识形态也是这样。乍一看,中国与美国(在1984年)的意识形态差异非常大:中国信仰马克思主义,美国奉行资本主义。然而,两者共同且在不知不觉中共享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深深的技术进步信念。
        “然而,技术信念是具有高度可选择性的。攻击供给—需求方程中需求一侧的技术通常是不被赞许的。共产主义者在1974年诋毁避孕,资本主义者在1984年拒绝流产。两种抵制都部分起源于一种孩子似的信念——技术能不受限制地增加供给。如果供给没有限制,为什么要冒险去压制需求,这一物质增长的重大引擎?那些拜倒在技术进步神龛之下的人是如此投入地鼓励需求,甚至无视确定的科学事实。”(P49-50)
      
      
      4、从牛仔经济学到宇宙飞船生态学
      
        “那些靠自然界的资助而变得富有的人自然痛恨生态学家和环保人士扩大‘没有免费午餐’教义的应用范围,将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于其中。但是,以宇宙飞船生态学的宽广视野取代较为狭隘的牛仔经济学观点,经济学界正逐渐追随博尔丁的方向。
        “生态学家视经济学为更宽广的生态学学科中的一个分专业。(几乎没有经济学家同意——这是可以理解的。)总是存在着一种危险,即生态学家将恰恰像经济学家过去那样,对生产函数的见解不适当,虽然他们强调的重点相反:
        “源头→生产→纳污
        “思想狭隘的经济学家强调‘生产’,根本不理会自然资源的源头,以及吸收没人要的、所谓生产的‘副产品’的纳污之所所发生的一切。思想狭隘的环保人士同样大声哀叹源头耗竭和纳污造成的污染,而对承担着将潜在财富转变为人类财富的困难艺术——经济学家称之为‘生产’的人类机制,却没有给予足够的信任。
        “这两个思想狭隘的团体的过错源于普遍存在的不能充分领会他人工作困难的人类缺点。由于环境论的文献是由精通文字、但大多数没有经济生产经验的人制作出来的,社会的企业家对每个人的福利所做出的非常真实的贡献,普遍得到太少的承认。”(P79-80)
      
        “在一个接受宇宙飞船生态学的社会中,会计规则下生产函数的真正的一般形式必须对源头、生产和藏污纳垢之所给予同等的重视。其结果是:
        “源头(资源)→生产(转化)→纳污(因此产生的污染)
        “在人类开发自然的不同阶段,生态—经济生产函数三个部分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分析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对于人烟稀少的世界,牛仔经济学也许是够好的,但是,在我们相对人口过剩的世界,没有什么比真正的‘飞船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更能使生活更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孩子的孩子的了。”(P81)
      
      
      5、生态学含义上的物质守恒
      
        “在一个狭隘的经济参照框中,守恒显然不会在我们的等式中看到;这种表象总是可疑的。以一种真正的伊壁鸠鲁精神,我们必须配平生产等式,使得它是可信的零-和游戏。长期以来,人类或者是没有意识到自然在人类福利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他们把自然看做类似天意的实体,用来储藏对人类没有损失的赐福。在20世纪末,被标示为‘环境论’的运动以这种方式矫正了历史性的错误:
        “[之前] [之后]
        “汤姆+杰利+自然=(汤姆+4)+(杰利+2)+(自然-6)”
        “这样,我们能够正式描述环境论者对于作为零-和游戏的生活游戏的看法。然而,数字是象征性的。自然遭受的损失(-6)可以有许多形式:土地的损失、地下水的污染、物种的灭绝只是许多可能性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些损失造成危害之前,它们几乎是无法测量或估计的。”(P96)
      
        “如果环境在发展经济学家骑着白马到来之前被认为是‘空寂’,愿上帝帮助环境!(并且,愿上帝帮助穷人!)
        “生态学家,像其他科学家一样,把财富是创造出来的断言视为正-和等式的一个严重缺陷的例证,这恰恰是因为它违背了物质守恒。生态学家坚持将自然加入其中:
        “汤姆+杰利+自然=(汤姆+a)+(杰利+b)+{自然-(a+b)}
        “人们从自然中所取得的是自然损失的。这是当经济学与生态学联姻时观察到的物质守恒。
        “那些受传统经济学训练的人自然对新等式表示异议。他们担心认识到自然对人类财富的贡献会导致对我们占用自然财富比率的抑制。”(P98)
      
