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汉] 张仲景 页数:406 译者:刘蔼韵 译注
Tag标签:无
前言
《金匮要略》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为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张机(字仲景)于公元三世纪初所撰,原名《伤寒杂病论》,后流散,经后人多次收集整理,辑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它开创了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体系,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现代观点来看,它是我国第一部疾病鉴别诊断学、症状鉴别诊断学、治疗学与方剂学。从原名“伤寒杂病论”,可知该书由伤寒与杂病合编而成,但仲景序中有“杂病”一词,而无“金匮”二字,这是为何?这是后人对仲景著作的尊称。匮,古通“枢”,“金匮”则是古人用以保藏珍贵资料的金属铸成的枢。“要略”表明并非是原著的全貌。成书与沿革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朝政腐败,张仲景出生在河南南阳,自小勤奋好学,聪明过人。早年曾学医于同郡张伯祖,他酷爱医学,尤其赞赏扁鹊高超的诊病医术。成年后张仲景在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但当他看到当时疫病流行,其宗族二百余人,竟在不到十年间,病死者达三分之二,其中患伤寒而死的占十分之七。但是医生看病只求名利,不精究疗效,于是他放弃仕途,一心钻研医学,广泛收集前人的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发愤著书。张仲景在序中写道:“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内容概要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撰于3世纪初,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重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学专著,它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被历代推崇为方书之祖和治疗杂病的典范。此次整理,除了校勘原文外,将对书中的医学术语等都作详细地注释,也是该书首次全注全译。
作者简介
作者:(汉代)张仲景 注译:刘蔼韵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前言译注说明伤寒杂病论序卷上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庢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屯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卷中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附录:金匮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皮水(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脉沉)兼有四肢厥冷者,当用蒲灰散治疗方见《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28]问日: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心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日: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醯代苦酒。(1)黄汗:中医病名,由于湿热郁于肌表引起的病证。参见本篇。(2)肿:《脉经》作“洪肿”。(3)蘖汁:《脉经》作“蘖汁”,当是。即黄柏汁。黄柏,中药名。徐本作“药汁”。(4)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这是黄汗病的成因。由于出汗时用冷水洗浴,水湿从汗孔进入肌表,湿郁化热而形成。(5)芪芍桂酒汤:本方有益气祛湿、调和营卫的作用。(6)本条论述黄汗病的脉证及成因。(7)苦酒:即米醋。《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古人称醋曰苦酒,非另有所谓苦酒也。”(8)美酒醯:《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即人家家制社醋是也,亦即镇江红醋……总以社醋入药。”
编辑推荐
《金匮要略译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