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张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张觉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荀子译注》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言论汇编。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总结子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他虽出自孔门,而思想之博大,非儒家所可包容。《荀子译注》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在精辟之论,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荀子译注》之译注,博采前人之长,而又力求超越前人之短。颇多独立见解。译文也甚通顺流畅,有自已的特色。
书籍目录
前言凡例卷一劝学第一修身第二--卷二不苟第三荣辱第四卷三非相第五非十二子第六仲尼第七卷四儒效第八卷五王制第九卷六富国第十卷七王霸第十一卷八君道第十二卷九臣道第十三致士第十四卷十议兵第十五卷十一强国第十六天论第十七卷十二正论第十八卷十三礼论第十九卷十四乐论第二十卷十五解蔽第二十一卷十六正名第二十二卷十七性恶第二十三君子第二十四卷十八成相第二十五赋第二十六卷十九大略第二十七卷二十宥坐第二十八子道第二十九法行第三十哀公第三十一尧问第三十二附录本书采摭文献要目后记
章节摘录
[译文] 有庸俗的人,有庸俗的儒者,有雅正的儒者,有伟大的儒者。不学习请教,不讲求正义,把求取财富实利当作自己的最高目标,这是庸俗的人。穿着宽大的衣服,束着宽阔的腰带,戴看中间高起的帽子,粗略地效法古代圣明的帝王而只够用来扰乱当代的政治措施;荒谬地学一些东西,杂乱地做一些事,不懂得效法后代的帝王、统一制度,不懂得把礼义置于最高地位而把《诗》、《书》置于次要地位;他的穿戴行为已经与社会上的流俗相同了,但还不知道厌恶这一套;他的言谈议论已经和墨子没有什么两样了,但是他的智慧却不能分辨;他称道古代圣王来欺骗愚昧的人而向他们求取衣食,得到别人的一点积蓄够用来糊口,就得意洋洋了;跟随君主的太子,侍奉君主的宠信小臣,吹捧君主的贵客,提心吊胆好像是终身没入官府的奴隶而不敢有其他的志愿:这是庸俗的儒者。效法后代的帝王,统一制度,推崇礼义而把《诗》、《书》降到次要地位;他的言论和行为已经符合基本的法规了,但是他的智慧却不能补足法制教令没有涉及到的地方和自己没有听见看见的地方,就是他的智慧还不能触类旁通;懂就说懂,不懂就说不懂,对内不自欺,对外不欺人,根据这种观念而尊重贤人、畏惧法令、不敢懈怠傲慢:这是雅正的儒者。效法古代的圣明帝王,以礼义为纲领,统一制度,根据不多的见闻把握很多的知识,根据古代的情况把握现在的情况,根据一件事物把握上万件事物;如果是合乎仁义的事情,即使存在于鸟兽之中,也能像辨别黑白一样把它辨认出来;奇特的事物、怪异的变化,虽然从来没有听见过,从来没有看到过,突然在某一地方发生,也能应之以道而无所迟疑和不安,衡之以法而如同符节之相合:这是伟大的儒者。所以,君主如果任用庸俗的人,那么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也会灭亡。如果任用了庸俗的儒者,那么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仅能保存。如果任用了雅正的儒者,那么就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也能安定。如果任用了伟大的儒者,那么即使只有百里见方的国土也能长久,三年之后,天下就能够统一,诸侯就会成为臣属;如果是治理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那么一采取措施就能平定天下,一个早晨就能名扬天下。 8.19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①,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②。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③;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 [注释] ①毫:《集解》作“豪”,据世德堂本改。 毫厘:古代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 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毫厘”比喻微小的数量。 ②已:止。 ③识(zhì志):记住。 ……
编辑推荐
《荀子译注/国学经典译注丛书》编著者张觉。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言论汇编。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总结子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他虽出自孔门,而思想之博大,非儒家所可包容。本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在精辟之论,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本书之译注,博采前人之长,而又力求超越前人之短。颇多独立见解。译文也甚通顺流畅,有自已的特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