      
      6、作为制约的能源之:太阳能
      
        “阳光是我们生存的物质创造者。思考太阳崇拜的宗教形成一种观念:我们吃阳光。阳光也为我们提供衣服。它也给我们房子住,并使我们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到19世纪中期,我们文化中的哲人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了太阳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阳光的负熵使植物能够合成有机化合物。食草动物将这些有机物移出植物界。但是这不是这条线的终结。食草动物依次为食肉动物所食;食草动物肉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在食肉动物的肉体中再循环。或者,食草动物的肉体被腐生生物(使生物有机体腐烂,例如细菌和霉菌)再处理,两者必居其一。我们人类是杂食动物:我们吃某种‘草’(小麦),也吃动物(既有食草动物也有食肉动物),甚至吃一些腐生生物(蘑菇)。但是无论我们吃什么食物,我们实际上是在吃阳光。从能量上说,人类只是这么多的阳光,经过了多次再处理。”(P175-176)
      
        “所有基本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大多数为生命所需要的维生素,都已经在实验室中合成。植物不是最根本的。然而,仅仅作为经济学问题,省却植物的早期想法已不复存在,因为它们能够合成许多有机化合物,远比化学家合成的便宜;而且,真正的美食家将不满足于化学家的烹饪。但是,大体上,所有的食物问题都可以转换为能源问题。获得足够食物的问题(马尔萨斯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问题)主要地是获得足够能源的问题。
        “在发现核能之前,阳光是人类能源的惟一重要来源。(像潮汐和地热那样的个别例外——依然是——相对不重要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已经成为近期重要的能量来源,由于源于动植物的尸体和废弃物,而这些动植物因几亿年前的阳光普照而生长,因此化石燃料实际上是‘化石阳光’。”(P176)
      
        “在19世纪,太阳能量的起源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它对于地球生命的重要性被充分了解。视太阳能为当然,我们现在能够将新的目光投向文明的历史和发展,视其为能量处置上的问题。”(P178)
      
      
      7、作为制约的能源之:煤炭和石油
      
        “除了几百年的时间,横轴上的化石燃料使用曲线几乎是平的,在使用量=0的水平之上是看不见的。曲线开始上升只是在最近,事实上——具体说大约在600年前,我们开始大量使用煤炭。所有迹象显示,现在人类离曲线的最高点只差几年。此后,曲线将迅速下降直至再次平躺于0线。我们燃烧化石能量的文明繁荣时期只不过是人类存在的生命线上的一个丘疹。”(P189)
      
        “迄今为止,从曲线开始之时直至我们陷入未来的不幸之中,人口增长曲线在本质上与化石燃料使用曲线完全相同。两条曲线近乎一致绝不仅仅是巧合。人类的生存和文明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人口的数量,以及我们已经习惯的人均能量使用规模,造成的能量需求速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有关化石能源耗尽的想法令人惊慌不安。为了弄明白横在我们前面的是什么——就是说,并不十分遥远的未来——我们有必要看一看曲线上尚未形成的部分的放大,转折点出现在曲线的这部分上。
        “……我们中有太多的人不幸而期待可获得能量曲线(虚线)将继续以指数型增长,直至永远。当能量输入开始达不到我们的指数预期时,将出现一个以对事实的普遍担忧和否认为特征的时期。紧随其后的我们只能称之为‘震荡’,这个令人同情的不充分的词。在这之后是‘社会大混乱’的痛苦——也是一个不充分的词。”(P189-191)
      
        “根本不存在指数增长不能消除的原因?的确是这样:根本没有。问题完全不在‘地球上’:问题在我们的头脑里。不是在一个人的头脑里,而是在许多人头脑的集合体中。解决‘我们头脑中’的问题比解决‘地球上’的问题难得多。我们必须仔细查看当意识到问题因人类成功地获得了自然的部分控制权而起时,发生在人类思想中的某些奇怪过程。”(P191)
      
