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学史纲要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鲁迅  页数:14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鲁迅爱好魏晋思想文化及人物,是广为人知的。在梳理魏晋这段历史,描绘魏晋文化变化的过程中,鲁迅是十分从容和随意,他能漫不经心地拈出一些例子,略加解析,彼此关联,就勾勒出清晰的历史图景。他用清峻、通脱、华丽、壮大四个词归纳魏晋文章的特质。    鲁迅有几项没有完成的写作计划,《中国文学史》是其中之一。留下一部教学讲义,题为《汉文学史纲要》。他的讲演记录《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对魏晋文学的演变进行了十分精彩的描述,实际上也具有文学史性质。另外,鲁迅在一些短篇文章里,从不同角度谈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名种问题的看法。本书就是将上述内容汇集在一起编成的。

作者简介

鲁迅
1881年 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1886年 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1888年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在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1892年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 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九月初六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
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899年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 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拙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八月由海道返京。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是年公余研究佛经。
1915年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一月初,返北京。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1918年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1919年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1920年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十月,译成俄国阿尔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1921年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
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是年冬为《语丝》同刊撰文。

书籍目录

前言汉文学史纲要  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第二篇 书与诗  第三篇 老庄  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  第五篇 李斯  第六篇 汉宫之楚声  第七篇 贾谊与晁错  第八篇 藩国之文术  第九篇 武帝时文术之盛  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附录  《古小说钩沉》序  谢沈《后汉书》序  《会稽郡故书杂集》序  《吕超墓志铭》跋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嵇康集》序  《俟堂专文杂集))题记  《小说旧闻钞》序言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  《绛洞花主》小引  《唐宋传奇集》序例  流氓的变迁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谈金圣叹  二丑艺术  《北平笺谱》序  选本  论“旧形式的采用”  算账  脸谱臆测  《小说旧闻钞》再版序言  隐士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从帮忙到扯淡  “题未定”草(六至九)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文学史纲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文字很美,而且是鲁迅先生的力作,看后感觉让人耳目一新。对中国文学史有了更多更系统的了解。书的装桢也不错。
  •   本来以为上海古籍也是比较有名气的出版社了,买了这本书。拿到手里也只是觉得无关紧要的图片多了些,文字排列疏旷,想想经济至上,出版社多骗点页数也在情理之中。哪知今晚细阅之下,让人直想骂街。第三页就出现了错别字:“保氏教国了”,我细思半日终无所得,拿起手机百度一下,才发现是“保氏教国子”,堂堂出版社,竟然不如百度一饱受诟病的文库。再说一下其他问题,第二页“则只畏以颂祝”,明明意思是“祗”恭敬之意,却非要简化成不伦不类的“只”,这不能不让我怀疑编者的水平了。我只读了8页就发现这些问题,往下读下去还不把人气死?而且,鲁迅才学广博,文字蕴藉极深,颇有古韵,本书所涉又极广,这本书也不给一些生僻字词和人名加些注释,阅读难度是比较大的,不适合一般读者。总之,这是一个比较失败的版本。虽然鲁迅的书可以随便印但是也请给他的作品一些尊重,赚钱的时候不要忘了头上所悬的良心利剑!!
  •   尽管我已经看过鲁迅先生这部纲要,但看见如此典雅的装帧禁不住要买一本!留与后辈观赏也是好的.他们定会受益非浅.
  •   鲁迅的古文功底不是一般的强...佩服的五体投地简直....用纸不错,插图也不错,就是没觉得很便宜啊..不过现在书价就是贵,和中华书局比起来,这本书完全算很合算了
  •   鲁迅用文言写的
  •   大先生的文学功底和鉴赏水平都很不错
  •   这个是老师介绍买的,买来之后比想象中的要厚一点,因为增添了一些附录的内容所以要厚点。书页很有意思。非常棒
  •   先生的经典著作
  •   且不说是大家的书,只看这装帧,就让你喜爱,朴素经典
  •   内容经典,这个版本设计得简洁大气,个人很喜欢,是买来收藏的。
  •   这个系列的书我都特别喜欢,在我的书柜里都有好多
  •   这本书以前没看过,看了一下,不错!
  •   很不错的一本书,装帧、纸张看起来都很舒服!!!
  •   好的出版社,好的排版,非常赞。强力推荐!
  •   众多版本,唯此首选。
  •   好书。只是需要静心后再读。
  •   当当看来都是正版啊,呵呵。
  •   想看看鲁迅这方面的研究。
  •   帮朋友买的,他说内容挺不错的。
  •   质量还可以,速度很快
  •   书籍装帧用纸不错,排版舒服
  •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是很出名的书,不过买的书质量不够好,纸张有褶皱,磨损
  •   这种半白话文的写作方式实在让我感到很费劲。
  •      主要讲的是汉代以前的文学发展史,先是介绍了文字的发源,然后再到成文、书与诗经。之后再介绍每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以及他的代表作,让我对汉代以前的经典著作有了一些了解。鉴于本人文学素养不够高,读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对这本书的看法感受不够透彻。
      
