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

出版时间:1991年1月1日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谷崎润一郎  译者:吴树文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春琴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3条)

 
 

  •      记得王菲的一首歌中唱过“谁说爱人就该爱他的灵魂,否则听起来让人觉得不诚恳。”
      
       《春琴传》中,春琴蛮横骄纵,脾气大爱虚荣,极尽奢侈又对仆人吝啬无比,但就是有人迷恋她风华绝代的美貌,甘愿付出一生,甚至不惜自毁双目。肤浅么?一点也不,对美的追求可以到这个境界,大概也不枉此生了吧。
      
       《冰与火之歌》第三季中,次子团的团长达里奥·纳哈里斯仅仅因为仰慕龙女丹尼莉丝的美貌,就干净利落地干掉了另外两个不愿意投靠龙女的团长,带领着部下为龙女攻下渊凯,有人说太牵强了,可是我觉得很美好,为什么美不能是信仰呢?
      
       而小说中春琴的琴艺,打动心灵,也许也是佐助长久仰慕的原因之一吧。音乐的魔力已无须赘述,悲剧精神诞生于此,包容和同一也源于此,从逆境中走出,并且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恢复爱的能力,更加坚强,却不是偏激和自以为是的看透人生而变得无所谓。最终到达看山还是山的境界,是一种圆融的智慧。需静心修炼。
      
       靠别人的眼光认可才能获得幸福,脆弱不堪,所以存在主义说他人即地狱。只有找到自己心中所爱,并且能够义无返顾的追求,即使是这个过程,就已经很幸福了。这大概才是幸福的真谛吧。所以佐助的失明,别人觉得可惜,他却因此得到了明眼时不曾得到的美好。他和春琴的爱情,即使一生从未说出口,不需要别人知道,甚至也许被耻笑,那又如何呢?我觉得春琴真是好幸福。她自我保护的虚荣和戾气,也被佐助小心的呵护。
      
       谷崎的美学是阴翳美学,我也许不能全部认可接受,不过,美是信仰这件事,无论如何也是很好的。
      
      
  •     虽然看过原著改编电影,被这种极端又密集的虐恋震撼过一次。但看原著又一次被深深置于冰魄之中,通灵之气幽幽而出,未名寒意令人发指。
      产生这种寒意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虽然在电影中看过佐助自刺双眼时残忍揪心的画面,但作者直白冷静具体的描述出来还是有种不忍直视心痛。这种心痛更甚于之前,掺杂着对具体事物毁灭的惊悚和面对生命意志时的颤栗。 嗔怒作者残酷如何写得出?又对此处暗暗称绝!第二,电影固然深刻完整也不免童话式结尾,从此春琴和佐助心心相印过上幸福生活。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似乎不必要也没兴趣再探究了,曾经沧海,剩下的只有平淡。。而大师就是大师,作者并不是这样深入浅出简单略过的。
      看完电影后,我说:望尘莫及的爱情,极致毁灭的爱,用我的双眼换你的美丽。对电影表现的二人的感情深深感动,钦羡不已。但是电影只是讲了前半部,或者说男女主人翁的前半生。后半生盲人男女沉浸于触觉世界的相爱和以佐助回忆为主导的主观世界支撑的虐爱,作者用冷静低沉的笔调娓娓道出。也正是后半段的补充更有魅力,让我们更深刻了解两人感情历程。
      这才是完整的人生和完整的爱情,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虽然现实的存活率为零,文学作品的好处就是尽可随意意淫现实的不足。
      结尾写道:天龙寺的峨山和尚知悉佐助自行刺瞎双眼的事后,对佐助这种能在转瞬之间分清内外而使丑的转化为美的禅机,激赏不已,赞道;“是庶几可谓达人之为。”未知诸读者君子,尚能首肯乎?
      我是赞同并欣赏他们的。我赞成一切自由形式的爱,即使其中不是善意的。这可能也暴露了我幼稚的天真的以为爱情可通关,有情饮水饱,只要真情在通天彻地无所不能山无棱天地合的罗曼蒂克情怀。在现实生活,这是不成熟的。
      “是庶几可谓达人之为”,而遇到一位达人或者自己通达不染,又是何其幸运。要修多少年才懂得?
  •      读《春琴抄》。
       日本的艺术和文学,——茶道、花道、庭园、诗歌、小说,幽婉的节奏,却总让人有一种机械般的紧张感,用努力的压抑与克制,一丝不苟地营造,完成一个精致、细密的仪式。即使是缠绵悱恻的爱,也常常有着自虐与虐人的残忍。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常活动,都经过刻意、精心的设计。一个问候,也是一个隆重繁复的仪式。和中文相比,日文表达一个词、一个意思的音节,要分外得长。
      
       《<读书>十年》三
      
  •     虽然一个是初期,
      
      一个是中期,
      
      一个是晚期作品,
      
      但有两点很统一,
      
      即对于女体美的崇拜,
      
      与自我毁灭的愿望。
      
      
      
      前者与后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体两面的。
      
      与其认为作者的观点是“强大的都是美的,弱小的都是丑的”,
      
      个人反而认为不如说作者认为“像自己一样弱小(也许其他男性也一样吧)的都是丑的,
      
      因而自己无法满足(所以显得强大)的女性便是美的。”
      
      
      
      对于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强烈性倒错,
      
      尤其是对于女性足部的迷恋,
      
      个人的直觉是,
      
      这并非简单的在口味与欣赏方式上异于常人,
      
      更是暗含一种匍匐于女性脚下的隐喻。
      
      而从《刺青》《春琴抄》《钥匙》三部纵贯作者整个创作生涯的代表作不难看出,
      
      作者确实是下意识的将男主角(自身的化身)作为残损自身,
      
      成为女性肥料的牺牲品来塑造的。
      
      
      
      而三部作品男主角的最大愿望,
      
      也无非献出所有,
      
      希图哪怕一次强烈满足所迷恋女性的机会。
      
      (请注意,这里所指的女性仅仅是“强的”,而非“美的”。
      
      因为“美”是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
      
      而“强”只是作者出于性本能的主观判断
      
      ——这种主观性在作者的作品中多次被直接提及。
      
      正因为无法满足而“强”,所以无法企及而“美”。)
      
      至于对少女彷徨,春琴痛哭,郁子告解的一系列描写,
      
      与其说是观察所得,
      
      倒不如说是作者自怜自伤的一种映射。
      
      
      
      最终的结论是,
      
      与其说作者是一个追求官能,
      
      以女性为中心的作家。
      
      不如说作者是一个由于性方面障碍,
      
      而导致强烈受虐倾向的性变态者。
      
      而正如人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脸庞,
      
      由作者双眼采集到的,
      
      便更多是眼前令其兴奋却又自卑的施虐对象。
      
      尽管女性言语行为占了更多篇幅,
      
      归根结底,
      
      一切均取自于作者男性视角的观察。
      
      
      
      有趣的是,
      
      作者将这种痛苦逐渐演变成为快乐,
      
      如同加菲猫的经典台词
      
      “如果你不能击败敌人,就加入他们”
      
      这是人类面对长期痛苦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之一。
      
      
      
      对于这一点,
      
      不能简单的概括为扭曲或者变态,
      
      恰恰相反,
      
      这是人本身对于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
      
      
      
      更为有趣的是,
      
      精神与肉体的SM种子其实早已播种在每个人的心理,
      
      只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而不常被人察觉,
      
      甚而构成社会道德的一部分。
      
      因而古崎天生便拥有着极为广大的潜在读者群体。
      
      而能够身居一种安全的处境,
      
      利用极端性的作品与自身欲望产生共鸣,
      
      也是古崎的作品之所以拥有众多拥趸的重要原因。
      
  •      买了谷崎润一郎的几本书,是因为先看了介绍谷崎的文章,欣赏他对艺术的理解。他坚决排斥艺术对道德作用的功利性,他认为“恶就是善,丑就是美,美与丑密不可分,对恶的肯定就是对善与美的赞美。”这些论断,让我感到作者追求艺术之美的纯粹和彻底。
      
       读罢《春琴抄》,没有华美的修辞,没有煽情的描写,没有情节上的悬念设计,更没有任何主观的褒贬之意。故事和人物犹如一幅古画依着画轴徐徐展开。 画毕书亦尽,读完心头久久萦绕一种莫名的神伤和感动,梦魇般拂之不去。
      
       具体句段这里不做引用。只写我自己的感受
      
       作者笔下的春琴,是最美的女人。我一想到她永远闭着的双眼,就情不自禁想到维纳斯的雕像,残缺所以完美,残缺所以高贵。她才华横溢,高贵美丽,小时候也讨人喜欢。如果她不瞎,她肯定是那种让所有男人拜倒的女神。可惜她成了瞎子,她的才华,她的美丽都无法改变这一点,她知道他做不了女神了。她后来性格乖戾,只是当初的好强之心和佐助对她无限制的包容下才一点点形成的。我觉得她从开始都是爱佐助的,只让佐助服侍;佐助练琴被东家发现时,帮佐助求情;只和佐助有身体关系,只让佐助带她上厕所,最后毁容了说唯独不能让佐助看见。这些都说明她从开始都是爱佐助的,只有佐助能给她安全感,佐助就是她的唯一,只有佐助才能给她女神的尊严。还有一处,当佐助给女弟子授课,她就满心不高兴,这分明是爱人的醋意。
      
