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7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陈诏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国的古代小说中,饮食生活写得较多较细的,当推《红楼梦》和《金瓶梅》这两部巨著。但就文化视角考量,《红楼梦》要比《金瓶梅》高出一筹。 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国人对待饮食的郑重态度,可以从许多方面看出来,任何人翻开《红楼梦》或者中国的其他小说,将会震惊于书中反复出现、详细描述的那些美味佳肴,比如黛玉的早餐和宝玉的夜点。”他为什么不提《金瓶梅》?可见在描写的艺术性和真实性方面,《红楼梦》可以说独占鳌头,无出其右。 《红楼梦》写的是皇亲国戚、世代簪缨、金陵望族的贾府,而《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原是市井无赖,开生药铺的“破落户财主”,后来发迹,充其量也只是商场、官场中的一个暴发户。描写对象的身份不同,他们饮食生活中的含金量当然也不一样。 《红楼梦》之所以能写出高质量高水平,无疑与作者曹雪芹的家世生平有关。曹雪芹的上代,历任江宁织造六十馀年,负责给皇帝提供衣食住行的生活用品和奇珍异玩,这促使他见多识广,能写出别人见不到的“御用”食品和外国贡品,以及上层社会的种种礼仪风俗,加上他本人知识渊博,文学艺术素养深厚,这些先天性的优势,也是笑笑生之流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红楼梦》产生于清代康、雍、乾的“盛世”。当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饮食方面,则是食源不断扩大,名厨辈出,珍馐百味大量涌现,风味流派逐步形成,特别是江浙菜的崛起,使我国烹饪技术上了_一个新的台阶,而《金瓶梅》毕竟早于《红楼梦》一百多年,时代背景不同,物质基础不同,这也决定两者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红楼梦》不像《金瓶梅》那样罗列一大堆菜单,但它写到的饮料、食品、菜肴、点心都是精品,代表着当时饮食生活中的最高水平,给人以炊金馔玉之感。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饮食的方方面面,包括物产原料、烹调技术、地域分野、生活习惯、民情风俗、礼仪制度、思想观念、营养学说、食疗原理、文学艺术、历史掌故等等,从而赋予饮食以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显示了一种高雅的诗意化的生活方式。 我国的饮食典籍虽然浩如烟海,不计其数,但是像《红楼梦》那样,以文学的笔调,形象地细致地描绘一家一户的饮食生活的毕竟不多。《红楼梦》的诞生,无异为我国饮食文化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难能可贵的样板。 近几年,已经出版几本红楼饮食方面的专著,多数重在介绍肴馔的烹调方法,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对于仿制红楼菜点有它的实用价值。而我的这本小册子,就是想经由“舌头”来谈谈《红楼梦》,着重解剖贾府这个典型,全面观照饮食与文化的联系,强调饮食的文化品位和高尚情调,评估书中人物在饮食方面反映出来的气质和风度,诱导人们吃得好些、美些、雅些。 本书引录的原文,基本上依据1982年出版的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个别地方参照其他脂砚斋评本。由于《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有关饮食的描写都点点滴滴,散见于各章各回。我的任务,首先是把它们相对地集中起来,然后分门别类,列出专题,夹叙夹议,提出个人的一些管见。 陈诏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对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各种食品、食具、食俗等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小专题的详细介绍和解析,向读者展示了被誉为“古代文化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中所反映出的丰富而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内容涉及《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酒文化,大观园中的诗酒雅集、《红楼梦》中的满洲食俗、外国食品,贾府的饮食与养身等,作者切入的角度新颖,文字清通,各专题中对原著材料的选取细腻精当,更以此为基础旁征博引,信息量丰富,可读性极强。
书籍目录
前言壹 从“女儿茶”说起贰 觚爬斝、点犀盂之谜叁 栊翠庵里的茶文化肆 贾府平时喝什么酒?伍 觞政与酒令陆 大观园里的诗酒雅集柒 酸梅汤摭谈捌 曹雪芹见过吃过鲜荔吗?玖 红楼茶点名不虚传壹零 另一种“举家食粥”壹壹 “御田胭脂米”的由来壹贰 红楼肴馔:清代官府菜的样板壹叁 说“茄鲞”壹肆 贾宝玉最爱喝汤壹伍 《红楼梦》中的满洲食俗壹陆 《红楼梦》中的外国食品壹柒 刘姥姥手中的筷子壹捌 宴会的规模、规格和费用——贾府筵宴风俗之一壹玖 宴会的环境和陈设——贾府筵宴风俗之二贰零 宴会的程序和礼仪——贾府筵宴风俗之三贰壹 “钟鸣鼎食之家”的厨房内视贰贰 贾府的饮食与养生贰叁 荣宁二府节日的吃
