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作者:张舜徽 页数:293
Tag标签:无
前言
张舜徽先生一生治学范围十分广博,在文史哲各个学术领域都均有创见。但在张舜徽先生的学术生涯中,贯穿始终的一个研究领域,即是文献学研究,并以中国文献学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蜚声海内外学术界。他的代表作《中国文献学》以及《广校雠略》、《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汉书艺文志通释》、《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等,都是有关中国文献学方面的重要著作,并对中国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文献学》一书,构建了中国文献学这一学科的体系、思想与方法,实为中国文献学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
内容概要
《中国文献学》一书,分为12篇、60章,这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学的范围、任务、古代文献的流传、类别等重要问题,对版本、校勘、目录等有关整理文献的基本知识,也给以详细的说明,对于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和丰硕成果,历代校雠学家整理文献的辉煌业绩,都作了总结性的介绍,初步构建起了中国文献学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
书籍目录
前言 姚伟钧自序第一编 绪论第一章 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第二章 记录古代文献的材料第三章 记录古代文献的书籍第四章 古代文献的散亡(上)第五章 古代文献的散亡(下)第二编 古代文献的基本情况第一章 著作、编述、抄纂三者的区别第二章 编述的体例第三章 写作的模仿第四章 写作的伪托第五章 写作的类辑第三编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一——版本第一章 何谓版本?何时开始讲究版本第二章 雕版印书,当溯源于石经第三章 雕版印书以前的古写本第四章 刻本书的源流第五章 宋、金、元、明刻本的不可尽据第六章 精校本和精刊本的可贵第四编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二——校勘第一章 校勘的起源和任务第二章 书籍校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章 校书的条件第四章 校书的依据第五章 校书的态度第六章 清人的校书工作第五编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三——目录第一章 何谓“目录”?第二章 书目的部类第三章 书目的流别一——官簿第四章 书目的流别二——史志第五章 书目的流别三——私录第六章 书目的流别四——其他第六编 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第一章 抄写第二章 注解第三章 翻译第四章 考证第五章 辨伪第六章 辑佚第七编 前人整理文献的丰硕成果第一章 修通史第二章 纂方志第三章 绘地图第四章 制图表第五章 编字典第六章 辑丛书第八编 历代校雠学家整理文献的业绩第一章 刘向、刘歆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第二章 郑玄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第三章 陆德明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第四章 郑樵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第五章 章学诚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第六章 纪昀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第九编 清代考证学家整理文献的业绩第一章 语言文字方面的整理第二章 经传方面的整理第三章 史实方面的整理第四章 周秦诸子方面的整理第十编 近代学者整理文献最有贡献的人第一章 张元济对整理文献的重大贡献第二章 罗振玉对整理文献的重大贡献第十一编 今后整理文献的重要工作第一章 甄录古代遗文第二章 改造二十四史第三章 整理地方志书第四章 融贯诸子百家第十二编 整理文献的主要目的和重大任务第一章 历史读物由纲鉴到教科书的转变第二章 近代学者拟编“通史”的设想第三章 我们今天编述《中华人民通史》的必要与可能第四章 创立新的《中华人民通史》体例附《中华人民通史》编述提纲
章节摘录
插图:特别是《地理志》和《艺文志》,从来便已单篇别行,过去学者们深入研究这两篇而写成的专著很多,在校勘方面做了极细致的工作,替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如果善于利用它,便可节省精力时间,避免走弯路或走错路。所以单就个人平日伏案校书而论,也应本着重视群众智慧、各用所长的原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兼收博采,参考多家,才能很好地进行工作。不难理解,一个学问有成的人,在古人造字和用字方面,掌握了一般规律,并且博览群书,习惯于联系多方面分析问题,便很容易发现古书中的错误。虽没有其他本子的依据,也仍然可以改订古书;而所得出的结论,又绝大部分属于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这是由于事先具备了一些好的基本条件,才有可能达到这一境地。清代学者们既对古代汉字的结构、音读以及语法方面的知识,有专精研究,他们能够在校书工作上取得辉煌成果,便不是偶然的。至于较大的校书工作,自非集体协作、各效所长不可。许多历史事实,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可知校书的必备条件,也仍然是多方面的了。
编辑推荐
《中国文献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