       作者笔下的佐助,我觉得他是快乐的。把春琴当女神供奉是他所有的追求。他可以为此放弃金钱,放弃尊严,放弃自由,放弃一切。有这一说,痛快痛快,意思是痛并快乐着。形容佐助再恰当不过了。小说看到一半时,佐助让我联想到苏格拉底,他的老婆是名人老婆中最有名的泼妇,经常当众辱骂苏格拉底,有次当着学生面给苏格拉底先一顿咒骂,骂完又泼了一盆水。我想苏肯定和佐助一样,是个大M,佐助痛并快乐着,苏痛并思考着。要是苏没有这么个老婆,估计也成不了哲学家,佐助没有春琴也领悟不到琴弦的奥义。
      
       春琴和佐助的爱情,阴翳感人,深彻见骨,玉石俱焚而后知的境界。谷崎的艺术观,撇开施虐,受虐的社会伦理,道德约束。春琴和佐助都是美的极致。春琴的才华,美貌,永远闭着的双眼,安静又神秘,断臂的维纳斯一样的艺术美;佐助的善良,坚忍,从一而终的忠诚,爱其所有的包容,倾其所有的赤诚,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和信念。都是“美”的极致。而这一切的“美”又在施虐和受虐的SM情节中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所有这些无不在应证这句哲学“恶就是善,丑就是美,美与丑密不可分,对恶的肯定就是对善与美的赞美。”
      
       无疑,这种极致的爱是病态的。极致的美,源于一种病态。
      
       美源于一种病态,就像珍珠源于贝的病瘤
      
  •      读研期间的读书报告(作品赏析)
      
      
      
       《春琴传》是日本近代作家谷崎润一郎1933年的作品。改自古典作品《鹦屋春琴传》,小说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观念,是“谷崎美学”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讲的是为盲人小姐春琴作引路小厮的佐助,因爱慕春琴一边苦练她喜欢的三弦,一边尽心侍奉春琴。两人相爱但仍维持主仆关系,生活在一起。佐助纵容春琴的古怪性情,使春情遭到了毁容之灾,佐助为留存春情的“美”刺瞎双目,目盲的两人却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爱、美和音乐是让小说大放异彩的三个主题,而这三个主题无不浸润了谷崎润一郎的独特美学。
         
      形而上之爱
        在佐助自刺双目这个转折点之后,春琴和佐助的爱近乎神性了。两个人这才抛却了所有的束缚。春琴抛却了对颜容衰老的美的隐忧,和与身处光明世界的佐助的隔膜,佐助抛却的,不正和春琴相同。两人心意相通,终于到达爱和美的巅峰。爱的纯粹和美的极致于现实中不免染污,只可存于观念之中,形而上之中。因而,佐助“凝视着观念之中的春琴”,美和爱不增不减分毫。甚至在春琴死后,佐助仍然幸福、安然,春琴仍在他的观念中活着,他们在观念中相爱至永恒。“人,只要没有失去记忆,便能梦中重见故人。然后,佐助在情人活着的时候,亦只能在梦中会见她。在这种场合,也许无法明确指出死别的时日。”
        谷崎润一郎在改写《鹦屋春琴传》这个古典故事中,加入了自己对恋爱的理解。在收录于散文集《阴翳礼赞》中《我的初恋》中,他坦承自己几乎没有真正爱过什么女人,婚姻也并非出于爱,“我觉得真正的恋爱似乎总带有几分形而上的无形的成分似的。”
        
      无欲不欢
        爱之至境,古希腊有柏拉图的“精神之爱”的阐述,但佐助与春琴之爱并不仅于观念之中灿然生花。其“形而上之爱”紧紧牵连着世俗的肉欲。仍旧以佐助失明为转折点,之前的肉体交欢为两性相吸,虽然可喜,但笔墨稀淡;而之后的肉体交欢,是存在于两个盲人的“感官世界”中,更是触发了高妙的观念之爱。作者描摹其间两人的默契无间,是真正达到了心意相通,灵与肉的结合存在于此。不仅在于两性上的交欢,两人的指尖默契都能在静默的氛围中产生高潮的悸动,情欲流遍他们周身,浸透周身。欲的欢爱无处不在,又因心灵相通而更富层次,超脱世俗,接近神性。
        什么是神性,神性是禁欲的吗?在基督教体系中,探讨神性,无疑是脱离人类原罪的,脱离肉欲的,但是若将神性放在与世俗对立面而看,超脱世俗之爱,世俗之利害的,在于神性这个维度。印度教并不反对禁欲,在藏传佛教的密教支派中,也流传着两性交合可助于领会神境之说,即在高潮的刹那有可能感知到“空”、“无”。
        谷崎润一郎认为,“东洋——主要是中国——的艺术是通过‘美’到达‘虚无’为目的。或者可以说,‘虚无’即‘美’也没有问题。假如说‘虚无’不好,那么像佛教‘涅槃’观念之宗教上的绝对境界——乃是永恒的世界。为此‘意在言外’,美的存在即在现在的世界更存在于隐蔽的世界事物之中。”佐助与春琴的爱的境界也妙在“虚无”,由“无”进入“永恒之境”,这与神性吻合,又是根植于作者独特的谷氏美学观。
        
      不道德之爱
        谷崎润一郎往往将自己置于极限之境,在这样的“悬崖、峭壁”,道德、伦理得以脱落,唯有艺术绝处逢生。
        春琴、佐助的爱,奇情感人,然而文中春琴从不考虑和佐助的婚姻,甚至是两人关系的公开,是不近人情、违背伦常的。佐助做出的牺牲之大,似乎将自己“献祭”给春琴,首先是不求名分,不求恋情公开的隐忍,其次是长年悉心的伺候,始终处于奴仆之职,再次是爱春琴所爱(三弦),生活围绕着春琴打转,泯灭了自己,最后,他自刺双目,将爱的成全做到了极致。若从同居不婚来看,不够道德,再从两人数次抛弃自己的孩子以后也不闻不问来看,则就更不道德了。佐助的惊人之举(刺瞎双目)也是游于伦常之外的。
        然而从此处可看出作者的巧思:作者极力“省简”,削枝去叶,去掉了破坏两人世界的任何“枝叶”——世俗的婚姻、家庭与子女。作者要将爱留在原初状态,即是佐助为春琴做引路小厮时的怦然心动的一幕,这一幕的小厮与小姐,侍奉与被侍奉,谦卑与傲然等等皆原分不动地保留下来,“不变”是为了纯粹;作者将人物多次置于选择中,每次选择都将他们逼入极限境地。佐助面临的第一个选择是学做生意还是侍奉春琴,他选择了没有前途的后者。第二个选择是学琴还是不学琴,他为了春琴毅然刻苦练琴,与她靠近。第三个选择是保守与春琴的地下恋情的秘密还是公开,他选择顺从春琴,不求正名。第四个选择是春琴毁容之际,是接受她的残容还是自刺双目让她永远美丽,他选择后者,更将自己置于逼仄的境地。而春琴亦是,只有在极限境地,作者才得以探讨纯粹的爱和美的体验。
        
      爱——对美的渴念
        处于极限境地的佐助和春琴的爱,是对“美”的渴念。“美”成就了“爱”的内容。春琴作为“美”的永恒的形象,闪光于佐助的记忆中——孩童时期神态端然、富家小姐肤如凝脂的美,成年后姿容冷艳、才气高绝、清高傲岸的美,毁容前夕近35岁的春琴那风姿绰约、凌然傲雪、不见衰老之态的美。春琴的无双容貌、音乐天赋、古怪心性成为“美”的结晶,而佐助是“美”的虔诚的信徒。他不惜留存“美”而自刺双目,让“美”活在臆想中。他不惜为完善“美”,而纵容春琴的古怪性格,终酿成春琴被毁容的惨剧。
        只有在两人皆为盲人,才停止了对“美”的不懈追求。而在这观念世界中,“美”到达了一种绝对的境界。只有从美的角度,才能理解春琴、佐助之爱。谷崎润一郎本人曾说:“我本人始终认为‘美’是一种绝对的境界。”而美是无关乎善恶的,“在现今世界上即使有恶,但在另一个世界(美的世界)是无恶无善而只有美的世界”。对“美”的渴念串联起了灵和肉之爱,“美”无善恶,也使小说规避了对爱的道德探讨。可以说,谷崎润一郎在书中描摹的是美的至境,作者信奉“美”,尤其是恶之美。“艺术家信仰的神是‘美’。除此之外别无所有。‘美’是可以救助我们的。”
        
      爱的泯灭自我
        佐助泯灭自我的追寻爱,相当于春琴创造了佐助。春琴爱三弦,佐助苦学以求与春琴靠近,最后成了和春琴比肩的三弦大师,在春琴死后才正式开班授课。佐助不是另一个春琴吗?在春琴死后,他代春琴活着。不,春琴没死,佐助始终“凝视着观念之中的春琴”,他们就好像日本导演、作家岩井俊二的小说《华莱士人鱼》中的人鱼之恋。雌雄人鱼最终“黏合”在一起,雄人鱼身体躯干从肚脐下的部分被吸收进雌人鱼的下腹部,手脚自然脱落,他们彼此共存,化为同一。佐助也与春琴共生,同一了。他们以美为滋养,生活在绝离世俗的观念之境。
        
      音乐之美-人工和自然之辩
        对佐助自刺双目来留存“美”的选择,是不“顺其自然”的。佐助和春琴的爱,两人皆拼尽全力维护最初的纯粹,而绝不容世俗中爱情的激情的消逝,在婚姻中以亲情的方式存在。他们是“爱”——这株盆景的手艺人,为制造美的境界,不惜用钢丝缠枝、削枝去叶。在文中,有段精彩的论辩,表面上看是音乐的人工技巧还是自然天籁的争辩,而深层,笔者认为是对“美”的追求的一个隐喻。这段论辩如下,文辞优美,引人深思:
        “或有人谓:‘不然,此乃人工之美,非天然之美,踏幽谷山径防春探花之时,于那隔河相对的云霞深处,传来意外的野莺啼鸣,其身风雅,为此莫及!然而妾不以为然,野莺得天时地利,闻其声方觉优雅,论其声,尚无可言美。反之,‘天鼓’一类名鸟之啭,倘闻之,纵居家中,亦会感到幽邃静寂之山峡情趣,那潺溪之溪流声,那山尾之上繁樱叆叇如云之景色,一齐扑入心灵之耳目,鲜花彩云,俱备于其声,闻者念及身处红尘万丈之都门,乃以技工与天然风景争其德也。音曲之秘诀亦在于此。”
        