      
      8、马尔萨斯的种群数量调节器
      
        “马尔萨斯对人口理论的贡献的实质不是他的几何数级和算术数级,而是在他的著作中暗含的种群数量调节器……。由于环境变动造成的人口规模暂时变化用虚线箭头表示。由此导致的人口和资源的不相匹配(‘不幸’或‘幸运’)造成的相应改变是人口的减少或增加。由于功能上的意义,负反馈可被称为‘矫正反馈’。
        “大多数时候,在大多数动物种群中,种群数量调节器足以解释现象。即使是在人类群体,种群数量调节器的控制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也是被严格维持的。仅仅是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设定点的快速上移,助长了对种群数量调节器模型概念的怀疑。科学—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设定点的上移。
        “那些认为世界上的资源终究有限的人断定,设定点的向上运动最终必将结束。在这一点上,由于‘不幸’和‘幸运’这两个领域的不均衡,马尔萨斯的种群数量调节器会接管对反馈的控制。……它没有妨碍人们认识到人口的减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导致生育率的上升;这似乎是对幸运增加的合理反应。但是种群数量调节器的其他反应——随着不幸的增加而来的生育率的减少——违反了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逐渐形成的令人赞美的人类精神。某些人说:‘穷人贫穷还不够吗?我们还一定要指出他们必须被剥夺做父母的欢乐吗?’”(P217-218)
      
        “马尔萨斯种群数量调节器是所有生物的默认状态。……暗含的忠告具有进化论的意义:对成功事业投资(资源/人口比率的上升),但是减少对失败的投资(资源/人口比率的减少)。非人类的动物的行为依据这样的模式:自然选择有利于这样的物种合理性。如果人类坚持干预一个已经超过承载力的社区中的自然夭折率,他们必须以其他措施来平衡这一政策,即根据采用人口出生率减少措施的情况而确定对穷人的帮助(如绝育或旨在更少孩子的强制契约)。许多人道主义者对这样的建议感到震惊,他们大呼:‘不可思议!’如果这的确不可思议,文明则已经到了灾难性的死胡同。”(P219)
      
        “在一个已经过度吃紧的环境中的人口的进一步增长,通过土地的损失、森林的损失、野生物种的损失,以及生产力的损失,将使环境遭受更大的破坏。简言之,将死亡控制置于生育控制之前最终提高了死亡率。对承载力思想无知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也许会在短期盛行,但是在长期,这样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将造成人口崩溃的悲剧。”(P237)
      
      
      9、可持续增长的自我欺骗
      
        “……被科学家所抵制的反保守主义的观点同时受到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的支持一。他们的理由也许多少有些不同: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希望经济永远增长,这样穷人能变得富裕起来,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者希望增长继续下去,为的是使他们自己变得更富有。
        “持续增长可能吗?它也许是不可能的,这种怀疑已经开始在不同层面的预言中渗开。从语义学的观点来,陶醉于增长的梦想家如何绕过这个尴尬的可能性常常是有趣的。对陈述的澄清通常与其长度相关。在专栏中最长的陈述是挪威前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任主席时所写。‘发展’必定要包括增长吗?该委员会通过引入一个新的名词‘可持续发展’而搅浑了水。这个相当学究气的替代物已被商业利益集团热切接受的事实使人怀疑,‘可持续发展’是被当做‘可持续增长’的改头换面的替代物加以使用的,而这,正如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所指出的,‘作为一种拙劣的矛盾修饰法是应该加以拒绝的。’为了使其观点更有说服力,他呼吁我们注意这样一件事实,在该委员会的报告发表两年后,布伦特兰坚持说,为了使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全球经济必须以5到10的系数增长。如果自然恩赐之物的世界成交量比现在大5到10倍,全球产生的污染总量可使甚至是反保守主义者中最‘乐观的’人踌躇起来。几乎没有什么经济学家烦心去反对布伦特兰为世界的疾病开出的‘乐观主义’药方。然而,自然科学家乐于引用肯尼斯.博尔丁这位美国经济协会前主席的话:‘只有疯子和经济学家相信持续的指数增长’。”(P255-257)
      
