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5 出版社:上海古籍 作者:蒋维乔
Tag标签:无
前言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佛学家、养生家。幼年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20岁中秀才。之后相继在常州府学、南菁书院、致用精合等学校读书,接触到西学思想。1903年,接受蔡元培的邀请,任教于上海爱国女学。随后又进入到商务印刷馆编译所,参与编纂了我国首套新式小学教材,后又参与中学、师范学校、大学教材编写工作。辛亥革命后任教育部秘书长,1922年出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1925年任东南大学校长,1929年接受光华大学聘请,任哲学教授,后又历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等职。 蒋维乔在近现代思想文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不仅积极投身教育改革,而且在哲学研究、养生学等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在哲学研究方面,他攒写多部哲学史著作,改变传统的以时代分期的撰写方法,采用以思想为经、哲学材料为纬的撰写体例,并提出新的哲学分派思想。主要著作有《因是子静坐法正续编》、《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吕氏春秋汇校》、《佛学概论》、《佛学纲要》、《中国佛教史》等,与杨大膺合著《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是作者在光华大学时教授中国哲学史所用的讲义,由中华书局于1932年首次出版印行。该书叙述清初顾炎武至近代王国维三百年间哲学思想的变迁,将其划分为复演古代学术之时期、吸收外来思想之时期,又于复演古代学术之时期内按哲学思想的不同划为不同的流派,详列各派各家的学说。该书对于清初至民国近三百年哲学思想的演进,穷原究委,叙述明确。 本次出版据中华书局1932年版重排。改竖排繁体为横排简体,用现行使用标准规范标点符号,迳改印刷讹误,其余均一仍其旧。特此说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12月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在光华大学时教授中国哲学史所用的讲义,叙述清初顾炎武至现代王国维三百年间哲学思想的变迁,将其划分为复演古代学术之时期、吸收外来思想之时期,又于复演古代学术之时期内按哲学思想的不同划为不同的流派,详列各派各家的学说。本书对于清初至民国近三百年哲学思想的演进,穷原究委,叙述明确。
书籍目录
例言总论第一编复演古来学术之时期第一章程朱学派第一节顾炎武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说第二节陆世仪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说第三节陆陇其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说第二章陆王学派第一节黄宗羲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说三政治哲学四结论第三章朱王折衷派第一节孙夏峰一略传及著书120二学说第二节李颗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说第三节曾国藩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行第四章关洛闽学派第一节王夫之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说第五章考证学派第一节考证学之渊源第二节考证学之内容第三节戴震一略传及著书二人生哲学三伦理观第四节洪亮吉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说第五节俞樾附孙诒让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说三结论第六章实用派第一节颜元一略传及著书二实用主义三政策论四结论第二节李?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说第七章和会儒释派第一节彭绍升附汪缗罗有高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行第八章公羊学派第一节公羊学派之渊源第二节公羊学派之内容第三节康有为一略传及著书二社会进化论三结论第四节谭嗣同一略传及著书二学说三结论第五节梁启超一略传及著书二人生观三社会观四政治观五结论第二编吸收外来思想之时期第一章严复第一节略传及著书第二节介绍之学说第三节结论第二章王国维第一节略传及著书第二节性说第三节理说第四节介绍之学说第五节结论
章节摘录