章节摘录
《红楼梦》里写到的茶事,枝枝叶叶,散见于各章各回;但不可否认,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是最集中最典型最精彩的一次展现。 为什么要把品茶的场景选择在栊翠庵里?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起源很早(据传神农是吃茶的祖师爷);但佛门弟子的弘扬和精治,确实起了极重要的作用。佛教传人中国后,涌现了一批很有文化修养的高僧。他们身处净土,心无俗念,很容易与茶结缘。另有资料说,僧尼参禅诵经常打瞌睡,后来发现茶能提神驱睡,所以名寺大刹纷纷行起饮茶之风。唐宋以后,寺庙里的禅房常成为僧人与士大夫们聚会饮茶的地方,而茶事也成为一门学问和艺术。据说被尊奉为“茶神”、“茶圣”的陆羽原是一名弃婴,遗在竞陵(今湖北天门市)郊野的一个水坑旁,幸被竟陵西塔寺(原为龙盖寺)智积和尚拾取收养,受到了茶的熏陶。后来,陆羽不愿皈依佛门削发为僧,却毕生研究茶事,写成闻名世界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茶的有关知识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茶和佛门的渊源于此可见一斑。 曹雪芹在花花世界大观园里安置了一个栊翠庵,也让“槛外人”妙玉作一番献茶表演,可谓“得其所哉”!小说用一千多字把栊翠庵里的茶文化写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这里不仅传播了茶的知识,而且还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妙玉这个人物,谱写卜曲茶与人的双重奏,真是馀音缭绕,回味无穷。 栊翠庵里喝的茶和用的茶具,都是上上之品,这在前两篇中都已详述。现在要谈谈水。先是贾母问什么水,妙玉答道:“是旧年蠲的雨水。”后来妙玉让宝钗、黛玉、宝玉吃“体己茶”。黛玉又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谁知这一问被妙玉抢白了一番,说:“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可见这水也是稀贵难得。 关于沏茶的水哪一种最好,历代的行家说法不一。《茶经》中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宋唐庚《斗茶记》中说:“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唐代刘伯刍更把煎茶的水分为七等,而举中冷泉的水为第一。后来,也有人把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济南趵突泉列为中国五大名泉的,可是对于“天下第一泉”的看法却始终见仁见智,没有统一。当然,雨水经过密封澄清,即蠲净,也是沏茶的好水。但融梅花上的雪再经过封存,埋在地下,历年越久越清醇甘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句云:“细写茶经煮香雪。”“香雪”者,就是梅花上的雪也。苏州姑娘妙玉为了炫耀这种雪水的可贵,还搬出“玄墓”这一名胜古迹。盖玄墓即苏州邓尉山,相传东晋郁泰玄葬于此,故名。山多梅,花开时望之若雪,香闻数十里,有“香雪海”之誉。此处梅花上的雪,自然更非别地可比了。 这一回谈到茶水的饮量,也有一段绝妙文字。妙玉拿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大盒,问宝玉:“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塌。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这里牵涉到饮茶以多少为适宜的问题。中国人对于茶,强调一个“品”字。品者,慢斟浅酌,评论欣赏,本身就含有量少饮细的意思。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谈到喝武夷茶:“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斛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馀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这也是主张饮得少。但也有主张饮多为美者,如唐朝的卢仝,就有“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著名理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极言茶喝得越多越有奇妙的功能。当然,对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来说,还是少量品尝为宜。妙在妙玉说出一套“饮牛饮骡”的雅谑,令人解颐。汉代《韩诗外传》就有“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的描述,“牛饮”最初是学牛那样趴着喝饮的意思,后来便成为讽刺饮者海量、粗俗的习语了。 谈到茶艺,还有许多饮茶程序、礼仪风俗,最重要的是要有优雅的饮茶方式,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谁都知道,日本人饮茶有一种独特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品茶艺术,谓之“茶道”。除了环境要求明净清幽外,饮茶时还必须严格遵照“四规七则”,讲究和、敬、清、寂。茶室人口处是一扇活动的矮门,来客必须躬身进室,以示谦逊。