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汪涛 译者:郅晓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色涵义探幽》探讨殷墟出土的晚商甲骨刻辞中的颜色词,由此重构商代潜在的颜色分类系统;分析颜色在商代祭祀中的使用情况,并探究它们在特定文化体系中的涵义;阐释商代颜色象征体系与后世“五行说”之间的关系。鉴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材料的复杂性,《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色涵义探幽》采用了多元研究法,不仅吸收了《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色涵义探幽》。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汪涛 译者:郅晓娜 汪涛,籍贯浙江衢州,㈩牛于云南昆明巾;曾就读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士部1986年赴英国留学,人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993年取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及考古系任中国考古学专席讲师。曾经担任亚非学院中国研究小心主任,中国遗产国际学术主任;UCL考古学院中国遗产和考古学专席研究员。研究兴趣广泛,上溯小国考古学和㈩土文献,下至丝绸之路艺术和世界文化遗产等。曾组织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多部学术专著和近50篇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颜色、颜色词、颜色的象征性 第二节殷墟考古发掘所见颜色和颜料 第三节甲骨卜辞释读的两个问题:书写与读音 第四节殷墟甲骨卜辞新的分类和分期理论:贞人组和两系说 第五节商代的祭祀与占卜 第二章殷墟甲骨刻辞中的颜色词 第一节释“赤” 第二节释“骍” 第三节释“白” 第四节释“勿” 第五节释“戠” 第六节释“黄”和“黑” 第七节释“幽”(玄) 第八节总结:颜色词及其分类 第三章商代祭祀中的颜色 第一节殷人尚白 第二节神圣的骍牛 第三节勿色:传统的转变 第四节黑羊与祈雨之祭 第五节黄色与土地神灵 第四章商代颜色象征体系与“五行说”的发展 第一节商代的颜色体系:作为象征符号的颜色 第二节商代颜色象征与“五行说”之关系 第三节结语 引书目录 附录 附录一“青幽高祖”新解:古代祖先崇拜里的空间与颜色之关系 附录二颜色与社会关系——西周金文中之证据与阐释 附录三《曶簋》铭文中的“金赤”及其相关问题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再看祭祀的过程,殷人的献祭范围很广,常规祭品就有谷物、鬯酒、玉、人牲,各种圈养或野生的动物,如牛、猪、马、羊、狗、鹿、虎、象、鸟、鸡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动物祭品。祭祀仪式也丰富多样,有岁杀、裂尸、焚烧、衅血、奠酒、驱邪,以及其它多种形式。 这些仪式和献祭的主要目的何在?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很多西方学者认为,祭祀有助于区分敬神和渎神,是入神之间的交通,目的是赎罪。这种理论曾一度流行,但正如不少当代学者意识到的那样,它们都带有某种印欧民族文化的痕迹,另外一种看法,祭祀很可能是神话性的宇宙观的再现,即祭祀的背后都有一个神话背景。但是,这种联系有时很难分辨,而且很容易导致所有古代祭祀都与神话有关的绝对观点。于是,有学者指出:祭祀不一定非得和神话有关。从普通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仪式和祭祀,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例如,法国人类哲学家雷内·吉拉德提出的“替罪羊机制”(scapegoat mechanism),他认为人颠模仿的欲望带来了冲突,通过祭祀可以缓解团体内部的紧张。换句话说,社会通过寻找祭祀牺牲来转移暴力,以便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团结的意识。语言的起源就与这种宗教的再现性有直接关系。 研究商代祭祀,单一的理论框架很难解释清楚。把祭祀释为一种赎罪仪式,遣与基督教信仰的联系更为密切,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古代中国宗教也有“赎罪”的观念。祭祀中要杀牲当然是一种暴力,但也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社会行为。总之,任何形式的祭祀背后都有基本的象征结构。解读祭祀象征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建立在大众的心理或身体经验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它的性质又由所处的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决定。 象征人类学在研究揭示人类行为过程时往往有独到之见。就人与动物的特殊关系来看,也十分有趣。在研究非洲勒勒人(Lele)宗教中祭品的象征涵义时,英国女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1921—2007)发现,小穿山甲是勒勒人崇拜的中心,她称之为“动物神”。小穿山甲是一种“可怕的怪物”,胜遇任何其它物种。它与丰收之源“水”有关。因此,小穿山甲成为村庄与森林、人类与神灵之间沟通的媒介,可以进入普通手段无法到达的世界。穿山甲现在仍然保持着人类、穿山甲和神灵这种关系。道格拉斯是埃文思。普理查德德(E.E.Evans—Pritchard)的学生,她对社会功能派的学说做了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提出了象征的社会性问题。
编辑推荐
《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色涵义探幽》的研究为我们理解中国早期哲学和科学思想的确立及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颜色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奠定了基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