       全本读下来最精彩的莫过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是鲁迅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的讲稿,鲁迅用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又一针见血的手法来说魏晋时期的风度和文章是与当时的“五石散”和人们嗜酒有很大关系,让人很轻松愉快地了解了那个朝代特有的文化风度。
      
      
  •      汉文学史纲要,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先生在厦门大学讲学的讲义,对汉以前的文学研究颇深,在当时应较具个性,现在书中的许多观点已经成为正统文学史的观点,在许多地方可以见到翻版或相似的文字。
       此书不贵,可借鉴、思考东西不少。一,汉以前特别是秦以前文学,山寨文章太多,无专业推荐、精心挑选,可能误入歧途;二,以秦为界,秦时先生只推李斯一个而已,之前文学可谓思想与文法相适应,之后思想、文法已始趋远,唯民间诗歌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古诗十九首可与诗经同题材诗并举。三,既为文学史,先生又是这方面的大家,其推荐之作者,推荐之文章,研究中国文学之人不可不看,不可不熟读。四,先生散文、小说中可谓力推白话文,杂文更姿态多样,不拘一格,为推广白话文的一员猛将,但比书却以文言文写就,涉及方法、词句、字义与白话文有大不同处,可花去我不少时间,一方面可见先生文言白话操纵起来都是轻车熟路,另一方面作为讲义,也有其实际原因,白话文言简意赅而为讲义,而上课时就可以恣意纵横。不知当时上课情形如何,但如一、两页讲义讲一堂课,其中必然有许多讲义未涉及之处,也许精彩更甚于讲义。五,先生截取的这一段时间是中国文学的初生和婴儿阶段,文学大都极清新可爱,唯赋憎恶,长而累赘,虚而无物,屈原几部外,其余大都看不下去;儒、道、墨、法等因所发育地不同,思想不同,方法各不同,庄周更是文采超然;尚书始,政府的行文也有横板可依;诗经始,爱情也成了后来的诗、歌、词、曲、剧的重要题材,爱情是文学的母题看来不假,而其中的应酬、歌颂更是千年不绝;春秋始,春秋之前应有作史之文字,二十五史偏列其后,文字记史最长的国家中国当为第一;史记始,中国小说可见端倪,并长于写人外在行为活动之表现。
      
  •     鲁迅向以文学家见称,其学术成就少有称道者,然不可谓之无术。偶一为之,即成经典。文学史论著如《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至今仍给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些入门参考,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些别样的参考思路。
      
      这薄薄的一册《汉文学史纲要》,语言有意拟古,风格大类其早年的《文化偏至论》,好在读来并无生涩之感。本书内容约略,所选名作与作家,止于西汉武帝年间,而以今日泛滥到连甲骨文都算是“文”的观念看来算得上“文学作品”的《左传》《战国策》等史传作品,本书并未提及。足见鲁迅在宣讲文学史的时候,对于文献的选择是有所斟酌的,未必要求全,而求其精,并且似乎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鲁迅似乎企图将“文”与“笔”作一初步切割,但这种切割并不彻底。书中结论也更简明扼要,可能是为了讲解的需要。当今文学系的课堂上讲授文学史,少不了有意无意引用他的结论,也算是先生对于文学史研究的些许贡献吧。
      