第一节 顾炎武 一 略传及著书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昆山花浦村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纪元一六一三),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纪元一六八二),年七十岁。性耿介绝俗,状貌英秀,事继母王氏甚孝。明亡时,清师下江南,炎武纠合同志,举义兵,不成,昆山城破。母年六十,谓炎武日:“我虽妇人,然义不可屈”;不食而卒。临终,以世食明禄,勿仕二姓,诫炎武。炎武奉遗教,终生不渝。周游天下,所至考其山川风俗,古今治乱之迹,自金石碑碣,以及地理经济之学,无所不通。出游时,后车满载书籍,作实地之参考。见闻既广,卓然自成一家,当代咸目为通儒。康熙十六年,始卜居陕之华阴。诸生有请讲学者,谢之日:“近日李二曲,亦以聚徒讲学得名,遂招逼迫,几至凶死;虽威武不屈,然名之累则已甚;况东林之覆辙,由此而进者耶。”康熙十七年,诏征博学鸿儒,诸公卿争欲罗致之。炎武乃豫使门人之在京者,辞之日:“刀绳具在,勿速我死。”炎武既负用世之才,未得一试;于是在雁门之北,五台山东,及长白山下,垦田牧畜,以实行其经济政策;垦熟之田,恒交其弟子管理之,故其财用常饶足云。 著书有《日知录》三十二卷; 《补遗》四卷; 《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肇域记》一百卷;《音学五书》三十八卷;《五经异同》三卷;《左传杜解补正》三卷;《九经误字》一卷;《石经考》一卷;《金石文字记》六卷;《经世编》十二卷;《下学指南》六卷;《文集》六卷;《诗集》五卷;《历代帝王宅京记》十卷;《昌平山水记》二卷。此外小品著述尚多,大都收入《亭林遗书》。 二 学说 炎武博学多闻,考证精详,长于经济。抱用世之志,最忌空谈。有鉴于晚明王学,类于狂禅,故专奉著实周到之朱学,排斥陆王。尝日:“古今安得别有所谓理学,经学,即理学也。自有合经学以言理学者,而邪说以兴。”(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碑》)此经学即理学之言,正是推翻宋明理学,而直进于六经根柢之标语。唐鉴有云:“亭林之学,主明体达用,经世济人。以卓荦不群之才,抱俯仰无穷之志,足迹半天下,所交皆贤豪有道之士,而卒著书以老,使人追慕于简策之间而不能置。夫先生之为通儒,人人能言之;而不知先生之所以通,不在外而在内,不在制度典礼而在学问思辨也。是以平心察理,事事求实,凡所论述,权度惟精,往往折衷于朱子。”(《国朝学案小识》)观此,可知炎武之学养,虽不如宋明诸儒,专力于理气心性,然实阐明道之体用,究极于经世之术。其所著《日知录》,最足表显其学风;其求学之精神,为后来考证学之基础;故炎武可谓之程朱派之考证学者。 理气心性之学,自宋迄明,可谓登峰造极。阐发已无余蕴;清代儒者,苦无研究之余地。于是一转其方向,注意及考证学。故哲学思想,可以论述者,虽大家如炎武,亦不免有寂寥之感。然其实践方面,则各有一说。今举其为学之要旨如下: 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故日: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下学指南》) 此语虽甚简易,然为学经世之纲领,不出乎此。炎武不幸处明清革命之际,不得实施其抱负。然观其言行,真王佐之才也。其与友人论学一书,颇足见其主义之所在。今撮其要点如下: 《大学》言心不言性,《中庸》言性不言心。来教单提心字,而未竟其说,末敢漫然许可,以堕于谢上蔡、张横渠、陆象山三家之学。窃以为圣人之道,下学上达之方;其行在孝弟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进退;其文在《诗》、 《书》、三《礼》、《周易》、《春秋》;其用之于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之于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其所著之书,皆以拨乱反正移风易俗,以驯至乎治平之用;而无益者,一切不谈。(《与友人书》) 观此:则炎武之践履笃实,根本上极似程朱;而其专求实际,不落空谈,则又在程朱以外,自成一种朴学。无怪后来之考证学,推炎武为初祖也。 第二节 陆世仪 一 略传及著书 陆世仪,字道威,号桴亭,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纪元一六一一)。长于陆陇其十九岁,与顾炎武、黄宗羲等相先后。当刘宗周在“蕺山书院”讲学时,世仪欲往听讲,未果,一生常引为遗恨。是时流贼横行天下,彼见生民之涂炭,上书朝廷,谓宜破成格“举用文武干略之士”,不报。退而凿地十亩,筑亭其中,高卧闭门谢客,因号称桴亭。明亡后,曾在东林讲学;已而复讲学于毗陵。及归太仓,亦讲学不辍。清朝屡欲起用之,固辞不出。专修“程朱学”,终身从事著述,与陆陇其及张杨园等齐名,海内仰为真儒。康熙十一年,六十二岁卒(纪元一六七二)。P3-5
编辑推荐
蒋维乔所著的《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是作者在光华大学时教授中国哲学史所用的讲义,由中华书局于1932年首次出版印行。该书叙述清初顾炎武至近代王国维三百年间哲学思想的变迁,将其划分为复演古代学术之时期、吸收外来思想之时期,又于复演古代学术之时期内按哲学思想的不同划为不同的流派,详列各派各家的学说。该书对于清初至民国近三百年哲学思想的演进,穷原究委,叙述明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