        “过去,‘无增长’受到轻视,仿佛它本身是对生命的否决。一个经济上无增长的社会被诋毁成静止的、不动的以及僵化的。《增长或者死去!》是一本书的标题。其暗含之意是这是生物学的智慧。并非如此。就有关的体重和身高的全面增长而言,正常的人类发育路线是生长到18岁,接着,在一个非生长阶段又活了大约60年。人类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非生长状态。(持续生长的男人或女人很快会处于不幸之中。)作为一项政策,‘增长或者死去!’既是贪婪的,又是自取灭亡的。
        “这还是只涉及体重时的状况。事实上,在我们的一生中,新的细胞不断生成——但旧的细胞以同样的速度不断被消灭。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机体处于稳定状态。不断的变化与本质上不变的规模连在一起发生。‘动态平衡’是这种安排的名称。稳定状态是人类生命的准则;这确实也是经济生命的一个有价值的模式。
        “物质和能量都是守恒的,两者中任何一个的持续增长都是不可能的。但是科学家们认识到一个名为信息的第三种实体存在,并且它是不守恒的;(就我们所知)它能永远增长。音乐、视觉艺术、文学作品、科学、哲学——这些能够无限增长,并且不存在它们不能在稳定经济中茁壮成长的理由。(它们事实上也许增长,也许不增长:我们对它们增长所需要的条件了解甚少。)由于物质资源不断加剧的短缺迫使人们采用稳态经济,人们希望持续的物质增长的迷信将被抛弃,因此使当前经济系统转变为富有生态学和人类意义的系统成为可能。”(P260-261)
      
      
      10、分配的公正,将导致人口的指数增长
      
        “正如我们刚刚所知晓的那样,依据‘各取所需’的准则普遍分享财富相当于接受了分配的公地制度。而公地取向的分配体制最终以全部毁灭为结局。在所有居民中,对世界财富的‘公正’分配,如果不对个人生育采取强制控制的话,会导致人口的持续的指数增长。不幸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不能增长。一群绝望的、普遍共享的人掠夺着环境的财富。
        “所有呼吁‘出众的善行’的人将其有效性与人类的某种利他主义的假设相联系。利他主义不单纯是一种理想。在对人口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之前,我们必须争取确定利他主义含义是什么,以及实践中的实际局限是什么。”(P301-302)
      
        “也许不应当: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关于利他主义一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指代对象的话,许多争论是可以略去的。有时提及的是关于利他主义者思想中的内在动机;在另外的一些场合中,我们感兴趣的是行为的结果。哲学作家和宗教作家对前者更为关注;政治学和生物伦理学的研究者更关注后者。宗教对促进高尚的思想感兴趣,但是所有对动机的宣告都苦于‘利己主义的困境’,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真正知道其他人的思想活动。(其他人的主张毫无用处,因为我怎么知道他说了实话呢?)对结果进行判定没有这种缺点,因为结果外在于行为者的头脑。生物伦理学家对利他主义采取一种推论的方法。”(P304-305)
      
      
      11、CC-PP游戏:公共化的成本,私有化的利润
      
        “一个特例说明了利润和成本的非对称分配是如何运作的。美国西部的牧场主能够在有林区行政部门管辖的私有土地或政府土地上增加其畜牧数量。1990年,在爱达荷州,公共土地上的放牧费仅为私有土地的1/5。我们可以假设,私有土地所有者设定的收费能够覆盖无限期地维持土地承载能力的真实成本。政府显然没有遵循这一精明的规则。在直接成本上,林区行政部门支付3500万美元,用于牧场的维护,其中由收费所能抵消的只有1000万美元。谁来偿清赤字?当然是纳税人。成本公共化了,而(来自牛肉销售的)利润却只归牧场主个人所有。这类游戏的公式是简单的:公共化的成本(Commonized Cost)——私有化的利润(Privatized Profits),可以简写为CC-PP游戏。”(P322)
      
        “这个游戏有什么不妥之处?主要有两个。从分配的观点看,它的毛病在于缺乏公平和公正:为什么公民中的一部分要在损害其他人的情况下致富?不切实际的低放牧费鼓励畜群拥有者突破承载能力,因为他们的过错大部分由子孙后代偿付,而不是由他们自己支付。随着时间的推移,CC-PP游戏所产生的来自对牧场榨取的收益越来越少;但是,由于短期利润较大,畜群拥有者为允许将游戏继续下去而斗争。如果一个地区被毁掉了,他们将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设计出另一个CC-PP游戏。”(P323)
      
