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龚咏梅 页数:352
Tag标签:无
前言
目前,国内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正积极开展起来,如何使对它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跨入真正的学科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认为,对国际汉学的研究,“应当采用学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将汉学的递嬗放在社会与思想的历史背景中考察”,“和其他种种学科一样,汉学也受着各时代思潮的推动、制约,不了解这些思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便无法充分认识汉学不同流派的特点和意义”(《序》,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这一学术主张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 我们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起步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当时开始这一研究,主要是为了深入对中国近代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而这些不同于中国传统史学的近现代史学流派,都受到海外史学思想和史学思潮的很大影响,因此必须从史学的国际交流及其互动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在此过程中,比较文学、接受美学等理论探讨的兴起,曾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使我们对本土史学的研究延伸到对海外中国史学的比较研究,并拓展到对海外汉学、海外中国学发展史的探讨。在此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的学科基础和方法论的重要指导作用。根据其学科理论和基本方法,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海外的中国学家、中国学著作、中国学机构,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编纂理念,通过对其历史原貌及其学术流变的考察,探究其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有益于我们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我们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十分重视与对象国历史及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联系考察,注意对象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及重大国际事件的联系考察,关心国际学术思潮与对象国学术思潮的互动关系等。所以从这点上说,我们很赞同李学勤教授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
内容概要
《孔飞力中国学研究》主要环绕孔飞力撰写的学术著作展开研究。基本思路是:从方法论上,遵循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孔飞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历程。其二,运用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历史与逻辑、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力图在阐述孔飞力各个阶段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孔飞力的中国史观、中国史研究特色、方法,评价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其三,借鉴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由于孔飞力的历史研究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运用相关的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去研究是必要的。
作者简介
龚咏梅,1967年10月生,四川乐山人。1990年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十,1993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硕士,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兼任中国国际汉学(中国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等职。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为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为美国哈佛大学哈佛一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海外中国学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第二章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对晚清史的探讨第一节 对中国民兵组织的研究第二节 对晚清军事化与社会结构的分析第三节 晚清绅权与中国社会控制研究第四节 传统名流的解体与乡村社会第五节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的史料利用第三章 参加《剑桥中国史》编撰:对清王朝衰落、太平天国以及民国地方政府的研究第一节 《剑桥中国史》丛书撰述简介第二节 对清朝人口压力与“叛乱”关系的研究第三节 晚清财政与王朝衰落及“叛乱”关系的研究第四节 关于清朝几次农民“叛乱”的探讨第五节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其思考第六节 对中国社会地方自治问题的研究第四章 《叫魂》:对晚清变革前夜的反思第一节 孔飞力撰写《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第二节 对盛世妖术与流言传播的社会经济背景研究第三节 对于谋反与汉化问题的探讨第四节 对中国官僚君主制的剖析第五节 《叫魂》对中国文献档案的研究和运用第六节 《叫魂》的多学科研究方法第五章 《现代中国的起源》:对现代中国政治起源的探讨第一节 《现代中国的起源》的撰述缘起第二节 《现代中国的起源》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起源》的历史启示第六章 《现代海外华人移民史》:对海外华人移民史的探讨第一节 海外华人移民史研究的缘起第二节 对海外华人移民史的研究第三节 从海外移民史教学到新著的出版第四节 对孔飞力海外华人移民史研究的初步看法第七章 结语第一节 论西方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第二节 孔飞力的中国史观与“一以贯之”的主线第三节 孔飞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特色与史学启示第四节 孔飞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局限附录一 孔飞力学术年表附录二 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实际上,孔飞力并没有引申出这样带有浓烈感情色彩的结论。在论及民兵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时,孔飞力所讲的中国农村的“暴力犹如一股溪流”的观点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在社会大崩溃时期,暴力会决堤奔涌,在社会稳定时期,暴力也以缓和的形式出现。因此,国家和地方社会如何控制、诱导这种自然的暴力倾向,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论断,孔飞力虽未及展开,但对于我们理解他关于中国农民起义、地方军事化的思想,无疑具有提示作用。二、从制度层面进入文化层面:对中国历史上民兵思想的考察孔飞力不仅从制度层面去论证自己的观点,还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去论证中国是不是无兵的文化。[74]他重视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的民兵制度,深挖民兵制度的思想渊源,探讨中国历史上的民兵思想。他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晚清实际存在的民兵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一)来自亚洲腹地的少数民族游牧文化传统的影响孔飞力将明清两代的屯田和世袭驻军制度的来源追溯到西魏和北周时期鲜卑族部落的府兵制度。他认为,“从军事体制的观点考察,畜牧、游牧或半游牧社会的一个特点是,高水平的军事化和生产的需要是相对协调的”。[75]战争的技能,特别是骑马的技能,本身就是生活的技能。因此,“明清两代的军事制度,其国内驻军的网络结构,其后方勤务和作战部队之间的划分,以及(明早期)对屯田的依赖,在某些方面能够溯源于中国的亚洲腹地征服者”。[76]无论是府兵还是屯田、驻军,都表明了民兵与游牧生活之间的联系,这种民兵制度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有关,而且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的军事制度中就已经出现了。孔飞力认识到民兵制度与少数民族游牧文化传统的关联,主要是受中国学者谷霁光等人的启发,他们在有关府兵制度的研究中,对此做了深入全面的考证。民兵制度与少数民族游牧文化传统的关联,说明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是互动交流的,孔飞力已然认识到这一点。但相比而言,孔飞力更加强调儒家与法家思想对民兵制度的影响。
后记
1999年秋,我从哲学领域跨入史学领域,师从朱政惠先生,攻读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博士学位。当时我完全没有想到,10年后,我会独立完成这样一部书稿:围绕着一位杰出的美国中国史研究大家——孔飞力(Philip A.Kuhn),以他的作品为论题对象,解读他那砦大作中有根有据的中国史料,品尝充满着深邃与智慧的史识,由他的作品出发而探究近40年来美国中国学的历史与现实。这就是我最近十年学术生涯中所做的工作。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感谢。感谢我学术生涯中给我信心、给我力量、给我方向、给我知识、给我智慧、给我感动、给我乐趣、给我方便、给我机会、给我挑战……的人和事,得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很难一一道来。当然,得到与付出,往往是不成正比的,我的这本小书,可以说是对我这么多年来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学术训练的一种反哺,而且我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启我学海中的史学之旅。我是幸运的。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能够问世,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我史学学术生涯的领路人——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学者朱政惠先生,是他把我引领进海外中国学研究的迷人殿堂。他不断地鼓励、鞭策我克服惰性和困难,战胜和超越自我,没有他,就没有此书的成型。朱政惠先生对学术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渊博的学识,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在这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还要感谢孔飞力先生,在哈佛大学期间,他不仅使我亲自体验和感受了一种博大精深的治学境界,而且也给了我许多具体的学术指导。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母校和任职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对我多年的培养,感谢哈佛一燕京学社和杜维明先生,使我有一年半的宝贵时间在哈佛大学修改、完善博士论文,奠定了自己从事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扎实基础。
编辑推荐
《孔飞力中国学研究》是海外中国学史研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