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必读

出版时间:2001-6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尼·奥斯物洛夫斯基著、王志冲译  译者:尼·奥斯物洛夫斯基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前苏联重残盲人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反映二三十年代青年参与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参与重建国民经济火热斗争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帕维尔·科尔恰金在战争中身负重伤,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为重返建设国家的岗位,他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最终写出感人至深的长篇小说,继续为人民作出卓越贡献。小说主人公百折不回的顽强奋斗精神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本书由自学俄语的残疾人王志冲先生翻译,他身处逆境却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样感人。

书籍目录

主要人物表第一部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二部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附录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必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7条)

 
 

  •      前些时候一直在看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书中作者说了很多关于国家改革这三十年中国社会的一些变化以及各方面欠缺的地方。再就是先前也是有阅读蒋勋的《生活十讲》、《孤独六讲》,这些都让我思考了很多,到底我们还是应该像先前那个时代的人一样,亦或说像我们的父辈(60年代出生)一样吗,对于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国家,与理想都更多地与国家联系在一起,而对于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情欲在伟大的红色面前,不跟着党走就是不明智的的吗?
       本书初读起来,由于小说开头部分较多地还是有些共产主义的极端,我一直对开头看的部分起一种抵触心理,认为我们的思考不能太过偏激,但想想处于那个年代的人们,动乱,战争,屠戮,好生活的大部分是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带来的,我们就可以理解了。
       处于特定的环境中,人就会认为追随革命,护卫革命成果才是要务。但人性不可能只有这种捍卫的崇高,也有恶的一面,所以才会有书中写的在沙皇时期的车站饭店对女工的压榨,甚至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裹挟她们,生活所逼,出卖肉体;所以才会有在保尔从哥萨克押运兵中抢走朱赫来,由于冬妮娅的朋友向维克托说了她的见闻,天真以为就是她俩知道,之后维克托作为上层人士本来就不看好保尔,加上某次他和另一伙伴准备羞辱和冬妮娅一起的保尔反而被保尔整,没有二话,他绝佳的报复时候到了;所以也会有在工程队在山里修铁路,由于天寒,条件简陋,施工量又大,很多人就逃的逃,里面是这样说的,说快结束的时候,有个共青团员丢下自己本子毅然离开:总之关于这方面很多,兹不赘述。
       对于爱情呢,这又将是怎样?
       保尔应该说和三个女性有过很亲密的关系,一个冬妮娅,战前林务官的女儿,饱受古典小说的熏陶,充满贵族小姐的气质,最忘不了的是,书中多次提到提到她的水兵服;一个丽达,这个在遇到保尔之前已经失去两任男人的非凡革命女子,皮外套是她早期特有的描写,但由于后来保尔在工程队过于卖命工作,简直对于自己的身体不加以爱惜,病倒后,“死了”,此后丽达就不再有此人消息,直到在某次开会听到柯察金的名字;最后就是达雅,这一长得不算好看,手也粗,而且家里还有暴躁专制的父亲,偏爱儿子的母亲,但最后就是她和保尔在一起了,用她的温厚温存了保尔。说到这里面的爱情,小说始终贯穿着情欲,而且情欲与革命的关系似乎总是有前者屈从于后者的感觉。不错,在那个年代里,就拿我们国家来说,谁能说建国初期也不是这样呢?所以对于冬妮娅会有后面的随着保尔革命经历的丰富、自身的成长,才会有越来越觉得他和冬妮娅的思想差距越来越远,到后面从保尔口中吐出“酸臭”一词,尽管在前部分中保尔经常想起冬妮娅,但道路的不同导致他们注定不能在一起。之后便是有丽达,可以说是政治女强人,当保尔对她渐产生好感时,丽达会说,我们在革命哪有心情估计那么多个人感情,最终丽达也没有和保尔在一起,保尔应该对于丽达也是相对于冬妮娅那种年轻产生爱恋的要成熟一点,更多的因为保尔太好强,对于个人生活,虽有机会,却没有好好把握。最后的达雅一直陪伴保尔走到了最后,对于保尔来说,应该是一件补偿的事情,就是参加革命10年不到时间让他过度地消耗了生命,在后期结识了达雅,保尔当时向达雅坦露真情时也说,嫁给我,待我帮你成熟之后,走留随你,保尔这时已没有像早前对冬妮娅对丽达那样的出于心里的爱,是不是可以说,就婚姻来说,就不需要伟大的爱情了呢?
       我是更倾向于冬妮娅的,她身上的气质也是里面众多女性中不可比拟的,善解人意是否也是为她增添了被喜欢的筹码呢?
       小说花了三天时间读完,读时的心情也在随着小说进程在变,里面传达出的对于生命的顽强,对于个人理想的追求,不得不说,也是值得敬仰的。但人应该可以有自己的活法,关键要自己认同,而且对于生活,不虚度也是很重要的。
       书评不成熟,看得略懂,里面有说的不对的也应该被指正。
       完
  •     对此书很感触。柯察金的少年时的童工生活对我很有激励。
      在红军中的奋斗和对目标长时间的执着和坚持这种意念和精神,是我值得学习的。现在的我们可能不懂当时人们的艰苦和对未来革命成功后的那种强烈渴望,但是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行动对我是很有激励的。
  •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是共产主义,那他的良心就有问题,但是一个人长大后还是共产主义,那他的脑筋就有问题。
      好像小的时候,以为这个这个世界就是无比正确的,到应了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刚刚接受道德教育的小孩子,老师大人的话就是圣谕,道德观那是杠杠的,像一张白纸,灌输给他什么就是什么。小时候看书,书里面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最后都是好人战胜了坏人。上历史课都是那个时候怎么样怎么样,大家就觉得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是“乱”,同时现在就是“正”了。长大了,我才明白,现在的我们也是生活在历史中的,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又要怎样看待我们这个时代年?多少年了,一代又一代,后人而又复哀后人也。
      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谁会怀疑保尔从事的不是正义的事业呢?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那样可悲,那样讽刺,希望创造天堂的人,最后创造了地狱,是理想本身有错,还是理想主义者都变了。
      个人的感受,无知之人未必有理想,尔理想主义者却大都是无知之人。就不说什么投机分子了,那些人一开始肯定也是对现实不满,希望创造一个更没有——不,应该是他们的心中的完美世界的人。但是,最终,他们没有一个人抵达那个地方。
  •     名著经典,男主的精神值得学习,这本书也值得再读一遍。
      里面的一些组织安排工作什么的,有点枯燥无聊,俄国人名字还很长很斯基,所以跳过的一些章节,总体有超过期待值,有意义
      电影版的,男主很帅,但中文配音有点时代感,看不下去
  •     首先,保尔这个人所传递出来的个人的精神与光辉是十分让人尊敬的,他分明地让人看到了保尔这么一个有着正面能量的人,而不是那些蝇营狗苟、贪婪懒惰、见利忘义的拥有卑贱心灵的人,社会的美好需要这样的人!
      