主人则跪在门前相迎。茶道开始,宾客人座,由主持仪式的大师先用竹制的小匙将末茶盛人碗中,然后用杓倾注沸水,再用特制小竹帚搅拌成稀糊状,依次传递给宾客品饮。茶道仪式的点茶、冲沏、递茶、加水、品饮都有一定规范。宾主都是跪在地上恭敬地用双手捧茶碗,喝茶时一定要三口喝尽,最后一口还要轻轻发出以示赞美的响声。其实,日本茶道是从古代中国的茶宴、茶会的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可是在中国本土,这种茶艺形式反而越来越简化,繁文缛节被改革得所剩无几。 《红楼梦》是小说,不是《饮茶指南》,所以不能要求把栊翠庵里的饮茶形式,包括礼俗细节一一形诸于笔墨。小说写到环境,只说“院中花木繁盛”,并用贾母的话作了赞许:“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接着是妙玉向贾母献茶,这是礼节,因为在这些人中,贾母无疑是最尊贵最主要的宾客,理应由妙玉亲自先向贾母敬献,而且器皿、茶叶也是最高级的。但是妙玉又不能冷落怠慢宝钗、黛玉和宝玉,所以她轻轻地把钗、黛“衣襟一拉”(妙玉当然不可能去拉宝玉),进入耳房,吃“体己茶”。所谓“体己茶”,就是体贴亲切,招待知己朋友的私房茶。对妙玉来说,这种既尊重贾母,又给钗、黛以特殊待遇的处理方式是极其得体的,充分显示她出身于仕宦之家,极有教养,而且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钗、黛坐定后,妙玉自己到风炉边去烹水,这种亲自操作的劲头,也表示对客人的友好和热情。这时候,宝玉突然闯人,跟着来了。妙玉没有热烈欢迎,这是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表现出过于轻浮佻伛;但她也不婉拒,并用冠冕堂皇的话来作掩饰,说:“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回答得好:“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 妙玉向钗、黛敬茶时拿出两只贵重别致的茶杯,也是一种特殊的优待。给宝玉的却是一只自用的绿玉斗,这又微妙而令人玩味(为什么她不嫌宝玉脏)。宝玉说,这是俗器,不够平等,遭到妙玉的一番奚落:“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综观妙玉和宝玉的一系列对话,诙谐犀利,逸趣横生,虽含讥诮,却有弦外之音,说不出是爱是恨,是冷是热。读者一定能领会,妙玉这位“气质美如兰”的少女,虽然身在空门,却凡心未泯。面对着这位才华出众而又多情的贵公子贾宝玉,她不能无动于衷,没有倾慕之心。但在众人面前,她又不得不表现出矜持和冷淡。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宗教教义和人性真情之间的激烈冲突。大概就是因为这种特殊关系决定她采取这种特殊的接待方式。 茶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我认为,它的实质是提倡一种高雅的举止谈吐和文明礼貌的风俗习惯,最怕有市侩气污染其间。这里,我还想讲一个笑话: 传说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一次去某寺院,方丈看见他衣着俭朴,又没有侍从,以为他是一般游客,就冷冷地说一句“坐”,又对小和尚说了一声“茶”。一经交谈,发觉此人谈吐不俗,见识又广就引进厢房,一面说:“请坐!”一面吩咐:“敬茶!”再经深谈,知道这位来客就是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郑板桥,急忙请到雅洁清静的方丈室,连声说:“请上坐!”并忙不迭传话:“敬香茶!”板桥临走时,方丈恳求题词留念,板桥不加思索地挥毫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一看,羞愧满面。 这则故事说明,即使庵寺里的出家人也有雅俗之分。那位和尚的“看人下茶”未免势利。再看《红楼梦》里栊翠庵里品茶的一幕,如果要指责妙玉的话,是不是她对刘姥姥的态度有欠公平?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就嫌脏不要它了,甚至说:“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是不是她的“洁癖”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有些偏激呢?所以判词中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正是一针见血的不争之论。 P18-25
编辑推荐
《舌尖上的红楼梦》通过对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各种食品、食具、食俗等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小专题的详细介绍和解析,向读者展示了被誉为“古代文化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中所反映出的丰富而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内容涉及《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酒文化,大观园中的诗酒雅集、《红楼梦》中的满洲食俗、外国食品,贾府的饮食与养身等,作者陈诏切入的角度新颖,文字清通,各专题中对原著材料的选取细腻精当,更以此为基础旁征博引,信息量丰富,可读性极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