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杂论

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闻一多  页数:1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际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唐诗杂论》一书反映出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书中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故名之曰杂论。他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尤其是对唐朝一些著名的诗人“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读来颇为惬意。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书籍目录

前言类书与诗宫体诗的自赎四杰孟浩然贾岛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岑嘉州系年考证杜甫英译李太白诗

章节摘录

书摘上面所举的书名,不过是就新旧《唐书》和《唐会要》等书中随便摘下来的,也许还有遗漏。但只看这里所列的,已足令人惊诧了。特别是官修的占大多数,真令人不解。如果它们是《通典》一类的,或《大英百科全书》一类的性质,也许我们还会嫌它们的数量太小。但它们不过是《兔园册子》的后身,充其量也不过是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兔园册子》。一个国家的政府从百忙中抽调出许多第一流人才来编了那许多的“兔园册子”(太宗时,房玄龄,魏徵,岑文本,许敬宗等都参与过这种工作),这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岂不滑稽?不,这正是唐太宗提倡文学的方法,而他所谓的文学,用这样的方法提倡,也是很对的。沈思翰藻谓之文的主张,由来已久,加之六朝以来有文学嗜好的帝王特别多,文学要求其与帝王们的身分相称,自然觉得沈思翰藻的主义最适合他们的条件了。文学由太宗来提倡,更不能不出于这一途。本来这种专在词藻的量上逞能的作风,需用学力比需用性灵的机会多,这实在已经是文学的实际化了。南朝的文学既已经在实际化的过程中,隋统一后,又和北方的极端实际的学术正面接触了,于是依照“水流湿,火就燥”的物理的原则,已经实际化了的文学便不能不愈加实际化,以至到了唐初,再经太宗的怂恿,便终于被学术同化了。    文学被学术同化的结果,可分三方面来说。一方面是章句的研究,可以李善为代表,另一方面是类书的编纂,可以号称博学的《兔园册子》与《北堂书钞》的编者虞世南为代表。第三方面便是文学本身的堆砌性,这方面很难推出一个代表来,因为当时一般文学者的体干似乎是一样高矮,挑不出一个特别魁梧的例子来。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举唐太宗。并不是说太宗堆砌的成绩比别人精,或是他堆砌得比别人更甚,不过以一个帝王的地位,他的影响定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而且他也曾经很明白的为这种文体张目过(这证据我们不久就要提出)。我们现在且把章句的研究,类书的纂辑,与夫文学本身的堆砌性三方面的关系谈一谈。    P3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诗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7条)

 
 

  •   唐诗杂论(国学入门丛书)-目录:宫体诗的自赎四杰孟浩然贾岛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岑嘉州系年考证杜甫英译李太白诗唐诗杂论(国学入门丛书)-简介: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唐诗杂论》一书反映出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书中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故名之曰杂论。他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尤其是对唐朝一些著名的诗人“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本书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际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唐诗杂论》一书反映出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书中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故名之曰杂论。他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尤其是对唐朝一些著名的诗人“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读来颇为惬意。
  •   写到这里,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那么,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诗中的两曜,劈面走来了,我们看去,不比那天空的异瑞一样的神奇,一样的有重大的意义吗?


    这篇《杜甫》是学术性质的评传,并非今日坊间滥情的名人传记,但作者绝没有做作,每一个字都是真心实意的激动。我读到这里忍不住想和作者握手,似乎非这样一通呐喊不足以言明我们面对着历史上何其灿烂的盛典----就算已经是过去时。当然会有人站出来质疑,这还是学术吗?学术文章不是这个写法。可是学术是什么?搞学术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今人能更加亲近文化和历史,又何必端着放不下的学者架子呢。中国古典文论本就与文学作品界限模糊,《文心雕龙》是多漂亮的骈俪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本身就首首是诗,《随园诗话》搁在清代散文里亦无愧佳作;然则闻先生笔下何妨知性与感性并重,卓识共文采齐飞?何况这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唐诗,中国文化史上最光彩的部分,谁不惊艳!


    话说回来,如果为此书赢得读者的仅仅是这些部分,便称不上华彩而只是噱头了。闻先生于古典文学研习之深,令人无法相信如他自己所言“只是为了批判”。书中所收文章不过七篇,每篇不足万言,然而一篇是一篇,俱有卓见在焉。《宫体诗的自赎》不必说了,研究初唐诗的谁也绕不过这篇文章去;论及四杰与贾岛,亦是难得的解人。


    我极欣赏闻先生在《孟浩然》中的独到视角。孟浩然最负盛名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竟也被他淡淡拂开:“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孟浩然”。那什么才是真的?“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东坡讥他韵高才短,不错,只是看的不是地方。孟浩然不是诗如其人,而是“人就是诗”,才高才寡,余事而已。


