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何小莲 页数:3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明清、特别是晚以来的西学东渐,使古老的中国发生旷古未有的巨变,其中,西方近现代医学的输入,起到了极为独特而巨大的作用。有鉴于此,何小莲博士对这一过程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研究,全面解剖了这一过程,如西医传入的历史背景、传入的过程、对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和教育制度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乃至政治生活的影响等等,以及中国社会在接纳这一异质文化时,如何调整固有的文化传统的问题。这些都是以前的研究著作所忽略的。本书即何小莲博士研究工作的结晶,曾得到著名学者熊月之、姜义华的高度评价,是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杰作。《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还配有相当数量的历史图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何小莲,浙江诸暨人,1966年生。史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及宗教文化之研究。著作有《宗教与文化》,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言 引言 一 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 二 资料与先行研究 三 医学传教的思想史意义 第一章 与基督教同行:西医东渐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 明末清初的西医东传 二 新教崛起及“医学传教”之理念基础 三 19世纪:新教和科学的世纪 第二章 19世纪新教医学活动的时空透析 一 1807—1842:岭南地区 1.马礼逊时期医药传教事业的开拓 2.伯驾眼科医院的开设 3.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成立 二 1843-1860:东南沿海通商口岸 1.新开口岸城下的医学传教 2.港粤医学传教的新态势 三 医学传教在全国范围的推进 四 传播与影响:自下而上的路径和地域性差异 第三章 西医医疗空间的确立及近代意识的拓展 一 从“医家”到“医院”:医疗空间的转换 二 教会医院的示范效应 三 教会医院与人道主义 四 以医院为中心的医学研究 第四章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 一 公共卫生的沼泽地:前近代时期的中国 二 传教士:公共卫生事业的前驱 三 社会痼疾的诊治 四 舆论及影响 五 政府的进步与合作 第五章 职业门槛与近代西医教育 一 近代医学教育起步:从招收生徒到学校教育 二 教会医学校的挑战 三 官方医学教育的初步体制化 四 女医者 五 医生:职业化趋势与地位 第六章 传教士关于西医知识体系的译介 一 合信与早期西医著作的系统译述 二 德贞、嘉约翰等传教医师的贡献 三 中国学者的参与及影响 四 医学名词的翻译与统一 第七章 从西医到西学:医学观念与思想变迁 一 西医东渐中异质文明的交接 1.两个系统,两种文明 2.从文化冲突到政治冲突 二 西医的文化穿透力剖析 1.“治病”与“攻心” 2.知识界的反应 3.中医界的反思与内省 三 思想界科学观的演变 1.医学传播与器物科学观之形成及影响 2.“医学救国”:维新思想家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 附录一 1807—1911年各阶段新教传教医师在华医务工作情况简表 附录二 参考与征引文献 附录三 外国人名对照表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