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月亮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白海军  页数:224  字数:22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新一轮航天竞争的序幕早已拉开,但回顾历史发现,原来纳粹德国竟然是现代航天的奠基人。美国、苏联以及欧洲的现代航天技术都是在纳粹德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更是重用了来自德国的冯·布劳恩等人才实现了登月计划,圆了希特勒曾经的梦想:用新技术、超级武器控制世界。希特勒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被美国人实现了,但美国人也并非是月球真正的主人,在新一轮的登月竞争中,中国、巴西、印度、日本、欧洲、俄罗斯等都有各自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是欧洲的科学中心,但在现代火箭方面,德国才是真正的发源地,众所周知德国的“V系”火箭是现代导弹和航天运载工具的鼻祖。战后,德国火箭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分别被纳入苏联和美国的现代导弹和航天工程中,德国为这两个超级大国培养了大量航天人才,这些人才中就包括流向世界各国的一流科研人才和一些国家的航天奠基人,印度、中国和日本的航天奠基人几乎都是德国人直接或间接的学生,可以说德国人奠定了全世界火箭工业的基础。    由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因此德国重整军备的计划大受《凡尔赛和约》的限制,这个条约明确规定德国不得拥有坦克、战斗机和潜艇等重要作战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原有的14000架飞机不是被收缴就是被拆解。尽管在德国民族主义的推动下,英法作了一些妥协,德国开始突破这个条约的一些限制,但德国在战后航空发展却异常缓慢。《巴黎航空协定》是《凡尔赛和约》的补充,主要对德国的航空进行限制,仅仅允许德国生产少量民用飞机,战后两年德国竟然没有生产一架飞机。1922年,协约国废除了禁止德国制造民用飞机的禁令,德国的滑翔机开始复兴,由此带动德国的航空工业的发展。另外,德国的一些飞机制造商们在战后也采取了规避《凡尔赛和约》和《巴黎航空协定》的措施,把生产飞机的工厂转移到国外继续研制,这样实际上德国的航空业总体上还是保留了相当的基础,并没有完全停滞。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开始大规模扩建军队。1935年春季,希特勒与戈林签署命令,正式组建空军。命令规定空军与陆军、海军一样作为国防军独立的一个军种存在。3月14日,希特勒为德国第一支战斗机联队进行了命名,即“里奇德霍芬联队”:“我宣布这个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里奇德霍芬联队’,将会在精神上与物质上共同承担起它神圣的责任!”    尽管如此,德国人还是不满足于传统的军事武器,德国的将军们敏锐地察觉到火箭这种尚处在摇篮中的武器的战争价值。另外,《凡尔赛和约》也没有对德国的火箭研究进行限制,显然,法国人和英国人还没意识到火箭的军事价值,毕竟那时火箭这种东西与其说具有某种军事价值还不如说更像是一种玩具。    1945年8月,多恩伯格和冯·布劳恩等研制人员和上层军官向美国投降。他们来到美国后继续研制火箭,并主持了美国后来的登月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段时间,整个欧洲满目疮痍,东欧等国家被纳入强大的苏联体系中,西欧也被迫接受美国的领导,欧洲大陆被一分为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刚刚熄灭,冷战的阴云又飘到头顶。百废待兴的欧洲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无暇顾及火箭事业,苏联和美国瓜分了德国的导弹人才和设备,他们成了新的世界中心,世界的导弹中心也转移到苏联和美国。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长沙娜·戴尔则深谋远虑地说:“月球不只是一个目的地。”她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月球及太空是一个庞大的新领域,就像是公元前3000年广阔的欧亚大陆对高加索雅利安人、15世纪无垠的海洋对欧洲人、20世纪的天空对美国人一样,一句话:太空和月球是陆地、海洋、天空之外的第四领域,而回顾历史,每一次对新领域的探索都会引发一轮持续数百年的彻底的革命,世界随之沧海桑田。    