      结语:艺术化的“真”
        不得天时地利,便须竭力求“美”,对“美”和“爱”的心意至此,怎不令人动容!是以,小说虽奇情异爱,但出于真情方动人心怀。看佐助偷偷学琴时藏于狭小壁橱中,弹得满头是汗,而在寒天清晨练琴其毅力之强,其爱之痴;看春琴小小少女凌然的“师道尊严”,虽自小目盲但自尊自爱,过分的自尊和敏感令人心疼。而人际遭祸的她毁了美丽形象,担忧在佐助心中美的不保,绝望得失声哭泣……
        而这样的主题,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采用调查式的写法(纪实意味),力图还原真实,生活化地,细节化地呈现了这个故事,使故事不至于“蹈虚”。在此,爱、欲、艺术皆融化为美的命题。
        
        
  •     买到这本书,很偶然。
      之前在京东拣了好多书,那天刚到。晚上和石莲出去吃饭,吃完在步行街散步消食。一边走一边逛,看见一群人围在一个摊子前面,有一个大音箱装在纸箱里,喊话的声音蔫蔫地,他说,由于书店倒闭,所有正版书一律五块,两本十元。左右无事,我就挤到人群中,借着一点点微弱的灯光,在其中拣书。
      先拣出来这一本,本想再拣一本,凑个十块。结果最终也没有拣到别的,只买了这一本。刚买到的时候觉得这么便宜一定是盗版,回来看了,发现还好,真的是正版也说不定。
      扯远了。
      这本应该算不上长篇,只是个中篇的集子。有三个故事。我只看完了第一个,春琴抄。
      故事很短,也很有意思,所以看得很快。前两天虽然天气热,可一到太阳下山就打雷下雨,等到天黑得透了,夏夜里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很畅快。我就在这样的大雨夜里,就着夏夜凉风,看完了这个故事。
      每个作者都带着一种气质吧。如果同样一个故事,以明清章回体小说来写,一定故事性更强,更有情节性。但是这个书,情节太少了,更多的是一些叙述,描写也很少。我们时常形容书里的内容,描写逼真细腻,让人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但是,这个书相反,作者完全是一个转述者,而且很少有自己的发挥与想象。这样一来,读书的人,就很难有一种像读其它书一样的代入感。很多书,读到某个地方,总能击中你,这就是我们时常说到的共鸣吧。但是,这个故事完全没有,我只觉得这是一个很美妙的故事,离我们很远。大概就是因为这种距离感,所以才更显得这个故事很凄美,故事的主人公也更具有一种纯粹的精神,他们身上才更显现出为爱或者是为更美的东西献身的一种悲情主义。
      整本书只有两个故事点。
      第一个,父母发现春琴怀孕了,劝说她和佐助结婚。这被所有人认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却遭到了春琴的强烈反对。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怎么可能?自己这样的一位大小姐,怎么能嫁给那样一个身份卑贱的学徒工?而且,她极力否认自己与佐助之间的感情,更否认佐助是孩子的父亲。
      从主流价值观来看,春琴美貌,在音乐上有才华,家境好,有地位,但是,她是一个盲女。如果春琴是一个正常人,在社会评定当中,也许她会被划为优,然后,我们会认为与之匹配的结婚对象应该是一个各方面与之匹配的男性,有地位,教养良好。但是,因为春琴是一个盲女,她纵有万千芳华,也为此而大打折扣。于是,我们会认为,像佐助这样一个老实温顺,对春琴充满仰慕与爱恋之情的仆从,对她来说,真是一个再好也没有的选择。更好的是,她自己对佐助,也一定怀着不一样的感情,要不怎么会有了佐助的孩子?于是,我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春琴与佐助,让他们俩人结婚,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那么,他们自己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春琴前面说到了她的态度与反应。从小扶侍她长大的佐助,她对他到底是怎么一种情感?恐怕她自己也很难说清。可以肯定的是,她从来就没有把佐助当成一个和她一样的人来看待。她爱惜自己的容貌,骄纵任性,对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才华相当自信,她一定很爱自己,觉得世上很难有比自己更出色的女子,尽管她双目失明。这样一个天上有人间无的女子,在她眼里,佐助只是流沙一样的存在吧。
      佐助呢。在他的心里,春琴是光辉堪比日月一样的女神。他只求不要剥夺他照顾她,爱护她的权利就好了。我爱你是我的事情,与你无关。你笑一笑,就有一万个天使在他头顶飞舞。读到佐助的情节,你才会明白,我们所谓的单相思都太功利,都还奢望回报。单相思的最高境界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他们以这样的关系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对于佐助来说,能这样陪在春琴身边,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吧。
      于是来到了第二个故事点。半夜里睡梦中,春琴被潜入房间的人恶意毁容。热水浇在面容上,烧伤严重。隔壁的佐助听见呻吟赶过来查看,春琴只是叫他不要看,不要看到她这样丑陋的样子。
      伤痛总有好的一天,但是留下的难看疤痕却是再无平复的可能。佐助答应春琴不看她丑陋的样子,但是,又不能不去照顾她,于是,他自刺双目,从此,来到了春琴的世界。
      作者写到这个地方,言语简练,平铺直叙,没有波澜。但是,读到此处,却总觉得双目刺痛,仿佛佐助的那两针朝着你的双眼刺过来。
      这对青春时日不再的春琴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童年的意外失明,对于春琴来说,是苦难,但并没有动摇她对自己的定位与认知。这一次,却是活生生折断了她飞翔的羽翼。支撑她的那根最重要的力量之源,被浇熄了。从此,她黯然失色,灰扑扑的落在人群当中。
      佐助的自刺双目,也许是一种勇敢,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懦弱。又或者是人性当中高尚的一面,但又何尝不是人性丑恶的一面。他爱着的终究是那个美貌高傲,有翅膀可以飞翔,有力量去支撑的春琴。那个丑陋的,黯淡的,风华不再的春琴,佐助都不忍去面对,何谈爱。
      失明后的佐助,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能够和春琴感同身受,凭借着对于女神一如既往的爱情,佐助照顾她,直到死。
      我真正要说的其实是下面一些话。
      在第一个故事点里,春琴在上面,佐助在下面,这样不对等的爱情,除了佐助拼命的仰慕之外,还需要春琴的俯就。但是这样高傲的一个姑娘,始终不肯降落。所以,他们虽然在一起,但这到底是不是爱?
      在第二个故事点里,春琴落水了,于是佐助选择了自残身体。我不知道哪一个更高尚?你是一个病孩子,因为我爱你,于是努力治愈你;还是,你是一个病孩子,因为我爱你,于是我把自己也变成一个病孩子,这样,我可以进入你的世界,体会你所受的痛苦,察知你能察知,而正常的我不能察知的另外一种生命体验。
      人性当中,我们推崇真善美,唾弃假丑恶。但是,爱情里,更让我们动容地并不是它对真善美那部分的仰慕所引发的爱慕之心,而是它对假丑恶那部分的真心体谅与宽大包容。所以,我说,佐助自刺双目,到底是勇敢还是懦弱,是高尚还是丑恶?
      这是一个离我们有些距离的凄美故事。因为它极端,因为它苦难深重,因为它没有细节,没有生活日积月累的打磨。
      雨还在下。不知道是哪里积的雨水,一下一下打在什么东西上,嗒嗒嗒嗒。。。
  •     
       之所以会选择《春琴抄》来作为这次的主题是因为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吸引,不仅是没有同学口中的“排斥”,反而倒是对男女主人公细腻的感情产生了向往以及羡慕,也可以说是提供了纯感官上的享受。
      
       我一直认为爱情是抛弃自尊的,夹杂着缠绵激情的,超越道德伦理的绽放着邪恶花朵的私欲,直至看了《春琴抄》后,我更加加深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众所周知,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派的文学大师。他将春琴塑造成一个盲女,我想原因大概是为了营造“阴翳之美”。当描写到春琴外表时,书中曾写道:"她有着一张轮廓匀称的瓜子脸,鼻子、眼睛仿佛一一是用可爱的纤细指捏就般的小巧玲珑,似乎随时都会消失掉。这张照片大约是怕摄于明治初年或者庆应年间,所以像质上随处可见斑白点,如同久远的记忆般模糊不清。"故意将春琴的容貌描写的模糊不清,就是希望利用这点来增添美。而将春琴塑造成一个大户人家出身的盲人小姐也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结合身世背景,她所具有艺术气质、早慧、容易激动、虚荣、嫉妒、忧郁这种种的特点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春琴美吗?我想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从她模糊不清的外貌还是她的种种性格特质抑或是她是一个盲女的姿态上来说,她所流露出的美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对于美的普通定义。
      