      本书可以看作鲁迅先生眼中的文学历史碎片。不过不少论断和资料,是今日文学史著作所不能见到的,今撮录若干条,以明某些读书不求甚解者妄言此书“缺乏个人见解”之谬——
      
      【一】P8:景帝使晁错往从口授,而伏生旋老死,仅得《尧典》至《秦誓》二十八篇,故汉人尝以拟二十八宿。
      
      【二】P13~14:《国风》次第,则始周召二南,次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而终以豳。其序列先后,宋人多以为即孔子微旨所寓。
      
      【三】P14:自心不净,则外物随之。
      
      【四】P22:今(《老子》)书又离为八十一章,亦后人妄分,本文实惟杂述思想,颇无条贯,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
      
      【五】P24: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庄子)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六】P31:然其(《楚辞》)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七】P44:故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八】P63:聚淮南者,则大抵浮辩方术之士也。
      
      
  •     这本书收录了鲁迅除《中国小说史略》和一些校勘、辑佚专著外的几乎所有与古代文学相关的单篇散文。《汉文学史纲要》原题《中国文学史略》,是鲁迅未竟的事业,那么鲁迅于古代文学研究到底有多少“实力”?此书可见一斑。
      
      以我所见,《魏晋风度》及《六朝小说》两文展示了鲁迅从社会、文化整体的变迁来探讨文学之嬗变的研究特长,诚然不可忽视。
  •     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的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去不去抵制?爱国的都去!”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抵不抵制家乐福是判定一个人是不是爱国的唯一标准。其实这句话也把答案已经公布了,就是抵制是对的,不抵制是错的。你为了证明自己爱国必须去抵制家乐福,否则就不是爱国者。
      高中我是学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的选择题我没少做,但是对于这样荒谬的选择题还真是第一次看到。我去抵制家乐福就是爱国?我不去抵制就不爱国了?呜呼哀哉!这让我想起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谬。
      当一切行为都轻易得被裹上“爱国”的圣衣的时候,我们老早接受过的“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意识就开始觉醒,逼迫着我们站在“爱国者”一边,而根本不管这些“爱国者”的要求是否合理。即使不情愿如此,也因为担心受到人身攻击不敢发表异见。
      
      在没弄清楚缘由之前就要求抵制家乐福,还没看到确切的报道就要封杀cnn,甚至不知道别人提倡“不抵制”的具体原因就给别人扣帽子,这些就是我们这个春天的全部。
      在热情迸发的时代,容不得异议和独立思考,把蛮干当激情,以偏见为真理。这些都绝非明智。
      如果还没弄懂中西方“人权”“主权”之争的根源,不懂真正的“信仰”是什么,不知道现代政治中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对中国的历史尤其现代史没看到全部,请不要坚持自己的主张,这种“偏听偏见”的坚持只是一种偏执。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随便干那些泼妇骂街的闹剧。这样的闹剧只能让人联想到1966年的那个夏天,联想起当时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单纯又悲哀的热血青年。
      沈志华说:“国家领导人不可能是民族主义者,如果他是民族主义者,他还不够格,但是他会利用民族主义。”在政客眼中,民族主义只是政治谈判中的一个筹码。当这份筹码很有价值的时候,他会暗示民族主义者行动“去闹闹给外国人看看”,但筹码没用的时候,就会暗示去做你的本职工作,“别闹了,该干嘛干嘛去”。我们轰轰烈烈的参与能获得什么呢?Nothing!
      
      最后,我还是要表明我的立场——我是爱国的。尽管这样表态很可笑,似乎多此一举,但是对网上暴民习惯乱扣帽子,很容易就把不同意见者打入“汉奸集团”的做法,我很忌惮,也只能如此了。我爱国,只是得容许我独立思考,不要强迫我做什么东西证明我对祖国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不要把它变得如此庸俗,什么事都要扯上它。
      
  •   喜欢《诗经》和《庄子》的语言,《楚辞》实在是读不懂啊。
  •   细读的话,《楚辞》的确是华美得多~先从《九歌》开始,或许不会觉得屈原那么苦逼。
  •   当然还要提一句,鲁迅的文学史研究受日本学者的“影响”很大,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