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夏晓虹 页数:148
Tag标签:无
前言
晚清上海成为我关注的对象,既属偶然,也为必然。多年从事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重点虽然不断转移,从梁启超到晚清文学改良,再到晚清女性的生活与思想,进而推及晚清社会的变迁,但无论进人哪个课题,上海都是很难绕开的点。 自1842年开埠以后,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租界,在以其殖民地形态成为中国耻辱的标记的同时,也因快速崛起的畸形繁荣为世人瞩目,从而理所当然地具有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桥头堡的历史地位。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的西方文化,正是经由上海一隅,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为一般社会所认知与接受。就此而言,晚清上海对于近代史研究的意义,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不过,我之进入上海研究,仍然需要一种特别的契机。长期生活在北京,现实中的上海对于我不免陌生。说来有些不可思议,除却1983年暑假,我曾经利用研究生实习考察的机会到过沪上,再度重来已是将近二十年后。并且,第一次的造访因盛暑难耐(那时既无空调,电扇亦很少),也只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招待所留宿一夜,即仓皇出逃绍兴,上海留在我印象中的,因此仅有城隍庙与豫园。
内容概要
自1842年开埠以后,有“十里洋场”的上海租界,在以其殖民地形态成为中国耻辱的标记的同时,也因快速崛起的繁荣为世人瞩目,从而理所当然地具有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桥头堡的历史地位。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的西方文化,正是经由上海一隅,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为一般社会所认知和接受。
作者简介
夏晓虹,安徽省和县人,1953年出生于北京。1977年恢复高考后,进入北京大学就读。1984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以及台湾、香港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客座讲学。 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学术著述之余,间或发表文化随笔。《晚清文人妇女观》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 主要著作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等。
书籍目录
自序上海旅游指南溯源晚清上海赛马轶话车利尼马戏班沪上寻踪飞龙岛自行车琐谈洋场水龙会变迁述略上海道台跳舞会记诞生张园的文明结婚新礼式晚清上海报刊中的秋瑾祖父遗闻黄遵宪与早期《申报》追踪彭寄云女史小考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
章节摘录
赛马虽然是世界性的体育运动,但最钟情此道者,仍然非英国人莫属。电影、电视中常见的英国绅士漂亮潇洒的纵马跨栏镜头不必说,单是被英国统治百余年的香港,在回归之前,也曾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郑重宣布,“马照跑,舞照跳”,便不难窥见港人浸染此风,已痴迷到何种程度。 有一则玩笑话,说香港人最喜欢孙中山先生的“博爱”二字题词,制成徽章,广受欢迎。原因是“博爱”从另一侧读,便成“爱博”,正合了港人酷爱赛马的特殊嗜好。我有幸在1997年以前去过几次香港,倒没见识过这枚有趣的胸章。不过,周六下午上课时,学生常会迟到。问起原因,竞也与马场开赛、道路拥挤有关。 说来惭愧,我自己至今未进过赛马场。只是当年每每路过北角那所“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场外投注站,见到川流不息的男女老少边听实况转播,边买马票,总不免好奇。也时常猜想,那些蹲在墙根的“穷人”(其实我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一定是没钱入场而又做着发财梦,才到这里碰运气。这应该是赛马能成为香港“全民运动”的主因。不过,问过香港朋友,他们的说法倒是两样:“‘马迷’们未必因为无钱进场才去投注站。大概不是每个打工的人都花得起时间到赛马场,再者他们也未必愿意,因为一些人只想玩玩。妇女们投注后可能还要去街市,方便反而是最重要的。”
编辑推荐
《晚清上海片影》图文并茂,撷取上海最早的旅游指南读物、晚清上海赛马活动、车利尼马戏班来沪演出、飞龙岛自行车表演等话题,以出入今昔的漫话方式,为您钩稽与呈现晚清上海的片段影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