      其次,时代之于保尔,保尔又是不幸的。时代需要钢的坚硬去摧毁旧的秩序,所以炼出了一个个保尔一样钢铁般的人物,钢铁有其坚毅的一面,也有其冰冷的一面,由此,他失去了很多,很多一个人应该也是需要拥有的东西,比如美好的爱情、善良的爱人、真情的表达、安乐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这些,既然变成了投身革命的钢铁,这样就得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放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革命对于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人性中复杂的正负能量让这个社会一直在动荡中求得一个平衡,而不是极端(比如说共产主义或者法西斯主义)。任何以高尚的主旨发展起来的大规模的团体(如宗教、党派)也只有在信仰的意义上是纯粹的,在实践上它永远不会是那么的圣洁的,因此单纯的人适合做这个团体成立的奠基石,而不适合在这个团体中生存与发展,权利与利益的旋涡中能够游刃有余的人必然是那些深谙黑暗法则的人,不管其身正与否,他得接这些黑暗的招数!!
      
      最后,我想说的是,杜巴瓦是可怜,他是个纯粹的人,他不相信他为之拼命的那个天堂里也会有地狱!以酒麻醉的生命已然失去了一点光亮,我只能说,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生命的幸福存在于对人类复杂的理解与对美好的敏感嗅觉!!
  •     很早以前就读过梅益先生翻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好书,是值得所有人都来读一读的不朽著作。保尔柯察金这个名字几乎也与崇高的革命精神画上的了等号,书中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更是一个时代的声音。
      偶然的原因,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名字“帕维尔·科尔恰金”,这是谁?我的第一反应。然后才明白,这是所谓忠实于原著的译法,不知道为什么我心中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悲哀。“保尔柯察金”这个名字早已经超出了原著的范畴,早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保尔被改了名字,那一个伟大而光荣的时代也渐渐的消退了颜色,那一个伟大而光荣的理想也渐渐的离我们远去了。看到保尔柯察金我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到“帕维尔·科尔恰金”我似乎也知道了钢铁是怎样被锈蚀的。
  •     人生犹如一条条蜿蜒盘旋、曲折难上的坎坷大道,当我们仰头了望,那胜利的顶峰仿佛惟有数步之遥,但往往就在提脚而出的一刹那间坠入万丈深渊。某些人或许回从此不见光明,自毁前途,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惨境;某些人或许能够重出山谷,但也已黯然失色,妄自蜚薄,最终也变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另外一些人则截然不同,他们会以超凡的毅力再次向辉煌巅峰发起冲击,向灿烂的胜利发起挑战,无论失败多少次,坠落多少次,他们仍会巍然屹立,直至成功为止,并迈向下一个万丈高山。而这种人正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与主人公。
      作为独生子女,成长在今天这美好幸福的环境中,既没有尝过旧社会的辛酸苦难,也没有像老一辈革命者那样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人们称我们为“当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怎样才能使我们成为像保尔那样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革命战士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不是为了贪图荣华富贵;也不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正像保尔说的:“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一个人活着应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一切,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各种困难的斗争经受考验。
      
