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趙睿才  页数:723  
Tag标签:无  

前言

此书是睿才博士的第二本专著。几年前,我主编出版了一套《唐诗探趣丛书》,睿才执笔撰写了其中之《时代精神与风俗画卷——唐诗与民俗》,此为其第一部专著。1998年,睿才考取了我的博士研究生,由于此一课题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我就把这一题目分给了他。之后,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时定为《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即将出版的这部专著,是在其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可以看作是对前两项工作的总结。我指导博士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有一个总体的构想,这就是围绕着“杜甫与传统文化”展开选题,具体说,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给予杜甫的影响及杜甫给予后世的影响分成若干个历史阶段或研究课题分给他们。睿才的学位论文《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可以说是一个例外。这当然是事出有因的。一者,他在准备撰写《时代精神与风俗画卷》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材料,写成一个小册子后,若束之高阁,另起炉灶,是人力物力的浪’费;二者,在遣段时间裹,睿才正跟我编撰《全唐诗大辞典》、《中国新时期唐诗研究述评》等,若另选新题,时间、精力上不允许;重要的是,这个选题很有新意,值得去做。但同时,此选题难度不小,它是跨学科的,也是总体性的,更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内容概要

本书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赵睿才副教授对于唐诗和民俗关系的一部研究文稿。从服饰、饮食、居行、婚姻、丧葬、祭祀、节令七个方面,通过唐诗这面镜子,折射出唐朝多民族融合下的多样而特殊的民俗习惯及其根源、影响,如胡服、胡饼、胡床、葡萄酒的引进,毡帐成亲的演变及撒帐诗的流行,公主和亲与再嫁现象的普遍,祖祭和社祭的程式讲究等等,展示出唐代——这一中国历史上在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并对邻邦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朝代一幅丰富生动的生活画卷,论证并阐述了唐诗与唐代民俗密不可分的关系。     《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赵睿才副教授对于唐诗和民俗关系的一部研究文稿。从服饰、饮食、居行、婚姻、丧葬、祭祀、节令七个方面,通过唐诗这面镜子,折射出唐朝多民族融合下的多样而特殊的民俗习惯及其根源、影响,如胡服、胡饼、胡床、葡萄酒的引进,毡帐成亲的演变及撒帐诗的流行,公主和亲与再嫁现象的普遍,祖祭和社祭的程式讲究等等,展示出唐代——这一中国历史上在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并对邻邦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朝代一幅丰富生动的生活画卷,论证并阐述了唐诗与唐代民俗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简介

赵睿才(1965—),山东青州人。1994年以前,长期在青州的中学教书,该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先后师从杨慧文、张忠纲先生,攻读隋唐五代文学,20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工作,现为副教授。几年来,出版专著《时代精神与风俗昼卷》,合着《中国新时期唐诗研究述评》、《唐诗昼谱》(整理),参编《全唐诗大辞典》、(中国历代叙事诗选注)、《全宋词释注》,翻译屠格涅夫小说《贵族之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为《中华野史》整理点校《窗炙权录》、《高齐漫绿》、《珍席放谈》、《麟台故事}、《桂海虞街志》、《步里客谈》、《对床夜语》、《柬谷随笔》、《齐东野语》、《己酉避乱录》等十种。