       然而作者笔下将春琴的美进一步推向极致的那个要素便是佐助。如果说春琴的身边没有佐助的话,春琴的美便无法那么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可以这么说,春琴的美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她与佐助之间的虐恋而层层递进的。作为一个地位低下的佣人,佐助自然是尊崇着尊卑以及礼数,也正是他的这种隐忍强化了春琴的行为。文中在写佐助在为春琴暖脚的时候曾这样写道:"佐助诚惶恭敬地横卧在她的脚边,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她的脚掌放在自己胸脯上。他的胸部感觉冰冷,但脸部由于被窝的热气蒸得火烧火燎,牙疼越发厉害,她实在无法忍受,就将春琴的双脚从胸部移到自己肿胀的脸上,这才勉强忍受住牙疼。"春琴从佐助的顺从之中得到了许可,这也更加加深了她的骄纵。
      
       “当佐助的琴艺有能力当老师后,如果对女弟子表示出热情之意,春琴虽然不会露骨的表示出嫉妒之情,却会在事后更加恶毒地刁难佐助。”佐助在春琴身边充当的角色实在是太重要了。统观全文,尽管春琴对任何人都展现出了自身的强硬以及高傲。但是对佐助的程度可谓最甚。这是因为她希望通过极端的方式去证明,在所有人之中只有佐助才不会在她一次又一次的折磨之下离开她。也是作为一个盲人的她在佐助的身上才能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自尊。因为感受到佐助对她的爱完全是一种源于自发的爱,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春琴在被毁容之后得知佐助自毁双眼,春琴好像变了一个人一般。从前的她从不会问佐助的感受,坚持以自己为中心,但是这次她却问道:"佐助,你不痛吗?"当听到佐助的回答之后,失明的师徒二人相拥而哭。
      
      我之所以固执地认为《春琴抄》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纯爱作品是基于多方面原因的。首先,当春琴被毁容之后,一向好强的春琴流着对佐助说:“如今我这个模样,不在乎让别人看见,唯独就是不想让你看见。”如果客观地来说,毁容对于一个盲人应该是没有任何妨碍的,可是对于春琴却不然,被毁容这件事情会使春琴产生巨大情绪波澜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她害怕在佐助面前不再美丽,或者说即使在她没被毁容之前她也是自卑的,只是那时的她还可以用那副姣好的面容做一层冷漠的保护膜。然而深知春琴心思的佐助居然刺瞎双眼对春琴说:师傅,我是盲人了,这样一辈子也看不到您的脸了。春琴陷入长久的默然沉思,但这沉思却是那么多年来她首次回应佐助的爱。佐助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自己活在这几分钟的沉默的快乐中。另一方面,对于文中开头提到的春琴毅然决然得送走自己的孩子,以及最后送给河内的两个男孩,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诚然,这个举动在多数人来看是超出道德底线的。但“母亲”这个角色,对于有恋母情节的谷崎润一郎来说,又包含着太多了。女人在日本,不单单是承担了满足丈夫欲望为丈夫生儿育女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男人也成为了“妻子的另一个孩子”。所以作者干脆舍弃了春琴“母亲”这一个包含着责任,顺从的角色,而是更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从始至终只有“爱的羁绊”。
      
       对于佐助这个人物,他对春琴的感情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如果说佐助开始是出于一个乡下少年对于深闺之中春琴妖艳娇媚的向往,那随后便是在成为春琴弟子时潜藏在心底深处的炽烈燃烧的崇拜之情。然而在充当照顾春琴饮食起居的这个角色上由于不能用语言表现出来对春琴的爱,他仍然日复一日地将感情融入到日常起居的照料中,在 不知不觉中早已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能量热流。在他的身上同时体现出了两种自虐,即精神的自虐以及肉体上的自虐。精神的自虐正是以一种爱的退让和包容来作为对爱情的理解。这点在佐助的墓碑依旧按照师徒尊卑设置中能够尤为明显的看出。而肉体上的自虐乃是为了引起对方对自己的注意,即一方通过肉体自虐或者精神自虐的方式呼唤对方对自己的怜悯、同情,即呼唤对方对自己的爱,以此来平衡两者之间的爱。
      
       当春琴与世长辞后,佐助独自生活了二十一年。文章结尾这样写道:“然而,如今佐助弹奏《春莺啭》,他的心魂将会飞往何处呢?他已经习惯于通过触觉这个媒介凝视意象中的春琴,难道他要以听觉来弥补这个缺陷吗?人只要没有失去记忆,就能够在梦中与故人相见。但是对于一直只能在梦中见到活着的人的佐助来说,也许无法指出永诀的明确时刻。”在日本的传统美学之中有一种概念:物哀。感哀甚者,难免残酷。但我们谈及“恋”的时候,就必须说到“忍恋”。“忍恋”一段时间内被看做是“恋的极致”。这种“忍恋”是对象消失后的虚无之恋。对于佐助来说,只要他还活着一日,那么他们还是能够多与春琴相恋一天。作者以这种极致圆满的方式将他们的爱推入了永恒的高潮。
       陈佩婷
  •      《春琴抄》的有名,大概不仅由于佐助为春琴自动刺瞎了双眼,亦因为体现了作者谷崎润一郎崇拜女性美的“恶魔主义者”一面。
       讲故事,谷崎润一郎采用的大都是旁观者的角度,对情节发展的评说意见穿插于故事中,既是铺陈背景加深理解,又难免使读者一味地跟着作者走。温井佐助崇拜春琴,到了一定境界,甚至产生了与春琴相比世人都是残废的想法,春琴的美貌与才能固然为人们所认可,但是这样的女子,真的值得为之献出一生么?春琴遭遇事故之前,谷崎润一郎在故事中花大量笔墨描写盲女春琴的乖戾,不仅在金钱上显出吝啬于见钱眼开的一面,待人也一直冷傲无礼,叫人难以想象长侍左右的佐助是如何隐忍过来的。而纵使两人维持着如同公开的秘密一般的夫妇关系,春琴待佐助,不仅是师徒之间的尊卑,亦有因门第之别耻于将佐助尊为丈夫。春琴心中的佐助,是需要,是依赖,是傲娇,还是隐藏在不可分离下的深深依恋?谷崎这“恶魔主义者”倾向颓废而追求变态的官能享受,他笔下的春琴,无论真心如何放在这个年代都不愧为一个抖S。集外在的美与内在的丑于一身,春琴之存在,无异于恶魔。
       而这样的春琴,毫无疑问地被佐助爱着。爱之深、之切,单凭佐助为春琴刺瞎双眼,便可明了。若说这样的行为表现力佐助的一种受虐的变态心理,其实前文对春琴对待佐助及旁人的乖戾做了如此详尽的铺垫,春琴叫佐助往东,他必不敢往西,春琴在遭遇事故毁容后叫佐助不得看她的脸,他必遵从,但要永生不看,谈何容易。方法也只有极端的路可以走,于是佐助没有选择死,而是选择了自刺双目,留在春琴身边。佐助与春琴的不可分离,是双方的互相依恋使然。又有“给春琴下毒手的正是佐助”的说法,加深了谷崎作品施暴与受虐倾向的同时,亦使人思考藏于人类感情深处的不可思议。然而究竟,佐助在失明后口口声声称之为“幸福”。献身自虐的快感,与同是盲人的师傅春琴共享同一世界的快乐,对春琴美貌与才能深深的铭刻,佐助的幸福,在于在他的看不见的世界里使一个美丽娇蛮的春琴永生。《春琴抄》的高潮,是在佐助自刺双眼这一段,春琴为佐助动容,而盲眼的佐助,更将心目中春琴的美带到了一个现实无法企及的境界。而这样自我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春琴的肯定。“你为我而下了如此大的决心,我感到十分欣慰。”
       《春琴抄》是为悲剧或喜剧,峨山和尚称佐助这种“能在转瞬之间分清内外而使丑的转化成美的禅机”是一种“是庶几可谓达人之为”,也许至少对于两人而言,没有更好的结局了。不由想到《摩诃摩耶》与《哈妮娅》,同样是毁容的女主角,哈妮娅未加掩饰的面容确实使爱情离开了她,而摩诃摩耶沉静的面纱下的面容,最终仍被罗耆波偷看到了,造成她愤怒的出走。佐助的自虐行为,竟使情意不曾外露的两人得以满意,然而终究不能脱离谷崎的施虐与受虐思想。鵙屋春琴家的店员曾这样议论,“那末,这位小姑是以什么神情向佐助一述爱慕的呢?”两人独处之时,总会有不为外人所知的温柔展现于那美丽的脸庞上,使佐助获得治愈的吧。谷崎润一郎的“恶魔主义”笼罩的这个故事,姑且让我自行想象,从黑中,化出一片春琴默默照亮着佐助的暗来吧。
       “我总算能同师傅居住在同一个世界里了。”
       再借谷崎一句,“未知诸读者君子,尚能首肯乎”?
  •     《春琴抄》是日本战后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品,我先看的电影,然后把原著翻出来看。本来看完电影觉得电影真美好啊真美好,那种语言无法形容的氛围,真是高妙。等到原著小说看下来,才明白,其实根本不是这一回事。所谓的电影与原著,可谓是形不似、神亦不似啊。
      从人物上说,原著里的春琴,是个女王啊。百惠所演绎的春琴,充其量只能算御姐,有那么些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感觉,可骨子里还是个小女人,不过是失明造成了她性格的孤僻古怪。原著里的佐助,是个奴隶啊,围着春琴战战兢兢,把春琴当神来崇拜。友和演绎的佐助,那个气质就完全不合啊,友和再怎么演草根还是免不了有那么些出身于好人家的良家气。小说《春琴抄》里春琴与佐助的爱情,一辈子都没有平等过。电影凭空加的地震那段戏完全把人物的性格搞反了,按春琴的性子,她连与佐助发生肉体关系都认为是耻辱的事,又怎么可能在佐助面前流露出无助状,怎么可能会扯着佐助的衣袖小鸟依人般地依偎在他怀里?想来,百友二人,再怎么有演技,这形象实在是与原著里的人物差个十万八千里,为了电影故事的圆满,导演只好这样处理了。
      从内容上谈,电影中佐助最后的刺目,理由的铺垫其实是不够圆满的,似乎是因为太爱春琴了,因为春琴不愿意让佐助看到自己的伤脸,所以才刺了目,最终进入了春琴的世界。而小说呢,从一开始就是乡下穷小子对春琴女神般的思慕,认为春琴闭着眼睛的样子如菩萨一般神圣凛然,佐助便如同狂热的教徒一样,认为春琴一切都是完美的,甚至羡慕盲人的世界。所以,佐助最终的刺目是有充分的理由的,混合了对春琴的崇拜与爱恋、教徒式的狂热与偏执,水到渠成。
      最后看爱情。看完电影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想起了张爱玲在爱恋胡兰成的时候说过的话:“她见到了他,便变成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却在尘埃中开出了花。”以为佐助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他的爱情的缘故,他体贴、包容春琴。而原著看完,才发现,原来这段感情其实是所谓的“虐恋”,也就是SM。佐助是典型的受虐者,他其实是在被虐待的痛苦中感受到爱情的完满与情欲的冲动。而这么一对SM的恋人,在后来双双失明的日子里,有着携手看花、并肩观鸟的情趣,不能不说,这一段在世人看来很难理解的爱情,其实确实是有几分真意的。
  •      没读之前还着实被谷崎润一郎“恶魔主义作家”的名号给唬了一下子,看完书细细想一下,如果把故事概括精简一下,只把梗概叙述出来,确实挺恶魔的,听的人第一反应肯定是日本人哪能噶变态。可是全文都细细读过的人肯定不会这么想,这里面的人物每一种行为都是有来由的,都是有心理曲线作为佐证的,都是有一步一步发展的脉络的,不说他合情合理吧,至少也应该是情有可原。翻到故事的最后一页,你会发现,原来所谓的人精神上的异化,“这个人不正常”,行为乖僻悖理,背后也许有其说得过去的道理;你也会因这个念头闪过而浑身一激灵:只要条件允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都占齐喽,你也可能成为变态,而且这一过程极其自然。恶魔和天使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而是在一条线两端系着的,这条线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所以,真的佩服谷崎,功力果然深厚,萨特也没有谬赞,他能把人表面的怪异行为和内里的精神轨迹,用条分缕析而又不着痕迹的细腻笔触建立起坚韧的联系,提供了一个认识日本人的全新视角。不光是日本人,每个人都不是可以用一两个民族特征来概括的,绝对不能用简单化的眼光去看待人这种复杂的动物。
  •     关键词:日本文化 隐忍 人情 虐恋 女性主义
      
