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上海辞书 作者:彭少健 编 页数:1253
Tag标签:无
前言
外国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最初的文学瑰宝;在以后的岁月里,许多民族都产生过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众多的名家名著。人们热爱和珍视这些作家和作品,是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显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并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审美的愉悦。和中国文学一样,外国文学丰富而迷人,它像灯一样照亮过无数中国读者的心。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他写小说当时“大约所仰仗的全是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知识”。女作家铁凝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了20世纪70年代,在不公开的状态下,她阅读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歌德、莎士比亚、狄更斯、卡夫卡、萨特、海明威、川端康成等作家的作品的感受。她说,这些作品“用文学的光烛照着我的心,也照耀出我生活中那么多丰富而微妙的颜色”;她还认为,“从古到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文学是灯——东西文学经典与我的文学经历》)。如今,历史的脚步已经迈入21世纪,国门敞开,各个国度、各个时代、各种流派的优秀作品纷至沓来,与铁凝当年偷偷阅读有限的作品相比,我们的书架上早已琳琅满目。无疑,此刻的读者更能够领略到铁凝所谓的“最有活力的呼吸”、“最本质的情绪”和“最高的想象力”,更能充分地感受到外国文学复杂、多彩与奇异的魅力。20世纪初期以来,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交流、融汇与碰撞。确实,回眸百年来中国文学打破封闭格局,寻找与时代契合点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注意到外国文学留下的印记。这些印记有的经历史风雨的冲刷,已不甚清晰;有的经变形、同化,已成为中国文学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探寻这种文化交往的轨迹,触摸异质文化交融的历史,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外国文学的影响曾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读者精神上的成长。
内容概要
《外国诗歌鉴赏辞典(2)(近代卷)》是外国诗歌鉴赏辞典的近代卷,收入主要活跃于19世纪的161位外国诗人的456首诗作。书中所选诗歌,均出自19世纪的诗人,包括那些生卒年代跨越两个世纪,但主要创作成就在19世纪,或思想和艺术风格属于19世纪的诗人的创作。全书共收录28个国家161位重要诗人的456首名诗,原则上是一首诗写一篇赏析文。但也有少数短诗是2—3首为一组,合写一篇,少数长诗则选择部分章节加以赏析。 《外国诗歌鉴赏辞典(2)(近代卷)》后所附诗人小传,先以诗人的国别排序,同一国家的诗人则按生卒年先后顺序排列。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总序凡例前言篇目表正文附录·诗人小传
章节摘录
在诗人看来,侵略者的压迫无时不在,侵略者的桎梏无所不在,他们维持着表面的“和平”与“团结”,却让“波兰母亲”伤痕累累。在这里,诗人用凝练的诗句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并没有掀起欧洲革命的浪潮,也没有动摇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统治根基,波兰人民只能依靠自身薄弱的力量反抗,许多爱国人士被逮捕,被监禁,被流放,被屠杀。面对强大的敌人,诗人已经预见到了革命道路的艰辛,甚至对革命胜利不抱有希望,因而觉得“只有殉难,只有牺牲,却不能获得光荣”。但是,“儿子”并没有因为失败的结局而停滞,也没有因为死亡的残酷而退缩。诗人随后描写了“儿子”与侵略者周旋、在他们面前伪装以及随时准备“把鲜血撒在土地上”的反抗精神。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耶稣的故事。道成肉身的耶稣,到处医病和驱魔,宣扬上帝的意志,后被犹大出卖,由犹太教上层阶级判决死刑。“救主”耶稣在尘世历经了艰难险阻,最终以圣洁无罪之身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涤荡了世人的罪恶,拯救了堕落的灵魂。为了“波兰母亲”,为了“自由”,诗人也愿意像耶稣那样,即使道路艰辛也要前进,即使“无名的奸细”、“叛逆的法庭”和“凶恶的敌人”在前方也不畏惧,即使流血牺牲也要奋斗到底。诗歌的结尾显得格外沉重,“枯木建构的绞架”,“失败者的死的纪念碑”,以及“同胞夜晚的长谈”和“女人短促的哭泣”,一系列萧瑟而悲伤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壮士已矣的画面。我们看到,诗人一方面渴望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而战斗,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战斗不能带来预期的胜利,只有无谓的牺牲;与此同时,尽管悲观和绝望埋藏在他的心里,他也愿意全力拼搏,为国献身。这种对祖国母亲的深挚之爱,使诗歌语言异常饱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编辑推荐
《外国诗歌鉴赏辞典(2)(近代卷)》: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外国诗歌鉴赏辞典⑵(近代卷)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