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5-0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萧一山 页数:2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摆在您面前的这本《清史大纲》,1944年由重庆经世学社出版,次年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易名为《清代史》。作者萧一山,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已蜚声史坛的清史专家,其成名之作是早于《清史大纲》之前20年左右出版的多达200万字的《清代通史》。了解《清史大纲》,首先有必要对萧一山其人以及奠定其清史学基础的大作《清代通史》及作者其他有关的清史研究成就作一简单介绍。 本书是现代清史名家萧一山撰成于1944年的代表作。作者以广义的“民族革命”之演进为线索,叙述考察有清一代的历史大事、人物沉浮,于政治、经济、文化无不措意而多独到、精深的见解,最后以反帝爱国为依归,反映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精神。
书籍目录
前言引论第一章 明清之际 第一节 后金汗国与大清帝国 第二节 明朝覆亡与清室入主 第三节 清初政治与建国方策 第四节 国际交通与西力东渐第二章 民族革命之酝酿 第一节 革命运动之倡导者--郑成功 第二节 革命集团之组织 第三节 革命之屡起屡蹶 第四节 清廷钤制之政策第三章 大清帝国之盛衰 第一节 康雍乾三朝之政治 第二节 康雍乾三朝之武功 第三节 钤制政策下之学术 第四节 清运之渐衰第四章 近代之社会与经济 第一节 政治社会之组织及其寄生者--士大夫阶级 第二节 城乡社会之组织 第三节 人口与土地 第四节 人民的生活及习俗第五章 民族革命之新对象 第一节 英人请订平等邦交 第二节 帝国主义闯进了中国 第三节 不平等条约的造成 第四节 民族自觉之先导第六章 民族革命之壮澜 第一节 太平天国革命之背景 第二节 太平天国之前驱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兴亡 第四节 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第七章 曾国藩与李鸿章 第一节 曾国藩之经世学与湘军 第二节 曾国藩与自强运动 第三节 湘淮军代兴之关系 第四节 李鸿章及自强运动第八章 西方帝国主义之压迫 第一节 同光年间之政治 第二节 帝国主义之性质 第三节 西北边境之侵削 第四节 西南藩属之丧失第九章 东方帝国主义之压迫 第一节 修好与侵略 第二节 朝鲜之交涉 第三节 中日甲午之战 第四节 战败之影响--瓜分第十章 民族自觉与国民革命 第一节 戊戌百日维新 第二节 民族自觉运动之横流 第三节 民族复兴新方案 第四节 国民革命之初步成功结论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明清之际 第三节 清初政治与建国方策 清人进关,不费一兵一矢(观《明史纪事本末》及乾隆帝修改该书的诏谕可知),就奠定了北京,招抚了河朔,接承中国累代传统的皇位,享有二百六十八年的江山,这真是一种幸运。但他们对于统治中国,也曾经费了一番苦心,以异族宰制如此之久,在历史上还是仅有的。试看元朝的威力多么强盛,统治也不过几十年;清朝所以能成功,不是武力的关系而是政治的关系。政治成功的最大因素,就是它把握着中国社会的基层,认识了中国人民的特性,一松一紧,一张一弛,深得两重政策的运用,使汉人“啼笑皆非”,不知不觉地上了圈套,可是他们也敌不过四千年文化的潜力,糊里糊涂地被牵扯而同化了。这一段公案,说起来甚是有趣。 他们初到中国,说是吊民伐罪的仁义之师,进据北京,只因明朝没有嫡胤——其实崇祯帝的太子还在,后来都被他们杀了——对于名正言顺,自立于江南的福王,不能不予以承认,所以檄文上说:明朝嫡胤无遗,势难孤立,用移大清,宅此北士,厉兵秣马,必歼丑类,以靖万邦。非以富有天下为心,实以拯救中国为计。……其不忘明室,辅立贤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当通和讲好,无负本朝,彼怀继绝之思,此敦睦邻之谊。 但事实上不尽然,他们哪里是“义切同仇。来“救灾卹患”呢?等到山陕已底定,闯贼一逃亡,马上就“简西行之锐,转旆东征”了,这可说松一阵,紧一阵。 中国是家族宗族的社会,对于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向来很薄的,所以在异代兴替的时候,朝统变更,无论姓赵姓李,胡人汉人,都无所谓,忠君爱国也有相当限度的。不过一涉及文化礼俗,则有其传统的保守特性,绝不容随便更改。明人的装束,是“峨冠博带”,清朝的装束是“金钱鼠尾”,那怎么办呢?最初是“照旧束发,悉听其便。”(谕言:“前因分别顺降之民,故以蘿发分顺逆,今闻甚拂民愿,是反乎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等江南平定以后,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了。(谕言:“今中外一家,天下一体,若不划一,终属异心,不几为异国之人乎?今限旬日,尽使薙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行重典。”)果然激起上下江民兵的反抗,“保护一己之发,竟舍身命以抵抗敌军,其关切较胜于为国家,为皇室”(见Matini Matii《鞑靼战争记》。真是:“腕可折,头可断,肉可脔,身网碎,白刃可蹈,鼎镬可赴,而此星星之发,必不可蘿!其意岂在一发哉?盖不忍中国之衣冠,沦于夷狄耳。”(见《发史》序)但国家已经亡了,还有什么用?只多添些流血的惨剧而已(阎应元守江阴,城破,题“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杀贼,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民兵义举,不过如此,嘉定因此三次屠城,均有书记载)。这又是松一阵,紧一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