        “几十年前,纳德尔的突击队员发现一个造纸公司正危险地耗尽地下水的供给。对于这一指控,该公司的一个副总裁声明:‘我已让我在弗吉尼亚的律师对此进行了研究,而他们告诉我们,通过地下的一个孔,我们能够把弗吉尼亚州的地下水吸干,任何人对此都无能为力。’不用说,他不是公共关系的副总裁!今天,如此赤裸裸、目中无人的声明是否会抛向公众还很难说。但是,那些玩着CC-PP游戏富裕起来的人,无疑仍在董事会会议室秘密炮制着像这样的声明。使这个游戏得以进行的言辞林林总总。”(P325-326)
      “真正自由放任的经济有奇迹般的适应能力。工资波动标志着有必要改变工作的分配,而且,如果这种通讯联络功能没有受到妨碍的话,很快会产生必然的反应。调整对雇主和雇员也许都是痛苦的,但是,大量经验证明,通过政治核心完全控制经济,绕过所有这些痛苦的善意企图最有可能增加长期的痛苦。我们永远不应忘记苏联70年集中化控制尝试的悲剧性结局。”(P390)
      
      
      12、节制、人口禁忌与控制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难以牢牢掌握节制概念的社会。如果组成妇女基督教戒酒联盟以减少饮酒,‘戒酒’这个词很快便被讹用为完全禁酒的意思。禁酒的法令使社会上许多人分化为酗酒者和禁酒主义者两极。关于人口控制的讨论有类似的两极分化的危险,已经有一个鼓励提高人口出生率的人在一本题为《反对人口的战争》的书中谴责了人口控制的思想。这个书名暗示:只有一个完全厌恶人类的人才会期望人口低于可能的最大数量,换言之,可能的最大不幸。
        “在口头攻击中,纯粹的鼓励提高人口出生率和纯粹的厌恶人类都是自杀性的。我们应当对待人口,如同生活中的多数有益事物一样,寻求一个中庸之道。理解数量和比率是必要的,但是所需要的数学能力水平应在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限度之内。
        “如果我们打算阻止自然以其自身更为残忍的方式来控制人口的话,上述楷体字表示的原理代表了那么多必须装入人们头脑的精神内容的片段。在许多利益集团中,使这些内容深入国民思想的阻力非常大。所有登广告的人都将为反对这种变化而战。那些相信科幻小说以及所有那些企图永远保存现有社会和政治安排的‘保守的’人士也是如此。一些基督徒、理想主义的无神论者、资本家以及非种族主义者等也将阐述相反的意见。大学教育要根本改变。这些论点将受到生态保守主义者的支持,他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为我们的子孙保存财富。教育的挑战是难对付的。
        “节制必定是指导思想。实现全世界人口控制的全能的世界政府是不存在的。期望形成这样的政府是毫无道理的。人口控制必须与主权国家相辅相成。许多主权国家的存在要求地方性的人口控制,实现在人口数量和生活质量的平衡上的节制在全世界随处可见。让我们期望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设法发现,并接受控制其人口的有效方法的国家。”(P423-424)
      
      ------------------------------------------------
      《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
      Living Within Limits:
      Ecology, Economics, and Population Taboos
      [美]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
      1993年初版于美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年4月第1版
      
  •     
      提起哈丁,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他的“公地”之说。公地之说在本书中有所涉及。下面就本书一些精彩部分摘抄下来,或许会给大家一定启发,一些其他方面的启发。
      
      一些天主教徒赞成太空移民,因为教会统治集团反对人工节育。但是我们不应忘记,科学本身已经成为千百万人的某种宗教。
      
      ——始终认为自然科学能够解释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未知太多了。
      
      如果粗略的估计已经足够,就不要为了精确的数字而受折磨。一位陶醉于手算能力的约翰逊博士的现代仰慕者也许会用1000除以365,然后宣布每天客人的平均数是2.739726027。但是,为什么要为如此精确而费脑筋呢?粗略的“每天3个客人”就够精确的了。
      
