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朱政惠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朱政惠 著 页数:38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海外中国学评论((第3辑)》有介绍和研究前沿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和汉学家们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文章,有介绍和研究各国中国学前沿状况及其学术思潮的文章,有海外中国学研究档案的介绍和评析文章,有中国图书馆、档案馆收藏的海外中国学研究档案及其资料情况的文章,也包括编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探讨及其工作进程的反思文章等。通过各种不同的陈述方式如演讲录、访谈录、专题理论文章等,深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
书籍目录
●演讲录明清时期中西科技比较研究——18世纪耶稣会士来华科技传播局限性原因探讨形而内学:孔子对世界哲学的贡献中西史学的相通与相异●纪念魏斐德、崔瑞德1963年的伦敦演讲——白乐日对美国的中国史研究的影响唐代的史官——1996年11月在“傅斯年汉学讲座”上的演讲●专题东西方史学对话、交流的意义——在“全球视野下的史学:区域性与国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全球视野下的史学:区域性与国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科建设李学勤和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我们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探索●访问记“让东西方都拥有并保留自身的特征”——与顾彬教授访谈●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山茂召的中国观察和中国印象——早期美国中国认识的一个考察太平洋学会的中国精英与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史景迁的史学内涵和意义●日本的中国学研究“汉诗人”河上肇《放翁鉴赏》介评日本学界在当代中国研究上的探索与成就●英国、德国的中国学研究英国汉学家庄延龄教授德国的中国学研究五十年●法国的汉学研究法兰西学院的中国学研究法国汉学机构的确立和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试论遣使会传教土的在华活动规则的和手段的——谈英文词汇Discipline●意大利的汉学研究译介意大利汉学:1600—1950意大利汉学:1945年至今●海外中国史学研究译介近五十年中国历史编纂学古代中国历史学家能对现代西方理论有所贡献吗?——论司马迁的多重叙事●海外中国学学案译介特别报告:当代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1959—1969)●史海钩沉1861年:艾林波伯爵在上海的书信●其他哈佛大学“作者身份、版权与版本:中华帝国晚期的著作流传”研讨会纪要“从汉学到中国学的转变趋势”研讨会综述●后记
章节摘录
这一时期,陈翰笙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陈翰笙身先士卒,参加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作为学者,他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1928年在他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后,曾主持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农村经济调查,并于1933年成立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该会创办的《中国农村》(月刊)在当时颇有影响。陈翰笙撰写的《中国的农村研究》(1931)和《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1933)等文章,代表着那一历史时期学术界对中国农村问题的最高研究成果。作为著名的国际政治活动家和国际问题观察家,陈翰笙曾经是第三国际《国际通讯》的英文撰稿人,并参加了第三国际农民研究所的工作,同时他以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对急速变幻的国际形势,不断进行及时而又尖锐的评述。仅1926年一年,他在《现代评论》上发表的国际时事述评就不下50余篇:从英帝国主义的前途到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从裁军中的美国预算案到急转直下的法国政局,从德国与国际联盟到波兰的革命,从西班牙的政治动荡到菲律宾的独立问题……对于林林总总的国际事态的变化,陈翰笙无不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熟练地运用英、德、法、俄等语言从事社交活动和写作。拉铁摩尔非常敬重陈翰笙的学识和人格。所以,时任《太平洋事务》主编的拉铁摩尔在得到陈翰笙表示愿意与他合作的应许后,感到欣喜万分,并以太平洋学会的名义正式聘请陈翰笙为《太平洋事务》的副主编。由此,1936年4月,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陈翰笙怀着为建立国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的决心,经英国乘船前往纽约。1937年拉铁摩尔也回到美国,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主持中国语言文化系的工作。这样,开始了拉铁摩尔和陈翰笙在太平洋学会中的实质性合作。当时的国际形势复杂而多变: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也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迈出了罪恶的一步,于1931年入侵中国。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我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国际绥靖势力为了怂恿日本进攻苏联而不惜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遂使日寇有恃无恐地又将铁蹄踏上我华北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后记
《海外中国学评论》第3辑和诸位见面了,我们十分高兴这一新专辑的问世。和以往一样,我们还是需要向大家汇报一下这本专辑成书的基本过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本杰明·艾尔曼教授的《明清时期中西科技比较研究》一文,是应我们邀请在华东师范大学做的学术演讲,主要探讨18世纪耶稣会士来华进行科技传播的局限性问题。他认为耶稣会士不了解新数学原理的重大意义,没能使它们在中国得到传播;而欧洲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和牛顿分不开的。他的观点引起与会者关注。经他本人同意和修订,特刊载于此。韩国罗圣教授的《形而内学:孔子对世界哲学的贡献》,也是应邀在我们学校做的一个学术演讲,他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汉学家史华慈先生晚年的海外弟子,他怀着对老师的深切缅怀之情,谈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见解。香港大学的杜维运教授已经八十高龄了.2007年底风尘仆仆来到上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期间,他应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邀请,做了关于中西史学比较研究的学术演讲。他的演讲智慧和魅力深受华师大学子欢迎。2006年,海外学术界接连失去两位重要汉学家和中国学家,全世界同行悲悼,为表缅怀之意,本辑特地安排了两篇翻译论文。魏斐德教授的《1963年的伦敦演讲——白乐日对美国中国历史研究的影响》,是研究美国中国中心观发展过程的重要文献,以前未有刊载,此次经魏夫人梁禾博士同意首次刊登,而翻译者齐克彬,身患重病,坚持完成任务,精神亦可圈可点。崔瑞德《唐代的史官》是其在1996年的一次学术演讲,对于中国史学史工作者的研究是面重要的镜子,承蒙王贞平先生支持,翻译了这篇重要学术论文。贞平先生是崔瑞德教授的学生,现执教于新加坡理工大学。
编辑推荐
《海外中国学评论(第3辑)》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