书籍目录

序导论第一章 服饰篇 第一节唐代服饰民俗之鸟瞰 第二节一个民俗性悖论:服制的森严与紫绯的滥赐  一、服制的繁琐与森严  二、紫绯之滥赐 第三节一种民俗性审美:雍容与瑰奇并存  一、作为审美意象的裙  二、含蓄而瑰丽的眉饰  三、灵动而瑰奇的首饰  四、艳而奇的面饰与口饰 第四节服饰民俗的伦理性展示  一、吉服  二、凶服  三、舞服  四、戏装  五、宗教服饰的伦理审美意义一一以道教法服为例 第五节服饰民俗的时代性写照  一、“时世妆”离不开时代的限制  二、开放的时代造就了美 第六节“胡服”成“时服”:服饰民俗的异化  一、“异化”过程简说  二、“胡服”成“时服”举例  三、“异化”带来的启示第二章 饮食篇 第一节食的丰富多彩  一、食不厌精的饼  二、富有诗意的饭  三、民俗意味浓重的粥 第二节副食、菜肴的丰富多彩  一、多样的炙品  二、奇特的脯制品  三、档次悬殊的羹腥  四、文化味较浓的殖斋与素菜 第三节新滋味的容受:胡族饮食风俗的影响  一、美不可言的胡饼  二、鲜美异常的奶酪酥  三、香美的炮肉  四、甜美的葡萄(葡萄酒) 第四节嗜酒风尚  一、嗜酒风尚与酒令艺术的繁荣紧密相关  二、嗜酒风尚之表现  三、饮妓的参与加浓了嗜酒风尚  四、酒肆旗亭与嗜酒风尚共存 第五节多样的宴会  一、皇帝赐宴  二、出仕宴  三、文字宴 第六节好茶风尚  一、茶的别名更富诗意  二、茶会的兴起  三、茶的品味的提高:茶与文人结绿  四、茶的禀性的开掘:茶成诗魂  五、茶沟通了儒释道:从《茶酒论》谈起第三章 居行篇 第一节庭堂的民俗文化内涵  一、庭堂的象征意义  二、作为天地象征的庭与庭堂的充实之美 第二节住宅、别业之豪奢  一、概说  二、别业集中点之一:长安城东郊渡灞两河流域  三、别业集中点之二:长安城南郊的樊川 第三节作为书院的寺庙与丹味浓郁的道观  一、作为书院的寺庙  二、丹味浓郁的道观 第四节胡式居俗  一、毡帐  二、毡席与胡床 第五节车、马、驴、肩舆  一、作为礼仪的车  二、主要交通工具:马和驴  三、肩舆行于世 第六节情系驿馆  一、唐驿馆总说  二、驿馆诗传播方式:题留或题壁、寄宿于斯的即兴之作  三、驿馆诗主题:望乡、行路难 第七节利在舟中  一、乐还是愁:世俗对商人的看法  二、天下货利,舟楫居多  三、逐利带来了闺怨 第八节拜别方式及其重情的文化内涵  一、祖送  二、折杨柳等第四章 婚姻篇 第一节人文精神的积淀:婚礼程序论析  一、纳采中的奠雁  二、亲迎、合卺中的婚俗  三、小结:诗情画意的婚礼 第二节浮华的士子婚恋之风  ……第五章 丧葬篇第六章 祭祀篇第七章 節令篇结语徵用与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二、紫绯之滥赐如前文所述,唐人的重章服观念(当然还有其它原因),直接促成了绯紫的滥赐。关于服色与散官的关系,唐代前期,服色依散官品的制度大致可以保证,这其中一个原因是散官的进阶基本可以保证。官员按阶晋升,服色依品授予,因此唐前期多有“赐阶”说,而少“赐绯”、“赐紫”,到唐玄宗时期纔有了“借紫”,然后又有很少的一些“赐紫”的记载。到唐中后期,随着散官地位的下降,散官的升迁已不能完全按照规定,服色的授予就出现了混乱,那些职事官高而散官品长期不能晋升的官员,若按制度自然无法拥有高官的服色,于是作为一种变通或过渡,“赐绯”、“赐紫”便被唐朝皇帝大量而广泛地使用了。当然,这种赐予是出于多种目的的。统治者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有时也为了满足人们爱虚荣的心理,不惜滥赐。上文已言,唐服制中的紫、绯、绿、青及金鱼袋、银鱼袋之服佩都有严格的规定,“虽正员宫得佩,亦去任及致仕即解去鱼袋。至开元九年,张嘉贞为中书令,奏诸致仕许终身佩鱼,以为荣宠,以理去任,亦听佩鱼袋。自后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袋,谓之章服,因之佩鱼袋、服朱紫者众矣。”这裹交待自“开元九年”,“佩鱼袋、服朱紫者众矣”。其实,自则天朝已开始大赐了:“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成八字铭。

编辑推荐

《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诗既是文人的创作,也是社会百姓的创作,此书将此二者进行综合考察,有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