      《春琴抄》中春琴因自己的才华而清高孤傲,冷酷无情,对待仆人兼徒弟的佐助严厉到苛刻;她离不开佐助,但从来没有认同过两个人的爱情,生了一个长得很像佐助的孩子,但是两个人都矢口否认。佐助出身低微,对师傅无微不至的照料和没有条件的服从出自敬佩和欣赏,自发的学起了三弦琴,并且矢志不移,终成有名的琴师。等级制度是横在两个人面前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了它两个人甚至不谈爱情也在所不惜。该故事中的大环境和主人公的行为既有日本民族的普遍存在性,又有谷崎润一郎的独特创造性。
      
      一、 道德体系处于多层次的分散状态:无论是外人还是春琴的父母,并不因为春琴和佐助的亲密关系就刻板的将两人认作夫妻,并不因为没有认作夫妻却仍然享有夫妻间的亲密而感到他们越轨了。日本这一点是非常独特的,如果事情发生在中国,恐怕要流言四起。
      人的认知一般会有一种图式(schema),即是形成同类事情的一个大概的轮廓构架,并在认知新事物的时候将它归到某种认知图式中,进行相同类别的信息加工。道德体系也会有认知图示,经过一些特征的判断后,将事情归为道德的或者不道德的。如果故事发生在中国,则两人会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并且人们会发现他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图式中的一些特征,便是越轨。
      在故事中并没有太多的在道德上的纠结,除了情节的需要,我想还有一部分原因便是日本人本身没有习惯做一些道德判断,因为道德体系也许并不是以图式存在的,而是分层存在,不会因为几个特征不符合某些道德或不道德的图式便进行道德判断。该假设有待通过做心理学上的道德认知跨文化研究来发现。
      
      二、 对性的开放态度: 由《春琴抄》中春琴从儿童时期起就被一个大她几岁的男孩仆人牵手引路照料,倘若春琴是一个中国女孩,则中国的父母会因为担心有伤风化和春琴的贞洁而选择一个同龄的女孩做她的贴身侍仆;而在日本,男性和女性的结合被视作是自然的,享乐是可以被宽容的。
      中国人会刻意的想去回避自己内心的欲望,在外表现便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即将自己内心的欲望表现为它的极反面,即极度的克制。相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欲望强度是相当的,只不过日本人将之视作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中国人则采取了压抑的机制。
      中国人将欲望视作不可拿上台面的罪恶,谈到与欲望有关的事情便想到罪恶,于是便压抑这个方向的思维,这大概是为何中国的父母不会想到为女儿找男侍仆的原因。然而春琴的父母不会不知道春琴和佐助在一起的关系可能会引起别人的非议,可能会让春琴怀孕,但是在他们的思维模式中,这些和罪无关。
      
      三、 隐忍:由于佐助地位低下,春琴表面声称不愿意自己委身于一个出身低下的人,于是即使两人有肌肤之亲,在外人面前却不能承认,仍然保持着人们心中亲密的师徒的印象。由此佐助心中所受的苦,春琴不会不明白,佐助也知道春琴心知肚明。如果佐助和春琴地位平等,则佐助为春琴所受的脾气、骄横便是耻辱,但是处于日本的大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佐助的表现不是外露而是隐忍;由于不能用语言表现出来对春琴的爱,他仍然日复一日地将感情融入到日常起居的照料中,这种内敛的力量是孕育自日本的文化背景的。
      
      四、 等级差异:春琴和佐助之间的等级差异显示在一佐助生在世代为仆人的家庭,于是佐助很自然地被当做仆人看待,并且在外表现上同主人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佐助迷上了三弦琴之后春琴和佐助开始是公开的师徒关系,只有在课下佐助才可以叫春琴“小女”,春琴叫佐助“佐助君”,在课上春琴将佐助同其他的徒弟一视同仁地严格到苛刻,甚至可以以督促学习为由加以体罚。
      这些并不是无法体现春琴对佐助的“爱”的理由,因为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情境下,人是会因为自己所处的情境有着内隐(implicit)的行为模式的。所以在日本有这样严格的主仆、师徒的关系规定时,我们无法将春琴的行为完全归因于她自己的想法,因为不能排除可能部分受了情境的影响。
      然而等级的差异使得两个人始终否认存在过爱情,否认存在爱情的可能性。然而他们的行为和亲密举止使得读者对他们的关系扑朔迷离,分不出是主仆之情还是师徒之情,抑或是男女之情。
      
      五、 为了人情做出自我牺牲:本故事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佐助为春琴刺瞎自己的双眼。春琴被毁坏容貌后,坚持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脸,尤其不让佐助看,经过几番确认忠心耿耿的佐助似乎的确没有看过自己的脸后,春琴似乎还不放心。
      佐助处在两难的境地:一边要服侍春琴,一边春琴又不放心自己会不会看到她的脸。第一点不能舍弃,是出于自己的感情和忠诚,春琴从小到大都是由自己服侍的,她不会信赖别人,并且这是自己的工作,他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放弃自己的工作而去;第二点同样不能舍弃,因为自己对春琴是有相当的尊重的,尊重的结果就应该是服从,并且内心的情感使他为了使春琴放心由不得外在的条件限制,于是刺瞎自己的双眼。
      人之发肤,受之父母。日本文化把人情看得相当重要,受之父母的发肤都要为之牺牲。在日本,倘若一个人做出了发肤的牺牲,则使他为之这样做的人便得到了人情上的无上的认同,更甚一等如武士道的剖腹。这同其他文化因之觉得惊悚是不太一样的。
      十分感人的是,春琴说如今我这个模样,不在乎让别人看见,唯独就是不想让你看见。这便使佐助连同读者都觉得到春琴对两个人关系的首肯。
      
      六、 虐恋:弗洛伊德说,自恋(narcissism)和死的本能两级性病态结合可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施虐狂(sadism)和被虐狂(masochism)。由春琴和佐助在文中的表现可大体把两人分别认知为施虐狂和被虐狂。人格分为表现为爱欲的生本能和表现为破坏性的死本能,春琴的人格中生本能较死本能弱,于是对佐助心中有爱却表现为暴力、冷酷等攻击性态度,使得表面和实质形成相互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而佐助在春琴行为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正强化作用,他的毫无怨言和无条件顺从使得春琴感到行为的受到鼓励,得到了佐助爱的回应,于是便越加骄横。
      
      七、 女性主义:无疑这篇文章是非常能体现谷崎润一郎的女性主义的了。这个故事改编自笔者书架上一本《春琴传》,能够看出谷崎润一郎将这段感情中女性的地位放在高于男性地位的地方,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春琴都是一个统治角色。在两个人以主仆、师徒关系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佐助完全如同没有原则一样宠溺春琴。然而没有人否定这是一段爱情故事。
      荣格精神分析的理论中,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基本特质即男性中的阴性原型被称作阿尼玛(anima),作为一种自律性的集体意向,可以真正理解异性;如果一个男子自身的阿尼玛意象显现低层次的,那么一旦遇到高于他的阿尼玛的女性,他将会十分满足。文章中的春琴具有艺术气质、容易激动、虚荣、嫉妒、忧郁这几种阿尼玛典型的特质,于是可以说佐助被春琴身上的这种比自身阿尼玛更强的特质所吸引,形成故事中女强男弱的局面。
      从谷崎润一郎自身的经历来看,他非常怀念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许多作品的创作也有影响,以女性主义的作品的形式表现他潜意识中的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
      
