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王国维  页数:69  
Tag标签:无  

前言

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此书论诗人之素养,以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吾于论文艺批评亦云然。自来诗话虽多,能兼此二妙者寥寥;此《人间词话》之真价也。而此中所蓄几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固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读者宜深加玩味,不以少而忽之。其实书中所暗示的端绪,如引而申之,正可成一庞然巨帙,特其耐人寻味之力或顿减耳。明珠翠羽,俯拾即是,莫非瑰宝;装成七宝楼台,反添蛇足矣。此日记短札各体之所以为人爱重,不因世间曾有masterpieces,而遂销声匿迹也。作者论词标举“境界”,更辨词境有隔不隔之别;而谓南宋逊于北未,可与颉颃者唯辛幼安一入耳,凡此等评衡论断之处,俱持平入妙,铢两悉称,良无闲然。颇思得暇引申其义,却恐“佛头著粪”,遂终于不为;今朴社同人重印此书,遂缀此短序以介绍于读者。

内容概要

  《人间词话》是近代中国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人间词话》提出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编辑本段]生平简述  王国维与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是同乡。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疏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但也因此被后来的共产党激进派所唾弃,在主流文化之外。  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想不开的王国维,转了两圈,看看周遭无人,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  那时,颐和园门票巨贵,要大洋一元,因而游人甚少,待救起,已断气。毛泽东有诗云,“莫笑昆明池水浅”, 那里的水并不深,王跳进去,便一头扎到底。事实上并非溺毙,而是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满七窍,窒息而死。  呜呼,一代学人,草草一生,就这样于污泥浊水中逝去,时年五十一岁。从他身上,翻出一纸遗书,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等字样。有人说,他这个“辱”,为死殉清廷,效忠逊帝;也有人说,他这个“辱”,与他亲家罗振玉有些什么纠葛。但不管什么缘由,当时及后来,咸认为不值得。[编辑本段]主要成就、历史地位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书籍目录

前言一、 “人生过处唯存悔”一陇生忧世的人生历程二、 “学无中西”——兼融中西的学术文化观三、 “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审美超功利的文艺观四、 “词以境界为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五、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始盛终衰”的文体演变观六、 《人间词话》的版本和删改情况《人间词话》卷上卷下附一 自编《人间词话》选附二 《人间词话》删稿附三 《人间词话》原稿卷首的题诗整理后记附录《人间词话》所引诗词《人间词话》附录

章节摘录

卷上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①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本则词话末尾[]内的数字,是用于标明手稿上排列的次序;下同。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①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①[3635.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①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②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③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6.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①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境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7.“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8.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①“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后记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后,结合自己深厚的国学功底提出的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其中的“境界”理论对后世影响尤其深远。在他来看,诗词文章以有意境为上,而意境又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也就是他所提出的三重境界。在王国维先生看来这三重境界是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的阶段。如此经典的著作,在封面的设计上我们慎之又慎,几易其稿,封面用图换了又换,始终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我们选用了梦龙老师的这幅《东坡吟月图》,它恰到地表达了本书所独有的那种意境,使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浑然天成。在此我们要感谢梦龙老师创作了如此有“境界”的画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垣先生两人。  ——伯希和留给我们的是他(王国维)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  ——郭沫符

编辑推荐

《人间词话》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间词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比較滿意,就是書有點臟……
  •   间词话的三境界
  •   境由心生啊
  •   高中一直要做理解诗词,经常提到
  •   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