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東集(全二冊)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柳宗元  页数:87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其在文学上,与韩愈一起发动古文运动,倡导“文道合一”即内容充实、形式生动的文章,影响尤为深远。《柳河东集(上下)》现为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所据版本为南宋廖莹中编注之《河东先生集》。此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于1960年断句排印,并增加了《柳先生年谱》和《宝礼堂宋本书录》两部分,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有稍作修订的重印本,此次印刷,即依据后一重印本刊印。

作者简介

作者:(唐)柳宗元柳宗元,唐(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纪 念  在山西省永济市为纪念柳宗元,特建设柳园公园,柳园位于永济市城西区,东临河东大道,南隔富强路与永济电机厂世纪花园小区毗邻。右图1为永济柳园局部图  柳宗元一生笔锋犀利,见解精辟。  柳宗元塑像  永济柳园  右图2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柳侯祠(原柳侯公园)内柳宗元塑像。[编辑本段]生平  家世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早年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注: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见《柳宗元集》附录]。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武昌)。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出仕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永州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柳州柳侯祠右图为现广西柳州柳侯祠。    衣冠墓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后一年,灵柩运回京兆万年县栖凤原(今陕西西安)。《柳州县志》记载:“宗元原厝于古州治,其榇虽扶归,而封土尚存。”这封土就是现在的柳宗元衣冠墓。原毛石砌墓是清代重建的,墓碑题“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有对联“文能寿世,惠以养民”。文革时墓被毁平。1974年修复,郭沫若题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如右图所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侯祠内)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生平事迹,参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载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别有《粤雅堂丛书》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载《武汉大学学报》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谱初稿》(载《山西师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参考。关于柳宗元的研究论著,章士钊《柳文指要》,取材详博,为论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扬柳抑韩之论。

书籍目录

第一卷  雅诗歌曲  献平淮夷雅表  平淮夷雅  镜歌鼓吹曲     贞符     眎民诗第二卷  赋  佩韦赋  瓶赋  牛赋  解祟赋  惩谷赋  阂生赋  梦归赋  囚山赋  愈膏盲疾赋第三卷  论  封建论  四维论  天爵论  守道论  时令论上下  断刑论上下  辩侵伐论  六逆论第四卷  议辩  晋文公问守原顬  驳复雠议  桐巢封弟辩  辩列子  辩文……

编辑推荐

《柳河东集》(上下)中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其在文学上,与韩愈一起发动古文运动,倡导“文道合一”即内容充实、形式生动的文章,影响尤为深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柳河東集(全二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因为是旧版影印的,所以字体有些模糊,笔画有含糊弯曲现象,另外原书版式过于密集,双行夹注字体非常小,字距很密。影印之后更显得拥挤局促,比较费眼神。
  •   我收到的书已是2009年2印了,还不错,因为印数少之故吧,在铅印本中算清楚了。
  •   《柳河东集》收录了柳宗元全部的诗文和大量的传记作品,对了解柳宗元的文化、政治思想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所据版本为南宋廖莹中编注之《河东先生集》。
  •   根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的1960年版重印,并进行了少量改正和增补,排版紧骤,正文字大,夹注字小而简要;纸质好,页面平整。遗憾的是上册第1页与第2之间沿装订线从上到下断裂,重粘后也不碍事。目录和柳文基本上跟《柳河东集》一致,同样有题注和夹注(含校注),排版格式相仿,所不同的是注文稍有出入,此书每篇文章后又分条列出校记。两书字体也不一样,按自己的欣赏进行选择,各得其所。选一种就够了。而这一种买平装本便于翻读。
  •   内容没的说,卖的也很快,好多地方都买不到了,但是买到以后一看,有些傻眼、失望和纠结——印刷很差。有些小字简直犹如风中烛火明灭不定,不宜辨认。
  •   繁体竖排,有注。或许中华书局的柳宗元集更好些。
  •   书的封面设计不错,里面的印刷一般般,但价格却很贵,繁体且竖排版,注释少,读来有点吃力,不知其他版本有无
  •   注和原文是放一起的,读着别扭
  •   各方面都比较满意。这是最好的柳宗元集了
  •   手感不错,竖排繁体看的很带感,也没有模糊不清的情况
  •   我手里的是第2次印刷,部分小字的确看的有些吃力,次书有句读,非现代标点,有些人可能看不习惯,内容就不用说了。
  •   好书不错柳河东集(上下)
  •   字迹模糊,纸质和印刷都差
  •   刚买了一部,什么都还行,就是字迹不够清晰。因为是铅印版的复制品,很多地方笔画都模糊了。上古和中华都是这样,不肯出新版,老版又翻印的如此糟糕,价格还不断提高,让人无语,上古尤甚,真是该批评。这一点上,上古中华真该向三联学习,人家书虽贵,但印刷质量可是无可挑剔。
  •   书很好,从印刷到文本本身都是一流。
  •   上古新版的《柳河东集》系用60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原书翻印的,原书虽出版于60年代,但其书印刷确属不错,而上古重印的这书,真是比盗版还模糊,同样的这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除非新版一印(全是铅字版新法翻印),大多如我所言。
  •   元月4日订的货,16日收到,不易。下单时卓越显示剩一套,单子下过立刻缺货,也不知卓越是从那翻出来的压箱底货,下册封底磨损的脏兮兮的,还脱胶。好在脏渍能用橡皮擦掉,就是脱胶没得救。此书旧型字,字大清晰,宋人双行加注,无新式标点,有断句。还行。
  •   绝对不是电脑重排版的,只不过中华书局的影印比上古的水平高,相对上古的看起来要清晰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