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07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吕思勉 页数:2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史》就是他20世纪30年代精心撰写的高中教材,当年曾经盛行不衰。吕思勉是前辈史学大家,著作宏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吕先生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中国史》用简捷流畅的文字叙述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终篇则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依归,不仅条理清晰、记述准确,而且处处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以及综合或具体的识见,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种优秀的中国通史普及读物。在“戏说”、“揭密”盛行的今天,这本大师为大众撰写的经典读物必将随着您阅读旅程的展开,绽放出深深蕴蓄的质朴而真实的光彩。《中国史》是作者在1930年代初为高级中学的学生所写的一本历史教科书。《中国史》的编写,还颇重视历史与地理的关系,这也是吕先生的一贯主张。编教科书,自不宜羼入议论;历史的有年代,犹地理有经纬线;历史、地理两科,关系极密。治历史的人,必先明白地文地理;次则历代的政治区划,亦宜知其大概;然后任举一地名,大略知其在何处,即能知其有何等关系。中国书籍,向分经、史、子、集四部,这原不过大概的分类。读史地图、年表、系谱,都是读史者当备的书,所以《中国史》中不再附入。
书籍目录
导读/张耕华/1例言/1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1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3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5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6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9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12 第二章 唐虞的政治/14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16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18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21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23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26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27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30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31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34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36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38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42 第二章 秦汉之际/44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48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50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53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55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58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61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63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66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68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70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73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75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81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83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85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87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90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92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94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96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99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101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103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105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108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111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114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117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119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121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124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126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129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132 .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134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139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141 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143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146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149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151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153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156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159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160第四编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际/163 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166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人/168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171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174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178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182 第八章 鸦片战争/184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188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193 第十一章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196 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199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203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207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211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215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217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220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223 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226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228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231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234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237第五编 现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241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243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245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249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251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255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257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259 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262 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265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268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270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272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275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276 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278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280 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283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285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288 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291 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293第六编 结论 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296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298
章节摘录
书摘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 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和已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 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其失亦与此同。 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决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么教育?共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既不同于欧洲;欧洲人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凡此都决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须追溯到既往;现在是决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 所以从前的人说:“史也者,记事者也。”这话自然不错。然而细想起来,却又有毛病。因为事情多着呢!一天的新闻纸,已经看不胜看了。然而所记的,不过是社会上所有的事的千万分之一。现在的历史,又不过是新闻纸的千万分之一。然则历史能记着什么事情呢?须知道:社会上的事情,固然记不胜记,却也不必尽记。我所以成其为我,自然和从前的事情,是有关系的;从前和我有关系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为我的。我何尝都记得?然而我亦并未自忘其为我。然则社会已往的事情,亦用不着尽记;只须记得“使社会成为现在的社会的事情”,就够了。然则从前的历史,所记的事,能否尽合这个标准呢? 怕不能罢?因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了。一事如此,而况社会的全体?然则从前历史的毛病,又是出在哪里呢? 我可一言以蔽之,说:其病,是由于不知社会的重要。惟不知社会的重要,所以专注重于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专描写英雄、记述政治和战役之类。殊不知特殊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普通社会上的。有怎样的社会,才发生怎样的事情;而这事情既发生之后,又要影响到社会,而使之政变。特殊的人物和社会的关系,亦是如此。所以不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得求其原因于社会,察其对于社会的结果。否则一切都成空中楼阁了。 从前的人不知道注意于社会,这也无怪其然。因为社会的变迁,是无迹象可见的。正和太阳影子的移动,无一息之停,人却永远不会觉得一样。于是寻常的人就发生一种误解。以为古今许多大人物,所做的事业不同,而其所根据的社会则一。像演剧一般,剧情屡变,演员屡换,而舞台则总是相同。于是以为现在艰难的时局,只要有古代的某某出来,一定能措置裕如,甚而以为只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执陈方以药新病。殊不知道舞台是死的,社会是活物。 所以现在的研究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现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为社会正是在这里头变迁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当然不会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风化,则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 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 历史的定义既明,历史的价值,亦即在此。 P1-P2
编辑推荐
《中国史》是他继《新学制高中本国史教科书》之后的为高级中学的学生所写的另一本历史教科书。吕先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历史学家。他治学的规模较为宏达、视野较为开阔,特别注重社会状况的叙述。书中除了历代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学术思想、文化艺术、对外交通等内容外,诸如“欧人的东略”、“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西南藩属的丧失”、“远东国际形势”、“关税自主的交涉”、“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等问题,都设专章加以叙述。作者对史事评述、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也多中肯平实而发人深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