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上海古籍 作者:陈邦炎 页数:443
Tag标签:无
前言
陈沆在写这些诗时还没有结识魏源,到北京后才与魏源相遇,如他在《将出都始识魏默深长歌别之》诗中所说,两人一见就“倾盖如平生”。这当然是因为他们两人在许多方面有彼此契合之处。如果检阅魏源的诗集,可以发现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甲戌年间,魏源也由湖南北上,途中也写了一组诗,抵达北京后曾把这些诗编为《北道集》,其中有几首也是描写河南、山东一带饥民流离的惨状。陈沆后来看到这卷诗,曾写《古风一首赠魏默深即题(北道集)后》,诗中有几句是:“把君《北道集》,怀抱生古春。流离浩满眼,凭车发哀呻。惜哉徒为尔,不救民苦辛。”这说明,两人还未相识前,在各自北上途中,曾有一段相似的生活体验,激发了相似的诗情,写出了相似的诗篇。这也许是他们一见就如此契合的原因之一。陈沆这次在北京没有逗留很久,当年的秋末冬初,又离北京南下。他在别魏源的诗中透露了离京的原因和心情是:“昨夜大风吹赤埃,海水倒没黄金台。无衣生受霜霰猜,饥饿作客胡为哉。”出京途中,他写了一组《出都诗》,其中第四首被吴嵩梁赞为“有老杜‘三吏’、‘三别’遗意”,诗中通过一个兵荒后无家可归的老翁的自述,反映出这个地区的人民所负荷的无比深重的苦难。而当作者行到黄河边时,为听到的一个故事所感动,又写了一首《兰阳渡》,追述上年秋天“河北新用兵”时,“难民如穷鸟,各各逃其生”,而官军却封锁了渡口,不准放船只去救对岸大批走投无路的难民。当时的兰阳县令恻然心动,不惜以身徇法,毅然下令放船把难民救了过来。诗中歌颂了这位“枉法而救人”的县令,同时慨叹因他触怒中丞而受到处分后,“从此兰阳河,有船不得过。九月至十月,死亡亦已多”。
内容概要
本书为陈邦炎先生数十年来在诗词方面研究成果的精选汇编,内容涉及古典诗词的诸多方面,从宏观的对诗体、词体的研究,到微观的对一位诗人、一首词的研究等,均有独到的见解和严谨的考述。陈邦炎先生是上海古籍出版社老编辑,学养深厚,功底扎实。他多年来专注于古典诗词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及港台等地都发表过多篇文章,并主编了《词林观止》等多部深受好评的图书,在学界卓有名望。本书所选包括陈邦炎先生多年来在各处发表的论文、散文、赏析文章,以及他自己创作的诗词精选,体现出陈先生在古典诗词方面的深厚功力。
书籍目录
弁言从新诗运动上探我国诗体演化的轨迹“诗界革命”质疑对当代诗歌的几点浅见漫谈诗中颜色词的运用试论杜甫绝句的得失陈沆诗初探关于词的质素、风貌、容量的思考谈姜白石《扬州慢》词前、后结的断句吴文英评传梦窗词浅议周密评传从时与地看草窗词评介女词人徐灿及其拙政园词评介陈维崧及其词论、词作论新蘅词论云起轩词论静安词陈曾寿及其旧月移词附录一 《唐人绝句鉴赏集》题言 《词林观止》序言 《清词名家论集》后叙 《曲苑观止》引言 编、读《赵朴初韵文集》散记 《梅溪词》与史湘云 忆天津松寿里的一夕谈话 忆俞平伯先生 忧患·人生·国运附录二 诗词删存稿 踏莎行(枫树凝霞) 高阳台(万绿成阴) 金缕曲(一片花飞去) 扬州慢(一梦炎凉) 临江仙(烟雨几回江上立) 高阳台(桥锁平湖) 念奴娇(人间天上) 五十生日感赋 杭州嘉禾里杂忆五绝句 病起登楼闲望 金缕曲(天堑千年隔) 题《红楼梦》 金缕曲(一片天边月) 木兰花慢(倚征车小立) 满江红(三十年来) 长夏无聊,披阅龚定庵《己亥杂诗》,漫成五绝 读王士稹《秦淮杂诗》,漫题一绝 孤山前夕眺 高阳台(两面湖光) 一九七四年春,游三潭印月,忆孩提时随父母姊兄同来,曾在红栏桥边留影,照相馆名“二我轩”,距今将五十年矣 看花偶作 朴初兄寄示《西南行杂诗》一卷,戏报以一绝 风入松(当楼一笑向南屏) 戏拍“二我照”,一我读书,一我入睡,为赋三绝 八声甘州(算沧桑历尽) 忆江南(黄花句) 游莫干山剑池作 一九八二年四月,参加杜甫研究学会第二届年会,下榻成都杜甫草堂。忆一九五七年反右前来此,值梅花盛开,光景绝艳。今梅候虽过,而庭馆依然。感念旧踪,爰赋四绝 西江月(方憾菊残荷尽) 忆江南(金山卫) 金缕曲(香岛回归矣) 寄怀孝权兄 夜坐偶成 窗前偶成
章节摘录
从新诗运动上探我国诗体演化的轨迹一、新诗运动的回顾戊戌政变前夕,维新派诸人已在力主变法以救亡图强的同时举起一面“诗界革命”的旗帜,但无论从梁启超所提出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④这一纲领性的要求看,或是从夏曾佑、蒋智由、谭嗣同等人当时所写、后来被梁启超认为“诚可发笑”的那些“捋撦新名词以自表异”的“新诗”⑤来看,实不足以称为“革命”。一些专论和文学史推黄遵宪为“诗界革命”的“杰出代表”,但他本人在1920年致严复的信中以为文界“无革命而有维新”。其主要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与朗山论诗》、《与梁任公书》及《杂感》诗中阐述的诗歌创作主张,只是吸取了古代诗论的部分精华;其创作实践则深得力于汉、魏乐府及杜、韩诸家以成其汪洋恣肆的风格,而并无“革命”成分。如果循名责实,可以说,“诗界革命”是有名无实的,而这却是我国诗歌的发展行将进入一个变革时期的前奏。如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写的导言所说,“这回‘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于民七的新诗运动,在观念上,不在方法上,却给予很大的影响”。
编辑推荐
《临浦楼论诗词存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