      ——宁要大致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在口头上,说金钱和生命无法比较是容易的;在现实生活中,公正要求我们以某周方式比较不能比较的东西。
      
      ——这个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不过如果不这样又该怎么办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就是不错的例子。
      
      关于工作。20世纪人的劳动足以向社区中的其他人提供绝对生活必需品,这是完全可能的。那么如果这一劳动,除非数量非常小,在整体中被友善的加以分配,它将占每人时间的1/20……其结果是,社区中每位成员每天进行30分钟的体力劳动就足以提供整个社区的必需品。
      
      ——这是但丁在书中引用戈德温的一段话。第一次读到这一段时,引起我很大的共鸣。很久以前,我就想过这个情况。既然生产效率日复一日的进步,为什么工作时间并不见缩短呢?当然原因多多,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生产生活必需品。
      
      据说,生活中的小悲剧之一是一个作者永远不能逃离他的第一个版本。对于带有相互冲突的偏见的读者而言,是极易曲解马尔萨斯著作的第一版的。他所作的他不是反人民的人的声明在第三版的附录中。但是第一版的什么批评家会去读第三版吗?并且,谁读附录呢?
      
      ——这是为马尔萨斯正名的一段话。说实话,在读本书之前,或多或少对马尔萨斯存在一定的误判,以前只知道马尔萨斯主张通过战争来消灭地球不能承受的多余的人口,现在看来,这显然是某些后人的曲解。马尔萨斯的实际表述本是如果我们不对人口增长加以控制,总是会有其他途径来削减一部分过分多出的人口,那么这种途径最有可能的就是战争了,不管你愿不愿意。
      
      在十九世纪,平均预期寿命从28岁上升到50岁,这主要是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的结果。
      
      ——以前每每看到某个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三十几岁总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如果大部分人都仅仅活这么短的话,根本没有足够时间养育后代长大成人。现在看来,这个所谓的平均预期寿命,大部分人并没有在这个年龄段死亡。人们的预期寿命成两极分化,很大部分难以活过他的婴儿期拖累了整体平均寿命,如果剔除这部分影响——例如统计六岁之后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我想结果恐怕会大不一样了。
      
      这意味着行为科学的核心问题——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不是精确的或信息稳定的科学,而是信息可变的科学。如果没有被公认的专家,权威和门外汉的差别就失去其重要意义。
      
      ——这段话用到那些股评家身上挺合适的吧?
      
      在运用时,统计资料常常是一种妖术,伴之以对常识的贬低。
      
      ——截取不同的区间,选择不同的参数,得到不同的结果。
      
      “发现”指的是《油气杂志》的账簿上发生的情况,其中1900亿桶从全部(且未知)石油资源一栏转到石油储量一栏。在一些人类致力的领域,这类巫术被成为“创造性会计学”。
      
      ——储量被增长,总量在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阿布扎比将其储量的估计数增加了2倍,使之达到美国宣布的储量的近2倍。伊朗将其储量的估计翻番,政府说新的数字“来源于最高权威——以上帝的名义”,以此证明其账务处理是正当的。
      
      ——储量、探明储量、总量……我不知道后来美国有没有宣布提高储量,如果一国采用保守估计,另一国采用激进估计,二者之间的比较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利息使钱增长,看上去像是不受限制。生态学家把这种断言看作是彻头彻尾的谬论,因为它暗含着对伊壁鸠鲁守恒的否定。
      
      ——考虑到通货膨胀可能就不至于完全否定了。
      
      在19世纪,许多政府和私人年金计划在欧洲处于全盛时期。这些系统的基金投资保守;也许少于5%。投资者被告知他们的钱是绝对安全的。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本货物的普遍破坏,发生了遍及欧洲的法定货币巨大再调整。在最坏的情况下,一个德国的年金领取者,其储备金已经积累了每年5%复利,一天里就损失了他3033天积累起来的本金。在4个这样的日子里,损失将相当于33年工作生涯的积累。
      
