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济群 主编 页数:1252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佛教传人中国两千多年的今天,如何使之发扬光大,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对教义的解读发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佛教自身的健康发展。就教界目前现状来看,的确取得了许多喜人成绩,但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大众修学无序,二是僧团管理混乱,三是弘法布教薄弱。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一寺一时的个别现象,而是教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教育、管理、弘法依托的基础进行考察,对现行的佛法修学体系进行考察。我觉得,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一套契理、契机且操作性极强的修学体系为纲领,影响大众学修自不待言,佛教教育、僧团管理和弘法布教同样会存在缺陷。
内容概要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一寺一时的个别现象,而是教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教育、管理、弘法依托的基础进行考察,对现行的佛法修学体系进行考察。我觉得,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一套契理、契机且操作性极强的修学体系为纲领,影响大众学修自不待言,佛教教育、僧团管理和弘法布教同样会存在缺陷。
作者简介
济群法师,1962年生,福建福安人。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到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现任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及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并被聘请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万字。在教学之余积极从事通俗弘法,时常应邀在中国各地及欧洲、澳洲高等院校、信众团体中演讲。1999年出版“人生佛教丛书”,包括《学佛者的信念》、《〈心经〉的人生智慧》、《幸福人生的原理》。随后又推出“人生佛教小丛书系列”两辑,收录有《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等十册,与社会大众广结法缘。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生活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消除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
书籍目录
济群:一个根本,三大要领(代总序)编者的话第一卷如觉:道宣律学思想研究宗舜:六家散藏敦煌遗书之佛教文献考辨陈建华:唐中朝佛教制度史研究第二卷恒强:原始佛教之中道界文:刍议佛教之“忍”及修忍实践成峰:昙鸾净土思想探微廖乐根:五遍行心所研究第三卷观云:从格义看佛教的中国化青平:试论佛教思想对现代哲学意义理论的启示廖乐根: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黄崑威:试析“会昌法难”的起因成峰:发菩提心与净土修学恒强:大迦叶尊者的悲心界文:瑜伽菩萨戒之特质初论宗净:四预流支及其在佛法修学中的意义明空:中国佛教的解经方式净智:念佛三昧述要宗志:论印顺法师的中观思想第四卷宗舜、文正义:略论禅宗与念佛楼晓尉:汉传佛教安居双轨制建构的研究德澄:净土宗判教思想及其特色海慧:略论中观应成派对唯识学三自性思想的批判廖乐根:略述唯识学的思想源流与发展演变宗净:六祖禅与《阿含经》中的上座禅来圣:窥基《金刚般若经赞述》与吉藏《金刚般若疏》的主要差异净智:《大乘大义章》浅析宗志:《金刚经》的修学体系浅探恒强:《阿含经》中的病缘增上解脱成峰:《净土十疑论》之第七疑考释界文:“游天住”的真意宗净:从律典看吸烟问题恒强:信心道念的退失与升进净智:论忍辱波罗蜜的修学
章节摘录
理、弘法都离不开修学体系这一根本,同时,它们又是为修学服务的。若修学体系模糊不清,势必影响佛教的健康发展。但仅有修学体系还不够,因为佛教发展涉及的是整体而非个体,这就需要以相关制度进行保障。其中,仍以教育、管理、弘法最为重要。有完善的教育制度,才能培养出荷担如来家业的合格僧才;有健全的弘法制度,才能对广大信众进行如法引导;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僧团成为和合共住的清净道场,为大众修行提供保障,为弘法事业建构平台。在此,将我近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作简要汇报。一个根本:建设大众化的修学体系为什么说大众化修学体系是佛教发展的根本?因为佛陀的一切教法皆为大众修学服务,而教界的所有问题,究其根源,亦是佛弟子在修学上未能相应所致。目前,大众在修学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有一些是随皈依师或某位老师修学,但目前对佛法有系统认识并堪能引导他人修学的具格善知识极少。因而,多数师长只是根据个人修学经验作些开示,或推荐读诵某部经典,或推荐念佛、禅坐。看似指点了入门之径,但因缺乏系统引导,往往不能使学人得到多少受用。部分人因此失去继续深入的动力和兴趣,另一部分虽因信心坚定而精进不辍,但由于对佛法认识的局限,难免产生片面、偏执的现象,学到一定程度便无法提高,甚至退转。另一些因无缘得遇善知识或自视甚高而选择自学、自修,凭个人感觉阅读经论、摸索实践,这种方式在知识分子中较为普遍。但佛法浩瀚,自学而能人其堂奥者极其罕见。学人或因缺乏方向知难而退,或是大海捞针般盲目摸索。更有甚者,得着一知半解便狂妄自大,自误误人,反成修学的极大障碍。
编辑推荐
《戒幢文集(套装共4册)》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