      
  •     一定会记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他时刻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他又因此感染上了伤寒,他凭他那坚强的毅力,奇迹般的从死亡线上走 回来,重新义无反顾地走向火热的工作岗位。保尔教育我如何正确对待疾病,如何战神困难。他一个全身瘫痪的都能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我,一个在党,在人们的阳光雨露下长大的大学生,怎么能够被一些区区困难而吓到呢?
       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庸的生活,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而努力,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练成一块好钢。所以我们得争做那块好钢。无论做什么,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保尔,是我们的榜样。虽然时代是不同了,但是我们需要奋斗的心仍在。我们也许不能轰轰烈烈,伟大地做一件事让人们永记在心。但是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方式给自己留下伟大墓碑,用自己方式告诉自己曾自豪地拼搏过。
  •     记得是在初三的上学期期末读的这本书,一个星期多一点就读完了,当时看书的热情现在估计也不会有了吧,小说往往就是有这样的吸引力,非要随着文字和主人公一起走完那一生为止才觉得过瘾,保尔柯察金,一个很普通的红军战士,在他的身上不是现在人们对于共产主义的批判那样,没有人情味,有的只是残酷和冷血,但是那个时代的人,面对着开创新世界的理想,崇高的热情,无法不令人敬佩。我不知道中国在1949年之前牺牲的无数革命烈士眼中的新中国是不是现在这样的中国,估计不是吧,因为还有很多的缺点,甚至有些事情是让人痛心疾首的,违背了那些烈士的初衷,不过想想他们在为革命牺牲,为理想牺牲,毫无怨言的时候,我只能透过时间的迷雾,看着渐渐远去的那些历史人物,历史中有他们的身影,那种理想主义,或许现在没有了罢,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那种崇高的激情,那种热忱依然使我感动而奋起。
  •      如今有着许许多多的主义,理想主义者,自由主义,共产主义,犬儒
      
      主义等。将自己交给主义的人,是幸福的。
      
      
       这本书读完以后看了简介才知道,这个故事是以作者自身原型为蓝
      
      本而写出来的。在共产主义下的保尔,热血拼搏,这在这个时代,这
      
      种人或许会被当作傻子呆子。看到文中的一些片段,我也会发笑。
      
      
      
       保尔是幸福的,他找到了他人生的目标,意义。种种的磨难,最后
      
      都败于他的坚强之下,造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他的执着,他的激
      
      情,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他将自己投身于共产主义的事业之
      
      中,有着目标,信仰。他从真个共产主义事业中获得力量,将共产主
      
      义融入他的骨血。某些地方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本书告诉我的道理有如下几点:
      
      
      1. 不迷茫,有目标的是幸福的。他们可以通过像目标迈进的过程中,
      
      获得前进的力量。
      
      
      
      2.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比如保尔,为了共产主义挥洒着自己的热血。
      
      常常不关心自己的身体,最后经历了病痛的痛苦折磨,坚强度上升了
      
      一个level。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不吃饭的时候,大人总会说出“人
      
      是铁,饭是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之类的话。所以大家都应该多
      
      多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亡命的工作,有时候应该给身体活动一下。
      
      
      
      3.什么会导致曾经相爱的人分开?现在让人们回答,可能会得到,很
      
      多答案。文中保尔的初恋,一个现在俗称的白富美,且人很善良,并
      
      不嫌弃保尔的贫寒。多么美好的爱情! 为何在最后,保尔却厌恶了她
      
      呢?三观不一样了。 生活在一起的人,如果用眼睛看相同的事物,
      
      却看到相差极大的涵义,这大概就是现在俗称的什么“没有共同语言
      
      了”吧。事实就是这样,悲伤,无能因为无法阻挡。
      
      
      
      
      摘抄:
      
      
      1.初恋,人生一段宝贵的记忆。之所以珍贵,不在于它有没有结果,
      
      而在于它的真和纯,以及那一点点的“傻气”。
      
      
      2.黑暗快点过去,黎明快点来临。
      
      
      3.分手了,遗憾留在了心里。把彼此最美好的印象藏在了心里的角落
      
      里....
      
