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衍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上海古籍  作者:沃兴华  页数:185  
Tag标签:无  

前言

形与势是书法艺术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形势理论源自兵法。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其中兵家是为显学。“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班固著《汉书·艺文志》,将兵书分为四种:一权谋,二形势,三阴阳,四技巧。据《三国志》裴松之注的记载: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必读书是法家著作和兵书,孙权提示吕蒙“宜急读”的书也是史书和兵书。由此可见汉魏时期,人们对兵法非常热衷。汉末魏晋,兵法盛行的同时,书法艺术也突飞猛进。首先,分书走向成熟,原先篆书那一根等粗的线条演变为横竖撇捺等各种点画,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造形上极夸饰之能事。然后,又迅速地从分书向楷书、从隶书向行书、从章草向今草演变,所有这些演变都强调书写之势,追求点画的上下相属,连绵不断,特别注重笔势。形与势成为当时书法的创作重心,而这样的创作在方法上与兵法相似,于是,人们就借助兵法来讨论书法,蔡邕《九势》说:“夫书肇自然,自然既出,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兵法中的阴阳与形势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凿破鸿漾的理论基石。蔡邕之后,卫夫人以兵阵之法论书,取名为《笔阵图))o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就说:“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稍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腮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将书法创作的每个环节都与兵法一一匹对。这样的研究俨然成为一种风气,以至于一般的书法论著都以形势为名,成公绥有《隶书体》,王珉有《行书状》,萧衍有《草书状》(体和状都与形同义)。蔡邕有《九势》、卫恒有《四体书势》(包括《字势》、《篆势》、《隶势》和《草势》),还有索靖的《草书势》、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等等。即使其他各种著作,无论人物品评、作品赏析还是技法阐述,也都以阴阳和形势作为分析和评判的理论基础,详见第一章第三节“形势合一”。魏晋以后,阴阳与形势成为书法理论的核心问题,一千多年来,经过历代书法家的努力,其内容不断扩大和深入,阴阳理论将书法艺术中所有的表现形式都建立在一种对比关系的基础上,例如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方圆、结体的大小正侧、章法的疏密虚实、墨色的枯湿浓淡等等。形势理论则将所有对比关系分为两大系列并加以不同组合,一大系列如粗细方圆、正侧大小等皆为形,为空间造形,偏向绘画;另一大系列如轻重快慢、离合断续等皆为势,为时间节奏,偏向音乐。形势合一使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逐渐融音乐与绘画于一体,融时间与空间为一体,成为一种形而上的艺术。正因为如此,近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书为形学”,紧接着又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拈出形势两字,作为书法艺术的基本定义。

内容概要

此书为沃兴华先生集个人学习书法之精要,将自己的书法理论与临摹实践相结合而写作的谈论书法形势问题的专著。全书除谈到形势以外,还有作者临摹王铎、董其昌、徐渭等书法民家的心得体会。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论形势  第一节  点画中的形和势    一、形的表现性    二、势的表现性    三、形势合一    四、笔法  第二节  结体中的笔势和体势    一、笔势    二、体势    三、笔势和体势的统一  第三节  章法中的时间节奏与空间造形    一、 从笔势到时间节奏    二、从体势到空间造型    三、时间节奏与空间造型的统一第二章  名家法书中的笔势与体势  第一节  米芾  第二节  徐渭  第三节  董其昌  第四节  王铎第三章  我所追求的时间节奏与空间造型