      
      参考文献
      1. 谢志宇. 论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文学作品[J]. 日本学刊, 2000,(05)
      2. 王雨. 一部诠释日本文化中等级制和忠顺观的经典作品——《春琴抄》的另一种读法[J]. 东北亚论坛, 2002,(03)
      3. 程樱.《春琴抄》中的男性形象[D]. 东北师范大学,2010
      4. 李媛. 解密谷崎润一郎的人格心理异态[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5. 赵仲明. 唯美主义:谷崎润一郎的文学世界[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9)
      6. 林少华. 谷崎笔下的女性[J].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1989,(04)
      7. 陈渊媛. 异端者的异端情爱谷崎润一郎小说畸恋分析[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 赵京华. 周作人与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8,(02) .
      9. 陈曦. 试论《春琴抄》中虐恋的日本因素[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 陈曦.文学中享虐现象之考察[D]. 福建师范大学,2007
      11. 李均洋. 谷崎润一郎明治期作品的特质[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3)
      12. 曾真. “艺术先于生活”的唯美主义者——论生活经历对谷崎润一郎创作的影响[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06)
      13. 裴永蕾. 《春琴抄》的独特的文学世界[D].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14. 丁敏华. 谷崎润一郎小说《春琴抄》的阴翳之美[D]. 北京语言大学, 2006
      15. 彭德全. 试论谷崎润一郎的美学观[J].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92,(02)
      16.车文博. 心理学史.1996
      
  •     “美学”这样的词我不喜欢提,但还是要提一提,因为这样带点文化气息的词,虽然都用废了都看腻了,还比大便这种词更受欢迎,因为你只是一块软肉,因为在最小的事上,你都会受到自我之外的力量的钳制。这说远了,扯回来。
      
      好像各国的文学都有个大概的气质,法国的精致,俄国的厚重,美国的大气,英国的温和,拉美的热烈,中国的,中国的不说,日本的细腻、隐忍、残酷。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谷崎润一郎的中篇《春琴抄》看上去就这么日本。
      
      故事是这样一个故事:春琴是个盲女,从小性格乖戾,仆人佐助,身心从小饱受春琴摧残,但他似乎甘之如饴。后来春琴乖僻的性格得罪了人,有人乘她熟睡的时候,拿一壶开水浇了她的脸,让春琴最痛苦的不是肉体,还是想到别人会看到她“备受摧残的容颜”,尤其是被佐助看到。但是歹徒没有想到,佐助将计就计,想了个很绝的主意,拿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佐助认为只要“我也成了盲人,就等于师傅并没有遭受这样的灾难”。他的师傅、主人,同时也是恋人的春琴与他相拥而泣。
      
      根据谷崎润一郎的描述,针扎眼球好像就像扎一个比较坚硬的气球,稍用点力扑哧一下就进去了,几乎没有痛感就失明了。这样的描写单独拎出来看有点可怕,谷崎润一郎也自称是“恶魔主义”作家,其实整篇小说里这样的文字很少,通篇是作者在用非常平静的语气讲些很日常的事情,比如弹弹琴、吃吃饭、遛遛鸟。故事先是讲作者“我”去拜访春琴和佐助的墓地,他一边研读《春琴传》,一边探访知情人,判读《春琴传》的真伪,看上去像是一个有点好奇多事的读者,在观读春琴和佐助奇怪的一生。
      
      小说文字平静内敛,喜用概述,偶尔白描,很有日本文学的古典趣味,偶尔又会跳出来用些高楼大厦的现代意象,作者,或者是这个“我”有时也假装以现代人的眼光旁观春琴的所作所为,谴责、挖苦她几句性格过于高傲怪僻,一会儿似乎又在歌颂佐助的行为,还有点艳羡佐助的福分。小说最后是一个和尚听到佐助自瞎双眼,欣赏他“转瞬之间断绝内外、化丑为美的禅机”,听上去很像是作者的感受。
      
      这样的故事,好像是中国梁祝的“变态版”,畸形的虐恋不知感动你,还是吓到你——我们好像很难分清这是个“爱情片”还是“恐怖片”。提起日本的审美,似乎很容易想到 “菊花和刀”、“樱花下埋着尸体”这样的词句。
      
      日本人好像习惯趋于极端,喜欢通过感官体验精神的极致,他们的神经好像比别的民族更为细密深长,不到感受的阴翳处不罢休,看他们的电影和文学作品都会有这种感受。用几个形容词去涵盖一个民族、涵盖一个国家的文学,很简单粗暴,只能算一种方便的说法。再用一个国家的文学特性去套一个作家更加荒唐,一个好作家本身是自足、独立的。也就是说,说到最后,我打算推翻前面我所说的一切。文论是很荒唐的,除非它能自足成为一个“文本”,除非批评者本身是个“作者”。
      最后引一个谷崎润一郎有名的故事结束掉算了:
      
      “日本著名小说家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谈到了他对日本美学传统和传统建筑物的热爱。在这本书中,他极力赞美了与电灯相比的烛火之美。于是他的妻子让一位建筑师为他建造了一个新家。设计师骄傲地告诉谷崎先生,他曾拜读过这部作品,完全明白应如何建造这座房屋。而谷崎则立即打断他说道:噢,千万不要,我永远不想住在这样一幢房子里。”
      
      2007.10.19 媒体稿
  •     关于这本书我没看,但在很久以前看过这个的电影,记得那时候我还只有十岁的年纪,对于爱情,我看的懵懵懂懂,但在最后,看到佐助拿着缝衣针硬生生地戳瞎自己的双眼,只为了还能留在春琴旁边照顾她时,我被震撼住了,当时就想,到底是怎么样的爱情,可以让一个人为另一个人付出那么多,以后自己长大了,可以遇到像佐助那样的男子吗?这个念想就这样伴着自己走过欢乐童真的小学,青涩懵懂的初中,情窦初开的高中。。。直至现在已经内心有些麻木,每天按时打开上下班的我,但这十几年里,可以说这部电影成了我对爱情的最好梦想,也就在去年,我还去把这个电影买回来。等有空闲的时候,重温这段经典。
  •      我不得不再重复一次,八卦果然是女人的天性。
       看很多所谓严肃文学乃自八卦心态始。
       春琴抄亦然。
       最初知道春琴抄是源于月的评,看完学术的下半部评礼貌的去顺便看了上半部,不得不承认,是那句“残忍自虐中的爱情”一下子倾倒了我(众:你好bt)……于是很八卦的搜了来看,想知道这个故事到底是有多虐。
       谷崎润一郎,据说深受波德莱尔、爱伦·坡、王尔德的影响(ohmygod,只此一点,我大概便可了解其文风了……)事实上,谷崎润一郎的不论是文风也好,写作立意也好,实在是非常的日本,追求那种极致的美感,不断的使我想到一个词——耽美。无关乎腐,耽美最初的含义其实无关bl爱。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发展来发展去,耽美居然局限于腐了,sigh……
       仔细去看谷崎润一郎的作品,才真正发现,他果然是反自然主义而追求官能美的,不过实际上春琴抄倒是没有体现多少。
       我倒是很喜欢谷崎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用词,完完全全和风的感觉。笑,曾经对月说,我觉得日本人喜欢樱花,骨子里也透着樱花的那种凛冽,美到极致,盛开时繁花若锦,凋谢时也残忍至极。一夜之间,花竟散尽。很让人觉得不寒而栗,所以我是不喜日本近代作品的,以前的一部挪威森林就看得我恨不得把书摔出窗去,然而春琴抄居然一字一句看完了,真是神奇。
       其实故事是极简单的,盲女琴师春琴是鵙屋家的二小姐,自幼聪明貌美,习舞弹琴,在曲艺方面展露出过人的才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这也不知是幸运抑或不幸,总之,春琴九岁时因患了眼疾而瞎了双眼,其实是谁因嫉妒而弄瞎她的双眼也未可知。毕竟,锋芒太盛,总归受人嫉恨的。乡下少年佐助是作为学徒来到鵙屋的,后来又拜了春琴为师来学习三弦琴,佐助也一直担任起了照顾春琴为她指路的任务。
      
       如是我闻,仰慕比暗恋还苦。
       好吧,我又胡说八道了。
       少年佐助第一次见到春琴的时候,对那瓷娃娃似的矜持娇弱之美,想必是小心翼翼又卑微的心态。并非爱情,却是比爱情更容易狂热的崇拜之情,仰慕之心。
      
      春琴
      
       追本溯源来看,春琴的骄纵与佐助的纵容关系颇大,作者用了许多细致的笔法来描绘春琴和佐助相处的细节,春琴只有在面对佐助时才显出她的任性刁难,而佐助则把这当做是对他的特殊恩宠。
      
       我一直以为,不平等的爱情是很难长久的。固然爱情开始或者会有主动的一方,但是在长期的磨合之后必然可以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然而春琴抄绝非如此。回头去看春琴的性格,或许可以说是自傲,然而又何尝不能理解为一种极度的自卑呢?因为太过自卑所以必须维持那样的骄傲,因为一旦放下骄傲就要忍受来自别人的同情,这对于春琴这种自尊心极强的人来讲无异于杀了她,而唯一骄傲的来源就是佐助,对于佐助颐指气使恰好能够满足她一直以来的控制欲和高傲。其实佐助对于春琴来讲还是仆从的意义比较大吧,即使是内心对他有莫名的情感也决不允许曝露在别人面前,而嫁给佐助这样的人那更是可耻的。所以那时候父母让她嫁给佐助,她也极力抗拒。但又延续着这样的生活。
      