      
      4.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充分地拥抱生活。因为一些意外的事故或
      
      严重的疾病,随时都可能结束人的生命。
      
      
      5.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树,是能够经受暴风雨的考验而坚强挺拔地屹立
      
      在大地上的。
      
      6.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7.他一年又一年的回想着,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逐年加以审判。
  •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格调,他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反复思索它的含义。上好的铁须经千锤百炼才能成钢,保尔就是从一个贫困、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他的人生道路是一条浸渍着血汗的路。我难道就是炼不成一块好钢吗?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样的精神,或许,那些所谓的胜利者会赢得某些人的掌声。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说“可以消灭一个人,但就是打不跨他”,因为人类不可磨灭的是精神,无法战胜的是正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读书笔记:
      http://www.xuexicelue.com/dushubiji/15.htm
  •     信仰,人生为此而丰盈,保尔也为此不畏惧敌人的恐吓、折磨凌辱。在战后期,抱着强烈的激情奋身投入到革命的建设中去,不畏惧环境条件的艰苦毅然铺建铁路,在爱情与革命的理想相违背冲突时,保尔毅然选择了后者,在遭受疾病折磨逐渐丧失了走路能力、视力,保尔痛苦挣扎中钢铁般毅力冲破身体障碍,坚守坚守再坚守。
      为信仰而活的人,不管他的信仰是什么,他的本身是值得去肯定的。但同时这本书主任翁理想化,在同自己感触连接点上总有那么点距离,以致最后草草看完。
  •     爱情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与冬妮亚有过一段爱情故事。我在一个网页上有许多人批评保尔对爱情不忠,背叛了爱情,而对冬妮亚则大为怜惜,好像自己失恋一般。
      参加革命之前,保尔与冬妮亚有过一段友谊般纯洁的朦胧的爱情。当时保尔是一个小工人,自己的母亲给贵族洗衣服,哥哥是铁路工人,而冬妮亚则是林务官的女儿,是个资产阶级的小姐。虽然保尔仇恨贵族,不喜欢冬妮亚的生活圈子,但由于年少,并不认为冬妮亚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而冬妮亚虽然出身资产阶级,但并不喜欢维克多等资产阶级的青年,她喜欢保尔的倔强和坚强,同样由于年少不了解生活,也就并不讨厌保尔的贫困。这时候他们的爱情是纯洁的,感性的。
      待保尔参加革命后在基辅遇到冬妮亚后,那时保尔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来说是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阶级性,认识了自己的组织,认识到了新的苏维埃祖国。他性格坚韧,不能容忍资产阶级的寄生虫。所以当他看到冬妮亚后,他就想到冬妮亚是资产阶级的一员,,他要改造她,把她变为无产阶级的一员,靠自己的双手吃饭,靠自己的双手为新生国家做贡献。而冬妮亚呢,与保尔的组织格格不入。具体表现在穿着、打扮,不喜欢共青团员的艰苦、朴素,与共青团员没有共同的语言,引起了团员们的抱怨。当时苏维埃刚刚建成,国内还有许多叛乱,人民生活普遍艰辛,青年的生活正应该艰苦朴素些,为国家节约、做贡献。保尔自然生气了,他要求冬妮亚改变自己的生活作风,但冬妮亚却问他,要组织还是要她。保尔自然伤心,他说,如果在几年前,他可以为了冬妮亚跳下悬崖,但现在却不行,国家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亲人和爱情。于是他们分手了。
      后来保尔修铁路时,穿着极为简陋,与一身珍贵皮衣的冬妮亚再次相见,此时冬妮亚已嫁给了一个资产阶级工程师。冬妮亚说,“我以为你已经当了委员或者那一级的官,没想到你还是这样子。”保尔说,“你就是这样理解我的?两年前你还好些,还敢跟一个工人握手!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臭樟脑丸味!说实在的,我跟你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至此保尔与冬妮亚完全决裂。
      爱情是上层建筑,它不是根本的东西。只要爱情,不要其他,只是资产阶级自欺欺人的唯心思想。爱情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阶级、一个共同理想。冬妮亚终究不理解保尔,而保尔却看清了冬妮亚的阶级性,他们终究不会有什么爱情可言。那些宣扬“没有爱情就没有一切”的人,根本上来说是享乐主义者,他们没有崇高的理想,心中没有人民,只有狭隘的自我。资产阶级的爱情是自私自利的,因为资产阶级本身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阶级,这一属性反映到爱情这一意识层面上来就是自私自利的爱情观。无产阶级的爱情才是最为浪漫、最为纯洁、最为巩固的爱情,双方爱着自己的阶级,这是爱情的坚实基础,爱着阶级中的对方,这是具体的异性吸引。这样的爱情是整个无产阶级之爱中的一部分,这样的爱情是为了共同的高尚的理想而奋斗的爱情,是高尚的爱情,是脱离低级趣味的爱情,真正令人追求的爱情。
      
