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三畏与美国汉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孔陈焱  页数:282  

前言

  本书在原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数年后得以顺利出版,端赖以下人士和机构的帮助,特此鸣谢。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时鉴教授从本课题选题、资料搜集和论文写作均给予直接指导。黄时鉴教授乃笔者治学的楷模,其学术精神的有益影响乃是笔者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最大收获。  导师包伟民教授领导下的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所为笔者提供了难得的资料研究条件,包教授为笔者多次外出寻觅论文资料提供了直接支持。没有包伟民教授提供的良好学术环境,笔者完成这一选题将遇到极大困难。硕士导师龚缨晏教授是笔者进入这一领域的引路人,他的独到见解和他为笔者带回的耶鲁大学的资料对本课题研究带来关键性帮助。  陈春富教授领导下的科研机构为本课题提供了部分宝贵的西文资料。孙达人教授、戚印平教授、卢向前教授、阙伟民教授、吴宗杰教授的言传身教使笔者获益匪浅。

内容概要

  在中美关系史的早期,美国来华新教传教士对电国的直接认识几乎就是美国对中国认识的全部,传教士们在中国的活动是美国人在中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美国在华传教士是了解早期中美交往和互相认知的一把钥匙。  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年)是早期来华美国新教传教士,从1833年10月25日抵达广州,直到1876年返美,在华凡四十三年。1856年后长期担任美国驻华使团秘书和翻译,曾九次代理美国驻华公使。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位中国通,写作了为数甚多的汉学著作,代表作《中国总论》和《汉英韵府》,奠定了他作为美国汉学第一人的学术地位。《中国总论》试图把中国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是美国最早的汉学研究著作。他的汉学著作对于近代西方人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76年,他从外交职务退休回国,1878年受聘担任美国第一个汉学讲座耶鲁大学汉学讲座首任教授,成为美国第一位职业汉学家。1881年,卫三畏还被选为美国东方学研究权威机构美国东方学会的会长。卫三畏在华期间,集传教士、外交官和汉学家于一身,是早期中美关系史和文化交流史的一个缩影。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陆学术界少见对卫三畏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而海内外学者的既有研究中,由于学科的限制和思维的定势,以及对中、西文化和英、汉双语把握等问题,始终存在很大的缺憾。本课题在利用汉学原著、传教档案等原始资料和学者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学的视野,借鉴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历史解读、综合分析和逻辑论证,其中也不乏整合的描述和统计,力图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阐述卫三畏的汉学研究成就和他对美国早期汉学发端的影响,从而分析美国早期汉学的特点。  本课题研究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作为全书导论。第二章论述卫三畏在中国的汉学创作状况。第三章对卫三畏汉学代表作《中国总论》进行专题研究。从汉学研究的内容上看,《中国总论》在其所处时代可称为西方汉学的集大成之作。卫三畏是一位以西方近代学科视野研究中国的美国汉学家。第四章对卫三畏的汉语研究主要成果展开专题研究。卫三畏是近代来华西方人汉语研究——尤其是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领域中一个关键性的、承前启后的人物。第五章叙述卫三畏从外交官任上退休后回国继续从事汉学研究的经历。概要总结了卫三畏一生的主要汉学贡献,探讨卫三畏在美国早期汉学发端中的作用,进而总结美国早期汉学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本课题属于个案研究,笔者希望能在坚实的中西文史料基础上,推进研究近代来华传教士汉学研究的深度。

作者简介

孔陈焱,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现任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曾留学意大利宗座慈幼大学。为中国宗教学会会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世界上古中古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宗教与国际政治、统战理论。合著有《基督教简史》、《世界上古史》等。曾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权威级、一级、二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跨学科研究的劣化倾向》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言第一节 写作缘起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第三节 写作架构与文献资料第二章 步入汉学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美交往第二节 卫三畏来华与印刷传教第三节 卫三畏与《中国丛报》第四节 鸦片、鸦片战争、顾盛使团第五节 初涉美国远东外交第六节 走上职业外交官之路第三章 业余汉学家的中华帝国百科全书——《中国总论》第一节 《中国总论》的写作第二节 《中国总论》主要资料来源分析第三节 卫三畏的中国观及其汉学成就第四节 地图与插图、两版差异和个案比较研究第四章 卫三畏的汉语研究第一节 卫三畏来华前西人汉语研究回溯第二节 卫三畏来华后的汉语研习经历第三节 《拾级大成》第四节 《英华韵府历阶》第五节 《英华分韵撮要》第六节 《汉英韵府》与卫三畏汉语研究成就第五章 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第一节 纽黑文的汉学教授第二节 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附录一卫三畏生平年表附录二卫三畏主要著作一览附录三卫三畏讣告附录四外国人名中西文对照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卫三畏的汉语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从编写简易教材,到编纂大部头字典;从对前人字典的改编补充到自己创造性的修订。从卫三畏汉语言研究所编作品形式上来看,《拾级大成》乃是一部汉语广州方言的简易教材,是裨治文工作的延续;《英华韵府历阶》是一部汉语官话拼音的英汉字典,是马礼逊工作的延续;《英华分韵撮要》是一部广州方言汉英字典,是此前马礼逊、裨治文,包括卫三畏自己一系列著作的综合提高,而《汉英韵府》则是一部非常成熟的汉英官话大字典,编写形式已从马礼逊字典的模式转变,完全是卫三畏个人的新构思。《英华分韵撮要》的每个汉字后面全都是英文的解释,组词也只拼音而不写出汉字,《汉英韵府》则详细讲解每个汉字的词源、词义、拼音和详列组词的意义。在卫三畏的汉语研究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中后期这些来华新教传教士们在汉语研究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卫三畏是近代来华西方人汉语研究——尤其是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领域中,一个关键性的、承前启后的人物。卫三畏连续编纂英汉一汉英字典,由简单到复杂,篇幅越来越长,解释越来越完善,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制的汉字罗马字母拼音法在近代汉语拼音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方言的研究影响深远。注重实用性一直是卫三畏汉语研究的一大特征。从编写教材到编纂字典,卫三畏在其序言中都会强调针对当时现实需要的实用性,目的是要帮助来华西方人更有效率地学习汉语,在与中国人的人际交流中使用。卫三畏作为一个传教士汉学家,他的字典帮助西方人学习汉语,向中国人介绍宗教和科学的真理,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帮助基督教传人中国,把福音带给“汉的子孙们”。因此,卫三畏与欧洲的纯学术性汉学家在这方面略有不同,与当时其他出身于传教士和外交官的汉学家相似。

后记

本书在原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数年后得以顺利出版,端赖以下人士和机构的帮助,特此鸣谢。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时鉴教授从本课题选题、资料搜集和论文写作均给予直接指导。黄时鉴教授乃笔者治学的楷模,其学术精神的有益影响乃是笔者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最大收获。导师包伟民教授领导下的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所为笔者提供了难得的资料研究条件,包教授为笔者多次外出寻觅论文资料提供了直接支持。没有包伟民教授提供的良好学术环境,笔者完成这一选题将遇到极大困难。硕士导师龚缨晏教授是笔者进入这一领域的引路人,他的独到见解和他为笔者带回的耶鲁大学的资料对本课题研究带来关键性帮助。陈春富教授领导下的科研机构为本课题提供了部分宝贵的西文资料。孙达人教授、戚印平教授、卢向前教授、阙伟民教授、吴宗杰教授的言传身教使笔者获益匪浅。

编辑推荐

《卫三畏与美国汉学研究》是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卫三畏与美国汉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