      ——战争就是消灭财富的过程;1%的时间完成了99%的波动,如果这个可以算作波动的话。
      
      如果不得不用一句话来概括马尔萨斯的理论,我认为他会是这样的:指数增长在贫困的控制之下。
      
      我们绝不能忘记,对于许多人而言,从个人角度看他们是受益于人口过剩的。人口过剩使房地产价格上升,由此使土地和建筑的投机者致富。
      
      悲观主义的预言家为什么反复犯错误?最重要的原因是:预测者混淆了石油资源和石油储量。……“资源”指的是地下石油的估算——或者“瞎猜”总量。显然,这个数字是没有什么精确度可言。另一方面,“储量”是指已被发现并有待抽取的石油总量。假设石油储量的所有者(石油公司)愿意与他人分享他们“所有的”信息(通常他们是不愿意)——通过标准方法,这个数字能够相当接近的估计出。
      
      ——这恐怕就是为什么石油的可开采年限总是维持在一定时间的主要原因。
      
      当应当付费的是子孙后代时,要转移注意力就相当容易了,因为付账单的人还没有出现,又怎么能够提问呢?
      
      如果人类的自我控制失败了,自然将取而代之。
      
      利他主义也许存在于某一物种某个历史瞬间,但是纯粹的利他主义不可能持续许多代。
      
      不受限制的同情能够导致无限的苦痛。
      
      那些投资于孩子的人,从长期看将取代那些投资于物质奢侈品的人。
      
      MAX主义的经济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把需求私有化而把能力公共化的机会。每个个体过高的估计前者而低估后者,这在所难免。
      
      这意味着,只要国界稳固,人口过剩问题就能够避免;否则的话,贫穷而人口过剩的国家将向较为富裕且人口较少的国家出口他们剩余的人口。
      
      ——现在依然如此啊
      
      也许本当如此:我们的祖先狩猎——采集者,只有每周20小时也干得非常出色。这样的安排盛行于100多万年前。最近几百年较长工作周的体验也许还不足以使人类发展出所必须的基因来全神贯注的接受更重大的负担。
      
      ——确实啊,社会最近几百年进步飞快,或许再过几百年看来是进步龟速,至少目前看来,相对与以前的任何时期都是进步神速的。自然选择的速度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因此很多人类的行为放到当今社会是那么违反常理,也许放到一万年前就大不一样了。
      
      更高的生产率在生态上是否可行是另一个问题。毕竟:干得越多,产生的垃圾越多。
      
      ——GDP是生产总量,同样也是消费总量,这么看来,发展第三产业很有必要的,可以想象,如果软件业占到GDP的80%,那该是多么环保的一件事啊。
      
      人口统计学家仅仅从当前的趋势预测未知的未来——曲线,但是他们始终明白——如雷内·杜伯斯所言——趋势不是命运。
  •   那就等到 人类的无限繁殖模式 挤爆地球的那一天
  •   其实别人考虑生育权的时候早就说过。可惜没人当那是人。
     所有夫妻和个人都有自由而负责地决定其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以及获得这种决定所需的信息、教育和方法的基本权利;夫妻和个人在行驶这一权利时应考虑到他们以及未来的孩子的生活需要以及他们对社会所应负有的责任。
    注意责任两个字。
    生育不是无责的权利。
  •   除了核聚变,没看出啥真正靠谱的办法。本书和钻石教授说了一大堆,也没啥辙
  •   除了几百年的时间,横轴上的化石燃料使用曲线几乎是平的,在使用量=0的水平之上是看不见的。曲线开始上升只是在最近,事实上——具体说大约在600年前,我们开始大量使用煤炭。所有迹象显示,现在人类离曲线的最高点只差几年。此后,曲线将迅速下降直至再次平躺于0线。我们燃烧化石能量的文明繁荣时期只不过是人类存在的生命线上的一个丘疹。”(
  •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55501/
    给个下载地址
    或者这个ed2k链接
    ed2k://|file|【生活在极限之内】.PDF|10825171|ac8e28252f844412c162949255019a25|h=vidyd4wmkwacogauigsexji3lac7scpq|/
  •   曹sir已经读完了啊?
    我刚刚开始读,读完再交流
  •   morph竟然没看过?感觉不可思议啊,一直感觉你很努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