  •     想必大家都是从小就认识到这本书。可惜的是,至今我才打开来看。是什么原因让我想起阅读这本书?2012年的夏天,每天忙着超负荷的工作,要接受单位一切不公平的待遇,社会的现实,人的趋炎附势。微笑一下,俏皮一下,领导开心了分你份轻松的事做,再正常不过。而自己始终默默的接下所有重担子。不怨什么,工作一年,还涉世不深,正需要历练。于是一个下午,去新华书店拿下了这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先看了简介,奥斯特洛夫斯基十一岁开始工作。1919年入共青团。在他参加战斗时身体严重负伤,导致右眼完全看不见东西,退伍时只有十六岁。但他却不信命,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这样写到“我现在被困在了病床上,并不代表我是个病人,这不对,这是胡说八道!我完全是个健康的小伙子,说我双腿不能动弹,双眼什么也看不见——那完全是个误会,是愚蠢的玩笑!”在这种境况下,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3年坚持完成了这部英雄的小说。试想这样钢一般的毅力是从哪来?凡人与伟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在面对困境时选择退缩;后者则越挫越勇。书中的保尔就映正了这种形象。更多意义上,作者在保尔身上赋予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到最后保尔退伍,开始艰难的创作之路时,也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己晚期时的生活状态。
      
      
      书中不止一次暗喻了钢铁的精神,一句明显从朱赫来口里说出的话“不必召开群众大会了,这里没有哪个人需要宣传鼓舞,托卡列夫,你说话很准确,他们确实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伟大的革命烈士们,通过汗水及不屈的精神捍卫了他们自己内心守护的东西。保尔·柯察金从一个在老师面团里放烟末,和资本主义家小孩打架的不懂事少年,变成一个忠于自己的理想,守护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在任何艰难环境下,仍然和同胞们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这段艰辛苦难的过程,却是他一辈子都为之骄傲的最伟大的事业。
      
      
      我们虽然不像他一样经历那样辉煌的人生,可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要守护的人,要坚持的目标,和等待自己去完成的小事业。想到这些,就不该在困难时期畏惧,退缩。趁着年轻,趁着还有活力必须要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奋斗打拼。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找出活法活下去,生命总会有用处的。正如保尔所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关于爱情。读到书的终结,也说不清保尔究竟爱着谁。冬妮娅吗?他的初恋,林务官的女儿。可他们两个人的未来根本不可能有交集。一个不肯放弃自己忠于的理想,一个不肯舍弃优异的物质生活。但就是凭借少年时保尔的倔强和热情,让冬妮娅对这样一个有着特别性格的男孩子产生了兴趣,接着爱上他。只是阶级出身的关系,他们不会有未来。甚至导致保尔在最终对她的虚荣产生厌烦。至于丽达。我看来,他们更像是精神上的伴侣,在大家都成熟后,在工作中配合默契。不巧是后来,丽达得到了假的保尔死去的消息,自己也嫁了人。再相逢他们时都认清了现状,还是很好的朋友。这是更加热爱工作的他们,不让私人感情影响大局,而换成了真切的祈祷与祝福。最后一个女性,保尔的妻子,达雅·柯察金娜。保尔说,“现在你我的个人生活都不愉快,我决定给它放一把火”这把火就是要达雅与他结合。成为他的妻子。而我却想用四个字来说明“岁月静好”两个人不都不再孤单,保尔教会她很多从未接触的新知识,帮助她成为一个像他那样有用的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她也用一颗温柔而平静的心陪伴了保尔剩下的余生。
      
      
      正如现在的社会现象,一个你深爱的人,并不一定就陪你到白头。我们最终在一起的人不一定就是最爱的。而我们最初海誓山盟的人早已散落在天涯了。需要的只是祝福。我们并不一定要忘记过去,但一定要懂得放下。谁都有过去,我们都一样怀念着过去的那一半,只是人要活下去,要再寻幸福,这并不是否定了过去的爱情。我想,如今的我们都可以豁达的对过去说一句
      
      祝福。握你的手,爱人。
      
      
      
      
      
