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胡知凡 页数:249
内容概要
本书是近年来有关道教文化研究热潮中的又一部力作。作者长期收集海内外有关研究的成果,加以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五章。上溯道教形成以前中国史前宗教造像艺术,以及先秦时期宗教造像艺术、秦汉时期的神仙造像艺术的渊源;至东汉末年道教的产生、道教造像艺术的萌发,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与造像艺术的兴起,隋唐时期道教造像艺术的发展达到鼎盛。宋元时期道教的造像艺术开始走向世俗化,明清时期则已经衰微。有关道教的造像,涉及石窟、摩崖造像、碑刻,以及宫观雕塑等,材料涉及玉、石、金、银、铜、铁、木、竹,泥塑等。全书插图120幅,图文并茂。作者对各时期道教造像的规范、艺术特点,及其继承、发展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可以作为道教院校师生,以及普通大学文物考古、雕塑艺术和旅游专业师生的基本教材。也是道教文化爱好者鉴赏的工具。
作者简介
胡知凡,1952年10月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美术学教授、上海市宗教学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美术教育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曾发表与道教有关的论文有:《道教神系与道教造像》、《道教的宫观壁画艺术》、《元代道士画家倪瓒及其绘画艺术》、《元代杰出的书画家赵孟烦与道教》、《帝王之师寇谦之》、《三洞道士陆修静》、《山中宰相陶弘景》等;著作有:《人神之间》(主编)、《中国绘画故事》、《改写美术史:20世纪影响中国美术史的重大发现》(合编)等。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道教造像艺术的渊源 第一节 史前时期宗教造像艺术 第二节 先秦时期宗教造像艺术 第三节 秦汉时期神仙造像艺术第二章 道教造像艺术的萌发与兴起 第一节 道教的产生 第二节 道教造像艺术的萌发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与造像艺米的兴起第三章 道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与兴盛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道教 第二节 隋代道教造像碑艺术 第三节 唐代宫观中的道教造像艺术 第四节 四川地区道教摩崖石窟造像艺术第四章 走向世俗的道教造像艺术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道教 第二节 宋代宫观中的道教造像艺术 第三节 宋代重庆大足道教造像艺术 第四节 金代宫观中的道教造像艺术 第五节 元代宫观中的道教造像艺术 第六节 金元时期石窟中的道教造像艺术第五章 趋于衰落的道教造像艺术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道教 第二节 明代宫观中的道教造像艺术 第三节 清代宫观中的道教造像艺术 第四节 明清石窟中的道教造像艺术 第五节 明清民间道教造像艺术结束语附录 一、道教官观殿堂内供奉的主要神像 二、我国著名道教宫观一览表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道教造像艺术的渊源 第一节 史前时期宗教造像艺术 我国原始宗教的产生 我国原始宗教产生在何时?恐怕这是一个永远无法精确回答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目前已经发表的考古资料中寻找到一点线索。 1933年至1934年,考古人员在北京市西南48公里房山区周口店村龙骨山的顶部,发掘出距今约1.8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并把它命名为“山顶洞人”。考古人员发现,山顶洞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窖四部分。其中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下室发现有3具完整的成年男女的头盖骨和一些躯干骨,入骨周围还发现撒有红色的赤铁矿粉末及一些随葬品,显然,下室是山顶洞人的墓地。山顶洞人将死者埋葬在下室,表明当时他们头脑中已经产生了原始的灵魂信仰观念。从他们在尸体旁安放工具、武器和加工过的装饰品作为陪葬品的现象来看,说明进入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已对死去的人开始寄予了关切,并祈祷着死者灵魂能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过着和人世间同样的生活。山顶洞人的这种灵魂信仰观念,已具有了较为复杂的宗教观念。因此,山顶洞人的发现其意义是重大的,它为我们了解中国原始社会宗教的起源,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正如有学者认为的那样:“‘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原始人类宗教信仰提供了至今为止仍属最为原始的迹象,这一考古发现在宗教研究和原始文化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是无论如何评价也不为过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