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张伯行 选编,萧瑞峰 导读 萧瑞峰 标点 张星 集评 页数:39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成就卓著的散文作家的合称,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散文,上承先秦汉魏六朝,下启元明清三代,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时作家辈出,各具个性,文体大备,丰富多采,既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天地,各种文体又多有传世的名作,可谓盛况空前,震古铄今。张伯行的《唐宋八大家文钞》选录韩愈(韩文公)文3卷60篇,柳宗元(柳州州)文一卷十八篇,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2卷38篇,苏洵(苏文公)文1卷2篇,苏轼(苏文忠公)文1卷26篇,苏辙(苏文定公)文2卷27篇,曾巩(曾文定公)文7卷128篇,王安石(王文公)文2卷17篇,合计19卷316篇。对于茅坤编写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中的相关篇目及评语,能择善而从,去其荒芜,得其精华,不致产生误导,更适宜于一般读者的阅读欣赏。
作者简介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为尤著。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
书籍目录
导读原序八家文引卷之一 韩文公文 论佛骨表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 上张仆射书 与孟尚书书 与于襄阳书 上兵部李侍郎书 上考功崔虞部书 与孟东野书 与崔群书 与卫中行书 答李翊书 重答翊书 答张籍书 重答张籍书 答李秀才书 答冯宿书卷之二 韩文公文 答吕医山人书 答窦秀才书 答尉迟生书 答侯继书 答刘正夫书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 送许郢州序 赠崔复州序 送杨少尹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送董邵南序 送王埙秀才序 送齐嗥下第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陈秀才彤序 送高闲上人序 荆潭唱和诗序 五箴序 徐泗濠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 圬者王承福传卷之三 韩文公文 原道 原毁 诤臣论 讳辨 ……卷之四卷之五卷之六卷之七卷之八卷之九卷之十卷之十一卷之十二卷之十三卷之十四卷之十五卷之十六卷之十七卷之十八卷之十九
章节摘录
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 臣闻三代之道,乡里有学。士之秀者,自乡升诸司徒,自司徒升诸学。大乐正论其秀者,升诸司马。司马论其贤者,以告于王。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论定然后官之者,郑康成云:“谓使试守。”任官然后爵之者,盖试守而能任其官,然后命之以位也。其取士之详如此。然此特于王畿之内,论其乡之秀士耳。故在《周礼》,则称乡老献贤能之书于王也。至于诸侯贡士,则有一适、再适、三适之赏,黜爵削地之罚。而其法之详莫得而考。此三代之事也。 汉兴,采董生之议,始令郡国举孝廉一人。其后,又以口为率,口百二十万至不满十万,自一岁至三岁,自六人至一人,察举各有差。至用丞相公孙弘、太常孔臧议,则又置太常博士弟子员。郡国县官有好文学、孝悌谨慎、出入无悖者,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令诣太常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课试,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为郎中者,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又请以治礼掌故,比二百石及百石,吏选择为左右内史、大行下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其郡国贡士、太常试选之法详矣。此汉之事也。 今陛下隆至德,昭大道,参天地,本人伦,兴学崇化,以风天下,唐虞用心,何以加此?然患今之学校,非先王教养之法,今之科举,非先王选士之制。圣意卓然,自三代以后,当途之君,未有能及此者也。臣以谓三代学校劝教之具,汉氏郡国太常察举之目,揆今之宜,理可参用。今州郡京师有学,同于三代,而教养选举非先王之法者,岂不以其遗素励之实行,课无用之空文,非陛下隆世教育人材之本意欤!诚令州县有好文学、励名节、孝悌谨顺、出入无悖者,所闻令佐升诸州学,州谨察其可者上太学:以州大小为岁及人数之差,太学一岁,谨察其可者上礼部:礼部谨察其可者籍奏。自州学至礼部,皆取课试:通一艺以上,御试与否,取自圣裁。今既正三省诸寺之任,其都事、主事、掌故之属,旧品不卑,宜清其选,更用士人,以应古义。遂取礼部所选之士,中第或高第者,以次使试守,满再岁或三岁,选择以为州属及县令丞。即有秀才异等,皆以名闻,不拘此制。如此者谓之特举。其课试不用糊名誊录之法,使之通一艺以上者,非独采用汉制而已。《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亦以礼乐射御书数也。 如臣之议为可取者,其教养选用之意,愿降明诏以谕之。得人失士之效,当信赏罚以厉之。以陛下之所向,孰敢不虔于奉承?以陛下之至明,孰敢不公于考择?行之以渐,循之以久,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举者,未之闻也。其旧制科举,以习者既久,难一日废之,请且如故事。惟贡举疏数,一以特举为准,而入官试守选用之叙,皆出特举之下。至夫教化日洽、风俗既成之后,则一切罢之。如圣意以谓可行,其立法弥纶之详,愿诏有司而定议焉,取进止。 茅鹿门曰:入时事以后,措注须本古之所以得,与今之所以失,参错论列,使朝廷开明,然后得按行之。而子固于此,往往亦似才识不称其志云。子固按古者三代及汉兴令郡国各举贤良者以闻,甚属古意。世之君相未必举行,而不可不闻此议。予故录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