      
  •     从何说起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从小到大被引用无数次的“经典”,一本从未真正看过——甚至连主角名字叫什么都不知道——的书。
      我清晰的记得,还是小学三年级的我,还躺在老家的床上,决定要完成这本超级厚书——394页对从小不爱看书的我无疑是天书一本。
      书的前十页还有我用红笔划过不认识的词——忧心忡忡、方言、红晕、磨磨蹭蹭……毫无疑问,我成功的看了十页,果断睡着了。
      时隔十多年,再次翻开这本贴有粘纸的书,很让我感动。但感动我的,并非主人公的坚强的品质和曲折的生活,而是这物是人非,不再单纯天真的忧伤。
      保尔的故事很真实,但并不痛苦。也正因如此,他的坚强并没有特别打动我。可能是我正处于这么一个年龄吧,对情伤看得比身体的伤害重的多。所以,既然作者没有花大量精力在描述保尔的情伤上(尤其是和冬妮亚的那般天真无邪的感情竟然如此草草收场,让我非常不满),自然是打动不了我了。
      谁没有痛苦呢?身体的痛苦是人人都能看见的,感情的伤害虽然不被看到,谁又能说它没有前者厉害呢?我想我最能体会了。
      本不是会写文章的人,最后只想摘录一段书中让我最爱的段落:
      
      啊,青春,多么美好的青春啊!
      当情欲还没有完全觉醒的时候;当情欲只是从急切的心跳中被隐约地感觉到的时候;当无意之中触及了爱人胸乳的手像受惊一样颤抖并缩回来的时候;当纯净的友爱阻止了那最后的一道堤坝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比搂着脖颈的手臂、比触电般炽热的亲吻更甜蜜更可爱的呢!
      
      是啊,我的青春自然还未逝去(顺便自嘲下最近又发了两颗青春痘),但是青春般的男女情感,已经一去不复返,谁又能说我的青春还在呢?
      
      昨天。昨天。昨天多么美好。
  •     中学时期冲着这本书的大名买下了它,心想保尔一定是个战争中的大英雄,抱着对名著的敬意我非常认真的读完了上半部分结果没有我所期待的战争情景出现,当时我就郁闷了心想下半部分一定有。但是直到我大学时期才把剩下的读完,并没有我所预期的那样。保尔参加了红军一味的搞建设让我大失所望,结果把自己的身体搞残了。然而这并没有激起我什么情怀,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政府一个时代的悲哀。书中的保尔看待一切怎就如此的纯粹好人能好的如此的纯粹坏人也能坏的如此的纯粹,给我的感觉这本书完全是应运而生的,看到苏联解体我真心为保尔感到悲哀。
  •     到现在不知道那个事业是否真的有价值,这个达成的条件也许是人类生产力趋近无限大。不过在我人生的短短岁月里,甚至是我的子孙万代的短短岁月里,估计是没戏了。曾经的我们,也是冬妮娅,也是保尔。但现在的我们,冬妮娅和保尔或许可以在一起了。世俗了,幸福了。
  •     尽管是一本阶级色彩很浓的书,但是仍然很值得一读。长大后重新读书,会发现很多事并不像小时候老师讲的那样,很多感受,需要自己去体会。仿佛又看到了那样一个耳边总是回绕着战斗号角的年代,当年的共产主义革命,多少苏联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甚至鲜血,我们永远不该忘记,曾经有那样一个年代,那样一群人,那样的单纯可爱,那是一个只有希望没有绝望的年代……
  •     先极速读,想了解个纲,就像冲进水里的自行车,没走几步趴了,原因很简单——人名太多太杂了。
      不甘心,找支笔,又从第一页开始读,每遇到一个全新的人名就画出来,标上序号,连神父都标了啊!!!神父还是1号!!!
      大约三四十页的时候就有三四十个不同的人名了!!不信你们自己数数!!我再往后读除了阿尔青谢廖沙朱赫来这样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三字名之外每遇到一个名字还都要回忆回忆之前这个名字标号没有!怕重了还再翻回去对对!!
      谁能把这些名字翻译成王刚啊李强啊什么的该有多好!
  •      奥斯特洛夫斯基:“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穆广仁
      
      
        2008年第2期炎黄春秋杂志138
      
        奥斯特洛夫斯基雕像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通过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英雄保尔·柯察金,说出他自己对人生的追求:“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在年轻的时候,不止一遍地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又不知有多少次特地翻开书中这一段“警语”,默诵着,震撼着。它已经成为我所崇尚的人生观、座右铭。它引导着我在黑暗中摸索、探求人生的道路。甚至,连同保尔自我批判过的过错——他为了他所倾心的革命竟然断绝了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爱情,和丽达分手——也成为我在战斗年代处理爱情的榜样。
      
        保尔在战争年代那种激情,包括那种“左得可爱”的政治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他是完美的;当我知道“切卡”是被人憎恶的“克格勃”的前身,我仍然觉得保尔参加“切卡”的行动并无损于他的“完美”,因为那是残酷的革命年代。在修筑那条运送木材的铁路时,他邂逅了他少年时期情人冬妮娅时,表现出过分粗鲁的态度,显然是出于无产者的阶级感情,对于有些温情主义的我实在有点接受不了。但仍然原谅了他。甚至在我了解了斯大林时代的专制与恐怖,亲历了中国式的“左害”之后,也还没有去想保尔(也是尼古拉)传奇的一生是否也有可悔之处。
      
