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07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焦桂美 页数:5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此前学术界较少涉及的南北朝经学史为研究对象,在宏观考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举凡南北朝经学的传承机制,地域性特点,经学家迁徙及其意义,经学与玄学、佛教、文学、文论、史学之关系,诸经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南北朝经学之异同,南北朝及隋代重要经学家的学术倾向、治经特点、经学贡献等问题,皆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清理与比较信实的描述。不仅使南北朝及隋代经学的学术特点与发展脉络获得清晰的呈现,而且其对唐代经学的影响及在汉唐经学之间的地位与作用,亦得到较为客观而深刻的揭示。 该书网罗资料宏富,几于巨细不遗。全书结构,既有逐朝逐代的具体分析,亦有分门别类的全局考察,可谓体大思精,取精用宏,堪称中国经学史研究的一大创获,为向来研究南北朝经学史者所不及。
作者简介
焦桂美,1968年12月生。文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在《文献》、《孔子研究》、《管子学刊》、《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知识》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博士学位论文《南北朝经学史》被评为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课题《孙星衍研究》获第四十二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拓展课题《孙星衍与乾嘉学者》获第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及2008年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三等资助。主要从事中国经学史、南北朝及清代文献研究。
书籍目录
序一 刘晓东序二 王锷序三 徐传武前言绪论 先秦至魏晋经学发展之大势第一章 关于南北朝经学的宏观考察 第一节 南北朝师学的发展及其特色 一、南朝师学的主要表现 (一)南朝师学的恢复与发展——宋齐之师学 (二)南朝师学之兴盛——梁陈之师学 二、南朝师学之特点 (一)阶段性上升趋势 (二)单线传授为主 (三)寒门出身的经师日渐增多 (四)学在京师 三、北朝师学的主要表现 (一)前期师学的多元状态 (二)中期师学的汉学习尚 (三)后期师学的融通倾向 四、北朝师学之特点 (一)渊源有自 (二)学承多门 (三)学在乡邑 第二节 南北朝家学的发展及其特色 一、南朝家学 (一)南朝主要经学世家 (二)南朝家学的主要特点 二、北朝家学 (一)北朝主要经学世家 (二)北朝家学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南北朝经学的地域性特点 一、南朝经学的地域性特点 (一)南朝主要经学中心及其形成原因 (二)主要经学中心学尚之别及其相互辐射 二、北朝经学的地域性特点 (一)齐鲁经学中心衰微之因 (二)河北经学地位上升之因 第四节 经学家的迁徙与南北朝经学 一、经学家的迁徙现象及其原因 (一)由北入南的经学家 (二)由南入北的经学家 (三)北魏平凉州、青齐过程中经学家的迁徙 二、经学家的迁徙对南北朝经学的影响 (一)促进了传习范围之趋同 (二)促进了注疏内容之交融 (三)促进了南北文本之交流 三、经学家迁徙的意义 第五节 南朝玄学与经学 一、魏晋玄学对经学的影响 (一)贱经尚道的社会风气 (二)经学人才短缺的社会现实 (三)儒家经注的玄学化 二、南朝玄学的弱化与反弹 ……第二章 南朝经学第三章 北朝经学第四章 隋代经学第五章 南北朝经学对唐代经学之影响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序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关于南北朝经学的宏观考察 第一节 南北朝师学的发展及其特色 一、南朝师学的主要表现 研究发现,南朝师学并非直线发展,而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但其总体趋势呈逐渐上升状态。简言之,南朝师学在宋武、宋文、齐高、齐武帝时逐渐发展,至梁武帝时呈兴盛局面。此将南朝师学分为宋齐与梁陈两个阶段予以考察。 (一)南朝师学的恢复与发展——宋齐之师学 南朝经学是由东晋玄学化经学发展而来。东晋轻经尚玄之风导致了经师盖阙之现实,宋齐师学的恢复与发展因此显得极为艰难。其艰难程度从宋齐两代有影响的经师仅有八九人,远不能与梁代浩大的经师队伍相比这一史实中可以想见。但笔者认为宋齐师学的贡献不在于它自身产出了多少经师,而在于它为后代培养了多少经学人才、对后代经学产生了多大影响。如从这一角度看待宋齐师学,它的贡献又是巨大的。 揆之史传,对刘宋经学影响较大的经师主要有三人:周续之、雷次宗、关康之。三人均高尚不仕,同入《宋书》、《南史》之《隐逸传》。 周续之是刘宋师学首开风气者之一。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学承范宁与释慧远。范宁为东晋反玄崇儒之名士,集解《春秋毂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