章节摘录

插图:在点画写法上,卫夫人《笔阵图》说:“一如千里阵云,、如高峰坠石,如陆断犀象,乙如百钧弩发,如万岁枯藤,如崩浪雷奔,如劲弩筋节。”传王羲之的《题笔阵图后》也有类似说法。这些理论都要求写一点要像石,这是形,而它必须具有高峰坠落之势。写一横要像云,这是形,而它必须具有千里搞展之势。写一撇要像象牙,这是形,而它必须具有陆断的斩截之势。其余“万岁枯藤”、“崩浪雷奔”、“劲弩筋节”等等,都是同一种表述方法。比喻中既包括形,更包括这种形所具有的强大的运动之势,两者缺一不可。最典型的例子为梁武帝的《答陶隐居论书》,他说:“处戈之法,落笔峨峨,如长松之依溪谷,似欲倒也。”斜钩由下斜和上钩两部分组成,以松树倒挂作譬,就是说它的枝条一方面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垂,另一方面受生长规律的支配而上扬,生命就处在这两种力的作用之中,书写斜钩时,下行力必须同时有上行力的对抗,表现出一种顽强不屈的生长之势。古人在点画写法上强调形势合一,同样在结体和章法的表现上也强调形势合一。晋人索靖的《草书势》说:“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划蠼,或往或还,类婀娜以赢赢,歙奋爨而桓桓。及其逸游盼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窳隆扬其波。芝草蒲萄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窈娆廉苫,随体散布。纷扰扰以猗靡,中持疑而犹豫。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鼹相奔趣。凌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白窜,张设牙距。或若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傲傥而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晋人成公绥的《隶书体》(晋人眼中的隶书今人称为行书)说:“或若虬龙盘游,蜿蝉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仰而望之,郁若霄雾朝升,游烟连云;俯而察之,漂若清风厉水,漪澜成文。”不仅草书和行书如此,甚至篆书也是如此。蔡邕的《篆书势》说:“若行若飞,跛跛翱翱。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又说:“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重下端。”所有这些表述都强调形势合一,表述方法都与点画写法上的“高峰坠石”、“千里阵云”等一样,通过形的比喻,强调势的力度和速度。所谓“虬龙”、“鸾凤”、“鹫鸟”、“良马”等喻体都表示形,强调各种造形变化。所谓“类婀娜以赢赢,歙奋奋而桓桓”、“暴怒逼其辔,窳隆扬其波”等喻状都表示势,强调各种力度和速度变化。而具有生命活力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都为喻指,喻指是形势合一的产物,只要能最充分地传达出形和势的力量,它甚至可以是非现实的意想之物,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等等。喻指是艺术形象的最高体现。

编辑推荐

《形势衍:书法创作论之2》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形势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9条)

 
 

  •   这是沃兴华书法创作论的第二编。我一直以为这套是沃目前理论研究的代表之作
  •   沃兴华的书法创作系列图书,值得一读!
  •   一本精彩的书法专著,值得一看,值得收藏!
  •   目前,书法理论能写这么深刻、独到、实用者,罕有与沃匹敌者!值得拥有。
  •   特别好,包装好,质量也很好,内容比较新派,值得读,对学习书法的人来说看看会有很大提高,思想会有所改变
  •   文学当随时代,艺术当随时代,作为中国特色的典型艺术代表,书法也当随时代,这本书具有时代特点
  •   这是书法创作论中的第二本,我一下买了三本,喜欢,说的也比较通俗易懂
  •   喜欢书法的同道值得一读。
  •   沃兴华先生的书很耐读。他的字常常给人以歪歪扭扭的印象,其实,沃先生可写多种书体,而且,都不一般。这些论述,是对实践的很好总结。
  •   沃兴华先生的作品,其中有对古代法帖的解读,又对自己作品,想法的解说。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力挺。
  •   沃先生的理论没说的,一卷在手,获益匪浅。赞一个
  •   沃先生的经典之作
  •   本本很好 解决了创作上的一些难点问题
  •   画室必备这套书基本购齐,这部中国画技法丛书,从印刷到装订十分精美而且也非常实用,是学习和创作绘画不可或缺的一套书。
  •   书本装订很好,内容也相当好.
  •   还在慢慢看 搞创作还真要看看 不错!!!
  •   书非常好,比想象中好一点。速度非常快,第二天中午就送来了!
  •   印刷精良、分析透彻、入木三分,名师之作!
  •   很好很满意这本书。内容装订都很好。
  •   很学术。要慢慢细读。
  •   书海可以。
  •   沃兴华的几本书法理论书都很好
  •   还可以 唯一不太理想的就是 书法创作论分两部 这个第二部 。。。。好多东西和第一部一样也 。。。。。。。。
  •   沃先生的书值得看看!
  •   这本书里沃先生将自己的书学思想分章分条的讲解了,值得一读,有些他自己的临作,他自己解说创作思路的时候,似乎有些“自吹自擂”的嫌疑,这在他的其他著作中也有体现,或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的一些自信吧。不足的是书中的一些图,有些清晰有些模糊,不知道是为什么,上海古籍的出的书啊。。。。
  •   名师著作就是好。
  •   很好!理论结合实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都是作者的体会,挺高深的,书法新手恐怕理解不了,另外对于作者的字,也是真心不了
  •   我爸爸说这本书还可以,但是物流太慢!
  •   沃老师的书以后不再拜读了 俺欣赏不了
  •   作者围绕形和势来书写对书法创作的理解,配合对大家的临摹创作体会,很有启发性!
  •   形势衍:书法创作论之2 不错的一本书
  •   沃的书作,用的图片解析,黑白不如彩色版,落后了,我还是很喜欢沃兴华,所以买了2本
  •   在老师和同学的推荐下买的这本书,沃兴华很牛阿,还未拜读完,反正大家都说不错!
  •   书法家起步必读形势衍
  •   一本书法创作方面的好书
  •   书内容涉及很广,喜欢
  •   书包的不错
  •   好像是沃兴华凑出来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