      佐助
      
       精神压迫比起肉体折磨,往往更加摧残人。
       之所以让人觉得自虐,大概是春琴总是在肉体上折磨佐助的缘故,不管是因为学琴没学好的打骂训斥,还是服侍上的各种苛刻要求。但在我看来,佐助应该说是心甘情愿甚至甘之如饴的。大概是如此心态,春琴只这样对我,我对她来讲是特殊的存在吧?(呃,不过确实也是特殊的不是吗?)
       到了后来,春琴的容貌毁了,佐助自毁双眼,反而狂喜道“师傅!佐助已经失明,从今一生也不会见到师傅尊容之微瑕。此时失明,适得其时哉!定是天意也!”居然也没叫我吃惊,= =||果然,我对日本人bt的了解也已经到达了bt的级别么?我很能了解佐助的心态,并不是因为不想看到春琴的容貌而自毁双眼,纯粹是为了满足春琴的愿望而已。无论是谁,总之不希望佐助看到失去容貌的自己吧。(这样的丑态居然让佐助看到,这种心态。)于是说了那样的话,而佐助的反应恰恰使她欣喜。
       其实这里算是两人感情的一次升华。
       因为我的守护不周使你失了容貌,故而毁去双眼,这样春琴在佐助心中永远都是艳丽娇媚的春琴小姐。
       让人匪夷所思的岛国人啊。
      
       这便是这样的爱情被人称作畸恋的缘故吧。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人的爱情,他人说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处?抵不过他的三个字:我愿意。
       如是而已。
  •     一 我是在搜狐读书频道看的,它在那里的名字是“春琴抄:日本变态情爱”
      这个名字是对文章的最大亵渎吧
      这篇文章意境优美,人生感悟深刻,对于人生的不能自主,人世的悲凉无奈有很高的见解。同时作者技巧之高超,世所罕见。经常正话反说,也是日本文学的常见技巧之一。但是有的人故意误读或者蓄意误读,就是为了赚取一点点最大化的眼球效益,实在是国内文学目前的最大悲哀。
      如果读者心眼清明倒还罢了,但是如今国内文学教育几成空白,年轻人的文学修养趋近于零,这种时候如此的误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可叹可叹。。
      二 其实文章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文学(不是小说二字,小说不需要散漫,那样抓不住人,所以战争与和平不是小说是文学)的优良传统是散漫吧(当然散漫并不是文学的充要条件)。经常会谈论些与故事关系很淡的知识。像日本畅销书里面的京极堂系列,动辄上千页,这样的小说是文学吗?是吧、也许。这篇文章也有这样的内容,所以,名为中篇,下面有个评论用短短数百字就把故事讲完了。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读书是不是就仅仅为了故事而已呢???这就是写手、作家、天才的不同了。我觉得其实小情节更加重要。字里行间的意境,似说还休的静寂,娓娓道来的小故事,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对人生的感悟,还有、当然还有冰山一角似露未露的真意。这才是天才留给时间的最好礼物。莎士比亚吧还是谁曾经说他的作品是给两种人看的,有内涵的人和没内涵的人。天才有如莎翁也不得不屈从于形势。所以这篇也是这样。可能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观感。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也许我也不能分清,也许天才的作者也不想分清吧。
      佛陀说一字都是虚妄,无字才是真经,诚然如此。但是无字的真经又有何用?所以经文还是要取回来的。
      三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起了杨过和小龙女。煌煌大作,武侠之经典。我几乎可以打包票的说(其实还是猜的),金庸大侠一定看过春琴抄,而且印象深刻,竟然写了这样一篇致敬的小说。注意,是小说,不是文学——金庸自己说的。
      对比一看,胜负已分。
      四 摘抄一段“ 淀屋桥一带春琴家的左邻右舍,经常可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这位盲人女师傅来到晒衣台上放飞云雀的情景。她的身边,除了总是跟随伺候的佐助之外,还有一个女佣。女师傅一声令下,女佣打开鸟笼门,云雀兴高采烈地一边高声啼叫着一边高飞上天。女师傅仰起失明的眼睛,追寻着越飞越高隐入云霞之中的云雀的影姿,紧接着,从高高的云层间落下云雀不停啼鸣的声音。她聚精会神地谛听着。有时,一些同好把各自心爱的云雀带来,进行比赛。每当此时,左邻右舍都来到自己家的晒衣台上,欣赏云雀的叫声。其中也有的人与其说看云雀,不如说更想看女师傅的美貌姿容。其实町内的年轻人应该是一年到头已经司空见惯,但是任何时候好色之徒都不会消失。于是一听见云雀的叫声,就知道现在可以瞧见女师傅了,急急忙忙地跑到屋顶上去。他们这样好事轻狂,大概是觉得盲人具有特殊的魅力和深邃,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吧。也许平时春琴由佐助牵着手出门学习的时候,总是默不作声,表情严肃,而在放飞云雀的时候才能看到她开朗的微笑和说话的动作表情,使花容月貌更加流光溢彩吧。”
      为什么是这一段呢,因为我心中会永远记住那个阳光下“女师傅仰起失明的眼睛,追寻着越飞越高隐入云霞之中的云雀的影姿”“放飞云雀的时候才能看到她开朗的微笑和说话的动作表情,使花容月貌更加流光溢彩吧。”
  •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爱慕你的容颜,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饱受岁月摧残的面容。 ----《情人》
      
      这段文字太流行了,我亦经常将它挂在嘴边。如歌德说的“哪个少女不擅怀春,哪个少年不擅钟情”。可惜,当我们已经把最好的容颜托付给了如水的岁月,青春的绚烂燃放在遥远的天边。难道,只能默默的在凡尘俗世叹息漠然。
      
      故而,穷心竭志打拼多年,终于衣食无忧淡然自若时,却开始回首青涩年华,感叹纯情不在。只盼能遇到个看穿红颜枯骨历边人生沧桑的情人,坐在自己身边轻言细语,那一生的荣辱,一世的情缘,却化作一句媚俗的誓言“我更爱你那饱受岁月摧残的容颜。”
      
      “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我只买过一套武侠小说,便是《神雕侠侣》。一见杨过终身误,这样的男人,可堪为偶像。几十年间,小龙女秀丽不改,杨过却已苍老了容颜,只是一声“姑姑”,依然荡人心魄。谁还记得十几年前,顽劣少年在天下群雄前怒斥,饶你武林霸主,枉你侠之大者,却无非是一段儿女情长的见证,任你天下兴旺,管你江山易主,也不过是生死契阔的一段爱恋的背景。
      
      不过,杨过既是不世出的情痴浪子,小龙女自也为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的一代佳丽,才子佳人纵天涯分隔,亦携手如初,终归还是太戏了。难怪金庸也曾自嘲“本欲为悲剧,奈何怕读者再不看自己的报纸。”不能免俗啊。
      
      只《春琴抄》颇为不同,相比小资情调的遣倦或才子佳人的缠绵,更仿佛是一种同人文-----虐心文。
      
      佐助相伴春琴多年,一直为奴为仆,纵有越礼处,依然自明身份,从不篡越。待到春琴遭逢变故,毁去容貌,佐助更是当即割舍内外瓜葛,自盲双目,安抚春琴。从此单凭心眼看你,容颜美丑只是目下虚景,心中永驻一生至爱。
      
      我爱的不是你的容颜,而是你,是你我间的一切。两个盲目老人互相扶持相濡以沫,弹琴谱曲一生唱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想生死也不过如此吧。
      
      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饰演过佐助和春琴,纵然电影没小说精彩,我也从那两人身上看到了此故事的魔力。
      
       一生至爱
      
      
      
      
      
  •      花了一天的时间,忙里偷闲把《春琴抄》的小说给看了。宝塚剧团曾经根据谷崎润一郎的原著改编了一出《殉情》,平成7年的时候由星组首演,02年的时候由雪组 TOP绘麻绪和绀野再演。最新的版本是08年宙组早雾和莲水的版本。
      
       春琴抄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学徒佐助一生侍候盲人琴师春琴,当师傅被毁容后不惜刺瞎双眼,以求得和师傅永远厮守在一起。大家一定接触过三浦友和山口百惠主演的那版电影。烂木头幼年在CCTV看过电影的片尾,只看到整个脸颊被包裹起来的妇人半跪在榻榻米说上,我们终于能在一起了。年幼时就觉得这个电影的内容极其怪异,甚至恐怖。长大一点后学会吐槽,把刺瞎双眼这种行为理解为不堪忍受昔日爱慕之人的丑态,是一种逃避。后来发现,其实日本人是很擅长写一些变态(我指非常态)的伦理爱情故事的,包括正在看的《第八日的蝉》,还有渡边淳一的《紫阳花日记》《失乐园》在内,这些故事中的人在情感上遭受沉重打击时往往会以极端的手法来面对,解决。沉浸于故事的人明明知道这是与现实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的,甚至是跳脱于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认知范围之外的病态情愫与行为,却在看完整个故事后觉得,无法用苛刻的审美观去批评这种病态,无法不去理解他们的羁绊。春琴与佐助的羁绊,即使无可奈何也是合情合理的。
      
       《春琴抄》的作者以一个活在当下的文人的口吻,讲述了自己收藏的一册名为《春琴传》中记载的故事,以第三者的视角去剖析,对故事提出疑问,然后自己去调查询问,推测故事的正确定。所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春琴抄》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线路完整的故事,同样的情景根据文中“我”的推测,会给出不同的描写,相信哪一种全看读者,当然,读者自己也可以参与到推测中来。
      