        几个月前,《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刊载一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侄女加林娜对这家报纸的讲述,才知道他在临终之前再次发出对人生的“警语”:“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哎呀,这不是和我们中国一代人所憬悟的人生如出一辙么?我再一次被震撼了。其实,我今天已不是对斯大林时代完全陌生的人了。从斯大林到晚年的毛泽东,既然是如出一辙,俄罗斯和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命运的雷同,不是理所当然之事吗。我之所以被震撼,固然是由于我对尼古拉的人生了解太少,尼古拉在我心目中就只是英雄,没有其他。但,更多的是,他说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曲。我们这一代人常常被人诘问:“你们当初那么热情地投入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你们难道就不悔么?我说:不悔。当尼古拉说这句临终遗言时,他是否为“为之奋斗”的人生悔恨了?我以为,他没有!我们呢,不是也不对过去的追求无悔吗?
      
        加林娜是这样叙述的:奥斯特洛夫斯基12岁开始做工,15岁上战场杀敌,16岁身受重伤,27岁全身瘫痪,32岁溘然长逝。在他英雄般的人生历程中,既是勇敢的战士,又是伟大的作家,他的名字传遍了广袤的苏联大地。但是,他也曾拒绝对白军开枪,被押上法庭受审。他反对斯大林时期的肃反运动;一些曾经与他并肩杀敌、交情深厚的战友,都没有逃过被逮捕、遭枪杀的厄运。这对于身罹重病的他,不啻沉重的打击。依他的性格,他不会选择沉默。他生前的挚友萨尔达托夫说:“尼古拉的个性太率直了,如果他不在1936年病逝,迟早会有人‘帮助’他结束生命的。”
      
        对于他本人所受到过的审判、他对斯大林时代的极权制度的抗争,是我过去所不曾知晓的。他对斯大林时代的极权制度的否定,更加完成了他人生的完美。加林娜不曾谈及遭受审判的尼古拉是否也被迫作了什么“检讨”之类。据一本名为《斯大林肃反秘闻》的书说,那些为苏联革命立下不朽功勋的老布尔什维克们,在他们以“反党、叛国”罪名受到审判时,他们竟把“有损于自己荣誉,而又是开庭所必不可少的证据提供给起诉人,这证据就是他们自认为有罪!”濒临死亡的他们不为自己的清白辩护,却为斯大林为迫害他们炮制出来的审判辩护。但是,按照尼古拉的性格,他不会在法庭上自认为有罪。也许,这就是他的战友所以预见到尼古拉早晚也是要被处死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是百分之百的血统无产阶级战士,但是无产者的出身,没有泯灭他所具有的人的共同的人性和人道主义情愫。因此,他不能不受到审判,不能不陷罹俄罗斯许多作家的共同悲剧命运。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晚年硬把人道主义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施之鞭挞。在左祸临头时,中国许多知识分子不得不远离“人道主义”这个“恶魔”,可悲也哉。
      
        苏联作家们在斯大林时代大多无法逃脱悲剧的结局。悲剧无非是两种:一是被逮捕、被杀害、放逐西伯利亚;另一是被迫在一定程度上对极权者做出妥协,甚至为极权制度做过某种服务,先有高尔基,后有法捷耶夫。尼古拉病得早、死得早,没有来得及完成悲剧的全过程。
      
        从加林娜的回忆可以看出,尼古拉对极权制度的反叛,说明他所为之奋斗的理想,不只是不受压迫,吃饱肚子(不虞匮乏的自由),还有更神圣的东西:民主、自由、人性的尊严、精神的彻底解放。他没有追求阶级专政,没有追求苛政暴政。他过去所追求的,没有错,无须悔;对于斯大林建成的极权社会,他没有顺从,还谴责了,他仍然没有错,无须悔。
      
        在上个世纪40年代投身中国革命的我们这一代人,尽管也盲目地向往过苏联的“幸福社会”,但其所追求的决非什么斯大林式的极权专制社会;他们热切追求的无非是不愿当亡国奴,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要求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当时他们追随共产党,只是因为共产党当时的纲领(被称作“最低纲领”)适应了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一般说来,他们并不曾读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读的多是通俗性的进步书刊),也不知道中共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既不知道斯大林的暴政,也从未料到中共解放后一段时间实施的“左祸”。在我所接触到的那个同时代人当中,极少对他们当时的追求有所悔的;至今他们还在为争取民主自由、反对专制而奋斗着,也仍然无所悔。这就是我所以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警语深为感动的原因:“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在叹服尼古拉一生的完美时,不能不对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包括我自己)在个人迷信时代所表现出的盲从和暴政下的屈从感到脸红。既有损害个人尊严和人格的无休止的“检讨”,也有对“同类”无可奈何的批判。因此,我和同我类似的人不能说是人生的“完美”,而是“很不完美”,中间有一段甚至是“丑陋”。这是无法与奥斯特洛夫斯基无悔的一生相比拟的。也许,仅仅是由于认同了“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才被人们美称之为“两头真”的吧。
      
