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3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陈致 页数:327
Tag标签:无
前言
《诗经》一直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文学专业的学者努力探讨其美学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对抒情传统的影响。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将其作为一项主要史料来重新构建古史。古典学者和古文字学家主要致力于《诗经》文本的研究、语源的研究,而历史语言学家则关注音韵、修辞和句法等方面。过去二十年来与先秦相关各领域的新的考古资料和学术发现,给《诗经》带来了新的亮点,因此使综合此前各种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成为必要,并且产生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有鉴于此,二零零九年四月一日,由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与香港浸会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由我主持,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了“杰出学人讲席: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Distinguished Scholars:Cross Boundary Examinations of the Book of Songs)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到世界各地在《诗经》学方面有突出成绩,并且在方法学上具有跨学科视野的知名学者,来浸会大学参加了两天的学术研讨会。应邀从香港以外来参加会议的学者有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稻畑耕一郎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的柯马丁教授(Martin Kern),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梅道芬教授(Ulrike Middendorf),大陆山西大学文学院的刘毓庆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虞万里教授,台湾玄奘大学文学院的季旭升教授,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的蒋秋华教授。
内容概要
二〇〇九年四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与香港浸会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邀请世界各地在《诗经》学方面有突出成绩,并且在方法学上具有跨学科视野的知名学者,来港参加《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Book of Songs:Cross-boundary Examinatio)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求交流学术观点,对《诗经》进行最前沿的跨学科视野下的思考。受邀学者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及日、德、美各国,在《诗经》学方面皆极有创见和开拓力,在香港这一平台进行多方面的学术交流,精采互见,胜义纷呈。《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为会议中的论文结集,相信对《诗经》学及古典文学有兴趣的学者,必能从中获益,了解《诗经》学研究的最新发展。
书籍目录
“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术丛书”总序序周原妩怃——周公庙发掘与诗篇原始从《周颂》与金文中成语的运用来看古歌诗之用韵及四言诗体的形成《诗经》之水与中国文学中水意象的历史考察《诗经》研究也应该走出疑古时代——以《召南.甘棠》诗的诠释为例《诗经》之微指——以心理语言学理论分析《(木瓜)(东门之埠)》毛诗之后:中古早期《诗经》接受史从熹平残石和竹简《缁衣》看清人四家诗研究刘沅《诗经恒解》的圣人论述
章节摘录
插图:准此,《小雅,我行其野》一开始说“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其实就是以树木比喻婚姻。树木枝繁叶茂,可以荫人,正如嫁娶得当,家大业大,也可以荫人。而今“我行其野”,所见却是“樗”这种恶木,不已经烘托出一个婚姻不幸的氛围了吗!其次,我行其野,看到的是“蔽芾其樗”,郑笺把“蔽芾”释为“始生”,除了“谓仲春之时,嫁娶之月”之外,弦外之音当然是这棵树的枝叶不够,没有办法荫人,所以诗文紧接着说:“尔不我畜,复我邦家。”这种兴的效果,真是耐人咀嚼。如果把此诗的“蔽芾”说成茂盛,不知诗人说“蔽芾其樗”想要在本诗中起什么作用?诗无达诂,同一句诗,当然可以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诠释,但是如果改诠释的结果是让诗的味道越加浅薄,那么这样的改诠释应该是失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小雅。我行其野》的“蔽芾”并不能释为“茂盛”,当然也不能用来左证《甘棠》的“蔽芾”应该释为“茂盛”。高本漌《诗经注释》的分析,首先认为“毛传(据《尔雅》):蔽芾,小也;所以‘甜蜜的梨树很小’。复词这么用,别处没有见过;‘蔽’这么用的也没有”,理由并不充分。《诗经》保留很多古老的词汇,不见于其它典籍,如《小雅.常棣》“鄂不鞾鞾”,郑笺释“不”曰:“不,当作柑,柎,鄂足也。”如果不是甲骨文出土,这样的解释其实也不见于其它任何典籍。
编辑推荐
《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香港浸会大学中文、宗哲、历史三系同人在共同创办的《人文中国学报》基础上.进一步合作编纂的高水平学术专著。——目的是希望在香港以至更广远地区的人文学科研究上.起正面、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