如果追根溯源,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太空角逐早已开始。以色列人就因得益于美国“大鸟”军事侦察卫星获取的情报而转败为胜;马岛战争的背后实际上是美苏在太空斗法;而海湾战争则是一场近乎完美的、基于太空军事平台的表演;而当不久前俄罗斯声明其一颗卫星被击毁后,世界为之震颤,原来太空战如此近在眼前!更有甚者,美国拖垮苏联的战略手段之一就是利用了庞大的“阿波罗”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早已一只脚踏进了太空时代。    目前世界已经掀起第二轮登月热潮,这次不同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为代表的政治使命下的登月,而是世界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自然发展的过程。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月球相当于一个新的“美洲大陆”,谁获得了这个“大陆”的主导权谁就有可能主宰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也会因此改变,这正如美洲大陆的独立和崛起改变了传统上一直以欧亚大陆为世界重心的历史一样。    太空开发将会是世界经济发生的又一场革命,这是继工业革命、知识经济革命后的又一次经济革命。纵观人类历史,会发现每当革命发生时,世界的政治权力中心也必将发生转移。美国已经领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知识经济革命,并且也很可能领导月球经济革命,但也可能如同大英帝国一样,虽然领导了工业革命,但真正享受最大利润的却不是自己,而是德国、日本和美国。大英帝国实现了领导工业革命的使命却失去了曾拥有的200年世界权力的中心地位。此时世界的状态和英国领导工业革命后的状态非常类似,美国领导月球经济革命,也同样面临众多强国的崛起,日本、欧盟、中国和印度都拥有自己完备的月球计划,并且也具有相当的实力。令美国最为担忧的是,根据地缘优势理论,这些新崛起国家具有超越美国的潜力,因此,美国很可能在即将到来的月球经济时代不得不面对一场挑战:要么美国赢得世界,美国霸主地位更加巩固,星条旗永不落;要么美国步大英帝国后尘,自由女神蒙羞。    15世纪,我们与美洲大陆失之交臂;21世纪我们还能再失去月球吗?

内容概要

《希特勒的月亮》由白海军著:当代各国的航天及航天、航空军事实际上都是在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基础上展开的,也就是说,纳粹德国是现代航天的奠基者,而希特勒才是月亮的主人。如今,太空开发将会使世界经济发生又一场革命,这是继工业革命、知识经济革命后的又一次变革。纵观人类历史,就会发现每当革命发生时,世界的焦点也必将发生转移……
《希特勒的月亮》适合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白海军,1971年生于内蒙古海拉尔市(今呼伦贝尔市),蒙古族,自由撰稿人,著有《2049,相信中国》《十二女皇》《谁是猎物一雇佣兵日记》《海上角逐》《海盗帝国》等。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遗症
一、从俾斯麦到提尔皮茨
二、一场帝国群之间的战争
三、美国参战
第二章 重整军备
一、德国复兴
二、从西克特到希特勒
三、希特勒大扩军
第三章 “今天,宇宙飞船诞生了!”
一、赫尔曼奥伯特
二、佩内明德基地
三、“V系”火箭
四、伦敦遭袭
第四章 冷战与较量
一、布劳恩在美国
二、科罗廖夫在苏联
三、美国的核讹诈与苏联导弹大跃进
四、登月竞赛
五、大国倾覆
第五章 从太空决定战争
一、“萨莫斯”启示
二、中东上空的“大鸟”
三、“锁眼”马岛
四、海湾的太空战表演
五、看不到敌人的战争
六、伊拉克的单向透明战争
第六章 新一轮竞争
一、新美洲大陆
二、群雄竞起
三、制月权
第七章 新海盗时代
一、月球财富
二、美国难以独霸
三、希特勒之灵
四、太空战较量已经开始
