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陈多,叶长海 选注 页数:5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国历代戏剧理论遗产十分丰富。本书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试图以此概括反映我国戏剧理论史的发展轨迹,彰显其主要成果,让历史资料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为现实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服务,为建设祖国的戏剧学体系服务。 本书共收文章一百三十八篇,按时代先后分为四编。第一编先秦至元代,第二编明代,第三编清代,第四编二十世纪初叶。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先秦至元代尚书(选录)乐记(选录) 乐本篇(节录) 乐象篇(节录) 魏文侯篇(节录)乐论(节录)吕氏春秋古乐篇礼记(选录) 郊特牲(节录) 杂记下(节录)淮南子(选录)滑稽列传(节录)毛诗序(节录)舞赋序西京赋(节录)九歌序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请禁角抵戏疏踏谣娘咏谈容娘西凉伎八蜡传神记(节录)谈谐传序上傅寺丞论淫戏书闻祥应庙优戏甚盛(二首选一)梦粱录(选录) 妓乐(节选) 百戏伎艺(节选)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唱论(选录)作词十法(节录)录鬼簿序优戏录序青楼集志辍耕录(选录) 作今乐府法 杂剧曲名(节录)水调歌头(《琵琶记》开场词)第二编 明代第三编 清代第四编 二十世纪初叶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高明的《琵琶记》是南戏的重要作品,对明清两代的南戏和传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这部南戏的开场词[水调歌头]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创作观。这首词首先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这一戏曲创作原则。这里所谓有关风化,即是主张宣传“子孝共妻贤”这些内容。高明提倡戏曲创作应以有关“风化”为先,至于“插科打诨”、“寻宫数调”之类形式,都在其次。这首[水调歌头]还提出了“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这一重要观点。这是要求戏曲创作不止于娱乐人,而重在感动人,高明的这种以感动人为主的创作主张,对明清许多曲论家都产生过影响。高明本人写作《琵琶记》时,虽主观上企图宣扬“子孝共妻贤”之类伦理概念,但由于他要求“动人”,因而写出了能感动广大观众的内容,而这正是《琵琶记》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的原因。因此可以说,高明的《琵琶记》正典型地体现了他本人的创作主张。
后记
《中国历代剧论选注》是陈多老师和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编撰的。八十年代是学术研究的黄金时代。回首当年,戏剧学者对于理论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而且特别关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戏剧学体系。其时,可供研究与参考的剧论文献主要是1921年出版的《曲苑》(陈乃乾主编)、1940年出版的《新曲苑》(任二北编),以及五十年代末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共10册,戏剧研究院编)。这些书对于比较常见的较为系统的历代“曲论”作了汇编,为曲学家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当时的条件与力量,尚无可能有更开阔的文献搜求面,而文献的局限自然影响了理论研究的展开。那时我正在撰写《中国戏剧学史稿》,对于历代文献的使用,在时代年限方面和相关领域方面都必须有较大的拓展。这就要求我花大量的时问跑全国各大图书馆。在翻阅古籍的过程中,我真正了解到,历代的戏剧论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宝库,可惜以往尚未得到较全面的开掘。于是就抄录了大量有关戏剧的长篇短简,并打算编一本“历代戏曲序跋”之类的书。我和陈多老师的主要工作是中国戏剧史论的教学,从教学的需要来看,我们觉得编一本“剧论选”也许更有使用价值,于是就有了这一本书。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剧论选注》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