    读闻一多先生的书,不时想起“酣畅淋漓”四个字。文品自然与人格分不开,若非敢爱敢恨,如何大声疾呼?今天的作者都太温柔敦厚了,提起笔来绝不敢直截了当地说一句话,每个判断句前面都有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后面还要再跟一个“当然,这并不是说……”,生怕一句话没说圆让人挑了错儿去。这样的句子当然既严谨又有分寸,可是读着实在气闷。中国
  •   闻一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撼动的,但他在唐诗学术研究上的造诣却褒贬参半,相信读过本书的读者一定会明白,书中的一些研究文章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论文,但其中饱含的一股诗人的激情却是其他学者替代不了的。书的质量也非常好,鼓励大家一看。
  •   爱唐诗的的人不可不读的经典.闻一多式的语言表达,爱到想全文背诵.
  •   喜欢。闻一多先生的见解。由于做研究需要,结果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   闻一多(一八九九至一九四六),民主战士,诗人。
  •   昨天收获此书,大家之作,期盼已久,不料欢喜之情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唐诗杂论》已被严重污损。不知能否换货?听说很麻烦。
  •   看了这书才知道原来学问还可以这样来做,把学术文章当没问来写,闻一多这本书让我对他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无比崇敬!
  •   书的封面有点脏,但真正是用来学习的人应该不会太在意的吧。闻一多先生的佳作之一,需要我们细细品读,希望今后能买到更多好书,呵呵。
  •   研究唐诗必读书目,经典之作
  •   闻一多的这本学术性廷强的,赞一个
  •   闻一多的这本书好几个出版社都出了,个人认为这个版本的装帧最好。至于内容,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   唐诗写的最好
  •   以诗人之眼观事,自有独到妙处!!!
  •   经典就是经典,读来没有一般的研究性论文所有的那种枯燥,文字间充溢着灵性、诗意和智慧。原来学术研究也可以如此地动人心府。
  •   闻先生文笔辛辣,很有血性,就是杜甫一篇是个大坑,真叫人难耐。杜老夫子后来成都的生活以及江上漂泊的生活都没有写,真是可惜。
  •   为了了解小李和小杜的诗买的。本人水平有限,书中的背景和注释等对自己非常有帮助,欣赏ing。
  •   太值得一读,没有那么多拘束的见解,具有生命力和灵性的观点,读一遍就能汲取一遍营养,现在做学问的人,真应该学习一下他,现在学问成生意了,可惜啊!
  •   近代民国啊 以绝代之才写绝顶之作 岂一个爽字了得
  •   这套书质量不错,设计简洁,内容具有可读性。
  •   我们的导师老师推荐让我们看的。世纪文库这个版本挺好的,纸质也不错。。。。赞。。。
  •   名家的书,不错哦
  •   书的印刷和纸张非常好,字迹清晰,阅读起来很舒服
  •   不错的著作
  •   语言流畅,舒服!
  •   品相不错,印刷也可以,内容且待俺慢慢品味
  •   看过两遍了,决定买一本收藏
  •   好书,有深度、有思想!支持!!
  •   纸张不错。大师作品完全经典
  •   好书,便宜实惠,装帧质量也不错
  •   买到了 好
  •   他最后的学问还是落实在了国学
  •   品相不错,一片洁白省净。我最初阅读闻先生这本书用的是三联版,故而有一份情结在。民国早年,新旧之交的学人们总是多处开花,旧诗词、新诗、小说以及论学皆不在话下,皆源于古典底蕴与西方思想融贯一通。那个世代特殊的土壤所滋生出了一批大师们,叫人心向往之。这个世代,拥有不世出才华之人简直寥落难寻,这是伍迪艾伦的怨念和遗憾,也是我的。
  •   书本身的内容不错,但是书的印刷质量太差,有好几页都是重影的。不过闻老先生的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这本书也是我们古代文学课老师推荐的。
  •   书挺好,就是封页折了一点,有点脏,挺心疼的
  •   书是很好的。出版社也不错!
  •   封面单调了一点点,但无所谓。排版可以,小字体比较多。
  •   同买的古诗神韵把这本包括进去了,送朋友了。
  •   封面精致,印刷齐整,美中不足的可能是字体太小~
  •   好书,需要时间慢慢的欣赏,先收藏了。
  •   由于我本身不是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所以没什么特别深的感触。
  •   书内容本身是很好的
    扣掉两星 因为给的书看起来很脏 快和二手书店的差不多了
    我在当当没买几本书 一本厚黑学和这本一样 书感觉不新
    问了我同学 他们都没这个问题 不知道是我rp不好还是什么
    希望当当保护好书啊 如果书不那么新妮好歹说一声呀
  •   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还好吧。
  •   书感觉是旧书,很脏
  •   一流的内容,三流的印刷。可惜了!
  •   没想到这本书这么薄,不值。
  •   这本书不错,闻一多的见解很独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