五、从“塔季娅娜”到“施里弗”演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最终,英国还是决定向“巨舰大炮”方向发展,因为似乎这更为重要。 1906年2月,英国最宏伟的战舰“无畏”号下水,由此开创了一个“无畏时代”,即巨舰大炮时代。“无畏”号排水量15000吨,长162米,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合金技术,同时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涡轮推进系统,这使得它的速度高达21节;“无畏”号装备的武器也是当时最先进的,也可以说是最强大的,它上面装备了10门300毫米火炮。 然而,更重要的是,“无畏”号引发了一场危险的游戏——波及世界的海军军备竞赛。 “无畏”号战舰的阴影首先遮蔽了德国海岸线,德国对这种海上庞然大物感到惊恐,然而,不轻易屈服的德国人立即就决定迎接挑战。 德国最大工业公司克虏伯公司建造了一家造船厂,大量收购金属镍,这是一种能增强钢强度的必要金属原料。克虏伯公司接到了大量的“无畏”级战列舰订单。与此同时,意大利也开始了4艘战列舰的制造计划,美国、日本也纷纷作出反应。 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浓,这迫使英国再一次开始建造另一个战列舰系列,即“伊丽莎白女王”战列舰系列。这是当时比“无畏”号还先进的战列舰,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燃油推进系统,这比需要大量煤炭的推进系统先进了许多,也节省了相当大的空间,而且,“伊丽莎白女王”战列舰系列采用的是口径380毫米的巨炮,它能发射908千克的炮弹,射程超过20千米。 此时,不甘落后的美国和日本也先后下水了“无畏”级战列舰,这使得世界进入一个“无畏”级战列舰时代。美国的“密执安”号和“南卡莱罗纳”号稍后也下水,尽管它装备了全部大口径火炮,但美中不足的是它的航速只有17节。1910年,日本的第一批“无畏”级战列舰“川崎”号和“摄津”号下水,这两艘战列舰上装备有6座双联装火炮,首尾各一座,两舷各两座,共计12门主炮,口径为305毫米,航速高达21节。不久,日本还建造了“金刚”级战列舰。 “我们有船只,我们有军队,我们还有钱”,英国人尽管对自己十分自信,但德国公海舰队显然还是让他们感到如芒在背。自从1805年英国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击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以来,英国一直保持着海上霸主的地位。而当1888年威廉二世登上了德国皇位后,认为德国要想真正的称霸世界,不仅需要强大的陆军,还必须有一支能对抗英国的海军。这位充满海洋梦想的皇帝参照英国海军的模式,准备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1898年,德国通过了《海军法案》,在海军上将提尔皮茨的领导下,一项大型的造船计划开始了。 到了1914年,德国已经有了14艘“无畏”级战列舰,但英国皇家海军此时拥有的“无畏”级战列舰是21艘,在这场遍及世界海军强国的竞赛中,所有的海军强国都拥有了数量不等的这类战列舰,美国和法国各有10艘,俄国和日本各有6艘,意大利有4艘。并且,“无畏”级火炮的口径也在不断扩大,从早期的305毫米逐渐增长到357—420毫米,这已经大得惊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战列舰上的巨炮口径达到了380毫米,其火炮射程也将近13千米。 德国为了与英国的“无畏”级战列舰对抗,开始建造自己的“无畏”级战列舰,德国人称之为“拿骚”级战列舰。该级战列舰共有4艘,分别以普鲁士王国的4个主要省份命名,即拿骚、威斯特法仑、莱茵兰和波森。 在英国的“无畏”级战列舰建造之初,德国海军决策者们对此反应迟钝,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只是对1901年的旧式战列舰进行改造工作,加强装甲防护。但对马海战后,德国和世界都看到了这种巨舰大炮的威力,于是,德国迅速在威廉二世皇帝的督促下参照英国的新“无畏”舰开始设计德国海军自己的战列舰。与“无畏”号不同的是,德国“拿骚”级战列舰采用6座双联11英寸主炮,口径虽然小于“无畏”号的12英寸,但是射速比英国海军的舰炮要快,而且可以保证在每个船舷方向都有8门主炮同时射击,因此在单位时间里它比“无畏”号的火力要强大。但“拿骚”级的不利之处也很明显,德国人因为觉得新型大型蒸汽轮机还不够成熟,因而“拿骚”级还是采用老式的三缸往复式蒸汽机。 从1907年开始,德国海军向船厂发出了“拿骚”级战列舰订单。威廉港的皇家造船厂建造“拿骚”号;另外3艘分别由不来梅的威塞尔船厂、斯德丁的伏尔甘船厂和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建造。这4艘“拿骚”级服役后都编入第一战列舰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希特勒的月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