        (作者为新华社原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杨继绳)
      
  •     快看完这本书了,也快看不下去了。
      早就想到这本书被政治拔高了,但好歹也是世界名著,没想到和政治课本保持了如此高度一致的调调。
      
      保尔乍一看去是很伟大,细细品来却很悲哀。
      也不过是那个年代无数单纯得不得了热血得不得了的团员(党员)中的比较拼命的一枚。
      因为无产阶级的背景被人欺负,对资产阶级产生了巨大的仇恨,发现有一群和自己一样的人准备推翻小资,找到了归宿,终其一生为这个组织卖命。
      保尔之所以为保尔,是因为他的拼命三郎精神。爱党的很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命在爱党。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修铁路的那段,鞋底掉了,就踩在冰冷的泥里,大冬天穿着湿漉漉的衣服入眠。受欺压的人很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与毅力为自己的命运,同胞的命运奋斗。
      
      这是一本很单纯的小说,人物有着很单纯的性格。这种单纯激励了无数代青年,但放在我们这一代所处的社会,略显可笑。
      我不知道保尔心中原本对资产阶级有多大的仇恨,党又在多大的程度上膨胀了这种仇恨,这点书中没有循序渐进的交代。但是保尔也落入俗套地将两个阶级完全地对立起来,在党的领导下如飞蛾般扑向了火红火红的革命事业,显得盲目而可悲。
      甚至上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戏码,两段晶莹剔透萌生在最美好年华里的爱情,被革命牺牲了。
      
      或许时代真的不同了。天知道改革开放到底多迅猛地颠覆了几代人的世界观。
      但在我看来,保尔精神可嘉,觉悟待启。
      who am I to talk. 我只是一只见到火还要思考三分钟的飞蛾罢了。
  •     就文字翻译而言,比较了很多版本,认为黄树南这个版本是所有版本中最好的
      就文字翻译而言,比较了很多版本,认为黄树南这个版本是所有版本中最好的
      就文字翻译而言,比较了很多版本,认为黄树南这个版本是所有版本中最好的
  •      在看之前,是抱着名著不得不读的心态去翻看的,但是在慢慢静茹到情节后,却深深的被吸引了,不得不说,保尔的精神是强大的,并且他的精神抢占他身体的能源,尽管他病弱,但是他从来就不屈服。他不愿当一个无所事事的废人,他总是渴望回到前线,他却一次次的病倒。并且他从不是那种要权的人,他说他只想当一个工人。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每一个拥有官权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如何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总是思考着如何为自己谋取私欲。
  •     有几句话始终默默的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的懊恼; 保尔从始至终为革命事业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激发着大量的有志青年,成为革命者标榜的精神对像,他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将会长住人间!!
  •   与这本书比起来,《约翰·克里斯多夫》更好一些
  •   你是对的
  •   您的热情,近乎反讽呀。
  •   他没有你那么多花花肠子~
  •   哈哈哈楼主你要不要那么可爱
  •   哈哈哈 笑死我了 不过我也觉得是哎 国外的书名字记不清,好比看外国人长得都一个样似的,还是翻译成王刚李强好-。-
  •   逻辑混乱,目标是正确的,却在行动中做错,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就说整个行动是正确的。照这个逻辑,所有错误的东西如果用正确的目标装点一下,你是否就能说他们都是正确的。尼古拉是一个悲剧的。。。
  •   人的一生如果“无需悔”,那只会做出一件又一件让人后悔的事情来。
  •   每次看这种没逻辑的文章都看的自己晕晕的
  •   呵呵,逻辑?作者穆先生至少和LS几位不同,是个几十年的中共老党员,共产主义也曾经是他生命里的彻底的信仰。
  •   人性本恶,所以需要过程的制约
  •   所以我始终认为当年那些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而付出热情、汗水、鲜血和生命的人们是伟大的,是可歌可泣的,是应该被我们记住的;因为他们是真诚的,他们的所作所为代表了人类作为一个伟大的物种所追求的方向。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共产主义运动只是是上帝跟人类开的一个残酷的玩笑。后来的一切悲剧,不应该由他们负责,如果非要找一个责任者,那只能是上帝为此负责。
  •   共产主义者要打倒上帝,出了漏子又是上帝负责,共产主义者真好当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