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闻人军 译注 页数:190 译者:闻人军 注释
Tag标签:无
前言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名闻中外的古代科技名著。已故科学史家钱宝琮先生曾经指出:“研究吾国技术史,应该上抓《考工记》,下抓《天工开物》。”这一见解十分精辟。恩师王锦光先生曾闻道于钱先生,后来他把这个师训传给了我。的确,综观中国古代技术史,如果说明末的《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给我国古代技术传统以成功的总结,那么为其作出光彩的开端的,就非《考工记》莫属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JosephNeedham,190ff-1995)在其煌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视《考工记》为“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的最重要的文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钱临照(1906-1999)先生称“考工记乃我先秦之百科全书”(《(考工记)导读》1996年第二版题字),代表了科技史界的主流看法。《考工记》的作者佚名,文字简古,亦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关于它的成书年代,曾经有过种种说法。其中郭沫若先生的“春秋末年成书说”,在海内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但不少领域的专家学者认为它是战国时期的著作。也有早至西周、春秋早期,晚至秦、汉成书的观点。时至今日,《考工记》成书年代之争仍在继续。笔者认为:《考工记》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战国初年所作,有些材料属于春秋末期或更早,编者间或引用周制遗文;在流传过程中,已有所增益或修订。然从总体上说,《考工记》采用齐国的度量衡制度,引用不少齐国方言,大部分记载能和战国初期的出土文物资料相互印证,不妨称之为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
内容概要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技术汇编,闻名中外的科技名著。相传春秋战国时作,列为《周礼》“冬官”,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考工记》译注。将古朴的原文译成白话,详加注释,将《考工记》中有关“百工之事”及官营、家庭手工业的“三十二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分列细述。附“考工记著作年代新考”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卷上 总叙 一、轮人 二、舆人 三、辅人 四、攻金之工 五、筑氏、冶氏、桃氏 六、凫氏 七、栗氏、段氏(阙) 八、函人 九、鲍人 十、韗人、韦氏(阙)、裘氏(阙) 十一、画缋 十二、钟氏、筐人(阙) 十三、巾荒氏卷下 十四、玉人、楖人(阙)、雕人(阙) 十五、磬氏 十六、矢人 十七、陶人、旊人 十八、梓人 十九、庐人 二十、匠人 三一、车人 二二、弓人 插图目录附录 一、马融《周官传》节录 二、郑玄《三礼目录》节录 三、陆德明《经典释文》节录 四、林希逸《庸斋考工记解》节录 五、徐玄扈先生《考工记解》跋 六、江永《周礼疑义举要》节录 七、考工记图序 八、考工记图后序 九、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节录 十、考工记的年代与国别 十一、《考工记》成书年代新考 十二、《考工记》的版本源流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考工记译注》完稿于1988年,初版于1993年;上编为译注,注释从属于译文。下编为原文,及必要的校勘和附录。当初交稿后,笔者即赴美国作高级访问学者。出版时,笔者已在美国硅谷电子公司工作,没有机会校对。初版中有一些误排,未能校改。特别是原图1-9“吴王光剑和越王勾践剑”中,光剑之图和勾践剑之图在排版时相互调错,现借再版之机予以说明。是次再版,实为增订版。根据出版社的要求,体例更改为原文、注释、译文,内容上要尽量参考吸收学术界近年的研究成果。几个月来,笔者白天在SmartModularTechnologiesInc.当SeniorHardwareEngineer;晚上履行浙江大学科技与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之责,沉浸于《考工记》研究,幸有所得。新书对注释和译文做了不少更新补充。对于一些比较难读或者较有争议的文句,加了较多的注释。三分之一以上的插图作了更新,以便吸收新的考古发现或利于阅渎。书后补充了插图目录,注明资料来源。笔者原计划退休后英译《考工记》,由于这次再版的激励,如有时间,该计划可能提前启动。最后,笔者愿借此一角说明:责任编辑熊扬志先生以学术论文的标准严格要求、审稿精细。杭州师范大学汪少华先生介绍《考工记》研究近况、提供了好几篇国内的《考工记》研究论文。多年老友吴景春先生帮助收集参考资料。内侄女王晴虹帮助筹划将初版排印本转换成电子文档,以便增删。妻子王雅增帮助绘制了部分插图。
编辑推荐
《考工记译注》对我国第一部手工技术汇编《考工记》做了详细地译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