       春琴出身在明治时代大阪的一家药材世家,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性格难免傲慢骄横。从小师从春松检校,专心于音乐,是三弦琴的名家。春琴9岁那年遇到世代为奴的侍童,13岁的佐助,那一年,她已经瞎了,所以佐助一生从未见过春琴完整的容颜,但他并不遗憾自己无法领略小姐明眸的光彩,反而为此感到幸福,只有这样,自己认知的小姐才是完美的小姐,无可取代,没有任何不足之处。刚开始佐助的任务是每天牵着小姐的手,为她领路去学琴。渐渐地佐助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三弦便师从春琴,正式成为了小姐的琴伴。而这也正是老爷和太太用来派遣春琴无聊寂寞心情的方法,说白了,父母只是设计了一个“师徒游戏”,让佐助成为身体有残缺的内心既自尊又自卑的春琴的玩物。
       春琴在失明后性格变得古怪别扭,可以说,春琴的性格除了残疾赋予她的,更多是佐助在后天上帮助她完成的。正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佐助把春琴当做心中完美无瑕的女神,越是崇敬,恋慕他的师傅,心理阴暗的春琴越是不把佐助放在眼里,依旧侍宠骄矜,在琴艺上对佐助极尽严厉苛刻,在感情上也不予回应。这样的“师徒游戏”经年累月的玩下去,两人虽然从来没有表明心迹,公开承认关系,但旁人都知道春琴与佐助是相辅相成,离不开彼此。父母亲虽然想让两人成亲,但内心孤高的春琴却强烈拒绝,甚至反感地说:佐助只是我的下人。春琴借着授业以师傅的姿态享受打骂佐助的愉悦,而佐助也甘之如饴,视师傅的严酷教学为无上的恩惠。那么多年,佐助讨好逢迎春琴,一味迁就,任其随心所欲,渐渐的就助长了春琴的坏脾气,最终导致她从爱使小性子的少女变成暴戾乖张,孤僻不通人性的中年女子。当佐助的琴艺有能力当老师后,如果对女弟子表示出热情之意,春琴虽然不会露骨的表示出嫉妒之情,却会在事后更加恶毒地刁难佐助,这种时候,佐助最受痛苦的折磨。
      
      
       所以,即使宝塚宙组的海报上说,《殉情》是个纯爱物语,但是初看小说的我认为这和传统爱情故事的轨道还是偏离得太远,光听整个故事梗概会很容易得出春琴是个和蔼可亲身残志坚的温柔善良的琴师,和徒弟的相恋唯一的阻碍就是自己的残疾和后来的毁容,这样的粗糙印象。
      
       把小说看到5分之4的地方,是完全无法对春琴这个人物抱有好感的。春琴的性格在中年后已经恶劣到除了佐助,无法与外面世界和谐,冷静地沟通的地步,这也就是造成了树敌太多,得罪了诸多的达官贵人。所以最终被仇人拿开水泼脸惨遭毁容的结局也是性格命运中注定好的。《春琴抄》开始让我领略到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是在小说最后的部分了。毁容后,一向好强的春琴流着对佐助说:如今我这个模样,不在乎让别人看见,唯独就是不想让你看见。
      
       为什么春琴会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在近30年的相处中,她只有在佐助身上才能找到自尊与骄傲,和那份被关怀的感觉。是佐助构建了她从9岁开始的世界,这个世界把她保护得太好,以至于她把生活当成了戏台,长年扮演着尊贵矜持骄傲的师傅的骄傲,而完全忘记自己有爱的能力。而最终,佐助是她唯一能在乎的一粒棋子。这一刻,我想是可以自私地把这种在乎理解为爱情的。
      
       佐助刺瞎双眼对春琴说:师傅,我是盲人了,这样一辈子也看不到您的脸了。春琴陷入长久的默然沉思,但这沉思却是那么多年来她首次回应佐助的爱。佐助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自己活在这几分钟的沉默的快乐中,仿佛回到当年自己还是侍童的时候,偷偷地在半夜把自己关在壁橱中练习三弦,一片黑暗中把自己当成盲人来体味春琴的世界,春琴的心。
      
       或许多少年来,春琴渴求的就是这样一份平等,曾经的不接受曾经的唾弃在佐助刺瞎双眼的这一刻都可以理解为对自己的不自信,并非针对佐助,而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暴自弃。看到这里我倒是想到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那套类似的博弈关系。
      
       佐助如愿成为了盲人,而春琴也渐渐打开了心扉,对成亲的事想开了许多。但佐助对现实世界闭上了眼睛,飞跃进入到完万劫不变的意念境界。他认为自己心中的大小姐就是那个从9岁开始就不断折磨刁难自己的大小姐,那个虽然心中自卑但依旧保持骄矜自傲的大小姐,如果因为毁容而变了心性,就不再是属于自己的春琴。
      
       多年后,文中的叙述者“我”向知情的佣人老太探听春琴毁容后的真实模样,老人家说:我尊重佐助的意愿,他一生认为师傅是姿容出众的美人,所以我也这样认为。
      
       或许人生中最高的妙境就是需要一点荒唐的执着和两败俱伤后的平等,再加上自己苦苦经营的幻觉才能换来。
  •     读谷崎润一郎心理上要有平和的心态。因为他最喜欢把生活中那种残缺不全的爱,用唯美的笔调不动声色地讲给我们听。
      本篇即是这种文学手法的一个典型示范。仆人出身的佐助受着孤傲乖僻的盲女琴师春琴的百般折磨,可他的心却是快乐的。这是因为他的心底种满了爱的鲜花。他喜欢她美丽的容颜,胜过每天升起的阳光。
      后来,春琴却被意外毁容了,佐助不能容忍眼前的残忍的景象。他为了在脑海里永远留下春琴三月花开的姿容,并能永远与她厮守在一起,便果断地用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春琴与佐助的主仆、师徒等复杂的关系,就此升华为一段千古不坏的、奇异的情爱之花。
      这样的爱情,自然是一种感官体验与精神体验的无限洇化。永远闭上了双眼的佐助,他一生看到的只能是那个宛若生活在天国的春琴。倾人倾城,永劫不变。面朝大海,百花盛开。我们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窥视谷崎笔下的人物观念,我们才可能飞行进入谷崎达的完美境界。
      另处,还读过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等系列散文。他再一次引领着我飞到了蓝天之上。
  •   楼主确实深谙这原著与电影的区别,私以为这两者的区别便是真实世界与电影世界的区别。不过,说道这段爱情的真意,何谓真意,也许是两人之间发生过真实的亲密的联系,无论这联系是旁观者或者理性所认为何等不可思议、极端和变态,也是人与人沟通的途径。
    刚好也在重温百友的电影,看到楼主有数篇关于他们的电影的评论。。。冒昧附言。。。
  •   《春琴抄》是日本战后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品
    ——————
    战后派……
  •   你写的好好耶。深刻,独到。
  •   大好的一篇书评
  •   您寫道:这个故事改编自笔者书架上一本《春琴传》...
    ------------------------------------------------------------------------------------
    春琴伝は佐助が書き残したという設定で、実際には存在しないものです。
    また春琴のモデルは人間国宝の菊原初子さんだと言われているようです。
    --------------------------------------------------------------------------------------
    似乎《春琴抄》中的春琴傳應該是虛構的...
  •   有意思~
  •   想起同名电影,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
  •   “日本著名小说家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谈到了他对日本美学传统和传统建筑物的热爱。在这本书中,他极力赞美了与电灯相比的烛火之美。于是他的妻子让一位建筑师为他建造了一个新家。设计师骄傲地告诉谷崎先生,他曾拜读过这部作品,完全明白应如何建造这座房屋。而谷崎则立即打断他说道:噢,千万不要,我永远不想住在这样一幢房子里。”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   你跟我一样, 爱情的启蒙电影是这个
  •   这或许就是我认为世间最美的爱情,至今想来,一个人为另一个人能如此付出,还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   如果你把它的语境放在传统上非常男性主义的日本 那么其实这算是一种平衡
  •   谷崎氏文学中也许有某些变态的东西,但那是一种悄悄使社会人满足、悄悄使女人喜悦的变态。
    -----------很喜欢这一句w
  •   小白你写东西真的很好看哎
  •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即使人们已经不再坚信不移。
  •   看的感动中... ...
  •   我只能很俗的说句 好看!
  •   “我认识你 我永远记得你…与那时的面貌相比 我更爱你现在饱受岁月摧残的容颜…” 杜拉斯 我喜欢
  •   说的好~!!
  •   挺欣赏日本式畸恋的、
  •   由佐助刺瞎双眼后春琴才放开心扉,联想到,罗切斯特残疾后简爱才义无反顾,这个挺有意思。
  •   春琴出生的时候是幕府时代,不是明治时代。
  •   你的书评写的太棒了……
  •   也是小时候看的正大剧场呢,那么小才小学生而已,但是对这个电影印象真的超级深刻。后来还跑去买了这版的DVD。佐助为了将春琴的美永远留在心中不惜刺瞎双眼的做法,当时看的心头一颤。后来想起却回味悠长呢。这个行为是为了留住美,也是一种美的行为呢。
  •   谷崎润一郎这人的爱情也很有意思。他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大的老板娘,就每天去那里喝酒买醉。像中国古代的阮籍,醉了就像一只小狗倦睡于老板娘的脚边。后来,老板娘答应了嫁给他。他却爱上了老板娘14岁的小妹妹。他讲自己每次看到那只含苞欲放的花蕾,就忍不住文思如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